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麦克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麦克风,波束,耳蜗,声源,阵列,电子,算法。
双麦克风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征,曾昕,赵莹[1](2019)在《消声室本底噪声级的双麦克风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消声室本底噪声级测量方法,即采用支架固定两个相互靠近、面对面放置的麦克风,通过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做互相干分析,从而得到消声室本底噪声级。该方法能够消除麦克风自生噪声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拓宽消声室本底噪声级测量下限,适用于本底噪声级低于6.5 dB(A)的消声室本底噪声级测量。(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8期)
陈又圣,陈艳[2](2019)在《电子耳蜗前端双麦克风语音增强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方法是通过采用多个麦克风同时进行语音信号采集,从而增加了空间方位的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电子耳蜗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鉴于尺寸的限制,电子耳蜗使用的麦克风数量不能太多,从而限制了麦克风阵列形成波束的设计。为了兼顾电子耳蜗尺寸的限制条件并增加信号采集空间方位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两个超薄单指向/全向组合型麦克风(TP)的语音增强和波束形成算法,每个TP麦克风均单独包含两个声管用于信号采集,达到了增加整体空间方位信息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不同增益向量条件下波束形成的特性和双麦克风间距对波束的影响,为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技术在电子耳蜗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参数。(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包泽胜,张正文,王建刚,张鹏[3](2019)在《基于双麦克风模型的MPNLMS声反馈抑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个麦克风的声反馈抑制系统中,基于μ准则的比例归一化最小均方(Proportionate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 based onμ-law, MPNLMS)算法由于步长控制矩阵更优,总体收敛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声反馈抑制技术,但MPNLMS算法对滤波器系数的有偏估计会显着地降低其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麦克风模型的MPNLMS算法,系统中副麦克风估计主麦克风的有效输入信号,将估计信号与主麦克风输出信号相减之后所得的误差信号用于自适应滤波器系数的更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双麦克风模型的MPNLMS算法不再受制于扬声器输出信号与有效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而且上述算法的收敛速度、误差与最大增益均优于传统单个麦克风声反馈抑制系统中的MPNLMS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5期)
张奕,李娟,张敏[4](2019)在《基于压缩感知的双麦克风混响多声源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响条件下现有声源定位技术中麦克风数量必须大于声源数量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双麦克风混响多声源(至少3个声源)定位算法。将多声源定位问题看作是块稀疏信号的重构问题,在频域将全房间冲激响应归一化来构造压缩观测矩阵,重构的块稀疏信号中非零块的位置即对应了空间中实际声源的位置。仿真实验表明,与基于子带可控响应功率(SRP-sub)的多声源定位方法相比,在双麦克风混响条件下定位多声源,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声源定位算法的定位性能更高,在混响时间为0.6 s时,仅采用40个频点值,定位3个声源的成功率可以达到80%。(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珣,杜婉芬[5](2018)在《RLS双麦克风噪声对消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的主要是采用RLS算法来进行双麦克风噪声对消技术的原理。一路麦克风采集带有噪声的语音信息,一路麦克风采集噪声。将两路数据传输到服务器,通过RLS算法来进行信号的对消,还原出原始语音信号。(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8期)
陈斌杰,陆志华,周宇,叶庆卫[6](2018)在《基于双麦克风的室内语音分离与声源定位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利用两个麦克风进行多声源分离和二维平面定位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麦克风的室内语音分离与声源定位系统。该系统根据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建立了双麦克风时延-衰减模型,然后利用DUET算法估计了模型的时延-衰减参数,并绘制了参数直方图。在语音分离阶段,建立了二进制时频掩膜(BTFM),根据参数直方图,结合二值掩蔽的方法对混合语音进行了分离;在声源定位阶段,通过推导模型衰减参数与信号能量比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确定声源位置的数学方程组。利用Roomsimove工具箱模拟室内声学环境,通过Matlab仿真和几何坐标计算,在对多个声源目标分离的同时完成了二维平面中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多个声源信号的定位误差均在2%以下,有助于小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陈又圣,张春晓,陈伟芳,林崇博[7](2018)在《电子耳蜗双麦克风信号采集及不同参数波束形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的电子耳蜗言语识别率,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方法逐渐应用在电子耳蜗前端信号采集中。由于电子耳蜗尺寸的限制,双麦克风阵列信号采集是常见的模式,其形成的系统波束指向可用于特定方位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延迟、权重、频率和间距等参数影响着双麦克风系统的极性图。