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成核法论文_齐亚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均匀成核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核,均匀,石墨,锂离子电池,粉体,尖晶石,橄榄石。

非均匀成核法论文文献综述

齐亚楠[1](2018)在《基于非均匀成核调控的碳化修饰法制备粉煤灰基复合造纸填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粉煤灰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其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一直都是热门课题。自有人将粉煤灰进行纸张加填尝试起,它便成为一种潜在的造纸填料来源。然而粉煤灰颗粒中残留的炭粒和铁粒等发色颗粒,是制约其在纸张中加填的主要障碍。本论文以实现粉煤灰粉体增白提质的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在非均匀成核理论和碳化动力学结晶理论的指导下,在粉煤灰(固)-[Ca(OH)_2/H_2O](液)-CO_2(气)组成的叁相反应体系中,探索一种利用非均匀成核结晶在粉煤灰表面生成高白度CaCO_3修饰层的方法,得到一种粉煤灰基碳化修饰复合填料用于纸张加填。本论文主要包含以下研究和结论:粉煤灰具有作为造纸填料的潜质,但需要解决其中的发色颗粒所导致的白度问题。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先浮选除炭再磁选除铁后,可将粉煤灰白度从31.09%ISO提高至41.01%ISO,以此作为碳化反应的原料,用于研究基于粉煤灰衬底的非均匀成核碳化修饰调控过程。基于碳化过程的状态监测和产物粒径分布对比,在起始温度为15~oC,搅拌速率为600rpm,Ca(OH)_2质量浓度为2.5%,CO_2与压缩空气的体积流量比为1:4时,重质碳酸钙GCC的衬底颗粒表面可以实现CaCO_3相对最优的成核和结晶,由此获得良好的表面修饰效果,从而为以粉煤灰为衬底的碳化修饰过程提供参考。借鉴GCC衬底的非均匀成核碳化修饰条件,针对性优化后通过多次成核和控制过饱和度等方式可以明显改善预处理后粉煤灰颗粒碳化修饰所获得的复合粉体的白度和粒径特征。控制Ca(OH)_2和预处理粉煤灰1:1的投料量,在双倍物料两次成核的基础上利用Lamer模型成核理论控制体系将碳化反应末期电导率转折后维持在较高过饱和度(6.5mS/cm)时,有利于强化非均匀成核效果。此时碳化修饰后复合粉体的平均粒径从9.40μm至12.3μm,粉煤灰白度提高至60.66%ISO。然而白度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来自于碳酸钙在粉煤灰衬底表面的致密堆积,因此继续提高Ca(OH)_2和预处理粉煤灰投料质量比至2:1时,形成有效包覆的复合粉煤灰颗粒粒径(分峰加权平均中心值表示)增长为18.83μm,白度提高至68.68%ISO,但用于非均匀成核修饰粉煤灰的碳酸钙晶体利用率明显降低。通过XRD、EDS和XPS等分析粉煤灰基碳化修饰粉体表明包覆情况,结果均可证明碳酸钙修饰层对粉煤灰衬底的包覆状态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炭粒因表面特征差异导致包覆状态较差,制约粉煤灰颗粒整体白度的提升,因此除炭除铁后的粉煤灰更加有利于进行碳化修饰改性。与传统填料GCC相比,虽留着率和白度性能不如GCC,但相同灰分条件的不透明度和强度明显优于GCC加填纸张。生产粉煤灰基复合填料(白度68.68%ISO,平均粒径6.64μm,分峰后峰值加权中心粒径值18.83μm)时需要投入的物料成本主要花销来自于于生石灰的购置,化学品的用量和投入占比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20)

