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血中肿瘤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细胞,食管癌,乳腺,体循环,临床意义,膀胱癌。
循环血中肿瘤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赵丹丹,钟睿,柳影,马丽霞[1](2019)在《CellSearch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CellSearch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数目,并探讨其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NSCLC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10 mL,经CellTracks AutoprepSystem进行磁珠法富集CTCs,采用CellTracksAnalyzerⅡ系统扫描分析CTCs的个数,将EpCAM+CK+DAPI+CD45-且细胞膜及细胞核染色完整的细胞定义为CTCs,CTCs数目≥1定义为CTCs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CTC数目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危险比(hazard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 dence interval,CI)分析CTCs对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68例NSCLC患者中18例有CTCs,CTCs阳性率为26.5%(18/68)。Ⅰ+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的CTCs阳性率分别为23.1%(3/13)、25.0%(4/16)和28.2%(11/39);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CTCs阳性率分别为30.4%(14/46)和18.2%(4/2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治疗方式均不是CTCs影响预后生存的因素(P值均> 0.05)。CTCs数目≥1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TCs数目<1患者(HR=0.381,95%CI:0.151~0.963,P=0.041),但CTCs的存在与病理类型、年龄及吸烟无关(P=0.383,P=1.000和P=1.000)。结论:在Ⅰ~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CTCs,以Ⅳ期患者中检出率最高;CTCs数目≥1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TCs数目<1者。CTCs可能是一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9年10期)
吴瑛,谭鑫,吴芳兰,袁鲲,贾晓敏[2](2019)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外泌体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7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采用Cell search系统检测外周血中CT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croRNA-1246(miR-124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为(4.36±1.08)个/ml,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iR-1246相对表达水平为(102.94±43.28),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miR-1246(P <0.05)。外周血中CTCs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68.9%,miR-1246的诊断符合率为63.2%;CTCs联合miR-1246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1.6%,3组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外周血CTCs和miR-1246单独诊断乳腺癌的κ值均<0.4(一致性较差);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κ值为0.4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外周血中CTCs与miR-1246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检测和治疗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彭邦剑[3](2019)在《肝细胞癌术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与早期复发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超过50%的患者生活在中国,约超过90%的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存在于外周静脉血循环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系统,其中一些具有高度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成为循环肿瘤细胞,并进一步发展为远处器官转移性肿瘤,已经证实CTCs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血行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肝细胞癌外周静脉血中CTCs的数量较多提示分期较差或预后不良。外周静脉血CTCs代表了原发灶到转移灶的发生、发展过程,仅仅依靠计数不能完全体现CTCs所包含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筛选高存活力、高转移性的CTCs子集,是深入研究肝细胞癌靶向转移机制的关键一步。第一代的CTCs检测方法主要基于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的CellSearch(?)系统,该系统能够检测大多数肿瘤的外周静脉血CTCs计数(FDA于2004年批准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然而研究者发现CTCs在脱离肿瘤组织进入血液进行远处转移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个叫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肝细胞癌的外周血CTCs与其他上皮性肿瘤不同,大部分的肝癌细胞并不表达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ellSearch(?)系统的技术在肝细胞癌检测中的发展。2017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规范,指出肝细胞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肝切除术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高达40%-70%,对于高危复发者,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术后辅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具体如何选择合适的适应症,虽有少量的回顾性病例研究,但是国内外并没有相应的指南和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没有相应的评估治疗效果的模型和检测指标。本研究采用了CanPatrolTM系统来评价肝细胞癌外周静脉血CTCs与预后的关系,该系统采用纳米过滤膜法富集CTCs,然后通过多重探针的RNA原位杂交法实现CTCs鉴定和分型,这种办法同时对上皮标志物(EpCAM,CK8,CK18,CK19)和间质标志物(Twist,Vimentin)进行检测,避免了CTCs上皮标志物下调甚至是不表达导致的不足。我们基于CanPatrolTM系统将CTCs分为上皮型、混合型、间质性叁种,研究了CTCs分型与肝细胞癌的预后关系,进一步分析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动态检测CTCs在治疗中的应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文献报道。目的:应用CanPatrolTM系统富集和鉴定肝细胞癌外周静脉血CTCs分类计数,计算该系统检测CTCs的阳性率,评估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分型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探索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nE-CTCs所占比例的变化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治疗监测的应用。方法:选择所有2014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行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了127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93例符合纳入标准。(1)CTCs分型与早期复发相关研究按照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我们纳入了72名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外周血CTCs分型与早期复发的关系。采集术后1月外周静脉血检测CTCs,分别计算CTCs分型及总计数的阳性率。根据本中心前期研究基础,定义术后6月为早期复发(具体参考2018年本中心wangz等人研究结果),结果分为术后早期复发组(Postoperative Early Recurrence,PER)和非术后早期复发组(nPER)。