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乡镇企业物流业特点及发展对策

大中型乡镇企业物流业特点及发展对策

一、中大型乡镇企业物流业特点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窦鹏鹏[1](2021)在《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信息化重塑全球生产和商业模式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深入和广泛应用加快了时空紧缩化的进程,旧有的社会形态迅速转变为以互联网为底层架构的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中国的农村区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即村民和乡村企业主借助电子商务的商业平台销售产品,逐渐形成一套与当地旧有产业相融合并促进当地生产、销售、消费形态转变的产业模式,被称为农村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深刻地改变和推动了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的新型社会经济网络,不但重构了国家整体经济结构,而且对新时期的城乡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鲜活地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增强传统农村区域的竞争力,以及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乡村”。在信息时代,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媒介,与国内外的其他区域实现了信息、物质、资金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从空间上解决了农村地区与外界隔绝的问题,增加了乡村区域的经济活力,同时赋予了乡村地区新的地方意义,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即“实时城市化”。截止2019年底,中国仍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为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产业形态单一,不少农村的青年劳动力都选择向城市转移。现如今,电子商务为这些相对落后、缺乏发展活力的农村区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商品流通形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快递物流网络将这里的产品和服务向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输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农村地区首次具有成功嵌入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网络之中的能力。201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电子商务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中指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是发展中国家扶贫与共享繁荣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落地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总结规律,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在调整相关政策时提供理论支撑。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笔者通过两年的时间深入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样本县中,对172家生产企业、22家服务型企业及诸多个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取得了关于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经济社会互动关系的一手研究资料。发现县域发展出现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在于低端产业被低端专业市场提供的廉价资源所约束,旧有发展路径不断被加强直至出现路径锁定。而产业的锁定又带来了人才的单一化及限制了居民消费。农村电子商务进入该区域后,通过对农村的信息化改造,在工业生产、农村居民消费、县域人力资源三个方面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打破了区域资源限制,完成了县域发展路径的解锁,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再发展。本研究主要分为八个章节,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等。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框架。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到第七章。其中,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从工业生产、农村居民消费、人力资源三个角度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进入样本县后,给该县所带来的变化及背后的作用机制。第七章在宏观上对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通过河北省的面板数据在更大范围上,对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效果进行数理检验,验证了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四部分即第八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样本县发展的路径锁定效应来源于其成本低廉的低端产业支撑体系,该体系提高了县域内组织创新转型的成本,形成转型限制,而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低成本打破限制,实现区域产业发展解锁,这种低成本转型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2)农村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农村的信息化改造,其为中国提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径,这种新的道路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这种通过信息化改造、电商平台将城市工作生活和农村工作生活进行无缝衔接的“真实时间城镇化”,在慢慢改变县域农村群体对自身和他人,对发展和产业的认知,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可能。同时,由于未涉及居民远距离搬迁、定居,传统城镇化的“让农民进城变市民”带来的矛盾,例如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也必将减少。对整个社会来说,低成本地将农村区域链接到大的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循环上来的政策和做法,可以成为未来中国乡村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3)农村电子商务虽然由经济切入农村,但是带来了超过经济范畴的区域社会变化,这种变化是保持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基于样本县来看,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数据服务、社交通讯技术、产业链的重构同时改变着农村社会。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乡村矛盾点逐渐消失,居民的产业和生活因为电商而变得更便捷,社区更繁荣,精神面貌和认知水平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所代表的信息化区域改造取得了成功,这种从农村开始的对县域政府职能重建、企业重构、居民身份重新定义等自下而上的区域改造模式,为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刘云娇[2](2020)在《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船舶行业作为军民结合战略性和现代综合性的产业,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装备,为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近些年来,世界造船业陷入高技术船舶市场急剧萎缩、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不景气和主流船舶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困境。和世界造船业处境相似,我国船舶行业处境也不容乐观,各船海工业企业均面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压力,迫切需要船海装备制造用物资、尤其是品种规格最多的船用钢材实行综合一体化的“点到点”物流配送服务。