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性煤沥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沥青,机理,芳烃,苯并芘,油渣,性能,化学。
改性煤沥青论文文献综述
孟宇,郭卓,高平强[1](2019)在《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化学物质,煤沥青无论是在成分方面还是在结构方面都十分复杂,其主要的结构单元为多环芳径及相关的衍生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的研究也渐渐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煤沥青的含碳量较高,同时流动性较好,因此可以在现实情况中进行利用,煤沥青的应用领域在现实中也不断的得到拓展。据此,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研究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3期)
王雄雄,王彦军,刘伟[2](2019)在《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热聚合法对中温煤沥青展开了研究,将环氧树脂+无烟煤、环氧树脂、无烟煤作为改性剂,通过对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的控制,从而得出改性后中温煤沥青结构性能的差异变化。随后采用环境扫描电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结合FT-IR和GC-MS分析,得出了改性前后中温煤沥青织结构出现的变化,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或助力。(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7期)
杜雄伟,申峻,王玉高,牛艳霞,李瑞丰[3](2019)在《路用煤沥青改性技术的分析与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近年来公开的专利成果并结合文献报道,综述了国内路用煤沥青改性的研究情况,归纳总结和分析了国内路用煤沥青专利技术路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煤沥青改性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国内道路煤沥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薛永兵,何敏,高成云,李秉正,刘振民[4](2019)在《化学法改性煤沥青脱除苯并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董亚威,邢国政,靳利娥,李平,曹青[5](2019)在《改性石油沥青和煤沥青共炭化对焦形成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比例溴化石油沥青(Brominated petroleum pitch, BPP)和精制煤沥青(Refined coal tar pitch, RCTP)在苯甲酰氯存在下得到的沥青(Synthetic pitch, SP)性质以及共炭化对焦结构有序性产生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氢核磁共振仪、热重仪和黏度仪对SP性质和炭化行为进行分析表征。所得半焦和焦的光学组织分别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由10 wt%溴化BPP(6 h)得到的沥青(Typical synthesized pitch,TP)炭化产率可达50.1 wt%;与未溴化石油沥青相比,BPP与RCTP共炭化产生的半焦,其有序性得到了提高,晶格参数d_(002)和L_c得到改善。说明石油沥青中溴的引入增加了同RCTP的反应活性,有利于改善焦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孙田[6](2019)在《煤沥青共混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3种方法对煤沥青进行改性。其中,与石油沥青的共混改性和物理掺杂改性属于交通领域较为常用的改性方式。此外,还尝试使用了化学方法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采用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叁大指标对改性之后的煤沥青进行性能表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苗英豪,黄尚洪,王苏娣,汪林兵[7](2019)在《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焦油渣制备的改性低温煤沥青为基础,以煤油为稀释剂,探讨了改性低温煤沥青的溶解利用率,并制备了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进而利用渗透试验、层间拉拔试验等方法,考察了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的渗透和层间结合性能。结果表明:提高氯丁橡胶(CR)的掺量或煤油的比例,可以提高改性低温煤沥青的溶解利用率。在氯丁橡胶(CR)掺量0.5%、煤油与沥青的比例为2∶10、洒布量为1L/m~2时,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的渗透深度可达8mm,与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渗透性能相当。与液体石油沥青相比,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在层间结合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2期)
