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一、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并发症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松,姜壮,秦佳军,项阳,钱胜龙,刘曦明,蔡贤华[1](2021)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6例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7例, 女19例;年龄60~84岁[(71.9±5.7)岁]。均为新鲜骨折。25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 21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固定(接骨板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及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 术后1, 3个月及1年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2 d及1年的颈干角, 判断有无颈干角丢失。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2个月[(19.7±6.6)个月]。髓内钉组切口长度[(7.1±0.6)cm]、手术时间[(60.8±5.2)min]、术中出血量[(64.4±8.4)ml]及骨折愈合时间[(10.0±1.0)周]均显着短于或少于接骨板组[(13.6±0.9)cm、(80.2±8.1)min、(151.0±15.2)ml、(11.0±1.5)周](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 两组VAS均显着降低, 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着增加(P<0.05)。术后1周及1个月髓内钉组VAS[(2.8±0.2)分、(1.1±0.2)分]均显着低于接骨板组[(4.0±0.2)分、(1.5±0.1)分](P<0.05);术后1, 3个月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59.9±6.9)分、(79.1±6.8)分]均高于接骨板组[(50.1±8.5)分、(73.6±8.4)分](P<0.05), 但术后1年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89.1±5.3)分]与接骨板组[(86.4±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优10例, 良15例, 优良率为100%;接骨板组优8例, 良11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1%(P>0.05)。髓内钉组术后2 d及1年颈干角[(140.2±2.9)°、(139.6±2.3)°]与接骨板组[(139.6±3.2)°、(138.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1年颈干角均较术后2 d略有丢失,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1例肩峰下撞击, 并发症发生率为4%(1/25);接骨板组1例出现螺钉切出, 2例肩峰下撞击, 2例骨折延迟愈合, 并发症发生率为24%(5/21)(P<0.05)。结论与锁钉接骨板相比, 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快、疼痛减轻、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王兰[2](2020)在《全方位护理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中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住院护理,干预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包括基本住院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延续性护理等多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预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负性情绪。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5.05±2.67)周,短于对照组的(16.32±2.31)周;骨折预后良好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均P<0.05)。干预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骨折预后。

李达[3](2020)在《活血止痛汤对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汤对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的早期疼痛、肿胀及感染等症状的临床疗效,讨论活血止痛汤的中医药作用机理并提供相应临床数据。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显微创伤骨科病房所收住院经髓内钉手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的病人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基础消肿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止痛汤每日1剂,观察疗程为1周。对患肢肿胀率、VAS评分、以及炎症反应指标中的CR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受试对象在一般资料比较,如:患肢的左右、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VAS疼痛评分、患肢肿胀率和C反应蛋白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止痛汤能有效地减轻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及降低炎性指标,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赵伟超,蔡海静,侯伟娜,陶忠生,吕振木,王延杰,刘少华,王秋生[4](2019)在《股骨干C型骨折髓内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股骨干C型粉碎性骨折交锁髓内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1例股骨干C型粉碎性骨折交锁髓内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及钢丝取出,锁定钢板(LCP)加植骨(6例)和更换髓内钉加植骨(15例)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0(15. 2±3. 0)个月。6例LCP治疗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1(6. 9±0. 8)个月;未发现螺钉及钢板松动、断裂及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SAMI评分系统中骨评价结果优良率为5/6,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优良率为5/6。15例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3(6. 7±0. 5)个月;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骨评价结果优良率为14/15,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优良率为13/15。结论过多剥离骨膜、钢丝捆扎造成骨折区血运严重破坏,是导致股骨干C型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股骨干C型粉碎性骨折的交锁髓内钉治疗中,应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或骨折断端有限切开,不能一味追求骨块的解剖复位,更不主张切开后应用钢丝及丝线捆扎复位。

