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晶化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玻璃,微晶,油页岩,结构,尾矿,氢化。
晶化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孙巾茹,夏蕾,李靖宇,李思漩,刘晓刚[1](2019)在《晶化温度对Co_3O_4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酸钴为钴源,采用溶剂辅助水热法制备Co_3O_4复合金属氧化物。利用XRD、SEM、BET、H2-TPR、XPS、N_2OTPSR和O2-N_2O-TPSR等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活性,考察了晶化温度对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辅助水热法制备的Co_3O_4催化剂具有尖晶石结构,晶化温度影响催化剂形貌、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分解N_2O活性。N_2O-TPSR和O2-N_2O-TPSR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吸附氧在Co_3O_4催化分解N_2O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晶化温度为160℃制备的Co_3O_4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好,催化分解温度低,在反应气体组成(体积分数)为0.68%N_2O、0.88%O2、Ar为平衡气的(流量为80 mL/min)条件下,T10和T95分别为266℃和410℃。(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李保庆,郭艳平,方红生,党海峰,黄玲[2](2018)在《晶化温度对飞灰/废屏玻璃协同制备CaO-Al_2O_3-MgO-SiO_2系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屏玻璃、化学辅助试剂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复合晶相的微晶玻璃,采用DSC、XRD、SEM等研究了晶化温度(940℃-1060℃)对结晶过程和晶相结构变化的影响,测试了微晶玻璃样品的体积密度、吸水率、抗弯强度、显微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1030℃时,微晶玻璃的体积密度、抗弯强度、显微硬度最大,分别为2.81 g·cm~(-3),83.78 MPa和7.4 GPa,吸水率最小为0.10%。(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天赐,李靖巍,戴梦嘉,许俊,刘家琴[3](2018)在《晶化温度对H-TiO_2纳米管阵列微观结构及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薄膜(TNTAs),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对其进行晶化处理,然后采用电化学氢化法对TNTAs实施氢化改性,获得导电性显着提高的H-TNTAs。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晶化温度对TNTAs和H-TNTAs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电池测试系统,探究晶化温度对TNTAs和H-TNTAs作为锂电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晶化温度从400℃升高至700℃时,非晶TiO_2逐渐晶化为锐钛矿相,在600℃时发生锐钛矿向晶红石相转变,700℃时管状结构发生破坏;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TNTAs电极的比容量不断降低;氢化改性后HTNTAs的比容量和倍率特性均有提升,但是不同晶化温度的H-TNTAs比容量和倍率特性提升幅度不一,主要是由于氢化时引入的Ti~(3+)在不同晶体结构TiO_2中浓度和稳定性不同,其中晶化温度为500℃时,单一锐钛矿相、结晶良好的H-TNTAs-500的电化学性能最优,比容量和倍率特性提升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高琦,吴华东,张林锋,郭嘉[4](2018)在《晶化温度对ZSM-5-KIT-6复合材料结构及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超低硫柴油产品的生产,以叁嵌段共聚物P123和正丁醇为混合模板剂,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了介微孔复合材料ZSM-5-KIT-6(ZK),并将其负载活性组分NiMo,制备出加氢脱硫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N_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柴油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研究了晶化温度从100℃升高到180℃对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100℃~180℃),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ZK复合材料的孔径变大,比表面积及孔容降低,结构的有序性变差;在柴油的加氢脱硫反应中,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当晶化温度为100℃时,催化剂活性最佳,脱硫率达到96.4%。(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马志军,张琪,赵海涛,王俊策,苏文贵[5](2018)在《晶化温度对硅铝酸盐介孔材料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浓度为0.034g/m L的模板剂F108(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和各物质的摩尔比为SiO_2:Al_2O_3:Na_2O:H_2O=1:0.09:1.02:6.68(硅源以SiO_2计,铝源以Al_2O_3计,碱源以Na_2O计)的导向剂水热法合成的硅铝酸盐介孔材料.通过氮气吸附/脱附试验、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不同晶化温度对所合成材料的平均孔径、孔容、比表面积和形貌影响.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130℃时所合成材料的孔道大小与排列较规整,此时的平均孔径15.32 nm、比表面积137.63 m~2/g、孔容0.28 cm~3/g.(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马志军,王俊策,翁兴媛,关智浩,赵海涛[6](2018)在《晶化温度对纳米镍锌铁氧体吸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Ni0.6Zn0.4Fe_2O_4,研究了晶化温度对样品纯度、粒度、形貌及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晶化温度为160℃时,粒子形貌不规则,并未完全形成Ni0.6Zn0.4Fe_2O_4;纯相Ni0.6Zn0.4Fe_2O_4的形成温度为180℃,粒子呈类球形结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25nm;但温度高于180℃时,尖晶石结构不稳定性增加,有杂相α-Fe2O3生成,粒子明显增大,团聚严重。