王伟[8](2019)在《微波紫外辅助10-十一烯醛改性煤沥青脱除毒性多环芳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焦油沥青(CTP)是煤焦油蒸馏产量最大的产品,我国每年产量约800万吨。CTP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碳材料粘结剂、煤沥青涂料、铝电解电极、筑路和建筑等,但是CTP中含有较多致癌性多环芳烃,随着人们环保意思的增强,CTP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降低或抑制CTP中毒性多环芳烃(PAHs)释放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微波和紫外辅助强化10-十一烯醛对煤沥青进行改性反应,以硫酸氢钾(KHSO_4)为催化剂,筛选了不同微波/紫外条件下最优反应溶剂,优化了改性工艺条件。对改性前后煤沥青的基础性质及美国环保署(EPA)优先监控16种PAHs进行分析,通过煤沥青烟和水溶物实验考察改性前后煤沥青对环境的影响。由一系列表征手段和相关模型化合物实验初步探索反应机理。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微波条件下最优反应溶剂为环己烷,微波和紫外辅助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有效降低了CTP中EPA优先监控16种PAHs的含量,相比无辅助情况下改性效果增强。2)微波和/或紫外辅助改性煤沥青在微波功率200 W,50℃恒温反应,功率88~120 W,同时辅助以紫外光(功率250 W,波长为365nm)照射。在60~90 min之内,16种PAHs总含量最大脱除率为91.59%,总含量降至7.41 mg/g以下,相对于无微波和紫外辅助改性时间缩短2.5~3 h,改性效果相差无几。3)改性后CTP软化点降低到72.6℃,变为低温煤沥青,甲苯不溶物含量从25.71%增加到30.30%,喹啉不溶物含量从9.96%增加到11.45%,结焦值从58.60%增加到63.20%。改性后CTP烟气中PAHs从262 mg/m~3降到195 mg/m~3,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建筑搅拌沥青烟最大允许排放浓度150 mg/m~3的1.3倍。改性后CTP水可溶物中PAHs含量从2.05μg/g增加到52.66μg/g,通过模拟酸雨与蒸馏水可溶物实验对比,发现溶液酸性增加有利于PAHs溶解。4)通过对改性前后CTP进行元素、红外、拉曼、热重/差热扫描、~(13)C固体核磁和X射线衍射一系列表征,结合相关PAHs模型化合物实验,初步推测煤沥青中部分PAHs与改性剂发生烷基化反应,部分改性剂自身发生反应,生成其他含氧化合物,导致煤沥青分子之间氢键数量增加。使煤沥青在环己烷萃取过程PAHs萃取率下降,但由于氢键力较小,在受热时可以断开,导致改性CTP烟气释放PAHs降低率较小;由于改性后CTP中大量氢键力的存在,在水溶物中容易与溶剂形成更强的氢键力导致PAHs含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杨海潇,韩贺祥,王际童,乔文明,凌立成[9](2019)在《溴改性低温煤沥青制备高软化点沥青及其中间相转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精制的低温煤焦油沥青(R-CTP)为原料,采用热溴化/脱溴聚合法制备了高软化点沥青,研究了溴添加量、脱溴温度和恒温时间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R-CTP与5 wt.%~20 wt.%的液溴反应后,经250~350℃下热处理发生脱溴聚合反应。偏光显微结构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当溴引入量为15 wt.%时,溴化沥青(BRC-15%)经410℃炭化形成100%光学各向异性的广域型中间相,且炭化产物具有最大的微晶堆积高度。BRC-15%经350℃热处理6 h得到软化点为232℃、残炭率为55.2 wt.%的脱溴沥青。通过~1H NMR、LDI-TOF/MS和FT-IR等表征脱溴沥青的结构,结果表明溴的引入显着促进了沥青组分分子的聚合,与直接热缩聚法相比,溴改性法明显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残炭率和分子量。此外,脱溴沥青还具有较低的熔融黏度,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表现为剪切变稀且有明显的剪切平台。脱溴沥青经410℃炭化能够形成95%光学各向异性的广域中间相。(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曹雪娟,毛鑫勃,胡森,李晓燕[10](2019)在《煤沥青及改性煤沥青研究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沥青粘结力良好、抗滑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领域以及新材料领域,但煤沥青加热熔融时产生苯并芘等有毒物质,因此改性煤沥青备受关注。综述了煤沥青以及改性煤沥青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煤沥青的改性机理,对煤沥青路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随着对改性煤沥青研究的日趋深入,未来煤沥青有望在筑路材料领域取代沥青。煤沥青作为路用沥青不仅可以使资源再利用,还可以降低筑路成本。(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改性煤沥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采用热聚合法对中温煤沥青展开了研究,将环氧树脂+无烟煤、环氧树脂、无烟煤作为改性剂,通过对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的控制,从而得出改性后中温煤沥青结构性能的差异变化。随后采用环境扫描电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结合FT-IR和GC-MS分析,得出了改性前后中温煤沥青织结构出现的变化,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或助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性煤沥青论文参考文献
[1].孟宇,郭卓,高平强.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9
[2].王雄雄,王彦军,刘伟.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9
[3].杜雄伟,申峻,王玉高,牛艳霞,李瑞丰.路用煤沥青改性技术的分析与评述[J].现代化工.2019
[4].薛永兵,何敏,高成云,李秉正,刘振民.化学法改性煤沥青脱除苯并芘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5].董亚威,邢国政,靳利娥,李平,曹青.改性石油沥青和煤沥青共炭化对焦形成的影响(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9
[6].孙田.煤沥青共混改性试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7].苗英豪,黄尚洪,王苏娣,汪林兵.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9
[8].王伟.微波紫外辅助10-十一烯醛改性煤沥青脱除毒性多环芳烃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杨海潇,韩贺祥,王际童,乔文明,凌立成.溴改性低温煤沥青制备高软化点沥青及其中间相转化行为[J].新型炭材料.2019
[10].曹雪娟,毛鑫勃,胡森,李晓燕.煤沥青及改性煤沥青研究应用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