刘玉东,胡鹏飞,刘玉民,李鑫,高润楠[2](2014)在《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过冷度及非均匀成核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过冷度低的相变蓄冷材料,降低冰蓄冷系统的能耗,实验测试了5种不同浓度的水基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过冷度,并采用非均匀成核理论计算了在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上的成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跟去离子水相比,各种浓度纳米流体的过冷度均受到了极大抑制,最大可降低69.1%,而且成核时间也大大缩短。理论计算表明:在单层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的侧面(厚度)上成核需要很大的过冷度,只有当纳米薄片的重迭层数达到6层以上或重迭后的厚度超过6nm时,有效成核对应的过冷度才接近本实验条件下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最大过冷度;要在纳米薄片的上下表面成核,过冷度与纳米薄片边长的乘积必须大于或等于2.446×10-8 m·K,借助纳米薄片的粒径分布和过冷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满足这一成核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可以作为降低相变材料过冷度的成核剂,对冰蓄冷和快速制冰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王彩丽,郑水林,王怀法[3](2012)在《非均匀成核法制备硅酸铝-硅灰石复合粉体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灰石为原料,硫酸铝和硅酸钠为包覆剂,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制备一种硅酸铝-硅灰石复合粉体材料,研究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铝溶液浓度和滴加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粉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机械搅拌速度为300~400 r/min,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0 min,硫酸铝溶液浓度为0.1 mol/L,滴加速率为1~2 mL/min,可以实现硅酸铝以非均匀成核形式沉积在硅灰石表面,包覆硅酸铝后硅灰石白度提高,粒度增大,比表面积提高20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王彩丽,郑水林,王怀法[4](2011)在《非均匀成核法制备硅酸铝-硅灰石复合粉体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灰石为原料,硫酸铝和硅酸钠为包覆剂,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制备了一种硅酸铝-硅灰石复合粉体材料1研究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铝溶液浓度和滴加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粉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机械搅拌速度300~400r/min、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min、硫酸铝溶液浓度0.1mol/L、滴加速度1~2ml/min,可以实现硅酸铝以非均匀成核形式沉积在硅灰石表面,包覆硅酸铝后硅灰石白度提高,粒度增大,比表面积提高200%以上。(本文来源于《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1-05)

杨志,李新海,王志兴,彭文杰,郭华军[5](2010)在《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表面非均匀成核法包覆Al_2O_3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在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包敷Al2O3。采用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球形LiNi1/3Co1/3Mn1/3O2颗粒由粒径为500~600 nm的一次粒子团聚而成,包敷后的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无定形Al2O3包敷层;包覆Al2O3能明显抑制LiNi1/3Co1/3Mn1/3O2在循环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峰电流的衰减,随着Al2O3包敷量的增加,材料的氧化/还原峰的峰电流减小,适量地包敷Al2O3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可逆性;当Al2O3的包敷量为0.5%时,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7~4.6 V高电压和1C倍率条件下,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72(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3%,而没有包敷的LiNi1/3Co1/3Mn1/3O2容量略低,首次放电容量为170(mA.h)/g,而且容量衰减较快,容量保持率仅为84%。此外,包敷处理还可以有效提高LiNi1/3Co1/3Mn1/3O2材料在电解液中的热稳定性,以包敷材料所制备的电池其高温储存性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王曙光,宁杰远[6](2009)在《地幔橄榄石非均匀成核率方程的修正及其对俯冲带流变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橄榄石相变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是确定俯冲带的物质结构和流变结构的基础,是研究俯冲带与周围地幔的相互作用以及深源地震的形成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对橄榄石及其相似矿物的实验研究表明,对于与地幔条件相对应的剪应力水平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以(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09》期刊2009-10-10)

刘荣,茹红强,郭凯,唐荻[7](2007)在《基于非均匀成核法制备ZrB_2/B_4C陶瓷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rOCl2·8H2O和B4C为主要原料,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原位生成和无压烧结技术制备出ZrB2/B4C陶瓷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烧结温度对ZrB2/B4C陶瓷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ZrB2/B4C陶瓷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材料的最佳烧结温度为2060℃,烧结时间为0.5h。在最佳烧结工艺条件下,ZrB2/B4C陶瓷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6%T.D,42.3GPa和4.7MPa·m1/2。(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7年S1期)

曹冉,李红霞[8](2006)在《非均匀成核法石墨表面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rOCl2·8H2O为前驱物,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对鳞片石墨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并研究了pH值(2.4~5.1)、前驱物溶液的浓度(0.005~0.1mol·L-1)、石墨与前驱物溶液的混合方式等工艺因素对石墨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石墨悬浮液先与浓度为0.025mol·L-1的前驱物溶液充分混合,然后滴加氨水调节pH值为3.6是非均匀成核法改性石墨的最佳工艺条件,能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的ZrO2包覆层;2)石墨经过表面改性后,在其表面均匀包覆的ZrO2包覆层提高了其抗氧化性和分散性,减少了团聚。(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06年03期)

