信令协议论文_姜楠,秦军,李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令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协议,信令,资源,流量,标签,工程,粒度。

信令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姜楠,秦军,李威[1](2019)在《基于Linux的通用自治信令协议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网络中引入自治化是解决网络管理、运营、扩展和业务部署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自治网络通过自我管理实现最优决策,减轻人工管理网络的操作负担,从而降低网络管理的复杂度。信令协议是实现自治功能的基础,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通用性的信令用于协议实现自治网络复杂的参数管理工作。本文根据现有通用自治信令协议草案,完成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通用自治信令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工作。(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6期)

马献武[2](2018)在《基于IMS架构多协议信令网关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商用电话网依次经历了公共电话网、综合业务数据网和现阶段的IMS通信网。在专业通信领域也基本遵循了同样的发展轨迹,现阶段正在部署基于IMS架构的IP通信网。由于PSTN、专用ATM网络已经在专网中大量应用,新部署的IMS通信网必须支持多异构网间话音业务的互联互通。基于IMS架构多协议信令网关设备可完成PSTN、专用ATM网络的话音业务接入,实现与专用IMS网络话音业务的互联互通。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IMS系统及边界网关设备的技术架构,研究了七号信令协议、ATM信令协议和会话初始协议等会话控制协议,分析了专用通信网中网关设备的功能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MS架构多协议信令网关设备软件框架和功能。设计了多协议桥接技术架构。针对专用通信领域中,不同通信系统使用了诸多话音业务信令协议,造成的话音业务互通困难复杂的问题。在分析各类信令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内部信令原语作为中间协议的方式,完成了各类话音信令协议的灵活适配,降低了信令互通的复杂度,提高了协议互通的可扩展性。设计了SIP协议栈分层架构。SIP协议栈软件化分为了SIP协议层、SDP协议层和ABNF解析层。SIP协议层实现SIP协议的头域处理,呼叫状态管理,事务控制,协议解析和组装功能。SDP协议实现SDP协议的解析功能。ABNF解析层完成对协议的词法解析功能。实现了各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编码。其中,维护管理模块实现了设备的维护管理功能;号码路由模块实现了与目录服务器的协议处理功能、区域码信息管理功能;信令适配模块完成不同呼叫信令间的信令转换功能;SIP协议处理模块实现了SIP解析封装功能;NO.7信令处理模块实现了NO.7分析功能;专用ATM信令处理模块实现了ATM信令处理功能;接口适配处理模块实现了ATM驱动适配功能。对异构网络间话音业务互通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使用WinSIP软件和Abacus测试仪对设备的呼叫并发能力和业务适配能力进行了充分测试,结果显示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孙建伟,陈立,王卫[3](2018)在《基于SIP协议的WebRTC信令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年来随着用户对音视频通话质量要求的提高,WebRTC以其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WebRTC提供的JSEP是一种弱信令,在企业级的融合通信应用中必须将WebRTC与实际的信令协议相结合.SIP是IMS的核心技术,对多媒体会话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WebRTC和SIP协议融合的已有方案,研究了WebRTC和SIP协议互通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WebRTC的Peer Connection层和SIP协议在客户端的融合方案,并和其他方案对比,得出该方案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廖逍,贾平,李伟,刘真,刘柱[4](2018)在《面向多业务承载的OBS网络信令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光突发交换(OBS)网络具有部分波长转换能力和多业务承载需求,结合并行调度方案,提出了基本型快速分段信令协议(SFP),并对其进行了多业务能力扩展,另外,还提出了一种面向多业务承载的OBS SFP,即增强型多业务分段快速协议(SFP-MS)。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后向资源预留协议(BRP)相比,基本型SFP的丢包率和端到端时延较低;而增强型SFP-MS除了能维持同步业务周期性外,还能降低节点处理突发控制包(BCP)的数量,提高同步数据突发包(DB)有效数据填充率,增强多业务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陈立[5](2018)在《基于SIP协议的WebRTC信令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十年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及用户对音视频通话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拥有强大流媒体处理能力的WebRTC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多媒体通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WebRTC提供的JSEP是一种仅仅能完成简单媒体协商的弱信令协议。在企业级融合通信应用中必须将WebRTC技术与实际的信令协议相结合,才能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实时通信的需求。SIP协议是IMS网络的、广泛应用的、用于建立、中断及结束流媒体会话的、用于信令控制的应用层协议。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SIP协议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在选择和WebRTC结合的实际信令协议上,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SIP协议。为了帮助浏览器厂商能够快速在自己的浏览器中开发WebRTC Web API,WebRTC开源技术划定了WebRTC PeerConnection API。基于本课题提出的WebRTC的PeerConnection层和SIP协议在客户端实现融合互通的方案,本文旨在多个平台上(Android、iOS、Windows)上实现基于该方案的应用系统,并且该应用具有通讯录、即时消息、文件传输、音视频通话等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SIP协议、LDAP协议、WebRTC技术及相关技术、MQTT协议等,然后阐述了本课题的解决方案即基于WebRTC的PeerConnection层和SIP协议在客户端实现融合互通的方案,然后对终端应用进行了架构和模块设计,然后简单介绍了通讯录模块、即时消息模块和文件传输模块,然后重点介绍了音视频通信模块,最后对终端应用进行测试,用实验结果验证本课题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潘文斌[6](2018)在《基于VoIP的核心网信令协议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IP化的进程得到了 加速。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网络电话)是 IP 网络通信应用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然而IP网络的开放性及VoIP的核心信令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自身存在的安全设计缺陷,给基于VoIP技术的通信系统和应用服务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需要对VoIP核心网信令协议的安全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搭建了基于SIP的VoIP通信原型系统。在对VoIP系统和其核心信令SIP协议深入研究后,搭建实现了 VoIP通信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具有完整的VoIP系统结构,包含服务器端、服务管理中心和客户端叁部分,使用交换机接入同一局域网。核心的服务器端部分采用Linux系统,使用MySQL数据库,基于开源的IP-PBX工程Asterisk实现软交换服务功能。针对SIP协议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了 CIA原则(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分析。基于VoIP通信原型系统,展示了五个攻击案例,测试结果显示VoIP通信系统在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方面均存在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为:添加双向认证机制、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做好防火墙的配置。针对VoIP中暴露的协议漏洞安全问题,提出了 VoIP通信安全优化方案。基于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协议)设计实现了双向认证,采用DES加密算法设计实现了数据加密,针对撞库攻击的流程设计编写了预防进程。最后在实验环境下对实现后的VoIP安全方案进行测试,结果证明本文的VoIP安全方案有效地防止来自外部的针对SIP协议的安全攻击,提高了 VoIP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这套安全优化方案属于传输层安全保护策略,保证了应用与安全保护机制之间的独立性。不仅适用于VoIP通信系统,还可以被用在基于VoIP技术的各类网络通信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3)

