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论文_丁振杰,郑俊,吕庆,邓建辉,童孟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质,稳定性,评价,结构,荷载,广义,强震。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论文文献综述

丁振杰,郑俊,吕庆,邓建辉,童孟胜[1](2019)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边坡工程岩体质量指标计算方法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岩体质量等级指标是岩石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新修订的《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增加了边坡工程岩体质量(QISERM)指标[BQ]的计算公式,包含一个反映边坡倾角与主要结构面倾角间关系影响的修正系数F_3,其由结构面倾角与边坡坡面倾角之差确定。文中讨论了规范中F_3的确定方法存在的缺陷,建议其取值改由结构面倾角与边坡坡面在结构面倾向方向上的视倾角之差来确定。通过13 357个算例的对比计算,统计了新标准取值方法和文中建议方法获得的边坡工程岩体质量指标[BQ]值之间的差值。结果表明,当主要结构面类型与延伸性修正系数λ=0.6时,差值在40以内,其中78.3%的算例中差值小于5;当λ=1时,差值在60以内,其中有68.7%的算例中差值小于5。文中提出的方法相比新标准取值方法在理论上更完备,精度上更准确,可为边坡工程岩体质量指标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张俊瑞,王章琼,司马丹琪,陈银生,闫海涛[2](2018)在《“叁高”地区公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级THSMR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常用的SMR,CSMR,TSMR体系特点及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TSMR体系为框架,考虑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地震作用系数β,建立了适用于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叁高"地区公路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体系THSMR;并以乌尉高速公路沿线34个岩质高边坡为例,通过稳定性定量计算,换算出等效RMR值——ESMR,以此为标准值,对比分析了TSMR,THSMR体系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TSMR值普遍偏大,而THSMR值接近边坡实际稳定状态,后者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孙广明,胡高建,肖平,王雪峰[3](2017)在《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岩体强度计算及质量分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体力学强度参数是影响岩体质量指标的重要因素,而岩体质量级别直接反映岩体稳定性情况,为了研究西露天矿边坡岩体自稳能力,采用现场结构面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信息,利用点荷载试验和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研究了边坡岩石和岩体的力学强度参数,并结合岩体质量分级理论,研究了边坡不同区域的岩体质量级别。研究表明:西露天矿边坡岩石抗压强度为88.93~119.86 MPa,强度较高;岩体整体抗压强度为2.874~3.710 MPa,黏聚力为0.788~0.894MPa,内摩擦角为49.18°~51.01°,岩体质量较好,属于Ⅲ级岩体,基本稳定;但局部3号测点区域岩体抗压强度较低,仅有0.555 MPa,黏聚力0.438 MPa,内摩擦角39.46°,属于Ⅳ级岩体,岩体自稳能力差。(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邬爱清,汪斌[4](2014)在《基于岩体质量指标BQ的岩质边坡工程岩体分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线路工程上具有普遍性的岩质边坡,因数量多,范围广,工程勘察深度相对较浅。依据规范的测试和试验,建立一种基础性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实现边坡工程岩体分级,并根据行业要求与经验提出支护措施,对提高岩质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的《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没有涉及边坡工程岩体分级,在深入研究和系统消化边坡工程岩体分级成果基础上,提出基于岩体质量指标BQ的岩质边坡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简称BQ-RSlope方法)。该方法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基础上,考虑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结构面类型与延伸性、结构面产状与坡面间关系以及边坡内地下水发育程度等影响因素,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由此确定边坡工程岩体级别,并给出各级别边坡工程岩体自稳能力的评价。结合4个边坡工程10个坡段的应用性验证,表明依据文中方法获得的各边坡坡段的岩体质量分级以及该基于质量指标对边坡稳定性的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总体相符,提出的依据BQ的岩质边坡工程岩体分级方法是合适的。