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

论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

周震[1]2003年在《论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企业融资的角度出发,系统探讨了转轨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如何发展以在满足企业融资需要的同时,发挥其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规范的功能。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依据。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全部资产中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企业的融资结构决定企业的资本结构,而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确定相应的资本结构就成为以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决策的依据。也就是说,企业理性的融资行为是如何合理地安排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关系,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也就体现在资本市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问题上。 其次,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机制。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在为企业融资提供场所的同时,通过其特有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对企业融资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了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使股票价格反映了股权融资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函数关系,它促使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和风险来安排其融资形式。实证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诱导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使其资本结构呈现资产负债率偏低的问题。 资本市场作为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还提供了对企业融资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股票市场通过实行股权期货、“用手投票”、“用脚投票”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融资行为进行激励约束,信贷市场则通过信贷配给制度对企业融资行为进行约束。资本市场通过上述激励约束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促使企业在进行融资行为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来安排其融资结构,从而实现其资本结构的优化。实证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还没有形成对企业融资行为的激励约束。信贷市场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约束还很弱,加上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滞后,使我国非上市公司的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使其资本结构呈现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 最后,本文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信贷市场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约束弱、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议,以完善资本市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功能。第一是加快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二是构建有效率的股票市场,第叁是通过深化改革健全信贷市场的约束机制。

王锦凤[2]2007年在《论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文中提出一、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一般指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资本结构决策是公司理财的核心内容,目标是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收益的折现值,即决定企业价值的最重要两个因素是企

邓沛琦[3]2015年在《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合所有”、“混合所有制”及“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于1993年十四届叁中全会和十五大报告等党的文件中先后被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探索中,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逐步突破所有制界线,提出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以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大改组和大转型的产物,它是多元化产权投资主体跨行业、跨所有制、跨产业的多样化经营的一种企业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组织经营模式和经济形态,在我国20多年实践发展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截止2012年底,从全国整体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占我国500强企业的80%。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为122.9万个,占企业登记总数的15%,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规模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其税收贡献比占47%。其中,央企及其子公司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公司制企业户数的比例接近57%,有少数中央企业的子公司占比达到了80%。由此可见,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强大生命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经济增长处在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叁期迭加”的“新常态”下,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2013年,十八届叁中全会重提“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在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作为国企改革发展的新战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混合所有制是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产权主体相互投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企业产权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基本表现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资联营等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经历了初步发展、基本形成和深化完善叁个阶段。多种所有制的共存与共同发展、国家层面的理论创新和政策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资本市场与产权市场的发育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了基本条件。根据所有制、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辨证关系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的具体实践形式。而混合所有制则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寓于混合经济之中,是混合经济的基础。而混合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度融合的结果。事实上,从世界潮流来看,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的混合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各国投资主体之间的经济混合程度不断提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混合日新月异。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各国先后告别单一所有制而共同走上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道路。虽然各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特色不同,但是混合所有制以适应各国经济发展转变的需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必然趋势是“生产社会化规律”、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市场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规律,以及第叁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共同作用下促使了世界经济走向公私混合的市场经济新时代。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搞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200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数百年放任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后发展到在国家干预下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市场经济体制。二战后,随着国有企业的出现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英国开始实行国有和私有动态发展,相互依存,由此出现了混合经济或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和英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都是特定历史背景和条件的产物,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特征各不相同,因而有其借鉴与启示,但不能照抄照搬。在我国,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社会财富创造,调整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尤其是进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活力不足、经营机制不灵活以及民营企业实力不强等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再次成为本轮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是以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为主线,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为抓住改革的战略机遇,必须继承和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经验成果,并进一步开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视角与路径。在新的时期,面对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上的问题,关于混的分类、混的模式、混的时机等问题亟需研究。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与调研访谈相结合法、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法,并更加注重经验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形成了一套全面的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比较研究体系。本文共分七章,各章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内容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对本研究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文献分析,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根据全文研究,提炼出创新点,并提出研究展望。第二章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相关概念及其理论渊源。首先综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性质和特征,以及混合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其次,进行混合所有制相关概念辨析。最后,着重论述了中西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理论与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本章为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比较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叁章为英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及模式。首先,探讨了英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主要探讨国有化、私有化、中间道路、“大社会”等时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次,总结了英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动因与条件。最后,着重分析了英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模式与特征。第四章为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历程与模式。首先,分别从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两个层次探讨了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其次,总结归纳了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动因与条件。最后,着重归纳和分析了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模式及特征。第五章为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思想演进及模式定性比较。综述了英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基础。比较了两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与特征。着重对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进行全方位比较,包括宏观运行情况、微观操作、股权结构、利益相关者安排等方面。第六章为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运行量化评价与比较。首先,针对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运行的总体情况进行比较。其次,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层面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曲线,以进一步考察中英社会经济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分别针对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基础环境与现状进行评价。最后,运用边际分析法对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七章为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首先,归纳出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比较的启示。而后,运用路径依赖分析,通过构建路径的锁定与突破模型,探讨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发展现状,构建出我国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运行的升级模型与范式框架。最后,基于启示与改革的路径突破、升级与范式,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建议。

