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邓洪
多少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如概念、公式、定理课上成“习题课”),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重教,轻学”,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于“一听了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解题教学过于追求模式化、程式化,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思维发展停滞;教学方式封闭,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综上所述,这正是我们提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所在。
一、根据学生的基础,巧分层
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课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基础,把学生分为五层,第一层“O”课代表1人,教师得力的助手,统管全班的数学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次大小型考试前三名的学生。下设第二层“A”7人,是七个小组长,“O”主管“A1—A7”,这七个同学是这科的前八名学生,是班中的数学骨干,班中数学兴趣的培养,成绩的好劣,优秀率的高低,其关键性的作用。第三层为“B”层,A1主管B1、B2,A2主管B3、B4,每人主管两人,依次类推,B层学生基础一般偏上,对数学比较感兴趣,这部分同学是班中的主要力量,起着推前带后的作用,对平均分、及格率显得尤为重要。第四层是“C”层,B1主管C1(若学生多,可管到C2),依次类推,C层学生数学的基础较差,但还愿意学数学的同学,这部分同学对班中数学风气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五层是“D”层,C1主管D1,(学生多可管到D2),依次类推,D层是学数学差的学生,对数学几乎失去了兴趣的同学。从作业到练习可做1/2或1/3,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班中有合适的地位。层层有目标,教师根据各层的具体情况从作业到练习逐层安排,学生有不同的题做,效果甚好。
二、教师引路,主体参与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会使学生实现由自在主体向自由主体的转变,才会使其积极参与自身的发展与建构,丰富、和谐的主体性才有形成之可能。“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关注的核心要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回答、扮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的应是全体学生)。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练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分组讨论,大胆质疑,深度思考
教师可设计五种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只给出问题的条件,要求解题者自行探索,可以获得各种结论;②或只给出问题的结论,要求解题者自行研究结论成立应具备的条件;③或者对已给条件做出某种增删,要求解题者自行归结出原先给定的条件的相应变化;④对已给的结论做出某种改变,要求解题者自行推断原先给定的条件的相应变化;⑤对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或结论为疑问性),再进行证明的形式。接着让学生编写题目或提出质疑问题,看哪个组编的题目多,哪个组提的问题多,提的准、提的深。将它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的条件之一。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和教科书质疑,看谁能将自己不明白或存有异议的问题提出来,看谁敢于向老师和教科书陈述不同的观点,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予以解决。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目标明确,指导检测
整堂课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充当着“导演”的角色。检测可分为学生自测和教师检测两种,检测只划分优良等级。教师检测可随堂进行,学生自测也可课后进行,并且由小组轮流对本节课每次提出一个开放性与实用性相互结合的题目,课后进行研究讨论,第二节上课时进行讲解。检测时出现错误多的题目,教师先重点讲解,然后做在纠错本上,要求同学写上错的原因,注意事项等等,对以后是有好处的。
总之,放手不等于放任,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每课时要完成五大步,即:学生讲解→教师讲授→分组讨论→反思小结→目标检测。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松了,而是更高、更严、更科学了。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不断再学习,再提高,不断增强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
其次,备课不但要做到精心备教材,更要精心备学生,备学法。要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忘,想学生之所乐。
再次,坚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的原则,努力当好演员。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变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已属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