(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李建荣[5](2013)在《如美水电站边坡碎裂岩体成因机理及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岩石边坡失稳之前,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随着时间而发展的变形破坏过程。对岩石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表明岩石高边坡变形和失稳是一个动态的地质历史过程,这种过程的地质—力学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表生改造或自然卸荷的过程;其二为时效变形或蠕动变形的过程。如美水电站岩质高边坡碎裂岩体所在区域(平均海拔2800m-3100m)为破坏区;二级阶地(海拔2650m)以上,碎裂岩体平均海拔以下为自然卸荷区与蠕动变形区;二级阶地以下为应力集中区。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是由岩体材料的变形和岩体结构的变形共同作用所决定,岩体变形破坏的地质模式实际上是在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边坡岩体的结构模式。掌握了边坡的地质模式就可以预测边坡变形破坏发展的趋势,推断出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水电站边坡岩体因由澜沧江断裂带的影响,使其左右岸的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破坏方式。左岸以11号冲沟为界,向上游方向陡倾角剪切结构面分布减少,缓倾角结构面延伸长度加大。向下游方向缓倾角被后期陡倾角剪切结构面所切割,延伸长度受到限制。右岸以18号冲沟为界,向上游方向缓倾角结构面倾向坡内偏上游方向;向下游方向缓倾角结构面倾向坡外偏下游方向。岩体分类的准确与否对岩体工程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对岩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对岩体做出准确而合理的质量评价,不仅可较好地反映多个因素对岩体质量的影响程度,而且可用简单的类型级别表达岩体对工程建筑物的适宜性及稳定性。本论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地质力学(RMR)法和《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如美水电站边坡岩体进行质量等级分类,所得RMR法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区内边坡岩体质量等级主要为Ⅳ~Ⅲ级,岩体质量总体为一般偏好,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区内岩体质量等级也主要为Ⅳ~Ⅲ级,但岩体质量总体为一般偏差,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小。《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评价结果对比RMR法评价结果,各级岩体所占比重中Ⅲ级岩体比重明显下降,Ⅳ级岩体比重略有上升,Ⅴ级岩体比重明显上升。地质力学RMR法评价体系在进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应用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了该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相关研究。RMR分类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评价体系中前叁项的权重较大,但各指标的调整分值却较为模糊。基于不同角度的思考,诸多学者对RMR评价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诸多新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在假定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评价体系中前叁个指标仍然很难进行准确的判断评分。在总结了前人诸多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对RMR法评价体系中前叁项的评分标准进行修正研究,得出修正后的评分标准。应用修正后的RMR法评价体系对工程区域内的边坡岩体重新进行质量评价,得出岩体的质量等级。通过与修正前的评价结果和《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修正结果的可靠性。与修正前的评价结果对比得出:各级岩体中除有少部分未发生变化或略微上升以外,其余大部分都有所降低,降低的评分值从几分到十几分不等。与《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比得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各级岩体所占比重大体一样。两种对比结果也进一步明确了修正前的评价结果所存在偏差性的原因,即它与评价体系中前叁项评分标准的模糊性有着很大的相关性。通过修正使得这一原因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岩体纵波波速的研究得出了,岩体纵波波速、岩体风化卸荷带和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岩体纵波波速<2500m/s时,岩体处于全风化强卸荷区,岩体质量为Ⅴ级;岩体纵波波速2500≤Vp≤4500m/s时,岩体处于强风化强卸荷区,岩体质量基本为Ⅳ级;岩体纵波波速4500≤Vp≤5500m/s时,岩体处于弱风化弱卸荷区,岩体质量基本为Ⅲ级;岩体纵波波速5500≤Vp≤6000m/s时,岩体处于微风化未卸荷区;岩体纵波波速>6000m/s时,岩体处于未风化未卸荷区。(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期刊2013-05-01)