刘彤[4]2005年在《基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侧重于从宏观层面探讨各国市场体系条件、法律制度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模式选择的不同影响,从微观层面探讨公司治理模式与企业融资结构内在关联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认为,要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就需要强调企业融资结构对目标治理模式选择的决定性影响,寻求与融资结构相匹配的公司治理模式。因此,本文主要从企业融资结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国有控制企业的简称)目标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并根据利益相关者适当参与公司治理的观点,着重分析了加强债权治理对改善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积极意义及其现实途径。 总体上看,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表现出“大股东权力超强和内部人控制混合”的股权治理主导型模式特点,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被认为是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提倡减持国有股、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公司股权分散化的观点被普遍认同。然而,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过程并未对公司治理的改善产生应有的积极效应,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拓展融资渠道之外并没有体现出融资结构调整对公司治理模式运作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环境尚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股权治理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与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特征并不契合,不能发挥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互补作用,不可能解决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机制问题,也不可能协调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根据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特点加强对债权治理工具的重视和运用,可以为目前因矫正股权结构的方案收效甚微而陷入的改革困境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即立足于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改善各种治理机制的运作条件和环境,从而以最低的改革成本实现增进国有企业绩效的最终目标。

王莉[5]2012年在《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其体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体育消费水平和能力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相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现阶段,我国各类体育企业数量激增,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现处于加速发展阶段,部分骨干体育企业发展进程已由初创阶段进入成长阶段并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纵观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企业发展历程,借力资本市场依靠资本扩张进行资源整合进而完成战略规划是体育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是体育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剧烈动荡背景下赋予我国体育企业发展的新内容。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该文指出应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各种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也指出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鼓励知名体育企业通过连锁、加盟、收购、兼并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我国体育企业发展及其资本扩张进入新的时代。基于上述背景,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资本扩张理论、融资成长周期理论和战略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分析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机理,总结归纳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发展现状与特征,进而构建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目标函数,分析了我国体育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本扩张的模式,提出了我国体育企业未来资本扩张的路径和走向这一路径的策略,文章最后选取典型体育行业的体育企业对其资本扩张的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1)分析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动力机制、条件要素和实现的路径;对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历史与现状及相关特征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动因与条件,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融资成长周期理论对不同阶段资本扩张的路径进行了梳理;随后分析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历史与现状,对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外在宏观形势特征、主体特征、区域和行业分布特征、战略特征、制度特征和效益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而临的风险。(2)探讨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模式。在深入研究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发展情况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现阶段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目标函数,对不同扩张阶段的融资战略进行了分析,依据企业成长周期理论探析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所处的阶段及其不同阶段的特征与实现路径。(3)实证分析了现阶段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体育企业资本扩张应选取的模式和不同体育企业类型资本扩张模式的特点。通过对十家上市体育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分析,指出处于成长期体育企业的融资渠道应当拓宽,其扩张战略应当适合发展阶段;按照行业划分的原则,对我国典型体育企业的扩张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文章试图对不同典型体育企业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以期寻找出我国体育企业在资本扩张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进而提出最适合资本扩张的路径选择。(4)提出了我国体育企业未来资本扩张的路径和走向这一路径的策略。在总结国外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经验之后,依据我国体育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资本扩张的阶段划分,以及体育企业资本扩张模式选择的原则,提出了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路径选择,并从政策引导、管理体制改革、体育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改善以及体育企业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始终围绕体育企业资本扩张这一主题,试图分析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模式,文章在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的阶段划分、模式特征和扩张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以期为我国体育企业发展及其资本扩张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当然,区域性体育企业资本扩张、中小型体育企业资本扩张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社梅[6]2003年在《论资本市场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是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由融资方式决定,资本市场是影响公司融资方式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资本市场通过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最终对公司的内部治理具有基础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资本市场是公司外部治理中最重要的要素,通过控制市场、资本市场规制、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等,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资本市场在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中将发挥引擎作用。