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船舶钢贸物流正是船舶制造业与物流行业的融合,因此研究船舶钢贸物流转型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本文在研究“互联网+钢贸”、“互联网+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钢贸物流”的内涵、类型和服务模式。其中将类型按照构建的主体不同分为钢企与船海企合建、钢企与钢贸商搭建、钢贸商与船海企联盟三类。服务模式分为自营服务模式、第三方服务模式、联合服务模式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四种,且每种服务模式特征和适用性都各不相同。(2)本文基于4PL“互联网+钢贸物流”的发展现状,通过文献法和专家访谈法得出了16个影响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的相关因素,通过德尔菲法对16个影响因素进行二轮的专家筛选,专家建议删除监管体系完善程度和财政支持力度、将信息化水平细分为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合作商信息化水平,最终得出15个影响4PL发展的因素,如企业协同管理能力、专业人才占比、4PL意识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3)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和区间层次法对识别出的15个影响“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先通过ISM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将影响因素分为了5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归为表层影响因素,第三层和第四层归为深层影响因素,第五层则是根本影响因素;最后通过IAHP法(Interv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每个层次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得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表层影响因素中企业协同管理能力影响最大,深层影响因素中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能力影响最大,根本影响因素中客户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影响最大。(4)依据分析出的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中船工业集团公司的发展现状,本文基于4PL各个阶段运作模式给出集团公司发展4PL“互联网+钢贸物流”的路径建议,具体包括前期协同运作模式发展路径建议、中期方案集成商运作模式发展路径建议以及后期行业创新者运作模式发展路径建议。

白海天[3](2020)在《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物流产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愈加明显。2020年物流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7.5%。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物流服务能力,提升了民生质量,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之下,行业力量向头部港口物流公司集中,加之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国内外物流环境不同程度的管控和封锁,中小港口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承压。因此,思考如何提升中小港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背景,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分析港口物流行业的内外部环境,探寻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的外部机遇与风险,为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的长远发展确立方向;第二,分析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公司的特点与比较优势制定竞争力优化策略;第三,尝试将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研究的个性成果转化为共性成果,对中小港口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普适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港口物流企业发展问题上的不同方面的研究,并汲取了学界的优秀研究成果,通过总结学者们的成功经验与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确立了文章的写作方向。然后,对港口物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为文章打下了理论基础。接下来,以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为案例,分别从内外部环境出发,在外部环境方面,立足于物流产业整体,在理论的支撑下把握港口物流产业外部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出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并通过PEST分析指出了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优化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在内部环境方面,立足于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的现实发展状况,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内部资源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总结出公司应采取措施提升竞争力的方向。紧接着,在第四部分对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人力资源水平较低、运营效率不足、产品与服务质量不高、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定位模糊等问题。最终,根据发现的问题在第五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即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应当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激励力度,提升人才竞争力;简化运营流程,提升运营流程效率,增强成本竞争力;通过组织结构优化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管理能力;积极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应用,加强技术创新竞争力;通过企业运营模式改革,形成品牌特色,增强差异化竞争力。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包括在人资管理、运营模式、管理体系、科技运用、品牌服务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公司在疫情后突破旧有的发展模式的桎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其一,不同于一般学者研究大港口物流企业的视角,本文以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这一中小港口物流公司为研究对象,更加重视中小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问题;其二,将宏观视角与公司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把握市场环境及政策趋势和导向,分析港口物流企业可以为之利用的机遇;其三,提出了港口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优化的具体举措,这对于助力相关企业与产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

