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汇市场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民币,SDR,外汇市场,有效性
外汇市场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睿敏[1](2018)在《关于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6年10月人民币加入SDR正式起效后,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在外汇市场市场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到很大程度的加速。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我国外汇市场有效性受到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外汇市场产生的效应,然后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研究了对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人民币发展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8年22期)
黄晖雅[2](2018)在《“8·11”汇改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中国资本大量外逃,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传言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过干预。中国人民银行对此没有予以正面的否认,更没有公布其在哪个时段、哪个市场上进行了干预以及如何判断其干预的有效性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干预的效果如何呢?这种干预是否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的推进?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呢?显然,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人民币汇改非但没有促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反而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还浪费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此外,任何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可能受到掣肘。因此,关于“8·11”汇改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8·11”汇改后的中国外汇市场为切入点,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干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和研究。首先本文将引言部分作为第一章,从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的调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等研究背景入手引出论文要讨论的话题。第二,总结了国内外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以及利率平价实际运用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即利率平价理论和Weymark定义的外汇市场压力(EMP)与央行干预指数,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叁章介绍了银行间外汇市场(CNY市场),详细阐述了该市场的发展过程与结构特征。第四章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跨境收付和结售汇数据两个角度定性地判断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方向,即外汇市场数量信号。其次,该部分根据中美利率、即期与远期汇率计算出CNY、CNH、NDF市场的利差与汇差得到叁个市场对应的利率平价区间,从而判断出叁个市场的价格信号。最后,根据价格信号与数量信号是否一致来判定央行是否进行了干预,推断央行干预的市场。第五章本文则结合了Weymark(1997,1998)和卜永祥(2009)的定义与理论框架,构建一个中国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并利用经济计量方法估计模型的有关参数,带入公式得到干预指数,从而得到央行干预效果的判定。第六章则对主要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进而探讨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以继续研究和深化的方向。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这一研究期间,CNY市场的利差和汇差组合显示:CNY市场的价格信号意图非常显着,旨在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但与中国外汇储备不断下降的事实相矛盾,这说明该阶段中国政府在CNY市场动用了外汇储备进行直接干预。就干预效果来说,上述研究期间又需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央行外汇干预指数在(0,1)之间可以判断出,这一阶段央行的干预是相对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但干预的效果在逐渐减弱。而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外汇干预指数与12个月移动平均趋势指数都在0附近小幅波动,结合这一阶段外汇储备快速且大量减少、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的事实,可以判断出该时期的干预并没有遏制住人民币快速贬值的趋势也没有减缓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干预效果欠佳。第二,对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研究期间,储备资产由减转增,资本外流情况得到遏制,资金又开始流入中国,非银行部门结售汇意愿也相对平衡。这一系列的数量信号与该阶段数据计算得到的利率平价区间F所代表的价格信号一致,由此说明该阶段央行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干预在不断减少。这一阶段对应的外汇干预指数与12个月移动平均趋势指数除2017年3月外,都小于等于0,且在6月以后两个指数可近似等于0。再根据人民币币值以及外汇储备的变化等一系列事实,可说明该阶段央行对人民币币值的干预在不断减少,人民币汇率制度正不断向浮动汇率制演变。(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春桂[3](2017)在《中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与2015年8月11日分别推出了重大的汇率制度改革措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和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程度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有效市场假说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资本市场众多理论研究的前提。只有当外汇市场有效时,才能使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前提条件的资本市场理论来研究汇率问题。另一方面,外汇市场的效率问题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外汇制度的选择和外汇政策的制定。因此,对外汇市场采取有效性检验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影响政府经济、金融决策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在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框架内,对我国外汇市场中美元、欧元及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市场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本文在综合分析199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以及2015年8月11日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影响。不仅分析了不同样本区间的汇率波动特征,而且采用ADF检验、PP检验以及序列自相关检验对我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4年至2005年7月汇改前,该阶段期间我国外汇市场未达到弱式有效;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满足弱式有效;2015年8月11日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是满足弱式有效的,并且有效性程度较上一阶段相比进一步提高。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中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程度和汇率制度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归纳我国外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外汇市场建设和提高市场有效性程度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6-07)