徐颖[7]2005年在《从轻工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看其公司治理》文中研究说明从二十世纪50 年代的MM 定理到70 年代的权衡理论、再到80 年代非对称信息论的引入,极大拓宽了资本结构领域的研究视野,后来发展到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资本成本、风险、杠杆效应、企业价值等基本概念,追溯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等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管理层持股现象、行业、公司本身特点、公司所在地区、经济周期、企业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等,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公司治理这一问题,并介绍了金融模式论、市场短视论、相关利害者论的主要观点。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A 股上市公司中,抽取20家日用轻工类上市公司(不包括ST 和PT 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这20 家上市公司1999~2003 年度财务报表中数据,依据不同需要计算出相应比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债务股权比率、实收资本占股东权益比率、资本公积占股东权益比率、未分配利润占股东权益比率、应付股利占可供股东分配的权益比率等15 个指标,分析时对所采用的数据进行了限制和规定)。然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述15 个比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从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如下特点:(1)资产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有较大提高,债务股权比例由小幅升高,近两年逐步接近合理水平;(2)实收资本占股东权益的比例趋势小幅下降,应付股利占可供股东分配的比率很稳定,在20%左右;(3)流通股占总股数的比率每年都有稳定的、小幅度的升高,第一大股东所占比率逐年下降。并根据这些特点,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确实在改善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优化股权结构;(2)大力发展债市;(3)增强监管有效性;(4)发挥税收在资本市场的调控功能;(5)不断采取新的形式,为企业注入新的资金和活力。最后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希望本文能为中国上市公司从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专业着作、行业期刊以及各种网上资源。