程成[4](2020)在《远程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远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了近二十年的企业,主要从事物流方面的业务,在此基础上集团也发展了农资、港口以及装卸业务。目前随着国家对物流行业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地区间基础交通设施和互联网设施的发展,物流行业变得更加智慧化和互联网化,这将会使得该行业中涌现出更多的细分市场空间,也会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机会。这同样也是远程集团这样的物流公司将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好时机。因此本文对江津远程集团这样的中小物流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对所选取的实例研究对象——江津远程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该企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研究;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SWOT矩阵,据此得出适合企业的SO战略、WO战略、WT战略以及ST战略;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战略规划,同时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以及竞争战略选择问题;最后总结了上述研究工作,针对目前的研究不足对未来可能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为我国物流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可能出现的运营管理、人员和组织结构规划等问题提供相对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建议,及时进行管理制度改革、人才优化、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革新,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延长企业寿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此外,对于同处于物流行业的企业,其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以提升企业活力、保持经营的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都可以在本文找到依据。

宋朝方[5](2020)在《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动态耦合研究》文中指出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为经济腾飞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活力。长江经济带建设已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际,要抓住信息业发展机遇,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物流增长模式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和约束,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和信息业深度融合,紧扣物流业和信息业各项指标和要求,探索新时代物流业和信息业发展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全面补短板、增能力,在物流业和信息业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动力,新设想。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进行研究,以期测算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首先,剖析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构建物流业子系统与信息业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3-2018年物流业子系统和信息业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测评。再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物流业和信息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探讨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持续发展,但存留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短板;(2)时序上,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子系统和信息业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持续攀升,耦合关联度相对稳定,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已经由极度失调衰退类演进为初级协调发展类;(3)空间上,在2003年、2010年和2018年三个具有代表年份的研究时点中,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呈现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向上游递减的格局,耦合协调水平亦是如此;(4)产业发展类型上,物流超前型省市的个数远高于信息超前型省市的个数,且信息超前型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信息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5)空间关联上,信息业和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即耦合协调度高的省市被临近耦合协调度高的省市包围,耦合协调度低的省市被临近耦合协调度低的省市包围,且耦合协调度的H-H型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下游的上海、浙江和江苏。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深度融合,本文从加强物流业和信息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区域整体发展理念和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三个方面提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谢鹏辉[6](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以疫情下的小微企业为例》文中认为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飞速发展,居民对于物流行业的需求也有了更丰富的变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受自身能力和行业竞争的制约,无法从供应链的层面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对于成本的控制也存在瓶颈。第四方物流通过资源整合、集成信息技术和管理咨询等相关技术,从供应链解决方案优化的角度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突破。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匿名性等特点在信息加密领域获得了许多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物流行业的信息安全水平。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是响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小微企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基层受众最多的企业类型,线上销售方式仍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针对小微企业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构建,旨在以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优化理念,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通过研究区块链技术和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结合菜鸟网络发展模式分析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对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架构进行设计。从整体架构、数据架构、系统架构等方向完成架构构建,对基于区块链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模式分类分析。结合疫情实际情况,对小微企业的困难和发展瓶颈进行逐一讨论,结合数据分析了小微企业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对小微企业的应急物流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从政府领导、平台调控、应急物流资源调度等方向分析了特殊时期小微企业应急物流的区域优势、高效性和灵活性。最后对小微企业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整体架构、业务模式、系统功能架构、数据架构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和设计,以小微企业的线上发展模式、区块链的应用方式为切入点规划了小微企业第四方物流平台的行业创新运作模式。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创新性的对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流供应链信息传输方式,用区块链的信息加密方式构建了新的信息共享理念。运用归类分析法对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供应链的整合,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信息供应商、管理咨询服务商等。阐述了平台利用各方优势资源,以大数据驱动物流供应链的意义。第四方物流平台能够对小微企业线上运营模式和供应链综合实力提供更具规模效应的提升,实现物流经济宏观层面的降本增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为区块链技术和第四方物流的结合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为信息平台的实际开发提供了系统性的概念设计。