根据PER组CTCs计数的中位数为节点,我们分别将72名研究对象分别分为高计数组和低计数组,两组进行规律随访2年,结果我们采用K-M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来分别研究这两组间的无复发生存时间。(2)CTCs在术后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按照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我们纳入了32名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术后1月,2月行TACE治疗,分别于术后1月(TACE治疗前),3月收集外周静脉血检测CTCs并计算nE-CTCs所占比例。将治疗前后检测的nE-CTCs/CTCs为作为观察指标,用于评估是否发生EMT,分为EMT组(比例之差大于0),反之为nEMT组,比较两组间的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我们采用K-M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差异,评估该指标在术后辅助TACE治疗方面的应用。结果:(1)CTCs分型与早期复发相关研究我们检测了72例肝细胞癌患者(53人nPER,19人出现PER)的外周静脉血,CTCs分为上皮型、混合型、间质性CTCs。总计数CTCs、上皮型CTCs、混合型CTCs、间质性CTCs的阳性率分别是90.3%、47.4%、73.7%、38.2%,较传统CellSearch(?)系统阳性率(文献报道阳性率为60-80%)明显提高。此外,我们的前期研究检测了21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CTCs计数均为阴性。我们还研究了176例B超诊断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研究结果表明总CTCs计数诊断优于AFP,联合应用可以增加敏感性。我们计算了PER组的中位数,根据中位数为节点,分为高计数组和低计数组,我们把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总CTCs、混合型CTCs、间质性CTCs等因素作为影响因素,对其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进行了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较大、肿瘤多发,脉管侵犯、BCLC分期较晚(B+C期)、间质性CTCs高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将以上六项因素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BCLC分期较晚(B+C期)期(HR=22.086(2.991-163.076);P=0.002)和术后1月检测到间质性CTCs高计数(HR=2.243(1.048-4.798);P=0.037)是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2)CTCs在术后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根治术后动态检测了32名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在观察到的PER组中,8例患者中7例均出现nE-CTCs计数明显增加,nPER组中,nE-CTCs则呈现降低的趋势。根据nE-CTCs在外周静脉血CTCs中所占比例为观察指标,分为EMT组(比例增加)和nEMT组,结果采用K-M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的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表明EMT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5±2.357)月,平均复发生存时间为(6.375±1.435)月,nEMT组则明显延长,绘制两组的Kaplan-Meier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8.336,P=0.004)。结论:(1)我们应用了新一代CTCs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分为上皮型、混合型、间质性CTCs,CTCs阳性率分别是90.3%、47.4%、73.7%、38.2%,较传统CellSearch(?)系统阳性率(文献报道阳性率为60-80%)明显提高。(2)肝细胞癌患者术后1月外周静脉血中间质性CTCs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而与上皮型CTCs不相关。(3)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动态检测nE-CTCs/CTCs的变化情况,可作为评估EMT的量化指标,术后动态检测可用于评估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4)
李刚强,许珺,濮亚斌,徐佳丽[4](2019)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纳米基底富集分离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CTC数目变化和CTC-Her2表达,分析CT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43.9%vs 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测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激素受体ER和PR表达无关(P>0.05)。CTC检测与脉管内查见癌栓相关(P<0.05)。组织学Her2阳性与CTC-Her2阳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CTC可能反应乳腺癌的转移能力,CTC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CTC-Her2检测可能有助于实时Her2状态的判断。(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吴岑,郑志雄,黄志扬,伍伯聪,吕联辉[5](2019)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数目,探讨其对膀胱癌复发和转移的早期监测、临床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87例膀胱癌患者及40例同期膀胱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将87例膀胱癌患者进一步分为非肌层浸润组(55例)和肌层浸润组(32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芯片分选法检测外周血中CTC,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CTC数量,比较不同CTC数量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未检出CTC,非肌层浸润组患者CTC检出数为(9.38±11.35)/10 ml,明显少于肌层浸润组患者的(23.28±11.74)/1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膀胱癌患者CTC检出数均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检出CTC的非肌层浸润组患者1年复发率低于检出CTC的非肌层浸润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出数为(0~20)/10 ml及≥21/10 ml的肌层浸润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的CTC是膀胱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对膀胱癌临床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周鲁林,张文,段新春,郭丽萍,冯林[6](2019)在《3D培养体系富集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建立3D培养体系富集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干细胞。[方法]应用阴性筛选的方法富集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随后利用3D培养体系将富集得到的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免疫荧光、定量RT-PCR对3D培养的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肺癌H2347细胞系的干性表型特征进行分析。使用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分离CTCs进行3D培养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在光镜下可观察到,在3D培养体系中从外周血分离的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形成肿瘤细胞微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3D培养条件下成团生长的前列腺癌LNCaP细胞表达EpCAM和CD133。在3D无血清培养条件下,LNCaP细胞系成球率为18.67%±3.06%。前列腺癌LNCaP细胞在3D培养体系中与普通2D培养相比,干性相关基因CD133、CD44和ABCG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3D培养的肺癌H2347细胞与普通2D培养相比,干性相关基因CD1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肺腺癌患者肺静脉血分离CTCs 3D培养,可形成多个微型肿瘤细胞微球(称为肺癌类器官)。在光镜下观察,同一个患者培养获得的肺癌类器官呈现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结论]利用3D培养体系能够培养外周血中的CTCs,并富集得到CD133+的肿瘤干细胞。肺癌患者的CTCs 3D培养能够形成肺癌类器官,并能够展现CTCs的异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期刊2019年05期)
