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博[1]2003年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文中指出课程资源是课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而课程资源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成熟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综合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课程资源的层面以及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本文通过问卷法对我国部分地区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问卷涉及两方面:一方面调查中学生物教师对常见的生物课程资源的识别情况,探查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另一方面调查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以分析研究中学生物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实施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中学生物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不够,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低,很多条件性课程资源闲置,反映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低。总之,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还很不理想。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新课程实施中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课程资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广大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2.加强师资培训,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从而逐步扭转课程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 3.积极开发以教师为主的人力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课程资源的作用。 本文在最后部分还提出了一些开发与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策略,以便共同商榷。
黄鹤[2]2012年在《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文中提出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课程实施在课程决策层面是拟定的课程方案得到落实的过程,在师生层面是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否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否有科学的课程决策、能否成功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推进的深度和广度。初中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想落实好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从课程决策的层面做好改革政策的路向把握,指引好教材的编写,在教师实践的层面要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落实好“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因此,单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的。本文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是以笔者作为新课程改革前后曾经历过初中生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为背景的,真正来源于草根的教学一线。问题的研究论域确定自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交叉的地带。通篇文章,想通过对所选择的五所学校共20节初中生物探究课例的分析,客观了解目前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的现状,抽取生物学科探究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但发现问题本身不是目的,本研究问题的重点在于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解决问题范式,尝试从课程决策层面、教材编写层面以及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良性互动的角度去探索相应对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研究设计主要是根据生物课堂中教师探究教学的本质,建构了对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察框架。观察框架主要设定了探究主体、探究互动、探究能力、探究资源四个观察维度。然后每个维度根据教师要改进生物课探究教学现实状况的实际需要,根据要对不同学校、不同课例、不同教学环节进行探究教学水平评量的研究者的研究需要,设定了多维度观察点。接下来,通过对20节生物课的课堂教学观察,对目前初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状况水平进行了一个总体分析。概貌性地分析之后,利用观察框架,更加具体地从SIAR观察框架的探究主体、探究互动、探究能力、探究资源四个维度,对所选择的五所研究学校的20节课,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实录的观察。通过观察发现,经历10年有余的新课程改革推进,较传统的生物教学而言,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无论从探究教学的意识上,还是常规的教学实践中都在不同程度地实践和体现着探究理念。但是在有关探究教学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学生探究主体体现不够明显、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等多维主体之间的互动不足等现实问题。依据从各个观察维度发现的现实问题,着力探察了现象、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从探究教学的课程实施思路上来看,我国倡导探究更多是从教学法层面而非课程层面,从而导致教材编写存在一定问题,是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中、高考指挥棒对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影响力”是导致探究教学系列问题的最根本、最深层次原因;而教师所持有的“传输性”信念、教师根深蒂固的角色意识,以及现有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班额过大、教学时间“被挤压”,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等,是形成探究教学问题的间接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践对策。这些对策并非从“应然”的理想化角度去提出“乌托邦”式的对策。而是在充分考虑目前的高考制度短时间不能改革、现有的教师素质无法短时间提升、现有的大班额情况无法短时间得到缓解,等等的实践基础之上提出改革对策。我们认为,要从课程决策上采用至少能完成“一个学期一到两次完整探究”的课程实施思路;从教材编写上“改革现有教材的编写思路”,在现有教材注重部分探究的基础上,能补充进一到两个“完整探究单元”;从教师教学方式上采用“范例教学”的方式,让教师通过“范例教学”的培训掌握“完整探究单元”的探究教学技能。这样的实践对策,将是有利于“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推进、贯彻的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
王琳琳[3]2016年在《喀什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04年9月,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率先实施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改革实验。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第五批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区,全疆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标改革实验。时至今日,新疆普通高中新课标实施已达7年,而高中生物新课标也随之实施7年。众所周知,新疆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调,尤其喀什市地处南疆腹地,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进一步了解喀什市高中生物师资队伍、实验教学条件、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认知与需求、实验教学内容开设以及实验教学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生物教师以及学生叁个层面,对喀什市4所高级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综合文献资料,总结出喀什市生物实验教学取得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喀什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和建议,为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喀什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正在努力发展,并已取得很大进步,生物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改善,90.0%的高级中学都已建设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仪器与药品的配备相对齐全,仅有9.1%的学校没有配备实验仪器和药品;生物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也愈来愈高,学生喜爱生物实验,这些无疑是生物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积极因素。但经过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了解到喀什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总体状况较差,对喀什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中的主要问题做了梳理以及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生物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全面;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行为有待改进;实验教学条件较差;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于是,以各级相关教育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生物教师、学生等不同的角度为基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保障生物实验教学顺利开展;重视开发实验课程资源;完善生物实验评价体系。
武丹[4]2016年在《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中苗族民俗文化元素挖掘和应用》文中指出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各具特有的民族文化。因此,开发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课程资源,将民族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中学科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中学生物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且可以为民族乡土教材的编写提供素材,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新思路。贵州省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为苗族生物类乡土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基于此事实,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1)苗族民俗中高中生物学知识点的挖掘。从宗教信仰活动中挖掘生态保护知识点,从婚姻习俗活动中挖掘优生优育知识点,从劳动习俗中挖掘农业生产知识点,从生活习俗中挖掘生物技术知识点,从特色食品中挖掘微生物发酵和生物安全知识点。(2)以“苗家糯米酒的制作工艺”为例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并经课堂教学分析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对该教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价。本论文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发和利用苗族民俗文化课程资源,不仅可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对优秀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学智[5]2014年在《河北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课程资源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重要概念。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随着河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生物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河北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深化河北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提高生物学科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论文运用文献法对国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界定了相关概念,概述了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观察法对河北省高中自2009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改后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法介绍了河北省叁河市第叁中学在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实践探索。论文具体内容共分为七部分:绪论:对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对生物学科课程资源的特点、分类和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依据作了理论性的概述,为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编制调查问卷,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沧州市、叁河市、香河县的部分高中学校关于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叁章:结合前面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观察获得的信息,具体剖析河北省高中自2009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改后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第四章:针对河北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具体介绍了河北省叁河市第叁中学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以期能提供一种思路,对实践中的河北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所帮助。第五章:结合本研究提出的一些对策,以河北省叁河市第叁中学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为个案,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河北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结论:总结论文得出结论,河北省高中自2009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了,但是大部分生物教师仍旧对课程资源缺乏了解;调动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离不开政策的驱动。