尹巍巍[7](2020)在《我国大型物流企业资源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呈日益迅猛发展的趋势,但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仍面临严峻的发展考验。大型物流企业作为我国物流产业的重要支柱,要从物流资源管理入手,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优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维持企业长久经营,推动行业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对当前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化梳理,提出物流资源管理的必要性。重点以国内某大型物流企业为案例,围绕企业内部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物流企业资源优化的对策。本次课题研究选取全局性视角,运用多管理手段并举进行综合研究,为日后相关领域课题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指导思路。

马娅娅[8](2019)在《T公司物流整合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普及度更广、作用更重要。但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运营成本较发达国家依然处于高位,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因经营管理粗放,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低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物流整合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T公司“互联网+”物流的发展为例,在对该公司经营模式特别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物流整合方案。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对组织管理、物流职能和物流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选择进攻型战略和多种经营战略组合的模式进行整合;然后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整合目标,制定整合方案。其中,管理职能整合主要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成立跨职能小组和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物流职能整合主要是物流平台整合和建设货运综合服务区,在完善职能的基础上,实现实体园区和虚拟平台的有机结合;物流网络整合主要是自有网络扩张和寻求外部合作,通过发展物流实训基地和物流园区管理系统两个项目进行整合。在搞好内部整合基础上,又从引进物流新技术、利用好宏观政策和扩宽融资渠道三个方面,提出推进物流整合的措施建议。T公司是现代物流业中重点发展“互联网+”物流的中小企业代表和缩影,既面临传统物流园盈利能力不足的困境,又存在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发展不完善的问题,研究制定合理的物流整合方案,有助于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也可为其他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郭子兴[9](2019)在《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现代物流的管理思想已经与港口煤炭物流相融合,在我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煤炭贸易企业为了实现不同港口之间煤炭运输物流成本和装船效率最优,只有利用科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进港煤炭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资源配置,统筹协调铁路、港口等合作企业,从而提升煤炭集疏港周转效率,才能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港口煤炭物流系统。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绿色供应链、港口物流等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国内外物流管理的优化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评述。其次,对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能进行了概述,并且找到物流总成本法、回归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作为本文的理论工具,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从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的各个环节出发,对该公司的物流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分析,提出了综合物流成本、客户订单量、配煤订单数、场地堆存能力和平均等泊时间等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结果评价,提出了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管理的方案和措施。

徐飞峰[10](2019)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以QY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划分在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范围内,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同时更有利于增强物流这个行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当前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以及企业物流意识逐步提高的背景下,许多综合运输枢纽中心开始向区域物流枢纽中心转型,筹划和建设区域物流枢纽。然而没有一套完善的物流枢纽中心评价模式、建设方案不够全面,静态地和间断地分析区域物流枢纽建设等问题普遍存在于现存的物流枢纽中心。因此,亟需根据物流选址影响因素,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以量化的方式科学合理地构建物流枢纽中心,对于提升物流绩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科学地布局物流枢纽中心,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损失以及相关风险,增强仓库存货规模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物流枢纽中心可选的选址关乎整个公司物流的发展,也是公司物流体系中各个分支体系的核心。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评价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对枢纽选址基础理论进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结合QY物流枢纽中心,对选址影响因素进行甄选分析,得出自然环境、经营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并确定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进行分析,首先对模糊集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对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第四;结合QY物流枢纽中心项目,对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评价体系进行案例应用;第五,对物流中心选址评价体系的应用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分别从争取适当的政策优惠、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化体系、完善物流相关人才培育等四个方面进行。本文通过甄选QY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了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评价指标模型的建立,对QY物流中心选址的两级模糊综合评价,并利用相关数据对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并最终提出对应的实施保障措施。