李旭红,袁俊岭,杨丽华[7](2016)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信令协议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突发交换(OBS)技术是一种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光网络中的全光交换技术方案。信令技术是光突发交换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学者们已经针对广突发交换网络提出十余种信令协议。为了使读者能够对OBS信令协议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该文对已有的OBS信令协议进行综述,对各种信令协议的性能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8期)

吴祥云,陈伟[8](2016)在《MPLS-TE中信令协议RSVP-TE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IP网络中,通常路由器选择最短路径作为路由,而不考虑带宽等因素,一旦发生拥塞就无法解决。以MPLS技术为代表的集成模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路由与交换融合,在流量工程方面具备充分的灵活性与可拓展性,而且费用更加低廉。本文在充分理解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 Ser Vation Protocol,RSVP)工作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对RSVP关于流量工程的拓展协议RSVP-TE进行了深入的模块设计,设计了如何利用RSVP-TE协议建立MPLS-TE中所需要的隧道。最终在GNS3中进行了RSVP以及MPLS-TE的仿真实现。(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18期)

何泽峰[9](2016)在《基于DIAMETER协议信令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4G时代已经来临,移动网络向EPC核心网和IMS网络演讲。传统用于计费的AAA协议—Radius协议,由于其难以满足当前核心网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需求等方面,已经难以适用于当今快速发展的通信网络,这就引入了基于IP协议的新AAA协议—Diameter协议,该协议被广泛应用在EPC、IMS、PCC等网元中。LTE 引入 S6a、PCC Gx/Rx、IMS Cx/Sh/Zh、定位业务 SLg/SLh等接口 Diameter信令,存在Diameter信令寻址需求。如果全网网元采取全连接的方式,将会增加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和低效性,而且难以管理。因此与传统的信令网类似,Diameter信令网存在着简化数据配置、信令链路汇聚、网络拓扑隐藏等需求,需要使用中继器DRA设备来转接Diameter信令,构建Diameter信令网。本文的主要内容:(1)调研了 Diameter信令网的发展,对Diameter信令网的接口和架构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归纳总结了 Diameter信令网中的中继器DRA(Diameter Routing Agent)的功能。(2)通过对Diameter信令网的调研,掌握了信令网现有的路由方案——静态路由方案,通过实验和Wireshark抓包对静态路由方案在处理设备故障或者链路故障时的路由重选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此方案尽管能够满足信令网的路由功能,但是信令网的工作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信令风暴导致信令网络出现全局拥塞。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令网动态路由方案,即根据设备故障/链路故障信息确定的信令网实际拓扑结构进行动态路由配置,并根据动态路由配置进行信令消息的路由。动态路由方案能够减少信令网中DRA节点的拥塞控制和路由重选等节点级/链路级故障处理的次数,有效提高了信令网的全局处理效率。最后通过仿真案例分析动态路由方案和静态路由方案,从端到端时延和网络处理开销两个方面做了详细比较,得出动态路由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端到端时延和网络处理开销。(3)为满足核心网信令低传输时延的长期演进需求和核心网虚拟化的要求,本文提出了 Diameter信令网虚拟化。信令网虚拟化包括DRA虚拟化和信令节点(EPC网元、IMS网元、PCC网元)虚拟化。本论文着重提出了 DRA虚拟化架构,并对DRA虚拟化架构和传统DRA架构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势。最后对信令网虚拟化方案进行测试,验证了虚拟化架构能够实现IMS PDN建立连接和IMS初始注册基本功能,说明信令网虚拟化架构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15)

