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遗传图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图谱,自交系,性状,位点,稻米,抽穗期。
水稻遗传图谱论文文献综述
莫春红,李加胜,荆豪争,刘勤,赵许兵[1](2019)在《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卷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叶片适度卷曲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本研究以0738-28-1B (生育中后期叶片卷曲)和岗46B (叶片平展)为亲本构建大小为139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利用ddRADseq技术得到32 960个高质量多态性SNP、Indel标记,构建了包含1 196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相邻bin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12 cM。结合亲本和群体剑叶卷曲度表型数据,对卷叶性状进行QTL定位,检测到2个QTL位点。qRL-3定位在第3染色体8.24~10.13 Mb区间上,表型贡献率为9.76%;qRL-9定位在第9染色体19.69~19.84 Mb区间上,表型贡献率为25.40%,被认为是控制叶片内卷的主效位点,增效位点均来自亲本0738-28-1B。本研究结果为主效QTL位点的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理想株型育种和超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的卷叶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1期)
罗曼斯,吴云涛,苏柳,阎新,余潮[2](2018)在《利用SLAF-seq技术构建水稻籼粳交DH群体遗传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利用特定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籼稻窄叶青8(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构建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将DH群体测序数据与水稻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了70 997个在两个亲本中存在多态性的SLAF标签。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我们利用8 940个高质量的SLAF标签构建了该群体的遗传图谱。图谱覆盖12个连锁群,总图距为2 294 71 c 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0.26 c M。遗传图谱的连锁群与水稻物理图的相关系数统计显示,除了9号连锁群的相关系数为0.87外,其余的11个连锁群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表明该图谱的12个连锁群与水稻物理图有很好共线性关系。该高密度图谱的构建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籼、粳差异基因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6期)
孙玥,孙林静,杨勇,苏京平,王胜军[3](2017)在《水稻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模拟遗传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水稻基因组模拟遗传图谱、开发基于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籼粳间序列多态性数据,在SQL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基于基因的InDel标记.共获得12 649个水稻非转座子编码基因的22 818个InDel位点,InDel大小在6 bp到85 bp之间,非常适合于共显性PCR标记的开发,同时发现水稻染色体臂及大多数着丝区序列位置和遗传图距存在线性相关,以此构建了包含高密度基于基因的InDel标记的模拟遗传图谱,可为水稻的分子育种和遗传作图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彭强,叶生鑫,黄龙,张大双,刘颖[4](2016)在《运用SLAF-seq技术构建水稻高密度遗传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精细定位某一特定性状位点来说,高密度遗传图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本研究以水稻品种V20B/CPSLO17组合衍生的150份重组自交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利用特定位点扩增长度测序(SLAF-seq)技术,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大规模开发SNP和基因型分析的高通量新策略,开发SLAF标签和构建水稻高密度遗传图谱。我们共检测到67 017个高质量的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有15 853个,符合构建高质量遗传图谱使用要求的多态性SLAF标签有8 657个。最终成功构建了一个包含12个连锁群,8 602个上图标记,总图距为2 508.65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29 c 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可用于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6年08期)
叶生鑫,刘颖,彭强,张大双,吴健强[5](2016)在《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率QTL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糙米率是加工品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糙米率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V20B和CPSLO17作为亲本,构建了15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利用SLAF标签构建的精度更高、平均遗传距离为0.292 c 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亲本和群体糙米率表型数据,对叁亚和贵阳两个环境下控制水稻糙米率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叁亚和贵阳共检测到两个QTL。其中,叁亚检测到1个QTL位点q BR1,位于第1染色体Marker600937~Marker685097区间上,两个标记间遗传距离为0.471 c M,贡献率为9.7470%;贵阳检测到1个QTL位点q BR4位于第4染色体Marker503771~Marker431234区间上,两个标记间遗传距离为0.469 c M,贡献率为9.7634%。两个检测到的QTL,在两个环境中未重复检测到,且增效位点均来自于亲本V20B。本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水稻糙米率QTL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水稻糙米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6年03期)