二、中大型乡镇企业物流业特点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大型乡镇企业物流业特点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农村发展与县域经济
        二、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三、农村电子商务的区域演化特征
        四、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及社会效应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和实现路径
        二、章节框架及内容
    第四节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的主要特色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二章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电子商务发展进程
        一、概念范围及应用
        二、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四、电子商务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电子商务与区域发展模式
        一、三种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
        二、传统区域发展模式成因及演化
        三、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新区域发展模式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的落地机制
        一、区域产业基础与政策导向
        二、企业家精神与社群网络
        三、快速物流交通系统
        四、信息知识与技术
    第四节 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经济效应
        二、社会效应
        三、空间赋能
        四、拉近城乡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信息与数字鸿沟
        一、信息化与发展加速及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基于信息化的经济空间重组
    第二节 演化经济学
        一、复杂系统与内部组织
        二、路径依赖与技术解锁
    第三节 城乡融合与发展
        一、马克思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
        二、实时城市化与信息化城市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农村电子商务
        一、信息为农村带来的新机遇
        二、信息与农村区域的适配
        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五节 演化视角下农村电子商务分析框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工业生产解锁:低成本打破区域资源紧束状态
    第一节 南皮县概况与工业产业发展
        一、南皮县基本情况
        二、南皮县工业发展演化史
        三、自我发展的专业市场
        四、主导产业特点与路径锁定
    第二节 县域工业创新的代价与保守的收益
        一、政府急于引导产业转型的动因
        二、南皮县传统五金产业发展与竞争模型
        三、创新转型与企业猝死
        四、路径锁定是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
    第三节 路径解锁的可能选择与成本
        一、产品端的选择与成本
        二、市场端的选择与成本
        三、资源整合范围的选择与成本
    第四节 电子商务带来的转型可能与激励
        一、低成本扩展企业资源整合的范围
        二、降低与转嫁智力资源试错成本
        三、效果及持续的示范带动效应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消费解锁:系统化的扩展个体可整合的资源范围
    第一节 影响南皮县农村区域消费的若干因素
        一、家庭中非农就业人员的数量
        二、家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情况
        三、家庭持续发展所处的阶段
        四、区域消费习惯与商品的可获得性
    第二节 旧有农村消费体系的变与不变
        一、由批发市场和集市组成的传统消费系统
        二、超市承担的日常消费与商场承担的大件物品消费
        三、消费比重与消费范围一直在变化
        四、以县为单位的消费区域限制很难改变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与个体可整合资源范围的扩展
        一、农村电子商务硬件的搭建与消费场景的改变
        二、新信用体系与交易成本
        三、新旧消费体系的互斥与融合
        四、个体可整合资源冲破县域限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人力资本解锁:低成本丰富人力需求类型
    第一节 县域发展与县域人力资源
        一、县域人力资源的构成
        二、县域人力资源配置偏好
        三、县域发展与人力资源的互相作用
    第二节 丰富人力资源的选择与困境
        一、人力资源引进与本土成长
        二、产业单一化与人力资源单一化
        三、打破产业与人力资源互相锁定的难点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人力资源变化
        一、电商带来群体认知变化与实时城市化
        二、电商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带来新就业需求
        三、电商服务业新业态进一步吸纳返乡人才
    第四节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农村电子商务的南皮样本到新发展模式的数理验证
    第一节 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总结
        一、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的改革与科技双重属性
        二、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
    第二节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三节 回归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安慰剂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分析:影响渠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各章典型案例
    案例目录
    案例内容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互联网+物流”综述
        1.2.2 “互联网+钢贸”综述
        1.2.3 4PL综述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概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互联网+钢贸物流”理论概述
        2.1.2 4PL理论概述
    2.2 方法概述
        2.2.1 解释结构方程理论概述
        2.2.2 区间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识别
    3.1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概况
        3.1.1 4PL“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现状
        3.1.2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现状
    3.2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概况影响因素识别
        3.2.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影响因素
