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功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利性,功利,胡适,道德,精神,功利主义,现实主义。
超功利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星[1](2016)在《浅谈审美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在其产生过程中是相伴而生的,中西方文艺观因各自的文化根基和传承不同,对审美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表述也是各有不用,超功利性与功利性不能互相否定,二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审美客体的审美活动。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并不是直接与功利挂钩,艺术美本身也并不直接体现功利作用。但是也不能认为审美是"超功利"的,因为它有间接的功利性。(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6年07期)
季汝甜[2](2014)在《镜子与心灵——论审美发生的超功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的发生需要一种心理准备,超功利性的心境态度确保主体进入审美状态,但是西方理论在论述、探析这种态度时出现许多分歧,本文从康德、叔本华、布洛的理论出发来辨析这种审美发生理论的迷误。(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4年05期)
谢小军[3](2011)在《科学传播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华杰教授认为科学传播先后经历的叁种模式(模型)体现了叁个层面的利益诉求,即国家、科学共同体等组织、公众。在《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一文中,刘教授认为应该有超越于这叁个层面的第四层面(或者"第四主体"),"第四主体"的诉求是所谓"文明精英"的诉求,这种诉求超越国家利益,着眼人类、着眼自然、着眼未来。他的"第四主体"论也给了我很(本文来源于《科学与社会》期刊2011年04期)
时鹏征[4](2011)在《试论老庄美学的超功利性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老子》五千言,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尤其是老子所持有的"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无为而无不为"等观念,还有老子对婴儿的赞美,其中都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意义。在老子之后,庄子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了老子思想中的美学意识。从"心斋"、"坐忘"到"无用之用",再到他对天地的赞美,无不体现着这一点极其深厚的超功利的审美意识。庄子认为,人想要达到自由和美的境界,就要抛弃一切尘世俗想,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在当今社会,它们仍不失为一种对社会人生有重大意义的现实教化理念。(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1年35期)
田雷[5](2009)在《论审美超功利性在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的表现——以梁启超、王国维美学观点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二者为美学本土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美学理论影响至今。今天在叹服其为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筚路蓝缕的同时,不难发现二者美学理论中都受到了西方古典美学尤其是审美超功利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09年23期)
白晓艳[6](2009)在《辨析道德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的功利性有其存在的依据和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道德的功利性,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苛求人人都达到超功利的神圣崇高的道德境界。道德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是辩证统一的,应该正确地认识二者的内涵,纠正对其认识的偏差。(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S1期)
李涛,陈玉玲[7](2008)在《功利主义教育研究批判——兼论教育研究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功利主义的教育研究就是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研究的主导价值取向,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教育研究进而成为团体和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功利主义教育研究有它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是研究者信仰危机的表现。功利主义教育研究败坏学术风气,鄙视"为学术而学术",造成学术崇洋媚外,扼杀学术创造,缺乏真正的学术领袖。超越功利主义,走向学术自由是教育研究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08年02期)
李原原[8](2007)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超功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了传统美学超功利精神的发展和艺术家日常生活的超功利态度,并探讨了功利的社会生活与超功利的艺术追求的矛盾与统一,以及这种超功利性对当下艺术活动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天府新论》期刊2007年S1期)
张春泉[9](2006)在《素质教育的超功利性——来自胡适素质教育思想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胡适的“超功利”教育思想雄辩地说明了素质教育的超功利性,这对当下教育界尤具启示意义。教育不能显性和隐性物化,不能重实科而轻文科。宜重视教育对象个性心理结构的全面完善,学生在选科择业时应重视“个人兴之所近,力之所能”,而不必刚性适应社会需要。(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6年11期)
樊珂[10](2006)在《情感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观——论艺术审美的超功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美学思想一直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在中国画界也不断地有着“为艺术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两种艺术观进行了探讨,结合中国绘画的实际,说明二者的矛盾和统一,艺术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的,不可以脱离现实,但是艺术也不是功利的。对艺术应当抱有超功利的心态去创作,这样的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慑力。(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06年02期)
超功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审美的发生需要一种心理准备,超功利性的心境态度确保主体进入审美状态,但是西方理论在论述、探析这种态度时出现许多分歧,本文从康德、叔本华、布洛的理论出发来辨析这种审美发生理论的迷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功利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郑星.浅谈审美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J].艺术品鉴.2016
[2].季汝甜.镜子与心灵——论审美发生的超功利性[J].青春岁月.2014
[3].谢小军.科学传播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J].科学与社会.2011
[4].时鹏征.试论老庄美学的超功利性及其现实意义[J].考试周刊.2011
[5].田雷.论审美超功利性在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的表现——以梁启超、王国维美学观点选论[J].黑龙江史志.2009
[6].白晓艳.辨析道德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7].李涛,陈玉玲.功利主义教育研究批判——兼论教育研究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
[8].李原原.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超功利性[J].天府新论.2007
[9].张春泉.素质教育的超功利性——来自胡适素质教育思想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6
[10].樊珂.情感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观——论艺术审美的超功利性[J].艺术探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