马方[10](2016)在《星地混合网信令协议的扩展及其原型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地混合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地理条件限制小、组网灵活和易于实现等优点,是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这种一体化融合网络中,信令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相对于地面网络,星地混合网络具有卫星信道时延大与误码率偏高、星上资源有限和星上处理能力偏低等缺点,这对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系统进行研究,提出适应卫星特殊环境的信令方案。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的优势及其不足,概述星地混合网络,并介绍星地混合网络信令系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其次,比较已广泛使用的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和基于约束路由的标签分发协议(CR-LDP),结合星地混合网络对多种交换类型和资源预留的功能需求,说明RSVP-TE信令协议更适合于星地混合网络,然后从标签交换通道(LSP)的建立、信令消息及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基于RSVP-TE信令协议,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针对卫星网络时延大,误码率偏高和卫星交换节点处理能力有限的特点,改进星上信令处理方案中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和标签边缘路由器(LER)的功能结构;扩展应用于地面网络的RSVP-TE信令协议中的部分消息,包括设计用于建立嵌套LSP的多粒度分层标签对象和多粒度分层标签请求对象的结构、精简信令消息中的对象;给出多粒度LSPs(MG-LSPs)并行建立的信令流程,并分析信令消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时延。(2)根据RSVP-TE协议原型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与实现信令系统框架中的RSVP-TE信令协议模块。在分析消息结构及消息格式的基础上,给出详细的信令消息处理流程,并采用C/C++编程语言实现这一处理流程。(3)从基本的RSVP协议、MG-LSPs的建立以及标记交换等方面测试RSVP-TE协议原型系统的功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信令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商用电话网依次经历了公共电话网、综合业务数据网和现阶段的IMS通信网。在专业通信领域也基本遵循了同样的发展轨迹,现阶段正在部署基于IMS架构的IP通信网。由于PSTN、专用ATM网络已经在专网中大量应用,新部署的IMS通信网必须支持多异构网间话音业务的互联互通。基于IMS架构多协议信令网关设备可完成PSTN、专用ATM网络的话音业务接入,实现与专用IMS网络话音业务的互联互通。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IMS系统及边界网关设备的技术架构,研究了七号信令协议、ATM信令协议和会话初始协议等会话控制协议,分析了专用通信网中网关设备的功能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MS架构多协议信令网关设备软件框架和功能。设计了多协议桥接技术架构。针对专用通信领域中,不同通信系统使用了诸多话音业务信令协议,造成的话音业务互通困难复杂的问题。在分析各类信令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内部信令原语作为中间协议的方式,完成了各类话音信令协议的灵活适配,降低了信令互通的复杂度,提高了协议互通的可扩展性。设计了SIP协议栈分层架构。SIP协议栈软件化分为了SIP协议层、SDP协议层和ABNF解析层。SIP协议层实现SIP协议的头域处理,呼叫状态管理,事务控制,协议解析和组装功能。SDP协议实现SDP协议的解析功能。ABNF解析层完成对协议的词法解析功能。实现了各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编码。其中,维护管理模块实现了设备的维护管理功能;号码路由模块实现了与目录服务器的协议处理功能、区域码信息管理功能;信令适配模块完成不同呼叫信令间的信令转换功能;SIP协议处理模块实现了SIP解析封装功能;NO.7信令处理模块实现了NO.7分析功能;专用ATM信令处理模块实现了ATM信令处理功能;接口适配处理模块实现了ATM驱动适配功能。对异构网络间话音业务互通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使用WinSIP软件和Abacus测试仪对设备的呼叫并发能力和业务适配能力进行了充分测试,结果显示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设计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令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姜楠,秦军,李威.基于Linux的通用自治信令协议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9

[2].马献武.基于IMS架构多协议信令网关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3].孙建伟,陈立,王卫.基于SIP协议的WebRTC信令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8

[4].廖逍,贾平,李伟,刘真,刘柱.面向多业务承载的OBS网络信令协议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8

[5].陈立.基于SIP协议的WebRTC信令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8

[6].潘文斌.基于VoIP的核心网信令协议安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7].李旭红,袁俊岭,杨丽华.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信令协议概述[J].电子世界.2016

[8].吴祥云,陈伟.MPLS-TE中信令协议RSVP-TE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展望.2016

[9].何泽峰.基于DIAMETER协议信令网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10].马方.星地混合网信令协议的扩展及其原型实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基于传统仪器的RFID系统测试方案在修改AC模块信令协议验证报告的...波长数32时结合CLSP信令协议的...一1:主要接口信令协议模型AAL2信令协议参考模型TDM承载信令到IP承载信令协议栈...

标签:;  ;  ;  ;  ;  ;  ;  

信令协议论文_姜楠,秦军,李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