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中学256507
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赏景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初一学生知识和阅读素养还很浅显,对于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还比较困难,想要在赏析中获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注意“授之以鱼”,并且还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赏析的范围不能太大,应一点点地逐步渗透。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赏析写景散文的方法,并在其中把一些基本的写景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赏析技巧和方法。
一、合理把握写景的层次线索
我在《春》的教学中这样设计:同学们,请闭上眼,听课本录音,映入你脑海中的有哪些特写镜头?
生:春草、花木争荣、春风、春雨、人的迎春活动。追问:这么美的特写镜头如何贯穿在一起的?生: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喜爱之情。
赏析散文只要抓住层次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二、深入探究写景方法
我们知道,在写景散文中,必然要进行景物描写。在朱自清的《春》中,这些特写镜头景物本身谈不上什么情,只是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这种主观感情是如何融入同学们的脑海之中的呢?那就是因为文章采用了多种写景的的方法。
1.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给文章注入活力。
教师讲解:文章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学以致用:同学们,像这样的还有哪些句子?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出了果树之花争相斗妍,万紫千红,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追问:描写果树之花争相斗妍,万紫千红的还有哪些句子?采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采用比喻、排比。文中采用比喻、排比手法的句子还有“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则写出南方的春雨细、密、连绵。接着,用一个“织”字,将春雨人格化,也将春雨描绘得异常的湿润。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2.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人如临其境。
朱自清的《春》调动了作者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描绘美丽的春天,这也应该是对幸福的感受,是对生命活力的感受。写春风,主要从哪些角度展开描写?生:写春风拂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主要突出这是触觉的感受,在这里要突出“母亲的手”的感觉;写风送芳香,土:气、草味,花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的感受;写风传乐声,鸟语、笛韵交相应和,突出听觉方面的感受。
大自然的风本是无形、无色、无味的,而作者通过白己的感官,把它写得形神兼备,都捉摸得住了。春原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却能巧妙地调动感官角度把春的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生动地描绘出了情意绵绵、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美境,让人无限神往。
3.巧妙安排写作顺序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教师讲授:春草描写中,由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埋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学以致用:同学们,在写春花时按怎样的顺序?生:树上的繁花→树中的昆虫→树下的野花,自上而下的顺序;由眼前花争春→想象结果,由实到虚;由花的色彩→花的味道,色味结合,全方位地描绘了春花的美。
4.精心选用词语给文章增添灵动感。
教师讲授:“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大量使用叠词,既能形象刻画事物特点,又富有朗读节奏感;既使全文行文活泼欢快、充满诗情画意,又能增加朗读时的情韵。学以致用:像这样的好词佳句还有哪些?学生仿照去赏析。
三、准确把握文章情感
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透过有层次地、生动地描绘,刻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哪些语句赋予了作者真挚情感?
生: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貌”,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字里行间透漏着对春的喜爱与赞美,刻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期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主要是在文学作品教学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学生在每节课分析课文过程中逐步掌握赏析方法,一点一点地培养,正可谓春风徐化雨,润物于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