郭金冬[4](2017)在《外汇市场有效性与统计套利模型可行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人民币市场和美元市场为例,以SDR货币篮子中货币间汇率作为主要研究变量,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的日交易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对美元市场和人民币市场分别进行了检验:发现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整体有效性较强,但是依旧存在部分非有效市场。在此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继而提出了渐进有效市场概念,对影响一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并且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增强我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若干建议。市场弱式有效的不满足也在理论上验证了统计套利的可行性,本文随后引入了统计套利相关理论,并对其原理与过程进行了阐明,同时选用之前的协整分析结果,对欧元兑人民币和日元兑人民币数据进行统计模型设计并测试交易,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在该部分本文还提出了统计套利的二分法步骤,在交易风险控制上提出应用大数定律规避破产风险。(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潇男[5](2016)在《中国外汇市场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本质还是要维持汇率在整个宏观经济框架下的稳定,所以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必不可少;加之我国巨额外汇占款所导致的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干预外汇的同时必须进行冲销式操作以防止通货膨胀、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所以央行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根据央行调统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计划在5—10年内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然而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会对外汇储备和外汇干预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在资本项目开放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外汇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将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立足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回顾了1994—2014年中国外汇冲销式干预的实践,提炼出了中国外汇市场冲销式干预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冲销式干预的既定目标。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叁元悖论理论、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对外汇冲销式干预做了理论解释;根据中央银行反应函数,运用2005年1月—2015年12月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全样本、子样本的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全样本(2005年1月—2015年12月)的冲销系数为72.8%,子样本一(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冲销系数为85.3%,子样本二(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冲销系数为56.1%,子样本二的冲销系数不仅远低于子样本一的冲销系数,而且还低于全样本冲销系数的平均值,考虑子样本二时间段内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明显高于子样本一时间段,所以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外汇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根据实证结果和借鉴美国、日本、巴西等叁国的冲销式干预经验,于本文最后一章提出了提高冲销式干预有效性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6-06-02)
杨娇辉,王曦,王凯立[6](2015)在《人民币境内外远期外汇市场有效性之动态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人民币同时存在境内外两个相互分割的远期外汇市场的现实背景,在Clarida和Taylor(1997)的模型框架下,使用2005年至2012年的日度数据,分别在境内外两个市场构造了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四个期限的远期汇率期限结构模型;通过选取均方误差(MSE)、均方百分比误差(MSPE)和高斯准极大似然损失函数误差(QLIKE)叁个预测精度指标来比较两个模型的样本外预测效果,进而衡量两个市场的相对有效性情况。结果发现:在危机初期,DF市场相对NDF市场更有效;而在一般时期,后者比前者更有效。这对于认识两个市场的不同功能和人民币汇改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顾嵩楠[7](2015)在《外汇市场冲销式干预有效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日益突出。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冲销式干预。本文以资产组合理论和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建立了VEC模型来研究我国外汇市场冲销式干预有效性的模型得出我国的外汇冲销式干预政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于提高我国外汇干预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5年08期)
汪卢俊,谢姗[8](2014)在《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研究——基于样本外预测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LSTAR模型描述人民币对美元、欧元以及日元汇率收益率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滚动分析进行样本外预测,通过对比LSTAR模型与鞅假设下的预测效果,对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05年7月25日汇改之初,人民币对美元外汇市场并非弱式有效市场,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市场有效性增强,逐渐达到弱式有效市场。但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外汇市场至今仍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同时,经济意义上的证据也支持这一结论,随着汇改的推进,美元套汇的可能性很小,但欧元以及日元套汇的空间依旧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仍有待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4年06期)
李勇[9](2014)在《外汇市场压力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通过大量地吸引外商投资与对外出口,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中国的财富总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但是,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对央行外汇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我们可以看到,外汇的大量流入,使得央行被动发行了大量货币,给货币市场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供应与流动性。以上这些都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效果都与常规条件下有所不同,且与其他国家,包括其他新兴经济体有所不同。首先,大量的外汇流入,降低了央行主动调节市场货币供给的能力,其次,央行又必须控制物价,避免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再次,美国等国家将国内失业率的攀升归咎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造成了国际社会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带来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趋势又引发了国际游资的大量涌入,从而带来恶性循环。因此,分析外汇压力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原因、途径与结果,对如何选择好中国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现状,目前中国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目前货币政策的现状,通过利用从2001年至今的相关经济数据,构建了适合中国的用以衡量外汇市场压力指标(Exchange Market Pressure,EMP),以及用以量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指标(Coefficient of Effectiveness,CE),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外汇市场压力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建立了一个具体的回归模型来量化这种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货币政策与外部因素的实际情况,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了叁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政策决定者更加合理地制定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措施。(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4-04-01)