张琪[8]2007年在《国有企业集团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仍有许多困扰我国国有集团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中两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问题,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研究国有企业集团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问题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国有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相比,在产权、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本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这些特性对集团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国有企业集团的特殊性对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影响为起点,以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为核心,最终探讨优化我国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双重优化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目前缺少将国有企业集团的产权、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本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其对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影响的研究,由于这叁方面的特性对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均有着影响,因此,本文将国有企业集团的产权特点、组织结构特点和人力资本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对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国有产权代理人缺乏监督动力和集团目标多样化的研究结论,旨在抓住国有企业集团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本质特点,为深入分析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关系提供现实依据。(2)分析国有企业集团内外融资比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同时分别从内部治理结构、中间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叁个层面分析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用环形模型的实证方法分析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得出了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是互动关系的研究结论,与已有的只单方面研究单一企业股权结构或债务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以及内外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成果比较,在研究角度上有所创新,在研究内容上更加丰富。(3)利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集团人力资本对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关系的影响。对本文规范研究的结论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实证研究结论:人力资本对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关系有影响,这种影响最终落脚于企业集团价值,与规范研究基本一致。随着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集团中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优化实践经验的丰富,人们对国有企业集团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国有企业集团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关系的研究也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张立达[9]2008年在《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对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是莫迪利安尼和米勒(H.Modigliani&M.H.Miller)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并以着名的MM模型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此后,西方金融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资本市场现实环境的新模型,如平衡理论、委托代理成本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然而这一课题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也没有对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给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另一方面,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将契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代理理论引入到资本结构研究中,从公司治理角度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债务合约能迫使经理遵守承诺在未来支付现金流量,降低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进而改进公司绩效。由于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对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最优资本结构来提高公司治理绩效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新兴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权普遍集中,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大股东与中小股、债权人等利益主体的冲突,股权结构优化成为改进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在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弊端更为突出: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再加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和信息不对称,导致虚假信息披露、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关联交易、超常股利分派等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频频出现,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从公司治理的内涵上认识和把握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公司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为主线,通过构建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和公司绩效的互动模型对上市公司作系统的统计分析,探寻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有效治理机制,以达到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遏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掠夺和保护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之目的。本研究由七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该章在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基础上,对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进行了概念界定,阐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结构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是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在阐明公司治理内涵和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内在联系基础上,分别对相关文献做了较为系统的文献回顾与评述,为本文后续的理论演绎和实证分析指明方向。第叁章是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博弈分析,基于金融契约理论的背景下的一个离散博弈模型,对大股东、经理人和债权人在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扩展性分析,集中讨论了债务融资在约束经理人和制约大股东方面所具有的治理作用,并由此归纳出公司财务杠杆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第四章是统计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在分析有关债权治理实证研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本文基于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绩效的总体实证模型框架,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做出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五章是单方程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结果与分析,对第四章提出的实证模型依次进行单方程的回归分析,并对公司内部治理变量做了因子分析,最终确立了公司绩效、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方程的显着性,为下一章的联立方程组构建奠定基础。第六章是联立方程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结果与分析,对第五章提炼出的方程组进行联立识别和Huasman检验,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作了回归分析和样本的分组估计,以检验不同股权性质下的公司治理绩效差异,为下一章的对策建议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七章是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在本文主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改进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并结合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林雅微[10]2013年在《宏观经济状态和公司特征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公司金融的核心理论之一。西方学术界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Modisliani和Miller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管理》一书提出MM定理,随后学者对其不断完善和发展,先后提出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其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资本结构理论也逐步由静态理论向动态理论发展。动态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内外环境和外部的变化会使得企业目标资本结构选择成为一个动态过程,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缺陷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实际杠杆率偏离其目标杠杆率,因此企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权衡调整资本结构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是否调整其资本结构。国内关于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起步要晚很多,相关研究近几年才出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多种多样,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调配企业资金来源,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将以我国所处的经济状态为背景,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期望为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供借鉴。本文以中国2000-2011年12年间742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动态资本结构调整模型,运用广义矩阵估计(GMM),采用直观的“一步式”方法探索宏观经济状态与公司特征对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受宏观经济和自身特性的影响;第二,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与经济状态正相关、与企业规模和成长性正相关;第叁,由于无法及时调整公司资本结构,中小企业在面临宏观经济冲击时更容易出现融资难、资金链断裂、破产威胁等问题。本文的稳健性检验保证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公司自身方面和外部环境方面提出了资本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论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D]. 周震. 四川大学. 2003

[2]. 论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J]. 王锦凤. 金融经济. 2007

[3]. 中英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比较研究[D]. 邓沛琦. 武汉大学. 2015

[4]. 基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 刘彤. 四川大学. 2005

[5]. 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模式研究[D]. 王莉.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6]. 论资本市场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 刘社梅. 经济纵横. 2003

[7]. 从轻工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看其公司治理[D]. 徐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05

[8]. 国有企业集团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D]. 张琪. 长沙理工大学. 2007

[9].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联性研究[D]. 张立达. 山东大学. 2008

[10]. 宏观经济状态和公司特征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D]. 林雅微. 湖南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  ;  ;  ;  

论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