        3.2.2 基于现状分析法的影响因素
    3.3 基于德尔菲法对影响因素筛选
        3.3.1 初选指标筛选
        3.3.2 第一轮专家筛选结果与分析
        3.3.3 第二轮专家筛选结果与分析
        3.3.4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的汇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ISM-IAHP的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4.1 构建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ISM模型
        4.1.1 建立影响因素的关联矩阵
        4.1.2 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建立
        4.1.3 影响因素的可达矩阵建立
        4.1.4 可达矩阵的分解
        4.1.5 构建ISM图
        4.1.6 解释结构模型解析
    4.2 基于IAHP对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4.2.1 建立4PL“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层次结构
        4.2.2 一致性检验
        4.2.3 计算两两比较的区间判断矩阵
        4.2.4 影响因素总排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4PL“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发展路径
    5.1 “中船工业”协同运作模式的发展路径
        5.1.1 加强信息化水平协同,降低隐形物流成本
        5.1.2 注重物流效率协同,满足客户“准时化”需求
        5.1.3 增强集团公司与合作企业发展4PL共识
    5.2 “中船工业”方案集成商模式的发展路径
        5.2.1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企业竞争力
        5.2.2 加强企业合作,提高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
        5.2.3 加强与政府间合作
    5.3 “中船工业”行业创新者模式的发展路径
        5.3.1 加强资源交互,增强合作双方信任度
        5.3.2 加强企业物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认可度
        5.3.3 拓展线下物流服务范围
        5.3.4 加强创新和人才保障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解释结构方程matlab代码
附录3 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专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3)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技术路线
        3、研究方法
二、相关理论概述及应用
    (一)概念界定:港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1、港口物流定义
        2、港口物流内涵
        3、物流企业竞争力
        4、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1、冰山理论
        2、“第三利润源”说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理论
        1、短板理论
        2、马太效应
        3、竞争优势理论
三、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基于冰山理论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基于短板理论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基于马太效应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基于马太效应下未来企业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5、基于PEST模型的外部环境分析
    (二)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1、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2、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企业资源分析
        3、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力现状分析
        4、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5、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现状分析
四、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1、装卸分拣效率低
        2、车辆监管能力弱
        3、货损率高居不下
    (二)人力资源竞争力弱
        1、年龄结构不均衡
        2、学历结构不合理
        3、岗位适配有待提升
        4、人才流失率较高
    (三)质量管理水平较低
        1、管理层重视度不足
        2、基层员工执行力差
        3、仓储管理薄弱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1、信息化平台不完善
        2、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五)市场无序定位不明
        1、市场定位较为模糊
        2、市场竞争环境混乱
        3、企业服务无差异化
五、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建议
    (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合理调配降低运营成本
        2、加强信息传递
        3、建立完备审批制度
    (二)优化人才发展层面
        1、创新双重考核模式
        2、提高人才重视程度
        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4、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三)人员管理层面
        1、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2、增强商业风险管理
    (四)技术创新层面
        1、加强数据共享
        2、发展“智慧港口”
    (五)企业战略层面
        1、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2、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六、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远程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物流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3.2 港口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3.3 装卸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3.4 农资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江津远程集团简介及行业发展趋势
    2.1 公司基本情况
    2.2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2.2.1 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2.2.2 大数据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2.3 江津远程集团所处行业发展趋势
        2.3.1 重庆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2.3.2 农资业务发展趋势
        2.3.3 装卸业务发展趋势
        2.3.4 港口业务发展趋势
第三章 江津远程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内部环境
        3.1.1 公司财务状况
        3.1.2 公司人员结构
        3.1.3 公司组织结构
    3.2 公司外部环境
        3.2.1 江津远程集团PEST分析
        3.2.2 江津远程集团产业环境分析
第四章 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4.1 江津远程集团SWOT矩阵分析
    4.2 企业愿景
    4.3 企业总体战略
    4.4 企业竞争战略
