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香港股票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股票市场,香港,波动性,模型,互联,极差,乘积。
香港股票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闻,陈广汉[1](2018)在《香港股票市场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回归21年来,在"一国两制"制度下保持了自由、高效、透明、公正的金融市场和法律制度。21年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得到强化?香港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联动的变化如何?本文通过DCC-GARCH模型的实证结果发现,香港与国际主要股市的联动性可分为四类:一是逐步相关型,包括香港与上海,香港与深圳;二是较高相关型,包括香港与英国、香港与日本、香港与韩国;叁是较低相关型,包括香港与美国;四是低相关型,包括香港与新加坡。本文建议香港应该持续开放,强化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比较优势,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本文来源于《深圳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鲜京宸,潘成蓉[2](2018)在《沪港通对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沪港通开通前连续600个交易日和沪港通开通后连续600个交易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比了沪港通开通前后不同时间段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的联动性。并对沪港通开通前后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通,在短期内增加了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同时也在短期内给两地市场波动造成冲击。但沪港通的效应是短期的,随着时间推移,沪港通对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力已逐渐褪去,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和波动率又回归到开通前的状态。(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17期)
唐森[3](2018)在《香港股指期权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和加速,股指期权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其产品类别日益丰富,交易规模不断攀升,受众群体越来越广,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增加。相关数据表明,在2000年,股指期权的交易量首次超越了个股期权,截止到2008年,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中都出现了各种各样供投资者们进行交易的股指期权类金融衍生品。尽管就目前来看,对投资者来说,股指期权仍然属于一类相对小众的金融衍生工具,但是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各个金融市场间的相关性等原因,它的出现往往会对其他相关市场,尤其是其标的指数的价格波动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股指期权在金融衍生品中正在占据着愈发核心的位置,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在我国的沪深300指数期权将要上市交易的关键时期,对股指期权推出会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情况产生怎样的影响、二者是否存在某种相关关系以及存在怎样的相关关系等一些列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探究,就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和我国内地金融市场大环境较为相似的中国香港为例,选取上市时间较长,交易量较大,各方面较为成熟的香港恒生指数期权和小型恒生指数期权作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股指期权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方面,选取近年来相同一个时间段内的股指期权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的收盘价收益率序列,利用Copula-GARCH模型对二者收益率波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利用GARCH过程分别对两个时间序列进行拟合以得到各自的边缘分布,再分别利用五种不同的Copula函数刻画二者残差序列的近似联合分布,分析两个市场间收益率波动性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利用GARCH-t模型,对恒生指数期权上市前后相等时间段内和小型恒生指数期权上市前后相等时间段内的股票现货市场价格收益率序列进行拟合,并通过在异方差函数中增加虚拟变量的方法区分股指期权上市前后现货市场的收益率波动性特征,观察虚拟变量项的显着性和参数估计值,分析股指期权的上市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施加了怎样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就恒生指数期权和小型恒生指数期权来说,股指期权的上市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存在显着的影响,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缓其标的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的作用。同时,两个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有较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尤其在分布的尾部,其相关程度愈发明显。(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周开国,杨海生,伍颖华[4](2018)在《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和收益引导角色——基于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两个角度考察了亚太股市间的关系:同期的收益(波动)溢出效应和跨期的收益可预测性(领先—滞后关系).首先,通过构造溢出指数和滚动窗口分析,研究亚太地区股市的同期收益(波动)溢出效应,发现近二十年随着各国金融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亚太地区股市收益(波动)溢出效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进一步研究中国香港对其他亚太地区股市的溢出效应,发现中国香港股市收益溢出指数显示出其区域的领导地位及其影响力逐渐加强;波动溢出指数震荡幅度较大,金融危机时期呈现跳跃式变化.结合经济、政治等事件分析,发现中国香港股市的发展和国际区域合作会提高其溢出效应,而在危机中波动溢出效应大幅提升,社会和政治稳定性会降低中国香港的溢出效应.最后,通过全样(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雷小龙[5](2018)在《香港股票市场监管体系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41年鸦片战争爆发,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的到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经济制度,这使得香港自19世纪中叶开始便形成了股票市场。香港股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的资本市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就历史发展而言,香港股市监管体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香港股市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每隔几十年便遭受重大股灾的发展现实,使得其监管体系也在历次股灾后逐渐完善。至今,香港股市已经形成了监管主体分工明确、监管规则层次分明、监管理念先进、监管模式独特的先进监管体系。因此,研究香港的股市监管体系,学习该体系在发展中所形成的良好的实践经验,可对内地股市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香港股市监管体系的历史研究,以期能够简明、完整、精炼地梳理出该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明选择研究近代香港股市监管体系演进的原因,选择该制度演进的时间范围的原因,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首先,对股票市场进行解释、作出定义,对股市的构成进行阐述。其次,说明股市需要被监管的原因。最后,介绍香港股市现有的监管体系,包括其以证监会、联交所为主的监管机构和以一系列条例、规则、守则组成的法规系统。第叁部分,描述1965年至1990年香港股市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首先,简要介绍了香港股市的形成以及最开始股票经纪零散的自发约束。其次,阐述了香港股市自形成后首次股灾的爆发及原因、股灾的后果及因此而带来的港府对股市的初步规管。再次,围绕证券交易所的形成、发展及其制度完善,对香港股市的自我规管进行了相应描述。最后,详细介绍了七叁股灾后,香港股市的集中立法。第四部分,对香港股市的监管体系演进过程所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第五部分,对香港股市的监管体系演进过程所形成的经验进行评价,分析了香港股市所形成的自律监管结合政府监管的监管体系对现代股市监管体制设计的启示。第六部分,结论,介绍了内地股市的发展现状,阐明了内地股市学习香港股市监管体系的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潘玉芳[6](2018)在《沪深港通背景下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隔两年先后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是内地与香港股票交易所搭建的互联互通桥梁,为内地以及香港的投资者分别提供了投资香港股市以及布局A股市场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两岸资本市场的共同繁荣发展。互联互通可能会导致两地股票市场间的相关性发生变化,直观表现在两地股票市场的联动(即同涨同跌现象)关系发生变化,金融风险从而潜在跨区传递的可能性。因此,在互联互通背景下,研究内地与香港股市间的联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对于保持两岸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内地与香港股市间的联动性研究,国内学者做出了大量贡献。