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研究

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研究

闫万山[1]2004年在《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宝贵的财富,为稀有的、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为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风景名胜资源的脆弱性与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在旅游业大发展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本篇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建设研究揭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论文从风景名胜区建设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照可持续性原则、美学原则、旅游感知和行为原则、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采用 “资源—市场—产品”综合评价法对风景资源进行详细的总体评价,首先对风景资源个体进行质量和吸引度的评价,其次是进行区位条件评价,再次对可开发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专家咨询,采用赋分值法制定风景区资源综合评分标准,将风景名胜区资源划分为四个等级。对风景资源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是开展风景资源保护的基础条件,也是风景资源的旅游开发走向高速度、高效益、高品位的有利保障。在下面的建设研究中首先进行旅游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是指旅游区于一定时段内,在既能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又不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量或旅游活动量。对风景名胜区制定一个理想而又经济合理的环境容量,便于把握风景资源的真正潜力,为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风景区提供科学的依据。风景区的规模预测,其目的是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及管理部门对食宿、交通、导游、管理、安全、景点配置、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做到明确重点,有的放矢,有计划、有秩序、有重点的发展风景区,维护原有景点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充分发挥风景区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本文运用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并通过旅游客源市场分析进行游客总量预测。其次,以风景名胜区的现状分析与预测为依据,进行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布局研究。其本质就是一种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动,以净月潭风景区为对象,根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资源类型及地域组合状况,本着内部功能一致性原则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连续性原则,采用核心——外围发展模式,形成“一环五区十八景”的风景区整体框架:一环——环潭路,此景观是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的精华和核心所在;五大功能区——户外游憩区、自然景观区、人文景观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控制区;十八景——月谷寻芳、曲峪翠松、白桦婷婷、踏雪寻梅、丹枫凝霜、钟楼塔楼、白莲溢渚、月潭揽胜、梨花伴月奇木珍林、百味药苑、莺啭青林、朝雾漫壑、杏花春雨、古冢探幽、郡王丰碑、高山别趣、丽人月湾。根据总体布局,为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进行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与保育研究。建立动态的保护管理模式,反映的历史动态的、完整的、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保存、保全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生存环境的真实性、历史信息的清晰可读性。伪皇宫主体保存较好的部分,以维持现状,逐步调整,局部环境复原为主。鉴于伪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建筑分布相对集中,风格比较统一,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类型的历史风貌地段。其保护着重建筑外观的维护及环境的整治改善。妥善处理伪皇宫、伪国务院及下属各部、净月潭叁者之间的关系,求得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利用的良性互动。通过对伪皇宫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及局部复原,不断充实、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对伪满洲国务院及其下属各部建筑以维持现状为主,创造条件争取局部对外开放,完善相应服务、配套设施,使之成为长春市、吉林省独具特色的集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于一体的基地。将风景名胜区进行合理的环境功能分区:“八大部”风景区划分为核心区、重点控制区和景观协调区,并对各分区内的建设活动进行了明确要求;净月潭风景区划分为核心区及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等其他分区,提出各分区的保护与保育措施。为保障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还对支撑体系进行了相应研究,重点包括风景名胜区的供水排水系统、供热燃气系统、供电通信系统、安全系统及环卫系统,以总体布局为依据,确定各类设施的合理规模和布局,成为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最后,本文还对政策与措施进行研究,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提出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健全管理体制、建立法制保障体系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

高群[2]1995年在《长春旅游业应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应发挥旅游业的多种功能,重点搞好“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旅游业要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本文阐述长春市旅游资源的特点,介绍“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长春电影城和第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成就。分析长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状况,论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把长春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为把吉林省建成发达的边疆近海省,从而为拓展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

孙杨[3]2010年在《长春净月潭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这些都关系到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作为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机载体,在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基础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环境的品质,反映出社会的需求、技术的发展和审美价值的取向。长春净月潭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是典型北方地域风格的城市公园。本文以长春净月潭公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现代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从中寻找出一条符合未来城市景观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使植物景观在成为一个公园的景观作品的同时,成为一个地区的主要特色。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第二部分详细的阐述了长春净月潭公园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动植物资源和水文条件,对净月潭公园的设计主题和设计理念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净月潭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应遵循的配置原则和方法。第叁部分对净月潭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净月潭公园植物的区系特征、分析了净月潭公园植物景观如何与各元素进行的环境营造。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根据以上的分析,指出净月潭公园植物景观在面对挑战的同时,应该如何发展。提出净月潭植物景观设计的新方法: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为主,丰富植物品种,速生树与慢长树、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利用植物色彩创造景观氛围、利用植物材料创造景观环境的意境、加强植物资源的保育规划、植物配置体现地域风格和原生态文化、增强公众参与性和科普教育性等观点。

杨柏楠[4]2011年在《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它不仅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叁大效益的和谐发展而且能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发展生态旅游,原有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改造,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自然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符合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净月潭景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净月潭景区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开发区。净月潭景区已被列为与长白山、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齐名的生态旅游基地。净月潭风景区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目前长春市民首选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长春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本论文依据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消费者行为学基本原理,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归纳总结、深入研究长春市区内消费者对于净月潭生态旅游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净月潭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在界定了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述,通过对理论的梳理,为核心内容的研究提供理论落脚点。第二,分析了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包括自然、社会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系统考察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第叁,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消费者的调查资料,统计描述分析影响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问卷,采用Logit模型分析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景区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考察影响消费者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及存在的不足,并根据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云[5]2002年在《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文中指出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集结了多学科、多层次人才 ,对旅游开发区的本质、规划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通过规划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入和保障体系的健全 ,确保了规划研究的全面完成 ,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组织协调工作对现今的旅游规划仍具有借鉴意义。

岳文[6]2001年在《重点产业建设(七)》文中指出生态旅游产业  1.发展方向  发展以回归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宣传科学、游乐健身、陶冶情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接待能力,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拉动相关

参考文献:

[1]. 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研究[D]. 闫万山. 吉林大学. 2004

[2]. 长春旅游业应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J]. 高群. 东北亚论坛. 1995

[3]. 长春净月潭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孙杨. 河北大学. 2010

[4]. 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杨柏楠. 吉林财经大学. 2011

[5].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J]. 王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2

[6]. 重点产业建设(七)[N]. 岳文. 吉林日报. 2001

标签:;  ;  ;  ;  ;  ;  ;  

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