潘荣涛[7](2018)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水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水平(PLT)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观察并检测外周血中D-D、FIB及PLT水平,并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分离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TC的表达,进一步分析CTC与D-D、FIB及PLT水平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100例肺癌患者D-D、FIB及PLT水平平均分别为(1.74±2.06)mg/L、(3.53±1.42)g/L、(311.25±135.69)×10~9/L,D-D、FIB水平、PLT水平均与肺癌患者远处转移情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7、3.366、13.044,P=0.023、0.001、0.000)。(2)100例肺癌患者中,CTC阳性55例、CTC阴性45例,CTC阳性患者D-D、FIB及PLT水平分别为(2.32±2.42)mg/L、(3.75±1.45)g/L、(337.69±130.15)×10~9/L,CTC阴性患者D-D、FIB及PLT水平则分别为(0.94±1.03)mg/L、(3.12±1.24)g/L、(229.35±128.6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8、2.305、4.163,P=0.000、0.012、0.000)。(3)有远处转移患者CTC阳性率(92.86%),无远处转移患者CTC阳性率(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9,P=0.008)。结论通过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指标可准确预测肺癌的远处转移,而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易促使肺癌远处转移发生。(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8年23期)
陈卫琴[8](2018)在《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某院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53例(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80例(恶性病变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CTC和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CYFRA21-1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恶性病变组CTC和CEA水平显着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C和CEA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95%CI:0.743~0.891)和0.613(95%CI:0.508~0.718)。结论:较之传统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外周血CTC检测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能为肿瘤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恢复提供极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廖海江[9](2018)在《食管癌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为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它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因出现临床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其5年总体生存率较低,易发生复发和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近年来EC中也引入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概念。通过富集和检测外周循环血中的CTC,研究证实CTC为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CTC具有在远处器官中建立转移的能力,CTC可能与食管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及复发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乔媛媛,张达矜,霍雨佳,史成和,熊鸣[10](2017)在《负性富集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负性富集并鉴定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数量及表型特征,探讨CTCs在食管鳞癌临床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偶联CD45抗体除去外周血白细胞,富集外周血CTCs的"负性策略",用荧光鉴定CTCs上皮标志及细胞核特征,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TCs数量改变与患者临床参数与治疗效果、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9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TCs的阳性率为79.7%(47/59),7.5ml外周血CTCs平均检出数目为7.83(0~72)个。其中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和分化程度、不同各组CTCs检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前CTCs≥5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显着因素。结论: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鉴定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鉴定食管癌外周血CTCs。初步研究提示,外周血中CTCs与食管鳞癌分期、进展及其预后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7年21期)
循环血中肿瘤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外泌体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7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采用Cell search系统检测外周血中CT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croRNA-1246(miR-124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为(4.36±1.08)个/ml,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iR-1246相对表达水平为(102.94±43.28),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miR-1246(P <0.05)。外周血中CTCs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68.9%,miR-1246的诊断符合率为63.2%;CTCs联合miR-1246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1.6%,3组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外周血CTCs和miR-1246单独诊断乳腺癌的κ值均<0.4(一致性较差);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κ值为0.4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外周血中CTCs与miR-1246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检测和治疗提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血中肿瘤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李慧,赵丹丹,钟睿,柳影,马丽霞.CellSearch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J].肿瘤.2019
[2].吴瑛,谭鑫,吴芳兰,袁鲲,贾晓敏.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
[3].彭邦剑.肝细胞癌术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与早期复发的关系[D].南方医科大学.2019
[4].李刚强,许珺,濮亚斌,徐佳丽.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9
[5].吴岑,郑志雄,黄志扬,伍伯聪,吕联辉.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临床意义研究[J].癌症进展.2019
[6].周鲁林,张文,段新春,郭丽萍,冯林.3D培养体系富集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干细胞的研究[J].中国肿瘤.2019
[7].潘荣涛.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水平的关系研究[J].系统医学.2018
[8].陈卫琴.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
[9].廖海江.食管癌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8
[10].乔媛媛,张达矜,霍雨佳,史成和,熊鸣.负性富集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