孙利,李国胜,张义峰,黄震源,杨保华,王存[5](2019)在《侧卧位与仰卧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侧卧位和仰卧位不同体位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相关指标,分析不同体位下治疗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70例患者资料,根据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侧卧位普通透视床组31例32侧,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8~53岁,平均36岁。根据AO分型,A型7例,B型21例,C型3例。仰卧位牵引床组39例39侧,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18~55岁,平均35岁。根据AO分型,A型15例,B型19例,C型5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体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远端锁钉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等,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定系统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70例患者术后获得18~36个月,平均24个月。仰卧位组手术体位准备时间(9.80±1.30)min,手术时间(68.40±7.90)min,术中出血量(148.40±42.20)mL,术中透视时间(1.10±0.20)min;侧卧位组分别为(3.20±0.40)min、(60.80±9.00)min、(105.30±44.70)mL、(0.66±0.17)min。两组平均住院时间、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间及HSS评定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仰卧位相比,侧卧位透视床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在术前手术体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时间具有优势,但在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HSS评定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

兰远春[6](2019)在《交锁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方式来治疗胫腓骨骨折,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比较临床疗效,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以及治疗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进过不同的方式治疗后,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的总有效率,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进行统计表明,观察组的并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对2组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的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病率更低。

梁健[7](2019)在《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中药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的改善、骨折的愈合率、骨折的愈合时间的改变,客观评价新伤续断汤加减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观察新伤续断汤的药理作用,为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愈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住院部6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且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将就诊于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釆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秩次前31位纳入对照组,后31位纳入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MIPPO技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术后常规给予输液抗炎治疗,地塞米松、甘露醇静滴,一次/日,使用3天,同时给予适当补液、止血等对症处理,术后两周拆线。)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于术后第一天口服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服用方法:每日一剂(200ml),水煎服,早晚分服,连续服药8周,定期复查血常规、小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对照组不给予方药治疗。术前统一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等)和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表,VAS疼痛评分表。术后分别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骨折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率、骨痂的形成时间、VAS疼痛评分、并发症的产生率及术后临床疗效。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来我院复查X线片,详细记录随访项目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AO类型、骨折的患肢及部位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两组均获得随访。2.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能够提高功能评分,通过将两组术前、术后第4周、第16周两组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第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善,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第4周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第12周、第16周两组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进行比较,术后第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第8周、第16周两组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所得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2.19±2.48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4.39±3.06周,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骨折的愈合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骨痂出现时间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所得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为5.02±0.94周,对照组为6.39±1.06周,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促进骨痂形成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6.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所得治疗组优良率为96.7%,对照组为9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甲级愈合,治疗组在服药期间和停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显着,可明显促进骨折端骨痂的形成,减少骨折的愈合时间,加快骨折的良好愈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2.术后服用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其安全性高,患者服用后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庄伟康[8](2019)在《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研究中医传统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探讨微创髓内钉内固定联合中医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优势,为临床选用小夹板外固定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2016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确诊为股骨粉碎性骨折并于我院行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碎骨片游离距离大于2cm且无软组织嵌顿的病例。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于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第3天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固定3周;对照组只做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治疗。比较在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前后,两组病例游离碎骨片到股骨中轴距离的变化;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后,比较两组病例在疼痛程度(NRS评分)、焦虑程度(S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无差异;以及对小夹板外固定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分析。整理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前后,两组病例游离碎骨片到股骨中轴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夹板外固定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具有复位作用。3.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前,两组病例在NR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后,两组病例在NRS评分、S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小夹板能够缓解患肢疼痛,减轻焦虑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4.安全性评定: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肢的末梢循环、感觉、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且无严重张力性水泡、压迫性溃疡、神经血管的受压损伤情况、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小夹板外固定具有安全性;结论1.微创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小夹板对游离碎骨片具有一定的复位作用,并能够缓解疼痛,减轻焦虑,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2.微创髓内钉内固定后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复位游离碎骨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具备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天雷[9](2019)在《髓内钉动力化对股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股骨是下肢的长管状骨,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由高处坠落、车祸等高能暴力导致的股骨干骨折患者日渐增多。创伤严重程度或地域医疗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使得股骨干术后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局部解剖因素、全身因素、感染及医源性因素均可造成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针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的股骨干延迟愈合,近些年有学者提出采用取出髓内钉一侧锁钉,使静态固定转变为动态固定的方法来促进骨折愈合,即髓内钉动力化;然而动力化后在轴向应力刺激下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骨折断端的旋转及侧方稳定性相对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肢体短缩及髓内钉断裂的情况,关于动力化处理的最佳时机亦众说纷纭,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探究动力化治疗的时机和方式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延迟愈合的病例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功能预后情况进行收集,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影响股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因素,分析髓内钉动力化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期望对临床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2018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50例,其中动力化治疗29例,未行动力化治疗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病例纳入标准:动力化组:(1)初次手术本院或外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于我院行动力化治疗。(2)符合延迟愈合的诊断。(3)随访前后半年未接受过其他任何治疗者。非动力化组:(1)初次手术本院或外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于我院门诊复查,可见骨折延迟愈合迹象,继续观察,并随访骨折愈合情况。(2)符合延迟愈合的诊断病例排除标准:(1)感染性骨不连,病理性骨折或患有代谢性骨病患者。(2)股骨干骨折伴其他部位骨折或股骨干多段骨折需采用(或需合并使用)其他方法内固定及外固定的患者。(3)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4)16岁以下60岁以上,或伴有严重内脏疾患,糖尿病,肿瘤等全身情况较差者(5)已接受过其他治疗者。髓内钉动力化治疗患者29例(动力化组),性别:男17例,女12例;年龄2452岁,平均(35.15±5.53)岁;致伤原因:车祸16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6例;其中左侧l3例,右侧15例,双侧1例。骨折采用AO分型,其中A1.2型3例,A2.2型8例,A2.3型7例,A3.2型4例,B 2.2型6例,C型1例。所有患者首次治疗均采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29例患者中,19例于初次术后6个月内动力化治疗(早期动力化),10例于6个月以上动力化治疗(晚期动力化);13例动力化时仅去除静力锁钉,但仍保留动力锁定钉(部分动力化),16例去除全部锁定钉(完全动力化)。非动力化治疗患者21例(非动力化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856岁,平均(37.34±6.82)岁。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采用AO分型,其中A1.2型2例,A2.2型4例,A2.3型2例,A3.2型2例,B2.2型8例,C型3例。动力化组患者于术后1.5个月、3个月、半年复查,未行动力化组则根据个体骨折愈合情况每两个月复查,随访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标准、Fernadezesteve影像评价标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骨痂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对每个随访患者膝关节、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50例患者随访1028个月,平均(16.35±2.13)个月。动力化组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非动力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8±1.97)个月vs(10.44±2.12)个月,P<0.05]。29例动力化治疗的患者中,早期动力化愈合率为(86.73%),显着高于晚期动力化的愈合率(33.3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部分动力化股骨干骨折愈合率为92.30%,而完全动力化为62.50%。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髋关节Harri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t=1.951,P>0.05),动力化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非动力化组(74.65±4.21 vs 69.63±3.24,t=4.567,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动力化处理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要优于非动力化组。结论:对股骨干骨折锁定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延迟愈合,适时行动力化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动力化优于晚期动力化,部分动力化优于完全动力化。