赵胜民,谢晓闻,方意[10](2013)在《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归属问题研究:兼论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直接影响到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首次采用有向无环图方法及递归预测方差分解技术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和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人民币即期汇率定价权,还是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权,均不存在旁落境外问题,但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均相对较弱。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文并没有发现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与香港人民币即期汇率存在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利用递归预测方差分解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来源于《经济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外汇市场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中国资本大量外逃,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传言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过干预。中国人民银行对此没有予以正面的否认,更没有公布其在哪个时段、哪个市场上进行了干预以及如何判断其干预的有效性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干预的效果如何呢?这种干预是否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的推进?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呢?显然,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人民币汇改非但没有促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反而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还浪费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此外,任何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可能受到掣肘。因此,关于“8·11”汇改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8·11”汇改后的中国外汇市场为切入点,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干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和研究。首先本文将引言部分作为第一章,从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的调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等研究背景入手引出论文要讨论的话题。第二,总结了国内外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以及利率平价实际运用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即利率平价理论和Weymark定义的外汇市场压力(EMP)与央行干预指数,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叁章介绍了银行间外汇市场(CNY市场),详细阐述了该市场的发展过程与结构特征。第四章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跨境收付和结售汇数据两个角度定性地判断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方向,即外汇市场数量信号。其次,该部分根据中美利率、即期与远期汇率计算出CNY、CNH、NDF市场的利差与汇差得到叁个市场对应的利率平价区间,从而判断出叁个市场的价格信号。最后,根据价格信号与数量信号是否一致来判定央行是否进行了干预,推断央行干预的市场。第五章本文则结合了Weymark(1997,1998)和卜永祥(2009)的定义与理论框架,构建一个中国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并利用经济计量方法估计模型的有关参数,带入公式得到干预指数,从而得到央行干预效果的判定。第六章则对主要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进而探讨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以继续研究和深化的方向。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这一研究期间,CNY市场的利差和汇差组合显示:CNY市场的价格信号意图非常显着,旨在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但与中国外汇储备不断下降的事实相矛盾,这说明该阶段中国政府在CNY市场动用了外汇储备进行直接干预。就干预效果来说,上述研究期间又需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央行外汇干预指数在(0,1)之间可以判断出,这一阶段央行的干预是相对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但干预的效果在逐渐减弱。而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外汇干预指数与12个月移动平均趋势指数都在0附近小幅波动,结合这一阶段外汇储备快速且大量减少、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的事实,可以判断出该时期的干预并没有遏制住人民币快速贬值的趋势也没有减缓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干预效果欠佳。第二,对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研究期间,储备资产由减转增,资本外流情况得到遏制,资金又开始流入中国,非银行部门结售汇意愿也相对平衡。这一系列的数量信号与该阶段数据计算得到的利率平价区间F所代表的价格信号一致,由此说明该阶段央行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干预在不断减少。这一阶段对应的外汇干预指数与12个月移动平均趋势指数除2017年3月外,都小于等于0,且在6月以后两个指数可近似等于0。再根据人民币币值以及外汇储备的变化等一系列事实,可说明该阶段央行对人民币币值的干预在不断减少,人民币汇率制度正不断向浮动汇率制演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汇市场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睿敏.关于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2018
[2].黄晖雅.“8·11”汇改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3].王春桂.中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7
[4].郭金冬.外汇市场有效性与统计套利模型可行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王潇男.中国外汇市场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6
[6].杨娇辉,王曦,王凯立.人民币境内外远期外汇市场有效性之动态比较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顾嵩楠.外汇市场冲销式干预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5
[8].汪卢俊,谢姗.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研究——基于样本外预测的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4
[9].李勇.外汇市场压力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4
[10].赵胜民,谢晓闻,方意.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归属问题研究:兼论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有效性[J].经济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