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氧放疗论文_贺文财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低氧放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氧,效应,肿瘤,放射治疗,组织,食管癌,体征。

高低氧放疗论文文献综述

贺文财[1](2017)在《观察高低氧放疗对Ⅰ-Ⅲ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Ⅰ-Ⅲ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高低氧放疗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所接收的Ⅰ-Ⅲ期食管癌患者中任选100例,盲选组内50例患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化疗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则给予高低氧放疗治疗,为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27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患者部分缓解,仅3例患者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中完全缓解为20例,部分缓解为20例,10例患者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存在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为期1年追踪调查可以发现,观察组6例患者死亡,而对照组为14例,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Ⅰ-Ⅲ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高低氧放疗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针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治效率,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作为临床对于该部分患者的首选诊治方案。(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7年10期)

孙衍伟,安永恒,丁兆军[2](2007)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放射治疗(放疗)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欲接受放疗的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前1周给予rhEPO 30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放疗用6 MV X射线进行外照射,DT 1.8~2.0 Gy/次,每周5次,前后两野对穿照射DT 38~40Gy后,再两斜野对穿照射DT 20~30 Gy,中位剂量为DT 64 Gy。放疗过程中吸入高低氧。对照组单纯放疗,其射野和剂量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 66 Gy。结果放疗DT 20 Gy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CR)为10%,对照组CR为6.5%(P>0.05);放疗DT 40 Gy时,试验组CR为33.3%,对照组CR为16.1%(P>0.05);放疗结束时,试验组CR为53.3%,对照组CR为25.8%(P<0.05);放疗结束1个月后,试验组CR为66.7%,对照组CR为35.5%(P<0.05)。放疗结束时,Hb升高值试验组为17g/L,对照组为-3g/L(P<0.05);放疗结束1个月后,Hb升高值为试验组14g/L,对照组为2g/L(P<0.05)。两组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EPO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血液学毒性较对照组轻微,并可预见能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试用推广。rhEPO停用后1个月内仍有改善患者贫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基层医药》期刊2007年09期)

刘山[3](2007)在《恶性肿瘤高—低氧放疗的Ⅰ期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2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高-低氧吸入的耐受性观测及对30例有腹部或盆腔复发或转移肿块的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高-低氧放疗的临床观察探讨高-低氧放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高-低氧放疗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募集健康成年志愿者20人,让其配带心电监护仪,检测其吸入不同浓度氧后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及主观感受,对生命体征观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对30例有腹部或盆腔复发或转移肿块但无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恶性肿瘤病人行高-低氧放疗,观察其在高-低氧时的主观感受,初步评价高-低氧放疗的有效率及副反应。结果: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在吸入不同浓度氧后的主要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p值>0.05),无胸闷、憋气、心慌、头痛等主观不适,而吸入不同浓度的氧正常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是显着而迅速的(p值<0.00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高-低氧放疗时也未出现胸闷、憋气、心慌、头痛等主观不适,高-低氧放疗的有效率为40%,1~2级骨髓反应30%左右,37%的病人发生1~2级腹泻。结论:对于具备适应证的病人,高-低氧放疗应用于临床是安全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7-03-23)

崔晓利,徐波,于振涛,沈瑜,王争殷[4](2000)在《高低氧放疗分次照射对小鼠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高低氧放疗分次照射对小鼠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实验肿瘤为T739小鼠LA795自发性肺腺癌 ,以生长延缓为观察指标。正常组织以昆明鼠右后肢的皮肤反应作观察指标。实验分为单纯空气组、单纯高氧组、高低氧组。结果 分次照射肿瘤放射增敏比 (SER)高低氧组及高氧组分别为 1 34、1 6 4,皮肤反应SER高低氧组及高氧组分别为 1 19、1 49,高低氧组治疗获得系数 (TGF)为 1 13,而单纯高氧组为 1 10 ,与单次照射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对皮肤反应来说 ,高低氧放疗分次照射明显降低单次照射带来的TGF。(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徐波,崔晓利,王争,沈瑜,殷蔚伯[5](1998)在《高低氧放疗对小鼠肿瘤及正常组织的效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低氧放疗时间标准的确立及单次照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效应。材料与方法实验肿瘤为T739纯系小鼠LA795自发性肺腺癌,以生长延缓为观察指标,正常组织用评分法对昆明鼠右后肢的皮肤反应程度作观察指标。实验分为单纯空气组、单纯高氧(碳合氧,95%O2+5%CO2)组、高低氧组(低氧气体为10%O2+85%N2+5%CO2)。结果(1)在吸入5分钟高氧后立即改吸低氧,同时照射,直至照射结束后停止吸气,肿瘤效应无明显下降,证明其为高低氧照射的时间标准。(2)单次照射肿瘤效应高低氧组与单纯高氧组接近,增敏比(SER)为1.79和1.80。(3)单次照射皮肤反应高低氧组明显低于单纯高氧组,其SER分别为1.30及2.20。(4)对皮肤反应来说,高低氧照射的治疗获得系数(TGF)为1.38,而单纯高氧组为0.82。结论高低氧放疗可明显提高肿瘤组织效应,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低,可显着提高TGF。(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期刊1998年04期)