周全华[6](2013)在《基于概率统计的可拓学分析方法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工程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由于我国地形多样,地势复杂,使得工程建设面临很大的难度,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边坡岩体的稳定性问题。当前,对于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可拓学等新学科的兴起,边坡岩体分级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起色。(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3年06期)

刘梁[7](2013)在《公路岩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公路岩质边坡的坡高修正系数,并对地震工况下的SMR评价体系进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方法,为强震区的岩质边坡岩体分级方法的修正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王斌科,陈旭,刘晓春[8](2012)在《库岸岩质高边坡岩体质量模糊分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的模糊评判方法为基础,针对安川公路的地质情况、岩石结构面及强度、地下水、开挖方式等特点,建立了叁级综合评判模型,并对安川公路岩质高边坡岩体质量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于30m的47处库岸岩质高边坡岩体质量类别主要为Ⅲ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25期)

李明,李广杰,张文[9](2011)在《基于概率统计的可拓学分析方法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可拓学理论基础上添加了统计学思想,形成了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可拓学分析方法。以延边州和龙市红旗河引水工程项目为例,通过Matlab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将每个对象对应的因素值进行模拟,产生出服从一定分布的随机待评物元;再利用岩体边坡稳定性等级和影响因子,构造出经典域和节域物元,借助物元和可拓中的关联函数,建立起分析对象隶属于不同类别的概率值。利用此概率值,确定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并提出对工程设计和建设中的支护建议。对象2的最大概率值所属的类别为Ⅱ类,但对象2属于Ⅲ类的概率值为27%,由于工程采样存在的随机性,将对象2划分为Ⅲ类可以确保其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朱容辰[10](2009)在《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坝址区边坡卸荷分带与岩体质量分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大量的野外调查、测试,及室内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坝址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出发,分析研究了坝区斜坡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体结构特征、边坡的变形迹象和主要变形破坏模式等,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测试的方法研究边坡的卸荷分带特征。采用经验分级法和多因素岩体质量分级法(BQ、RMR以及修正的CSMR法)对坝区岩体质量进行综合分级。并采用现场试验资料与岩体质量分级指标的相互关系做综合分析,提出不同级别岩体的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性质。具体内容及成果如下:(1)结合野外调查资料,较全面的总结了坝区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坝区结构面分为Ⅲ级、Ⅳ级与Ⅴ级,其中小断层(F1~F30)为Ⅲ级结构面,走向以NWW向为主、NEE向次之;平硐内揭露的89条层间挤压错动带为Ⅳ级结构面;Ⅴ级结构面主要包括各类断续延伸的裂隙类结构面,在岩体内大量出现,且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2)坝区不同工程部位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具多样化。左坝肩边坡以楔形滑移拉裂变形为主,发育1号、2号两个卸荷拉裂岩体;右坝肩及右岸引水进口边坡以滑移拉裂及滑移(压致)拉裂变形为主;庆大河左岸边坡浅表部以倾倒-弯曲拉裂、滑移拉裂及滑移弯曲变形为主,深部有沿缓倾角结构面的滑移拉裂或滑移压致拉裂变形,主要发育(Q1、Q2)两个卸荷拉裂岩体。(3)岩体结构控制着河谷浅表生改造,但导致崩塌、滑动、倾倒、松动等表生物理地质现象的直接原因乃是岩体的卸荷发育程度与风化状况。分析影响岩体卸荷带发育的因素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及应力场特征等为主,其次还有风化状况与地下水赋存条件等。(4)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研究了坝区边坡的卸荷分带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在定量划分方面,综合应用了RQD、回弹值、氡气及声波波速测试成果。(5)归纳和提取影响坝址区岩体质量级别的主要因素。采用了定性判断和叁种定量分级方法(BQ、RMR及修正后的CSMR法)对坝址区岩体质量做综合划分,得出:①左右岸坝肩与右岸引水进口边坡岩体质量等级以Ⅲ、Ⅳ级为主,两者所占比例大于93%,Ⅴ类岩体所占比例很小。Ⅳ类岩体一般分布在边坡浅表部位,约在平硐口至硐深60m范围内。②庆大河左岸进水口边坡岩体质量为Ⅴ级岩体占35%、Ⅳ级岩体占36.3%、Ⅲ级岩体占28.7%。Ⅴ级岩体主要集中在变形较为强烈区域,越往坡内岩体越好,整体一般到100m以后岩体相对完整,多数为Ⅲ级岩体。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不同级别岩体的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性质。(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常用的SMR,CSMR,TSMR体系特点及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TSMR体系为框架,考虑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地震作用系数β,建立了适用于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叁高"地区公路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体系THSMR;并以乌尉高速公路沿线34个岩质高边坡为例,通过稳定性定量计算,换算出等效RMR值——ESMR,以此为标准值,对比分析了TSMR,THSMR体系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TSMR值普遍偏大,而THSMR值接近边坡实际稳定状态,后者更为合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论文参考文献

[1].丁振杰,郑俊,吕庆,邓建辉,童孟胜.《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边坡工程岩体质量指标计算方法的讨论[J].岩土力学.2019

[2].张俊瑞,王章琼,司马丹琪,陈银生,闫海涛.“叁高”地区公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级THSMR方法[J].路基工程.2018

[3].孙广明,胡高建,肖平,王雪峰.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岩体强度计算及质量分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

[4].邬爱清,汪斌.基于岩体质量指标BQ的岩质边坡工程岩体分级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

[5].李建荣.如美水电站边坡碎裂岩体成因机理及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研究[D].叁峡大学.2013

[6].周全华.基于概率统计的可拓学分析方法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

[7].刘梁.公路岩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方法的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

[8].王斌科,陈旭,刘晓春.库岸岩质高边坡岩体质量模糊分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9].李明,李广杰,张文.基于概率统计的可拓学分析方法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

[10].朱容辰.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坝址区边坡卸荷分带与岩体质量分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层次结构图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层次结构图模糊AHP法流程图青川县余震与广甘高速公路关系示意+587~665R边坡模糊层次分析法结构图

标签:;  ;  ;  ;  ;  ;  ;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论文_丁振杰,郑俊,吕庆,邓建辉,童孟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