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读后感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读后感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梁思成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占祥共同完成长达2.5万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内容主要有两条:一是主张全部保存城区所有的房屋,不同意在北京内城、外城建设新楼房和新工厂,旧城完全按原貌保存,使它成为一个历史博物馆;二是建议北京新行政中心建在月坛以西、公主坟以东一带,以五棵松为中心建设一个新北京。形成一个多中心又有限制的市区,既保护了旧城,又促进各自区域内的职住平衡,降低长距离的交通量。史称“梁陈方案”。

关键词:保护旧城;保存原貌;《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

“拆掉北京的一座城,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梁思成

读完《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这本书后,我有很多的疑惑与不解,并为梁思成先生一生的努力感到惋惜与佩服,在中国建筑史上,梁思成已经成了一个神坛上的人物,不论是他的建筑事业、家世背景,还是他被津津乐道的爱情,这一切是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慢慢形成的。2009年,建筑学者朱涛在《人民日报》旧报上第一次读到梁思成的思想检查,从这时起,他开始收集梁思成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系列思想检讨等资料,却拼凑出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梁思成,一位忠心酬国的著名建筑大师,二战中保护了日本京都的木结构房屋,受到日本朝野的无比尊重,而在自已祖国,他的赤心和慧见都被踩踏,六朝古都北京竟然难逃厄运,不得保住古建筑,被无端被斗!历史悲剧虽不会重演,但人们不得不吞食其带来的苦果!

我们的美丽中国,还有多少中国味道?看看现在仿建的古建筑,总觉少了风韵,厚重不足。那轻俏鲜艳的油漆,是缺乏历史感缺乏岁月打磨浸染的架子,让人总感到深深的遗憾心痛。一个五十年,两个五十年,再过几个五十年,大概人们才都能体会到梁思成先生的深意吧,不止是唯美。

梁思成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理念与主张对国内古建筑保护事业是颇有影响的。但经过几十年文物建筑的保护实践,对梁的某些主张也提出了质疑和不同意见。本世纪之初,故宫紫禁城要实施大修,这是一次包括午门、太和殿在内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有人提出应该遵循梁思成提出的“修旧如旧”的原则,讨论中,一位曾在梁身边工作过的学生提出反对,他说:我遵吾师,但我更遵实践。结果故宫采用了对油漆彩画“整旧为新”的方法。

梁思成对自己的学术观念、治学方法的形成并不忌言它们的源头和学自他人或他处;对自己的学术成果从未考虑过是否原创或首创,他从没有自认为“神”。在我们这些学生眼中,梁思成从来就是我们的一位可敬可爱的良师益友。

梁思成在四川李庄写下的文字:中国的建筑与中国的文明同样古老。所有的资料来源——文字、图像、实例——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一直采用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构造体系,从史前时期直到当代,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文化影响所及的广大地区里—从新疆到日本,从东北三省到印支半岛北方,都流行着这同一种构造体系。尽管中国曾不断地遭受外来的军事、文化和精神侵犯,这种体系竟能在如此广袤的地域和长达四千余年的时间中常存不败,且至今还在应用而不易其基本特征,这一现象,只有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因为,中国建筑本来就是这一文明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一座中世纪封建帝国的都城,有什么价值呢?北京,古今名城,多朝帝都,城市历史几可追溯至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自春秋战国时期被燕国立为国都始,先后称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辽、金、元、明、清等帝统时代,及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至49年后,北京均为都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皇家古建、四合院、胡同、京剧、特色小吃....让北京为世界留下自己的独有面孔。欧洲人有一句名言,说的是“建筑是石头的编年史”,在一座建筑上可以很直观、很真实,甚至很细致深入地读出一段历史来,那么,老北京城就好比一部集大成的丛书,正是这些建筑系统构成了老北京的机体,在这机体之中蕴藏着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信息,包括整体的艺术价值在内。

上世纪80年代初还几乎保存完整的3000多条北京古城胡同,到90年代仅剩1200余条。后来胡同消失的速度更快。仅2007年9月,北京就有361条胡同同时在拆。胡同与四合院骨肉相连,胡同的消失就意味着四合院的消失。老舍儿子、作家舒乙说,胡同是北京的第二城墙。胡同的消失使得北京的古都风貌底色渐渐褪去。50年早已过去,很不幸,梁先生一语成谶。如今的北京,沙漠逼近,河湖干涸、地下水枯竭、阴霾沙尘蔽日、交通令人绝望、人口畸形膨胀,古迹大量减少,文化不断消失,城市功能低弱....北京后人来到这里,几乎已认不出父辈口中的家乡。然而,历史无法復原。1972年,梁思成于贫病之中撒手人寰。生命弥留之际,他还重复着这样的话: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

让我们回溯到1948年11月,中央认为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在1948年3月王稼祥向中央建议几个候选城市被否决后,北京最终成为首都。当时,梁思成作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极力反对“苏联专家”以天安门为中心改造北京,建议完整保护北京古城,中央政府应搬到西部办公。但是,这不可能!

1950年2月,中央批准了苏联老大哥提议改建、扩建北京旧城的方针,自此,古城北京浩劫开始,梁思成护京梦碎。

梁思成痛心疾首,却不甘心,上计不成只好取其中,利用自己名声和关系四处奔走,试图让没文化苏联专家下手轻点。不要拆毁几百年的古城墙、古建筑、王府、牌楼、四合院、街巷胡同等和北京历史文化有关的一切。但最终,这位耶鲁大学教授、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谘询委员会的中华民国代表,平津战役中热情帮助绘制北平古物保护地图免受炮击的爱国者,只留下梁思成哭古城墙、梁思成哭牌楼被责骂的辛酸故事。当年梁思成认为,城门和牌楼、牌坊构成了北京城古老街道的独特景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加以保留。因此曾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和北京副市长吴晗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吴晗竟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当场痛哭失声。

梁思成先生曾给周总理写过一封信,从梁思成写給周恩來的信里,可以看出这封信的言语不是那么让人充分的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沒有起到一个好的作用。方案提议不够新颖,並沒有強有力的说服“业主”,沒有达到給他们洗脑的效果。所以可以这封信是失敗的!当然毛的決策对于建筑師以及現在的视界來看当然是大错特错的!与此同时,感谢这些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人,没有他们的远见和不懈的努力,北京就没有如此风姿绰约的今天!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陈璐(1997.04—),女,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分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第二作者:朱菊芳(1996.09—),女,江苏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分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标签:;  ;  ;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读后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