晶化温度180℃,晶化时间8h制得的纯相纳米Ni0.6Zn0.4Fe_2O_4吸波性能最好,损耗因子在3.5GHz处达到最大值为1.08。利用共振损耗理论对纳米镍锌铁氧体的吸波机理进行分析,通过Helmholtz方程推导出纳米镍锌铁氧体本征振动频率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保庆,郭艳平,党海峰,区雪连[7](2017)在《晶化温度对钨尾矿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韶关梅子钨尾矿和相应化学试剂为原料,通过熔融法制备了硅灰石为主晶相,钙长石为次晶相的微晶玻璃。采用差热扫描(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样品的析晶性能、微观结构的影响,测试了样品的耐酸耐碱性、密度、抗弯强度、显微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微晶玻璃样品中晶粒逐渐长大,由球型晶体发育成杆状晶体;在850~1050℃热处理的微晶玻璃,其密度、抗弯强度和显微硬度都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950℃时微晶玻璃性能最优,耐酸性为0.19%、耐碱性为0.18%、密度达2.82g/cm~3、抗弯强度达97.52 MPa、显微硬度达527 MPa,1000℃时,微晶玻璃的性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能是因为晶相转变或晶相分布造成不致密结构引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7年11期)
郝建林,刘立强,胡文广,王健健,崔凯旋[8](2017)在《晶化温度对油页岩渣微晶玻璃抗折强度和耐腐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页岩渣、电石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全固废微晶玻璃。采用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分析研究了不同晶化温度对油页岩渣微晶玻璃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晶化温度为950℃,得到的微晶玻璃主晶相为绿辉石和硅灰石,次晶相为霓石和普通辉石,微观结构致密,晶粒呈长条状集聚分布,抗折强度为210 MPa,耐腐蚀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7年08期)
王金龙,黄永前,闫鑫坤,万里佳[9](2017)在《晶化温度对花岗岩废渣云母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岗岩废渣为主要原料,用熔融法制备了R_2O-MgO-Al_2O_3-SiO_2-F(RMASF)系云母微晶玻璃。采用DSC、XRD、SEM、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晶化温度对RMASF系微晶玻璃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17℃晶化2 h的试样析出单一的氟金云母晶体,在960℃、1 021℃、1 086℃和1 141℃下晶化2 h的试样其晶相组成为氟金云母和少量的m-ZrO_2。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层状氟金云母晶粒逐渐长大且交错程度增高,其四点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先增大后减小。经660℃核化1 h、1 086℃晶化2 h的试样其四点抗弯强度为97.2 MPa、断裂韧性为1.85 MPa·m~(1/2)、显微硬度为3.95 GPa、脆性指数为3.77mm~(-1),其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2017年05期)
欧玲[10](2016)在《对玻璃核化与晶化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的外在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内在结构。对玻璃进行核化与晶化热处理,可以改变它的内在结构,制得的微晶玻璃具有优越的力学、热学及电学性能。对玻璃进行核化与晶化的热处理温度的确定已有不少的方法,本论文主要是从差热曲线的一阶微(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6-09-25)
晶化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屏玻璃、化学辅助试剂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复合晶相的微晶玻璃,采用DSC、XRD、SEM等研究了晶化温度(940℃-1060℃)对结晶过程和晶相结构变化的影响,测试了微晶玻璃样品的体积密度、吸水率、抗弯强度、显微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1030℃时,微晶玻璃的体积密度、抗弯强度、显微硬度最大,分别为2.81 g·cm~(-3),83.78 MPa和7.4 GPa,吸水率最小为0.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化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孙巾茹,夏蕾,李靖宇,李思漩,刘晓刚.晶化温度对Co_3O_4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影响[J].现代化工.2019
[2].李保庆,郭艳平,方红生,党海峰,黄玲.晶化温度对飞灰/废屏玻璃协同制备CaO-Al_2O_3-MgO-SiO_2系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J].陶瓷学报.2018
[3].李天赐,李靖巍,戴梦嘉,许俊,刘家琴.晶化温度对H-TiO_2纳米管阵列微观结构及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
[4].高琦,吴华东,张林锋,郭嘉.晶化温度对ZSM-5-KIT-6复合材料结构及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8
[5].马志军,张琪,赵海涛,王俊策,苏文贵.晶化温度对硅铝酸盐介孔材料合成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马志军,王俊策,翁兴媛,关智浩,赵海涛.晶化温度对纳米镍锌铁氧体吸波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7].李保庆,郭艳平,党海峰,区雪连.晶化温度对钨尾矿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7
[8].郝建林,刘立强,胡文广,王健健,崔凯旋.晶化温度对油页岩渣微晶玻璃抗折强度和耐腐蚀性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7
[9].王金龙,黄永前,闫鑫坤,万里佳.晶化温度对花岗岩废渣云母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玻璃.2017
[10].欧玲.对玻璃核化与晶化温度的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