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的治疗探讨

48例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的治疗探讨

张爱玲

(云南省红河县人民医院云南红河654400)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总结有效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吸氧,纠正肺动脉高压、抗感染、抗凝血、抗休克、抗过敏、抗肾衰等综合治疗后,抢救成功43例,死亡5例。结论:对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患者尽早采取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维持患者体内的代谢平衡,积极预防并发症,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14-02

急性羊水栓塞是一种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1]。主要是指母体在分娩时或者分娩后,羊水及其有形成分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或者全身各脏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患者出现急性羊水栓塞后短时间的死亡率较高,患者主要表现为紫绀、呼吸困难、寒战、昏迷、出血等症状[2]。主要好发于高龄产妇、子宫或胎盘破裂、胎盘早剥、胎盘前置、宫内压过高、急诊剖宫产产妇,因此临床接诊有上述诱因的产妇时要提高警惕,减少出现急性羊水栓塞症状。在患者出现急性羊水栓塞的临床症状时,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病情,积极预防严重并发症。本文就急性羊水栓塞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救治急性羊水栓塞患者提供借鉴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患者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9.5±2.6)岁,孕周为28~41周,平均孕周为(35.8±3.2)周,体重62~80kg,平均体重为(73.6±2.2)kg,发病原因中,高龄产妇6例,首次剖宫产11例,二次剖宫产19例,胎盘破裂4例,子宫破裂3例,胎盘早剥3例,胎盘前置2例。按临床表现分为典型急性羊水栓塞27例,患者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刚分娩后突然面色发绀、血压明显降低,心率突然升高,呼吸困难,通过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水泡音。非典型急性羊水栓塞2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胸闷,不自主上身抽动、寒战。

1.2治疗方法

对42例非典型急性羊水栓塞患者立即切开气管进行氧气吸入,氧气浓度为100%。然后静脉推注10ml25%硫酸镁,待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后在静脉滴注250ml5%碳酸氢钠和20mg地塞米松。对心率过快患者可将0.4mg西地兰在20ml2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静脉推注。尽早使用20mg肝素进行静脉滴注,可以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对38例典型急性羊水栓塞患者立即进行纯氧吸入,静脉推注3mg安定,然后静脉推注10ml25%硫酸镁,一分钟后继续静脉推注10ml25%硫酸镁。待患者的呼吸频率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时分别注入20mg地塞米松、1mg多巴胺。待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后,静脉滴注10μg/(kg?min)多巴胺联合1~3μg/(kg?min)硝酸甘油,再静脉推注20mg速尿和0.4mg西地兰。将婴儿取出后,开通两处静脉输液通道进行补液、输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待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后送入病房观察。

2.结果

经过有效的抢救措施后,48例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患者中,抢救成功43例,死亡5例。5例死亡的患者中,因羊水栓塞导致肺栓塞死亡1例,多脏器衰竭2例,急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凝血障碍1例,低血氧症1例。

3.讨论

急性羊水栓塞是一组危重的产科并发症,发病急骤,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脏器衰竭,导致母婴死亡率较高[3]。妊娠中后期羊水中残留胎儿脱落的毛发、粪便,释放组胺类物质,容易引起肺栓塞、堵塞血管,引起母体出现过敏症状。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母体会释放前列腺物质加速羊水栓塞的病变过程。有胎盘早剥、胎膜破裂或者子宫破裂时,羊水通过破裂的缝隙进入血液循环中,从而迅速引起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紫绀、低血氧、休克等临床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急性羊水栓塞症状,对于高龄产妇、剖宫产产妇、胎盘早剥等诱因的产妇要做好警惕急性羊水栓塞的准备。对有呼吸困难、胸闷、面色无华、寒战等不典型急性羊水栓塞临床症状的产妇要做好预防急性羊水栓塞的急救措施,提高应急能力。急性羊水栓塞发病急骤,可在孕期、分娩时或分娩后发生,短时间内会引起低血氧症、肺栓塞、肺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脏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导致高死亡率现象,也加大了胎儿的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积极的治疗措施,在短时间内尽早采取纠正高血压、畅通呼吸道、抗过敏、预防并发症的急救治疗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急性羊水栓塞的患者主要变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所以尽早进行氧气吸入,改善机体缺氧是减少后遗症,保证治疗安全进行的保证[4]。硫酸镁为抗惊厥药,具有抗痉挛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降低颅内压水平。同时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可以减少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的发生率。静脉注射可以迅速起效,松弛骨骼肌,扩张血管,镇静,可以减轻患者的烦燥症状。碳酸氢钠具有中和胃酸,预防酸中毒,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的糖皮质激素,对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对腺苷酸环化酶有兴奋作用,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同时具有抗病毒、抗炎、抗休克、抗过敏作用,可以减少机体内因羊水栓塞导致的过敏、休克症状,抑制病毒。地塞米松的作用较多,是临床主要用于抢救病危患者的必备急救药品。西地兰是一种强心药,起效快,毒性不会在体内积聚。可以迅速加快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多巴胺可以激动多巴胺受体,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主要应用于休克、失血过多的患者。可以升高急性羊水栓塞患者的血压,改善血压突然降低的症状。硝酸甘油可以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预防心脏衰竭。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预防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减少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速尿可以防止肾衰竭,有效的排除肾脏毒物。根据患者病情,小剂量多次注射,有利于减小毒副作用,观察治疗效果。急性羊水栓塞的主要治疗原则为:降低肺动脉高压、抗过敏、抗休克、吸氧,积极预防心肾衰竭、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不能顺产患者在出现急性羊水栓塞时应立即采取终止妊娠手术,进行剖宫产。在分娩过程中发病的顺产患者应利用产钳协助尽快生产,对胎死腹中的患者应采取全面的药物、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后,采用穿颅术治疗。对产后严重出血患者给予切除子宫治疗。对急性羊水栓塞患者宜尽早采取抢救措施,减少出现严重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48例急性羊水栓塞患者研究发现,急性羊水栓塞患者发病急骤,转化迅速,死亡率高。通过采取积极的呼吸支持、降低肺动脉高压、抗过敏、抗休克、抗感染、抗凝血、抗休克,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产科处理等有效的、及时的治疗措施后,救治成功43例,成功率为89.58%。因症状严重抢救无效死亡5例,死亡率为10.42%。说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对急性羊水栓塞患者应联合、规律用药,注意药物的用量和次数,优先选用硫酸镁、氧气吸入、纠正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在进行抗休克、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彭巧珍,张卫社.羊水栓塞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3(3):214-217.

[2]杨菲.围手术期羊水栓塞患者救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00-201.

[3]葛姸圻,王锐,崔秀芹,耿忠华,张双利.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1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165.

[4]孔宪平.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的诊治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9):154.

标签:;  ;  ;  

48例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的治疗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