黄淼[10](2019)在《髓内钉联合拉力螺钉与单纯髓内钉治疗AO-C型股骨干骨折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比较通过交锁髓内钉联合拉力螺钉与单纯髓内钉治疗AO-C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统计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从2011年10月到2016年12月治疗AO-C型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所使用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为交锁髓内钉联合拉力螺钉固定,对照组为单纯髓内钉固定,各组30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为41.53±12.52岁;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14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中C1型10例,C2型15例,C3型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41.87±13.52岁;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压砸伤20例,高处坠落伤2例,其中C1型16例,C2型8例,C3型6例。按术后第1、3、6、9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疗效优良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3±1.2月(9-15月)。两组在基本情况、受伤原因、骨折分型上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手术时间为122.51±18.54 min,对照组中手术时间为115.13±21.02 min,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术中出血量377.74±66.65 ml,对照组中术中出血量为372.22±57.48 m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2.03±9.97 W,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7.78±9.11 W,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5.06±2.94分;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27±8.45分,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研究组无相应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1例主钉断裂,2例旋转畸形,2例骨延迟愈合,两组统计学并无差异(P>0.05)。骨折疗效参照Karlstrom-Olerud股骨骨折疗效的评价标准,研究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33%;对照组优19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3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O-C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中,拉力螺钉辅助固定相较于单纯髓内钉固定具有较短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少、较高的骨折愈合率,是一种可行的手术辅助方法。