尤其是在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沪港股市间的联动性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方法多是基于较为成熟的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DCC模型,也有一部分学者采用Copula模型。相较而言,Copula模型弥补了传统方法上的缺陷,不约束缘分布的选择,且能够有效刻画非对称的尾部相依性。就研究成果来说,沪港股市间存在联动关系且沪港通对沪港股市联动性的加强作用在多数文献中得到证实。由于深港通在2016年12月才正式开通,因此国内基于深港通背景的内地与香港股市联动性研究内容较少。本文的出发点是基于这一新的时间节点——深港通,对比深港通和沪港通对内地与香港股市间的联动性所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两地股市间的具体联动规律。本文主要采用时变Copula模型和关联规则挖掘两种方法,对内地和香港股市间的联动效应进行分析。股市间的相关性变化体现了联动性的强弱趋势,而存在联动性的两股市间定可以挖掘出有效的联动规则。因此,本文首先基于时变Copula模型,从Kendall秩相关性、尾部相依性两个角度分析内地与香港股市间的动态联动性强弱及变化,探索沪港通、深港通分别对两地联动性产生的影响。接着使用关联规则从即时联动和滞后联动两个方面深入挖掘两地股市间的联动规则。基于上述研究,文章主要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1)沪港通、深港通逐步实施开通后,两市间的Kendall秩相关性短时呈现出上升趋势,说明两地股市的联动性随之加强;长期的统计结果则说明,沪港通对两地股市的联动性增强作用更显着,且两次政策的推出都促使两地股市间的联动稳定性提高,两地间的互联互通状态有所改善。(2)沪、港两市间的下尾相依性大于上尾相依性,说明两地股市出现同时暴跌的可能性要大于同时暴涨的可能性。沪港通、深港通对上尾相依性的短期增强作用相似,对下尾的短期作用相反;长周期上,沪港通、深港通均表现为增强了上下尾相依性,尤其是下尾相依性。总的来说,沪港通前后的尾部相关性增幅显着大于深港通前后的增幅,深港通对尾部相依性的影响比较微弱。(3)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得到了一系列的即期联动规则。总体上讲,沪市对港市产生的即时联动影响与港市对沪市的即时联动影响基本相当,两股市即期联动表现明显。而深市对港市的即期联动性影响要弱于港市对深市的即时联动影响。(4)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得到了得到了一系列的滞后联动规则。沪、港间存在相互的下跌滞后反应,深、港间只有单向的滞后联动,深市随港市涨跌表现出滞后的上涨和下跌。市场参与者应注意防范这类情况可能导致的风险。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了两条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实时监管力度,设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采取措施应对暴涨暴跌引发的风险溢出;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继续弥补深、港两地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差距,使深港通进一步实现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20)
郭名媛,徐雯[7](2018)在《基于Copula-MEM的中国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波动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上海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极差数据作为样本,采用极差波动度量中国上海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波动,并用乘积误差模型(MEM)进行建模。在选择适当的MEM的基础上,采用5种Copula函数对中国上海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相关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WMEM(1,1)刻画中国上海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波动的能力最好。t-Copula函数相比较于正态Copula函数、Gumbel Copula函数、Clayton Copula函数和Frank Copula函数,能够最准确地捕捉到中国上海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极差波动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其安,廖小红,王丹,陈抒妤[8](2017)在《中国大陆货币政策对香港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基于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和香港股票市场在1997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的月度数据,利用马尔科夫转换模型和状态相依累积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中国大陆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制下对香港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区制下中国大陆货币政策对于香港股票市场均有显着影响,但在不同区制下,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对于香港股市而言,在股市膨胀期,利率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最大,而在股市低迷期,货币供应量对于股票价格的调控能力最强;中国大陆货币政策对于香港股市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中国大陆股市进行传导;无论香港股市处于牛市或是熊市,上证综指收益率变动对香港股市总是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0)
[9](2017)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参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指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24号现公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参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6年10月11日第一条为规范证券公司、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以下统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开展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港股通相关业务有关事项,防范运营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证券投资(本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期刊2017年19期)
[10](2017)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8号《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已经2016年9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主席刘士余2016年9月30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相关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本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期刊2017年12期)
香港股票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沪港通开通前连续600个交易日和沪港通开通后连续600个交易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比了沪港通开通前后不同时间段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的联动性。并对沪港通开通前后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通,在短期内增加了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同时也在短期内给两地市场波动造成冲击。但沪港通的效应是短期的,随着时间推移,沪港通对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力已逐渐褪去,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和波动率又回归到开通前的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港股票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闻,陈广汉.香港股票市场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J].深圳社会科学.2018
[2].鲜京宸,潘成蓉.沪港通对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
[3].唐森.香港股指期权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18
[4].周开国,杨海生,伍颖华.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和收益引导角色——基于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的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8
[5].雷小龙.香港股票市场监管体系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潘玉芳.沪深港通背景下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郭名媛,徐雯.基于Copula-MEM的中国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波动相关性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8
[8].陈其安,廖小红,王丹,陈抒妤.中国大陆货币政策对香港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基于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的实证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9]..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参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指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
[10]..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