黄冠,何捍卫,刘晓峰,周科朝,刘洪江[9](2006)在《Fe_2O_3粉末表面非均匀成核法包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氧化铁红在高温下呈现不稳定性的问题,采用非均匀成核法使Si(OH)4和Al(OH)3均匀包覆在氧化铁红粉末颗粒表面,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Zeta电位测定仪对包覆前后的Fe2O3粉末颗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非均匀成核法可以制备出被SiO2和Al2O3包覆的Fe2O3复合粒子,其技术的关键是如何控制反应溶液pH值和涂层物质沉淀的反应浓度,以保持被覆颗粒稳定的悬浮特性。(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6年02期)

王志兴,邢志军,李新海,郭华军,彭文杰[10](2004)在《非均匀成核法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尖晶石LiMn_2O_4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以非均匀成核方式对其进行包覆氧化铝的表面处理.通过XRD、SEM、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表面处理前后的LiMn2O4进行表征,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LiMn2O4物理特性的变化,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对LiMn2O4电化学容量与循环性能的影响.未经表面处理的LiMn2O4在1C倍率下初期放电容量为86.5mA·h·g-1,5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衰减26.3%.表面包覆0.5%、1%(w)氧化铝的LiMn2O4在1C倍率下的初期放电容量分别为96.0、80.1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分别降低7.0%、5.6%.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的LiMn2O4循环性能显着提高,而且随着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循环性能增强,但放电容量降低.(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8期)

非均匀成核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发过冷度低的相变蓄冷材料,降低冰蓄冷系统的能耗,实验测试了5种不同浓度的水基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过冷度,并采用非均匀成核理论计算了在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上的成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跟去离子水相比,各种浓度纳米流体的过冷度均受到了极大抑制,最大可降低69.1%,而且成核时间也大大缩短。理论计算表明:在单层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的侧面(厚度)上成核需要很大的过冷度,只有当纳米薄片的重迭层数达到6层以上或重迭后的厚度超过6nm时,有效成核对应的过冷度才接近本实验条件下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最大过冷度;要在纳米薄片的上下表面成核,过冷度与纳米薄片边长的乘积必须大于或等于2.446×10-8 m·K,借助纳米薄片的粒径分布和过冷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满足这一成核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可以作为降低相变材料过冷度的成核剂,对冰蓄冷和快速制冰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均匀成核法论文参考文献

[1].齐亚楠.基于非均匀成核调控的碳化修饰法制备粉煤灰基复合造纸填料[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刘玉东,胡鹏飞,刘玉民,李鑫,高润楠.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过冷度及非均匀成核条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

[3].王彩丽,郑水林,王怀法.非均匀成核法制备硅酸铝-硅灰石复合粉体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12

[4].王彩丽,郑水林,王怀法.非均匀成核法制备硅酸铝-硅灰石复合粉体材料[C].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2011

[5].杨志,李新海,王志兴,彭文杰,郭华军.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表面非均匀成核法包覆Al_2O_3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曙光,宁杰远.地幔橄榄石非均匀成核率方程的修正及其对俯冲带流变结构的影响[C].中国地球物理·2009.2009

[7].刘荣,茹红强,郭凯,唐荻.基于非均匀成核法制备ZrB_2/B_4C陶瓷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

[8].曹冉,李红霞.非均匀成核法石墨表面改性的研究[J].耐火材料.2006

[9].黄冠,何捍卫,刘晓峰,周科朝,刘洪江.Fe_2O_3粉末表面非均匀成核法包覆[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

[10].王志兴,邢志军,李新海,郭华军,彭文杰.非均匀成核法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尖晶石LiMn_2O_4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石墨改性的工艺流程未改性石墨表面形貌(×4000)未改性石墨表面形貌(×4000)改性石墨(m=1.6g)表面形貌观察(×4000)改性石墨(m=5.4g)表面形貌观察(×4000)石墨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极化曲线

标签:;  ;  ;  ;  ;  ;  ;  

非均匀成核法论文_齐亚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