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瘤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囊,细胞,小鼠,肝癌,血清,细胞株,形态学。
抗瘤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呙清临,张在翔,肖康,罗显林[1](2016)在《扶正抗瘤胶囊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VEGF表达和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扶正抗瘤胶囊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VEGF表达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使用G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扶正抗瘤胶囊6 g,3次/d,第1~40天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93%,高于对照组的59.26%,治疗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瘤胶囊联合GP方案对晚期NSCLC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降低血清VEGF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副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6年25期)
吕立华,彭艳梅,张玉碧[2](2008)在《抗瘤Ⅰ号胶囊抗肿瘤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抗瘤Ⅰ号胶囊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抗瘤Ⅰ号胶囊对小鼠宫颈癌(U14)、小鼠肝癌(H22)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无菌接种,接种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接种24 h后给药,末次给药24 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称记体重,剥离瘤块并称重。计算各组动物试验前后体重及瘤重平均值,求其抑瘤率。瘤重抑制率=(对照组平均瘤重-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抗瘤Ⅰ号胶囊对小鼠前胃癌FC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剥离FC荷瘤小鼠皮下瘤块、称重,用生理盐水1∶7制成匀浆,于纯系615小鼠右腋皮下注射0.2 mL含1×105个癌细胞,其它方法同前。结果抗瘤Ⅰ号胶囊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U14,H22和FC的生长;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U14肿瘤的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中毒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结论抗瘤Ⅰ号胶囊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08年06期)
彭佳,闫智勇,张占平,陈畅,秦晋之[3](2008)在《抗瘤胶囊抗小鼠实验性肝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瘤胶囊抗小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和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抗肝癌中药新药奠定良好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方法:抗瘤胶囊由仙鹤草、山豆根提取物按一定处方比例配比组成。建立小鼠肝癌(H22)动物移植肿瘤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药物小、中、大剂量组并分别给药。实验结束后,进行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肿瘤组织病理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抗瘤胶囊各组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11%、41.58%和45.26%,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而各用药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坏死,但各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抗瘤胶囊对小鼠肝癌(H22)动物肝癌模型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08年10期)
闫智勇[4](2001)在《中药抗瘤胶囊抗人肝癌细胞的血清药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抗瘤胶囊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诱导凋亡和分化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观察抗瘤胶囊含药血清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形态学、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时相分布,以及细胞bcl-2基因蛋白表达、AFP的分泌和γ-GT活性的影响。结果:经抗瘤胶囊含药血清作用后,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和向正常细胞分化的形态改变;细胞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可见比较明显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凋亡峰,抗瘤胶囊高、低剂量含药血清组的凋亡率分别为 20.4%和18.6%,且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 S期阻滞现象,而 G0/G1期和G2/M期细胞数却明显下降;另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AFP的分泌量和γ-GT活性都呈明显降低趋势。结论:抗瘤胶囊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和向正常方向分化,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1-04-01)
王厚全,徐文方,袁玉梅[5](1990)在《抗瘤酮A_(10)胶囊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不同辅料对A_(10)胶囊溶出度的影响。A_(10)胶囊中加入蔗糖、乳糖、淀粉等对A_(10)的溶出无显着影响;加入0.1%吐温-80,在人工胃液中2h累积溶出百分量为不加吐温-80胶囊的2倍,在人工肠液中2h累积溶出百分量为不加吐温-80胶囊的3倍。采用~3H-抗瘤酮A_(10)测定了A_(10)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加入0.1%吐温-80的胶囊其生物利用度提高了44.05%。(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1990年07期)
抗瘤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抗瘤Ⅰ号胶囊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抗瘤Ⅰ号胶囊对小鼠宫颈癌(U14)、小鼠肝癌(H22)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无菌接种,接种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接种24 h后给药,末次给药24 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称记体重,剥离瘤块并称重。计算各组动物试验前后体重及瘤重平均值,求其抑瘤率。瘤重抑制率=(对照组平均瘤重-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抗瘤Ⅰ号胶囊对小鼠前胃癌FC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剥离FC荷瘤小鼠皮下瘤块、称重,用生理盐水1∶7制成匀浆,于纯系615小鼠右腋皮下注射0.2 mL含1×105个癌细胞,其它方法同前。结果抗瘤Ⅰ号胶囊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U14,H22和FC的生长;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U14肿瘤的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中毒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结论抗瘤Ⅰ号胶囊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瘤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呙清临,张在翔,肖康,罗显林.扶正抗瘤胶囊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VEGF表达和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
[2].吕立华,彭艳梅,张玉碧.抗瘤Ⅰ号胶囊抗肿瘤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
[3].彭佳,闫智勇,张占平,陈畅,秦晋之.抗瘤胶囊抗小鼠实验性肝癌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8
[4].闫智勇.中药抗瘤胶囊抗人肝癌细胞的血清药理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
[5].王厚全,徐文方,袁玉梅.抗瘤酮A_(10)胶囊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