肖西林[6](2016)在《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以食为天,食品学研究离不开对维持人类基本生命的粮食的研究,而稻米又是我国65%人口的主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稻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稻米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也是水稻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稻米品质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传统的育种手段对数量性状的改良比较困难。本研究利用江苏着名优质粳稻南粳46与云南地方籼稻品种扎西玛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了该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同时考察了稻谷粒型(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等6个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结合分子数据和表型数据,检测控制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QTL(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为下一步采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改良稻米品质提供有用信息。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包含144个家系的扎西玛/南粳46重组自交系群体(F8代)构建了一张包含175个SSR标记,全长1,434cM,平均图距为8.2cM的饱和分子连锁图谱。标记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分布比较均匀,在图谱上的排列顺序与已发表的分子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在考察的6个稻米品质相关性状中,只有直链淀粉含量在群体内表现1:1分离,表明该性状受主基因控制。其他性状均呈正态分布,表明受多基因控制。3.利用QTL检测软件(QTLIciMappingV3.2)对6项稻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6个加性QTL,分别位于除第1和第4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66-53.27%的表型变异。效应最大的是控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qAC-6。根据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本研究新检测到11个加性QTL,分别是:控制籽粒粒长的qGL-9和qGL-11,控制粒宽的qGW-6,控制籽粒长宽比的qLWR-6、qLWR-8a、qLWR-8b,控制粒厚的qGT-5、qGT-12,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qAC-5,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PC-3、qPC-7。(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0)
刘利[7](2015)在《水稻RIL群体SSR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和稻米镉含量QTL的初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稻米镉超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镉含量差异显着,因此选育低镉水稻品种是降低稻米镉含量的有效途径。但有关水稻调控镉离子吸收和转运分子机制研究还很不深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低镉水稻品种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开展,因此探讨水稻调控吸镉和籽粒镉积累的分子机制,建立培育低镉水稻的分子标记,是目前低镉水稻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利用日本晴与9311杂交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为材料,进行微卫星标记(SSR)与水稻稻米镉含量的连锁和关联分析,旨在为培育水稻稻米低镉品种提供分子标记。其主要结果如下:1、选用614对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标记,对日本晴和9311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有48.5%(278对)的标记在亲本日本晴和9311间具有差异。最终筛选出了123个标记,构建了以日本晴与9311衍生的RIL群体为基础的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覆盖水稻的12条染色体,图谱总遗传距离达到2424.01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9.71c M。2、检测到3个与水稻稻米镉含量有关的QTLs,分别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标记RM 1370与RM 4608之间,第7号染色体的标记F14与F21之间,以及第9号染色体的标记ST 6062处。连锁分析表明,稻米镉含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3、对7个水稻镉相关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找到了每个基因在日本晴和9311间的多个差异性位点,以及对应的碱基突变状态和氨基酸突变状态。并对24个水稻RIL群体材料进行了以测序为基础的基因分型。4、从生物信息学角度直接分析了10个水稻镉相关的基因在日本晴和9311间的多个差异性位点,据此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96个水稻RIL群体材料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发现基因Os HMA3和Os NRAMP5与稻米镉含量的相关性较高。5、相关性分析检测到13个与水稻稻米镉含量紧密关联的SSR标记,分布在第2、3、5、6、7、8、9、10号染色体上。其中,对水稻稻米镉含量正效应最大的标记是RM 3805,效应值为0.225。负效应最大的标记是S7-25049,效应值为-0.083。(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李孝琼,韦宇,高国庆,邓国富,郭嗣斌[8](2014)在《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为水稻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对具有极端粒形差异的两份水稻材料K1561和G1025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软件Mapmaker/Exp 3.0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利用软件QTLNetwork-2.0对2011年F2群体、2012年F2:3家系群体的粒形相关性状数据进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两个亲本的粒形性状指标差异明显,以千粒重相差最大;F2、F2:3两个群体的相关粒形指标基本上呈连续分布状态且分布频率范围广。与F2单株相比,F2:3家系的千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平均值更偏向于大粒亲本K1561。构建了含161对SSR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共检测到18个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分别分布于第1、2、3、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QTL分别有7、5、5和1个,除qGL/GW12外,其他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K1561。两个群体均能检测到的QTL有8个,分别为qTGW3、qTGW7、qTGW9.2、qTGW12、qGL1、qGL9、qGW12和qGL/GW12,其平均加性遗传力为6.04%、12.59%、6.29%、22.08%、4.86%、15.39%、22.12%和10.83%。【结论】定位获得3个效应值较大的新QTL位点qTGW12、qGL9和qGW12,为进一步定位并克隆这些粒形相关基因、阐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控制机理提供了较好的遗传材料。