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图像传感器论文-刘公才

脉搏图像传感器论文-刘公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搏图像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搏信号,脉搏图像采集系统,激光位移传感器,同步采集

脉搏图像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公才[1](2017)在《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双目视觉脉搏图像采集系统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脉搏信号蕴含着丰富的人体生理病理信息,是表征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参数。传统的脉搏诊断缺乏客观性,为了促进脉诊的客观化,研制了双目视觉脉搏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基于视觉测量原理获取桡动脉的脉搏信号。但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视觉测量获得的人体脉搏信号存在误差,这些误差对于后续脉象分析及脉搏信息提取的准确性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系统精度进行分析,以便后续对系统进行校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双目视觉脉搏图像采集系统精度分析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设计并实现了精度分析实验系统。改进了基于中医脉诊“最佳切脉压力”和薄膜受力形变的空间位移测量原理的脉搏图像传感器,设计了可触发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双相机同步采集的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触发原理及运行状态;通过改进脉搏图像传感器,扩大了相机采集图像的视场,使激光位移传感器与双相机具有相同的视场范围。(2)提取了双相机采集的薄膜探头上各特征点纵向位移。对双相机采集的脉搏图像进行相机标定、图像降噪、边缘特征提取、椭圆拟合、质心获取以及脉搏信号叁维信息的计算等,从而得到脉搏信号。(3)提取了激光位移传感器采集的薄膜探头上各特征点纵向位移。对获取的脉搏信号进行噪声分析,去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光干扰、基线漂移、工频干扰等噪声。根据实验数据中的噪声特点设计了巴特沃斯数字低通滤波器对信号去噪,获得准确的脉搏信号。(4)分析了双目视觉脉搏图像采集系统的精度。通过对薄膜探头上56个采样点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系统的检测精度。首先,将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的脉搏信号峰-峰值与双相机获得的脉搏信号峰-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去除受随机干扰影响大的采样点;其次,对相关性强的采样点利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脉搏信号峰-峰值,获得可表征相应采样点脉搏纵向位移整体特性的值,计算出每个采样点脉搏信号峰-峰值误差,从而得到系统的精度;再次,研究了系统误差特性。将相关性强的采样点分成测试集和验证集。对两个样本集的误差采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曲线拟合,对比分析两个样本集拟合结果,证明测试组拟合获得的误差特性符合系统整体的误差特性;最后,在得到系统精度的同时,总结出系统误差随脉搏跳动减弱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对系统的精度分析,为系统的校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1)

张爱华,毛蕴娟[2](2010)在《基于脉搏图像传感器的VDT视觉疲劳与亚健康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视觉疲劳和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测依据,探讨疲劳与亚健康之间的联系,使用自行研制的脉搏图像传感器分别采集20组视觉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视觉疲劳和亚健康状态下的脉搏图像信号,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提取能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脉幅、频率、脉宽、脉长、脉管轴心位移等特征指标;获取了多种表征脉搏叁维时空变化的特征。视觉疲劳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与健康状态相比,脉搏特征均有显着差异,而视觉疲劳状态与亚健康状态脉搏特征指标非常相近。这对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评测,进一步探讨亚健康与疲劳的发生机理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10年06期)

张爱华,毛蕴娟[3](2010)在《基于图像传感器的亚健康脉搏信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索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脉搏信号的特点,为亚健康诊断及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研究使用自主研制的脉搏图像传感器,分别采集健康人员和亚健康人员的脉搏图像信号,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以及提取脉宽、脉长、脉管轴心位移等特征。通过对结果的对比研究和分析,探明亚健康人员的脉宽和脉长均比健康人员的大,且亚健康人员的脉管轴心位移比健康人员的轴心位移波动大。研究表明,健康人员和亚健康人员的脉搏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0年01期)

张爱华,张继光[4](2009)在《脉搏图像传感器有限元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脉搏图像传感器模型,依据模型对软性探测触头上的橡胶薄膜进行受力分析,了解薄膜变形情况,通过薄膜变形情况提取脉管运动的特征信息。橡胶薄膜的受力分析采用有限元法,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传感器有限元模型,应用abaqus/explicit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动态分析,计算薄膜上点的竖向位移量,即可提取相应的脉搏波形。(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9年07期)

张爱华,郭放[5](2009)在《脉搏图像传感器的检测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自制的基于单目CCD摄像头的脉搏图像传感器采集桡动脉动态脉搏图像。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对人手腕-探头-CCD叁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以利于图像处理、脉搏信号的提取以及脉象分析。本文结合自制传感器,以"获取最优脉搏图像"为标准,分析总结对该传感器而言较为合理而又相对简单易行的定位规则。实验表明,"最佳取脉压力"和"平面最佳取脉位置"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传感器寻找到获取最清晰脉搏图像的位置。(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张爱华,李向群[6](2007)在《基于图像传感器的脉搏叁维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自主研制的图像化脉搏传感器,采集脉搏动态图像。在单个CCD摄像头固定的情况下,建立投影几何模型,计算所获取的动态图像上特征点的空间位移,得到时域上连续的脉搏信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出脉搏波动及传播特性,有利于脉搏传播分析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7年13期)

脉搏图像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寻求视觉疲劳和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测依据,探讨疲劳与亚健康之间的联系,使用自行研制的脉搏图像传感器分别采集20组视觉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视觉疲劳和亚健康状态下的脉搏图像信号,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提取能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脉幅、频率、脉宽、脉长、脉管轴心位移等特征指标;获取了多种表征脉搏叁维时空变化的特征。视觉疲劳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与健康状态相比,脉搏特征均有显着差异,而视觉疲劳状态与亚健康状态脉搏特征指标非常相近。这对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评测,进一步探讨亚健康与疲劳的发生机理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搏图像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公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双目视觉脉搏图像采集系统精度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7

[2].张爱华,毛蕴娟.基于脉搏图像传感器的VDT视觉疲劳与亚健康状态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0

[3].张爱华,毛蕴娟.基于图像传感器的亚健康脉搏信号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

[4].张爱华,张继光.脉搏图像传感器有限元建模[J].电子测量技术.2009

[5].张爱华,郭放.脉搏图像传感器的检测定位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9

[6].张爱华,李向群.基于图像传感器的脉搏叁维运动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7

标签:;  ;  ;  ;  

脉搏图像传感器论文-刘公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