二、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并发症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并发症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2)全方位护理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干预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骨折预后情况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负性情绪比较
3 讨 论

(3)活血止痛汤对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1.1 入院后基础治疗
        2.1.2 术后治疗
    2.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2.2.1 疼痛程度评分
        2.2.2 肿胀率
        2.2.3 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指标
        2.2.4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2.3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C反应蛋白(CRP)值比较
    3.3 患肢肿胀率比较
    3.4 疼痛情况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骨折后肢体肿胀的认识
        4.1.1 祖国医学对骨折后肿胀的认识
        4.1.2 现代医学对骨折后肿胀的认识
    4.2 骨折后肢体疼痛的认识
        4.2.1 祖国医学对骨折后疼痛的认识
        4.2.2 现代医学对骨折后产生疼痛的认识
    4.3 C反应蛋白的骨科临床运用
    4.4 活血止痛汤组成与疗效分析
        4.4.1 药物组成
        4.4.2 疗效分析
    4.5 治疗分析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6.1 创新性分析
    6.2 研究不足之处
7 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4)股骨干C型骨折髓内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股骨干C型骨折髓内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
    3.2 股骨干C型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
    3.3 如何减少股骨干C型骨折骨不连

(5)侧卧位与仰卧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1.4.1 侧卧位组
        1.4.2 仰卧位组
    1.5 术后处理
    1.6 评价指标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6)交锁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的并发情况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7)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一般资料及分组
    2.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和处理
        2.2 手术方式
        2.3 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观察疗效标准
        2.6 数据统计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患者术后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骨痂形成时间比较
        3.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3.7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
        3.8 安全性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胫骨骨折的认识
        1.1 解剖学特点
        1.2 血运特点
        1.3 骨折原因
    2.中医对胫骨骨折的认识
    3.MIPPO技术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运用的讨论
        3.1 MIPPO技术的发展
        3.2 MIPPO技术的运用
    4.中医药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运用的讨论
    5.新伤续断汤加减的组成分析及中药药理分析
        5.1 组成分析
        5.2 中药药理分析
    6.存在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胫骨中下段骨折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附表B
    附表C
    附表D
致谢
作者简介

(8)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股骨干骨折分型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中止标准
        1.8 病例脱落标准
        1.9 质量控制
        1.10 伦理审查
    2 样本量的计算
    3 方法
        3.1 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脱落病例的处理
        3.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组病例临床基线数据对比
    2 观察指标差异性比较
    3 安全性评估
    4 典型病例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股骨干骨折的认识
    2 游离碎骨片对股骨干骨折预后的探讨
    3 钢板内固定及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优劣性的分析
    4 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的探讨与分析
    5 AO原则及BO原则指导下的游离碎骨片处理方法的探讨
    6 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7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探讨与分析
    8 研究结果的分析
    9 中止病例分析
    10 研究局限性
    11 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的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股骨干骨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3 NRS疼痛评分问卷
    附录4 SAS焦虑评分问卷
    附录5 病例观察记录表
    附录6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7

(9)髓内钉动力化对股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髓内钉动力化对股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典型病例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5 讨论
第二部分 不同动力化方法及时机对延迟愈合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及观察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髓内钉联合拉力螺钉与单纯髓内钉治疗AO-C型股骨干骨折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并发症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交锁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 王华松,姜壮,秦佳军,项阳,钱胜龙,刘曦明,蔡贤华. 中华创伤杂志, 2021(12)
  • [2]全方位护理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中的效果研究[J]. 王兰. 微创医学, 2020(03)
  • [3]活血止痛汤对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D]. 李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股骨干C型骨折髓内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J]. 赵伟超,蔡海静,侯伟娜,陶忠生,吕振木,王延杰,刘少华,王秋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19(06)
  • [5]侧卧位与仰卧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对比分析[J]. 孙利,李国胜,张义峰,黄震源,杨保华,王存. 实用骨科杂志, 2019(11)
  • [6]交锁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比较[J]. 兰远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19(S1)
  • [7]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D]. 梁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D]. 庄伟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髓内钉动力化对股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D]. 郑天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10]髓内钉联合拉力螺钉与单纯髓内钉治疗AO-C型股骨干骨折疗效对比[D]. 黄淼.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