(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张亚东,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9](2013)在《水稻重组自交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蘖角的QTL检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株型差异显着的特大粒粳稻品系TD70和籼稻小粒品种Kasalath为亲本配制组合,以单粒传方法构建含24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选用838对SSR引物进行亲本多态性筛选,共检测到302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频率为36.04%从中选择带型清晰且在基因组中均匀分布的141个SSR标记对RIL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中父母本基因频率分别为53%和47%,群体结构平衡性好构建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共包含141个标记座位,总图距约1832.47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2.7cM,标记间图距范围为0.43~36.11cM,符合QTL作图的基本要求除第1、第8染色体个别标记位置外,其他染色体上标记顺序和位置与已公布的日本晴遗传图谱序列基本一致以该群体为材料,对分蘖角度进行了QTL检测,共检测到控制分蘖角度的3个QTL位点,分别是qTA8、qTA9和qTA11,贡献率分别为4.10%、26.08%和4.35%,其中qTA9包含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AC1。该图谱的构建为研究籼粳交后代各种性状的遗传规律及QTL定位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3年05期)
侯磊磊[10](2012)在《水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来自日本的优质粳稻品种“月之光”和籼稻品种“明恢63”为亲本杂交(月之光×明恢63)构建了含189个家系的F_2群体,建立含127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QTL作图软件WinQTLCartgrapher2.5对F2群体的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定位的QTL信息对抽穗期、株高、千粒重的遗传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择均匀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SSR引物701对,在两亲本间筛选到167对引物呈多态性,选择带型清晰且在基因组中分布较均匀的标记构建了一个含127个SSR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使用MAPMAKER/EXP3.0构建连锁图,重组值用Kosambi函数转换成遗传图距(cM),连锁群总长度为2123.1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7cM,群体标记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2.用复合区间定位法对水稻的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共发现4个QTLs,分布于第1、6、8、12条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6.4%~48.0%。3.用复合区间定位法对水稻的株高QTL进行定位,共发现4个QTLs,分布于第1、3、8、12条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6.3%~21.1%。4.用复合区间定位法对水稻的粒重QTL进行定位,共发现3个QTLs,分布于第1、6、8条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6.2%~10.3%。5. QTL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结果和水稻农艺性状相结合,根据水稻性状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实施路线,使育种更加快速有效,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信息。(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水稻遗传图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利用特定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籼稻窄叶青8(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构建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将DH群体测序数据与水稻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了70 997个在两个亲本中存在多态性的SLAF标签。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我们利用8 940个高质量的SLAF标签构建了该群体的遗传图谱。图谱覆盖12个连锁群,总图距为2 294 71 c 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0.26 c M。遗传图谱的连锁群与水稻物理图的相关系数统计显示,除了9号连锁群的相关系数为0.87外,其余的11个连锁群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表明该图谱的12个连锁群与水稻物理图有很好共线性关系。该高密度图谱的构建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籼、粳差异基因提供了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遗传图谱论文参考文献
[1].莫春红,李加胜,荆豪争,刘勤,赵许兵.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卷叶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罗曼斯,吴云涛,苏柳,阎新,余潮.利用SLAF-seq技术构建水稻籼粳交DH群体遗传图谱[J].分子植物育种.2018
[3].孙玥,孙林静,杨勇,苏京平,王胜军.水稻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模拟遗传图谱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17
[4].彭强,叶生鑫,黄龙,张大双,刘颖.运用SLAF-seq技术构建水稻高密度遗传图谱[J].分子植物育种.2016
[5].叶生鑫,刘颖,彭强,张大双,吴健强.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率QTL定位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6
[6].肖西林.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
[7].刘利.水稻RIL群体SSR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和稻米镉含量QTL的初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15
[8].李孝琼,韦宇,高国庆,邓国富,郭嗣斌.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J].南方农业学报.2014
[9].张亚东,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水稻重组自交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蘖角的QTL检测(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3
[10].侯磊磊.水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