崔晓利[6](1998)在《高—低氧放疗的正常组织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可行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大多数实体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乏氧细胞,是导致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利用氧效应,在提高肿瘤控制率的同时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是人们长期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首都儿研所用极谱法实测到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内氧分压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我们称之为氧传输的时量差异)这种差异为H O+L O放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H O+L O放疔即先吸入H O(95%O_2+5%CO_2)5分钟后改吸L O(10%O_2+5%CO_2+85%N_2),此时开始放疗,3分钟内完成。目的是:利用此时正常组织氧分压相对较低,肿瘤组织氧分压相对较高这一时相,达到放射防护与增教的双重目的。 我院放射生物室沈瑜、于洪、徐波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H O+L O照射可提高,小鼠实验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本论文在此工作的基础上验证H O+L O照射对正常组织的生物学效应,探讨临床应用之可行性。 (一)实验1 以小鼠小肠隐窝上皮再生为指标,观测H O+L O照射对早反应组织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H O+L O组与AIR组之间的PF(防护系数)=1.019(SER=0.98),提示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H O组与AIR组之间的PF=0.79(SER=1.27),提示L O的加入可降低单纯H O带来的正常组织损伤。这一结果同时验证,当吸入H O 5分钟后改吸L O 3分钟,由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氧传输在时量上的差异导致正常组织氧分压相对降低,肿瘤组织氧分压相对增高,产生放射增敏与防护的双重效应。 (二)实验2 以照射后肺泡灌洗液中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分量变化为指标,观测H O+L O照射对小鼠肺急性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照射后(10Gy),肺泡Ⅱ型细胞分泌Surfactant,肺泡灌(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1998-05-01)

徐波[7](1998)在《高低氧放疗的放射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乏氧被认为是影响肿瘤放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氧效应来达到克服乏氧的目的(如高氧放疗)虽显示其可提高肿瘤的放射效应,但正常组织反应也同时增加,而利用氧效应来保护正常组织的方法如低氧放疗虽然对正常组织起保护作用,但由于其对肿瘤组织也具一定的保护而可能导致疗效的降低。极谱法测定动物组织氧分压证明在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间存在着氧传输的时量差异,提示利用这一差异可寻找一个最佳时相进行放疗,为此我们提出高低氧放疗的概念,即先吸一定时间高氧,然后转吸低氧,同时进行照射。极谱法测定氧分压在先高后低吸入法的某一特定时相内,肿瘤组织氧分压相对较高,而正常组织氧分压相对较低,如在此时相内照射,可望达到肿瘤增敏而又对正常组织相对保护的双重效应。本研究针对这一设想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以验证其有效性。 实验肿瘤模型采用LA-795小鼠自发性肺腺癌,接种于T-739纯系小鼠右后肢皮下,间日测量荷瘤肢直径,待直径达8mm时分组进行照射,小鼠置于特定的气体交换盒进行高氧或高低氧气体的吸入。高氧气体为碳合氧(carbogen,95%O_2+5%CO_2),低氧气体为10%O_2+85%N_2+5%CO_2,实验分为空气组,单纯高氧组和高低氧组。以肿瘤生长延缓为观察指标,描绘剂量效应曲线,计算相应的放射增敏比SER。正常组织用评分法观察昆明鼠右后肢的皮肤反应程度,计算综合评分,描绘剂量效应曲线,计算相应的SER。同时对不同浓度氧对放射所致的肿瘤细胞凋亡进行观察,用HE染色及TdT末端标记法计数相应的凋亡指数。 实验结果表明:①吸高氧后肿瘤效应增加,5分钟后肿瘤效应达到高值,其后增加不明显,而转吸低氧1分钟后照射肿瘤效应下降,在0.5分钟以内肿瘤效应无明显下降,故确定高低氧放疗的最佳时相为先吸5分钟高氧,然后立即转吸低氧,同时照射,直至照射结束停止吸气。②单次照射的肿瘤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1998-05-01)

高低氧放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放射治疗(放疗)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欲接受放疗的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前1周给予rhEPO 30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放疗用6 MV X射线进行外照射,DT 1.8~2.0 Gy/次,每周5次,前后两野对穿照射DT 38~40Gy后,再两斜野对穿照射DT 20~30 Gy,中位剂量为DT 64 Gy。放疗过程中吸入高低氧。对照组单纯放疗,其射野和剂量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 66 Gy。结果放疗DT 20 Gy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CR)为10%,对照组CR为6.5%(P>0.05);放疗DT 40 Gy时,试验组CR为33.3%,对照组CR为16.1%(P>0.05);放疗结束时,试验组CR为53.3%,对照组CR为25.8%(P<0.05);放疗结束1个月后,试验组CR为66.7%,对照组CR为35.5%(P<0.05)。放疗结束时,Hb升高值试验组为17g/L,对照组为-3g/L(P<0.05);放疗结束1个月后,Hb升高值为试验组14g/L,对照组为2g/L(P<0.05)。两组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EPO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血液学毒性较对照组轻微,并可预见能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试用推广。rhEPO停用后1个月内仍有改善患者贫血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低氧放疗论文参考文献

[1].贺文财.观察高低氧放疗对Ⅰ-Ⅲ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J].智慧健康.2017

[2].孙衍伟,安永恒,丁兆军.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7

[3].刘山.恶性肿瘤高—低氧放疗的Ⅰ期临床观察[D].青岛大学.2007

[4].崔晓利,徐波,于振涛,沈瑜,王争殷.高低氧放疗分次照射对小鼠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效应[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

[5].徐波,崔晓利,王争,沈瑜,殷蔚伯.高低氧放疗对小鼠肿瘤及正常组织的效应初探[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8

[6].崔晓利.高—低氧放疗的正常组织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可行性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

[7].徐波.高低氧放疗的放射生物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

论文知识图

血氧饱和度2时间变化曲线分次照射后小鼠皮肤反应剂量效应分次照射后小鼠肿瘤剂量效应曲线结 ...法检测高氧组照射22Gy后6小时的细胞...急性乏氧与慢性乏氧示意图低氧状态下照射22oy后6小时HE染色照片

标签:;  ;  ;  ;  ;  ;  ;  

高低氧放疗论文_贺文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