本文研究基于双麦克风模式的电子耳蜗信号采集和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波束形成特点,为双麦克风模式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宫琴,郑硕[8](2018)在《基于波束形成与最大似然估计的近距离双麦克风语音增强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波束形成法直接应用于近距离双麦克风系统时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信号低频段能量损失、多方向的竞争性语音噪声难以被有效抑制等,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波束形成与最大似然估计的两步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加权迭加滤波器对混合声源进行时频分解,然后通过2个零点分别在0°和180°的波束形成图的幅频响应比值,设置各时频单元所对应的初步掩蔽值,在避免低频滚降现象出现的情况下,抑制本底噪声;最后根据统计模型和简化的最大似然估计法,抑制多方向的竞争性语音噪声,进一步增强目标信号。测试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多种类型噪声源共同存在的情境下,该方法可以在无需低通滤波或宽带波束补偿的情况下,恢复原始信号的能量分布特点,明显提升信噪比。(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蒋飞朋[9](2018)在《基于双麦克风滤波的远程心音听诊系统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对于心血管疾病,听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临床诊断方法。然而,对于家庭用户、传统医院以及互联网医疗机构,目前的心音听诊服务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此外,传统去大医院看病的方式存在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导致问诊流程繁琐、就诊价格过高。随着移动互联网、传感器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听诊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从成本、便携性、环境抗噪能力等角度出发,开发了基于双麦克滤波的远程心音听诊系统,主要为网络医院、家庭以及社区医院提供服务,解决患者心音数据远程采集的困难,提高远程医疗的便利性,降低患者随诊成本。本文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心音信号的特点,基于STM32设计了电子听诊器硬件采集系统,主要用于无失真地采集、放大微弱的心音信号。硬件系统包括电子听诊器的听诊头、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主控制电路、蓝牙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其次,针对患者和医生用户开发了两款Android APP,用于完成心音采集、上传云端、医生诊断并反馈听诊结果等功能。此外,还对STM32下位机控制系统程序进行了设计,包括STM32外设驱动程序、ADC采样程序以及蓝牙通信协议。最后,针对远程心音听诊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环境噪声,本文设计了基于双麦克风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来减小环境噪声的干扰,提升心音信号的清晰度和准确度,保证远程听诊的有效。同时通过仿真实验和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滤除环境噪声。(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5)
张红升,陈鸿跃,朱仁义[10](2017)在《支持双麦克风的蓝牙无线接收器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教学互动环节中需要师生同时使用麦克风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支持双麦克风的蓝牙无线接收器。该接收器可同时采集两个蓝牙麦克风的声音并放大,并直接驱动多媒体教室已有的音箱设备,具有声音清晰、安装简便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7年36期)
双麦克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方法是通过采用多个麦克风同时进行语音信号采集,从而增加了空间方位的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电子耳蜗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鉴于尺寸的限制,电子耳蜗使用的麦克风数量不能太多,从而限制了麦克风阵列形成波束的设计。为了兼顾电子耳蜗尺寸的限制条件并增加信号采集空间方位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两个超薄单指向/全向组合型麦克风(TP)的语音增强和波束形成算法,每个TP麦克风均单独包含两个声管用于信号采集,达到了增加整体空间方位信息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不同增益向量条件下波束形成的特性和双麦克风间距对波束的影响,为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技术在电子耳蜗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麦克风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征,曾昕,赵莹.消声室本底噪声级的双麦克风测量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2].陈又圣,陈艳.电子耳蜗前端双麦克风语音增强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3].包泽胜,张正文,王建刚,张鹏.基于双麦克风模型的MPNLMS声反馈抑制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9
[4].张奕,李娟,张敏.基于压缩感知的双麦克风混响多声源定位算法[J].通信学报.2019
[5].张珣,杜婉芬.RLS双麦克风噪声对消技术[J].科技风.2018
[6].陈斌杰,陆志华,周宇,叶庆卫.基于双麦克风的室内语音分离与声源定位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8
[7].陈又圣,张春晓,陈伟芳,林崇博.电子耳蜗双麦克风信号采集及不同参数波束形成特征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8].宫琴,郑硕.基于波束形成与最大似然估计的近距离双麦克风语音增强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蒋飞朋.基于双麦克风滤波的远程心音听诊系统的研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张红升,陈鸿跃,朱仁义.支持双麦克风的蓝牙无线接收器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