第五章 江津远程集团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5.1 生产营运策略
    5.2 产品研发策略
    5.3 财务融资策略
    5.4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5.5 营销与宣传策略
    5.6 组织架构变动策略
    5.7 企业文化构建策略
研究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动态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物流业现状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信息业水平测度的研究
        1.2.3 关于物流业与信息业相互关系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系统分析法
        1.4.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1.4.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物流业的概念
        2.1.2 信息业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协调发展理论
        2.2.2 耦合协调理论
        2.2.3 空间自相关理论
    2.3 物流业和信息业的耦合作用机制
第3章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发展现状
    3.1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现状
        3.1.1 物流业总量发展迅猛
        3.1.2 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基本形成
        3.1.3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不平衡
    3.2 长江经济带信息业发展现状
        3.2.1 信息业发展整体呈增长趋势
        3.2.2 各地信息业发展差异较大
第4章 物流业与信息业耦合指标及实证模型构建
    4.1 耦合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体系建立
        4.1.3 评价指标选取
    4.2 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4.3 耦合类型的划分
    4.4 空间自相关模型
第5章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和信息业动态耦合特征
    5.1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时序变化
        5.1.1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5.1.2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耦合水平分析
    5.2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空间分异
        5.2.1 各地市物流业与信息业综合发展水平分异
        5.2.2 各省市物流业和信息业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
    5.3 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区块链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以疫情下的小微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
    2.1 区块链技术介绍
    2.2 第四方物流介绍
    2.3 物流信息平台介绍
    2.4 异构平台数据库系统集成技术及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区块链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3.1 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3.2 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技术与整体架构设计
    3.3 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业务架构
    3.4 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数据架构
    3.5 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微企业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分析
    4.1 小微企业物流平台需求分析
    4.2 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原则分析
    4.3 小微企业应急物流平台运行流程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微企业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5.1 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小微企业平台整体架构
    5.2 小微企业第四方物流平台系统功能架构
    5.3 数据库技术与小微企业物流平台数据架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附录A1 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A2 参加的科研项目

(7)我国大型物流企业资源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流资源概述
二、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1.物流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全球化步伐加快,商机和挑战并存
    3.外部竞争加剧,内部同质化严重
    4.物流企业发展不均衡,大型物流企业缺乏
三、物流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合理配置,巩固生存基础
    2.资源有效协同,提升运营效率
    3.资源集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
    4.资源动态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四、某大型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1.资源重复建设,缺乏集约化管理
    2.组织机构臃肿,缺乏集中化管理
    3.管理方式粗放,缺乏专业化管理
    4.能力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管理
五、物流资源管理优化对策
    1.明确资源管理模式
    2.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3.集中采购集约运营
    4.加强资源深层拓展
    5.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六、结语

(8)T公司物流整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互联网+”物流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物流整合研究现状
    1.3 论文思路和内容
        1.3.1 可能创新点
        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物流整合相关理论
    2.1 物流的概念及发展
        2.1.1 “互联网+”物流
        2.1.2 第三方物流
    2.2 物流整合理论
        2.2.1 物流管理及物流整合
        2.2.2 供应链管理及企业流程重组
        2.2.3 物流信息化及物流信息系统
第三章 T公司SWOT分析
    3.1 T公司概况简介
        3.1.1 智能物流园区项目
        3.1.2 物流平台运营现状
        3.1.3 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3.2 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会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3 存在问题
    3.4 组合策略选择
第四章 T公司物流整合方案
    4.1 物流整合目标
    4.2 管理职能整合
        4.2.1 成立跨职能小组
        4.2.2 建立双向沟通机制
    4.3 物流职能整合
        4.3.1 完善物流职能
        4.3.2 物流信息平台整合
        4.3.3 货运综合服务区
    4.4 物流网络整合
        4.4.1 自有网络扩张
        4.4.2 企业间网络整合
第五章 推进物流整合的措施
    5.1 引进物流新技术
    5.2 利用好物流产业政策