并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钟晓梅[6]2011年在《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003年起始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逐步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校本课程得以开展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桥梁。而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更是迫在眉睫。当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对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或者是从宏观方面分析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指导一线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而一些一线教师对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和理解又过于点状,不够系统。本文首先阐述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课题的必要性,通过查阅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运用文献法、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学校生物课程资源、校外生物课程资源、媒体资源及信息技术资源和教师资源四个方面深入了解高中教师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分析目前农村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的过度重视和单一化;农村学校生物实验仪器设备配置率较低;实验员配额不足;生物教师对课程资源意识淡薄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高中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对以下方面进行阐述:介绍具有普适性的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些手段,如利用媒体软件收集整理视频信息;利用所开发的新资源案例分析以及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何静[7]2016年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多样与文化的多元共生共存。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彩、内涵深远,是少数民族的"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于儿童的精神世界,融化于儿童的心灵,少数民族聚居区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本研究旨在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裕固族为例,考察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进行规划与设计并依据此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首先,本研究对文化、民族、课程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和界定,梳理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成果的特点、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同时,本研究从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阐明其对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启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对儿童发展、幼儿园课程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其次,本研究以裕固族文化为中心,主要运用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考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四所幼儿园将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四所幼儿园在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方面已经探索出了开展裕固语言活动、编写裕固语言教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等方式,但是也出现了文化融入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以及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缺位等问题。同时,相关政策的制定、文化生存状态堪忧以及幼儿园内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再次,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进行较为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同时,本研究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A幼儿园为行动研究的研究现场,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幼儿、教师、家长及其他合作者均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最后,本研究总结研究结果,指明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有关教师方面、幼儿园方面、家庭方面、社区方面的教育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李龙正[8]2005年在《秦巴山区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状况与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持系统,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但目前对此领域的探讨,则刚刚起步。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更为鲜见。填补这一空白,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对西部贫困地区——秦巴山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进行研究。全文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与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水平低,表现在,主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总体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数量少,教师平均年龄偏低,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女教师数量偏少;体育设施资源较差,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要求,同时教师开发利用设施资源的情况也很少。课程内容资源的中依然是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内容为主,缺乏对传统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革与改造,在新兴运动项目资源和民族民间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上,总量较少,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课外、校外课程资源内容单一,时间和场地得不到保障;自然地理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学校体育课程开发与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却严重不足;体育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单一、手段较落后,主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手段,先进的信息检索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秦巴山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开发与利用上存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薄弱;开发的内容、手段单一;开发的能力匮乏;开发的实践价值未获认可;开发缺乏地方特色性等问题。本文认为:秦巴山区中学在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中应坚持几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课程为目标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效率原则、共享性原则、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原则;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按照体育课程资源建设、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目的确定、体育课程资源普查与分析、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评价五个步骤进行开发与利用。
邵旭梅[9]2016年在《黔东南州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文中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的课程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中一直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反映的是主流民族的文化,而脱离了民族地区的生活与文化。这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也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积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能有效地提升民族地区课程的适切性,解决民族地区课程的所在问题。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苗族同胞在漫长而艰苦的迁徙中,通过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各种疾病伤痛做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苗医药文化。苗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广博,不但充分彰显了苗族人民的独特的智力特点,而且还体现了苗族人民优良的民族品质、可贵的民族精神以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等,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黔东南州是苗族聚居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良好,苗医药文化当属其中。通过考察发现,该地区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如何利用新课改的机会充分对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了黔东南州叁棵树民族中学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该校是黔东南州首府唯一一所对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学校。接着,本研究综合运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等对该校苗医药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行了考察。考察发现,尽管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已经引起个别教师的长期关注并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但开发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开发主体对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时缺乏清晰的目标,即开发的目标不清;第二,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只停留在对少部分文化浅层次的介绍上,缺乏对苗医药文化内涵深入且全面的挖掘,即开发的内容局限且肤浅;第叁,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仅为个别教师,即开发的主体单一;第四,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通过田野考察的途径获取材料,即开发的途径狭窄;第五,被开发的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并没有被利用起来,即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的利用缺失;第六,当前地方和学校并没有对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展开评价,即开发的评价缺乏。通过分析,本研究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目前黔东南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外,还包括以下一些原因: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及能力的不足、课程管理不力、专项资金缺乏以及评价机制僵化。最后,本研究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和现实策略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次,本研究依据文化教育学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黔东南州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构想,包括对开发的原则、目标、实施、利用以及评价都进行了理论思考。其次,本研究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现实策略,如:通过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反思性教学等方式来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在职科研人员的培训、吸纳优秀科研人才等措施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队伍;以及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和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D]. 陈智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 黄鹤.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 喀什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王琳琳. 喀什大学. 2016
[4]. 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中苗族民俗文化元素挖掘和应用[D]. 武丹.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5]. 河北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 杨学智. 河北师范大学. 2014
[6]. 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D]. 钟晓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7]. 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D]. 何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8]. 秦巴山区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状况与开发利用研究[D]. 李龙正. 北京体育大学. 2005
[9]. 黔东南州苗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D]. 邵旭梅. 西南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