    5.3 拓宽融资渠道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物流系统概述
        2.1.1 物流目的
        2.1.2 物流资源
        2.1.3 物流组织
        2.1.4 物流设计
    2.2 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2.2.1 运输
        2.2.2 仓储
        2.2.3 加工
        2.2.4 装卸
        2.2.5 物流信息交互处理
    2.3 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
        2.3.1 物流总成本法
        2.3.2 回归分析方法
        2.3.3 层次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现状分析
    3.1 H公司基本情况
        3.1.1 H公司简介
        3.1.2 H公司组织架构
        3.1.3 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3.2 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介绍
        3.2.1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构成
        3.2.2 北方港口的仓储、配煤加工和装卸工艺流程
        3.2.3 H公司不同煤种在各港口堆卸分析
        3.2.4 H公司主要交货及盈利模式分析
    3.3 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现状及问题
        3.3.1 港口煤炭物流环节间存在的问题
        3.3.2 各港口煤炭资源周转优劣势对比分析
        3.3.3 港口煤炭物流环节信息共享状况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4.1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的对象和目标
        4.1.1 优化的对象
        4.1.2 优化的目标
    4.2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4.2.1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的设计思路
        4.2.2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模型建立
        4.2.3 港口煤炭物流模型求解
        4.2.4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分析结果评价和优化效果预测
    4.3 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方案
        4.3.1 建立分析层次结构
        4.3.2 进行指标重要性比较
        4.3.3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优化物流系统
    4.4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的重点和难点
        4.4.1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的重点
        4.4.2 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的难点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的保障措施
    5.1 进港煤炭资源和销售市场保障
        5.1.1 与内外部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1.2 提前布局锁定下游销售市场用户
        5.1.3 进一步提升煤炭采销灵活度
    5.2 加强内外部大数据分析
        5.2.1 加强内部数据共享和外部数据获取能力
        5.2.2 加强大数据分析
        5.2.3 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5.3 推动建立企业间信息化共享机制
        5.3.1 实现内外部企业间信息数据共享
        5.3.2 通过定期调研提升企业分析决策水平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以QY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物流枢纽中心
        2.1.2 物流枢纽中心功能与类型
        2.1.4 物流枢纽中心在物流中的作用
    2.2 枢纽选址基础理论
        2.2.1 枢纽选址问题分类
        2.2.2 枢纽选址一般方法
    2.3 国内外物流配置中心选址梳理
第三章 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影响因素
    3.1 QY物流枢纽中心选择原则
    3.2 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需求分析
        3.2.1 跨区中转物流
        3.2.2 区域分拨物流
        3.2.3 城市配送物流
        3.2.4 融合创新物流
    3.3 QY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自然环境因素
        3.3.2 经营环境因素
        3.3.3 基础设施状况
        3.3.4 社会因素
    3.4 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体系分析
    4.1 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评价方法
        4.1.1 确立备选方案的排序方法
        4.1.2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过程
        4.2.1 建立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指标体系
        4.2.2 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4.2.3 对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指标进行评价
        4.2.4 选取QY物流枢纽中心最佳方案
    4.3 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方案的市场分析
        4.3.1 基础设施丰裕
        4.3.2 经营环境优越
        4.3.3 政策环境良好
第五章 QY物流枢纽中心选址体系保障措施
    5.1 争取适当的政策优惠
    5.2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3 构建物流信息化体系
    5.4 完善物流相关人才培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大型乡镇企业物流业特点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D]. 窦鹏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2]基于4PL的“中船工业”互联网+钢贸物流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D]. 刘云娇.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2)
  • [3]武汉Y物流有限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 白海天.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4]远程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程成. 广西大学, 2020(07)
  • [5]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与信息业动态耦合研究[D]. 宋朝方. 南华大学, 2020(01)
  • [6]基于区块链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以疫情下的小微企业为例[D]. 谢鹏辉.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7]我国大型物流企业资源管理优化研究[J]. 尹巍巍. 全国流通经济, 2020(11)
  • [8]T公司物流整合策略研究[D]. 马娅娅.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9]H公司港口煤炭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 郭子兴. 燕山大学, 2019(06)
  • [10]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以QY项目为例[D]. 徐飞峰.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大中型乡镇企业物流业特点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