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膜孔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径,滤膜,粒径,无机,粉体,氧化铝,颗粒。
膜孔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朱维纬[1](2016)在《聚偏氟乙烯膜孔径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常见的膜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等,成为了膜科学研究的热点。不同孔径的聚偏氟乙烯膜可以用于不同的用途。本文分别采用双凝胶浴法和对聚偏氟乙烯膜材料改性的方法制备不同孔径的聚偏氟乙烯膜。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探索使用浸没凝胶法制膜时各个条件对最终成膜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DMSO(二甲基亚砜)做为溶剂制备出的膜具有最大的纯水通量,使用TEP(磷酸叁乙酯)作为溶剂制备出的膜具有海绵状的截面。在使用不同溶液作为凝胶浴的实验中,使用纯乙醇作为第一凝胶浴,质量分数为50%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水溶液做为第二凝胶浴,纯水最终的凝固剂,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显示不同凝胶浴条件下所成膜的孔径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在乙醇中停留会使膜的水通量增加,表面皮层的厚度减小,但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膜的强度也随之下降。使用50%的DMAC水溶液做为第二凝胶凝胶浴时分相时间明显增长,成膜更加偏向于形成海绵状的结构。其后使用碱处理和紫外辐照接枝相结合的方法对PVDF粉体进行膜材料改性并制膜的实验中出稳定接枝的PVDF-g-AAC膜。红外谱图(FTIR)中在1720cm-1附近出现的羧基吸收峰,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中出现的氧的特征峰。实验现象表明:通过对原始的PVDF膜材料进行碱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接枝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改变使用的溶剂,单体和引发剂的使用量,紫外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和时间等条件可以提到接枝的效果。最终制备的PVDF-g-AAC膜相比未改性的PVDF膜亲水性得到有效提高。最终使用不同酸碱度的凝胶浴进行诱导分相成膜,利用接枝单体丙烯酸的特殊性质制备出不同孔径的PVDF-g-AAC膜。实验表明:随着所用凝胶浴酸碱度值的提高,膜的孔径和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膜的纯水通量和恢复通量亦随之增大。(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6-04-15)
汪永清,侯静鹏,常启兵,杨柯,周健儿[2](2015)在《粉体粒径对氧化铝陶瓷膜孔径的影响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叁种不同粒径的α-Al_2O_3(平均粒径为1μm、3μm、5μm)混合后配置稳定悬浮液,利用颗粒级配理论,建立粉体比例、粉体粒径及其分布和膜层厚度对无机膜孔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现利用粉体粒径分布控制膜层孔径分布,获得多选择的无机膜。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微滤膜的孔径取决于粉体的粒径分布,其孔径变化的上下限分别为由最粗和最细粉体所组成陶瓷膜的膜孔径。粉体的混合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无机微滤膜的孔径分布,但有助于减少最大膜孔。膜层的厚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机微滤膜的最大孔和平均孔径。该实验结果有助于实现利用粉体粒径控制无机微滤膜的控制,促使无机微滤膜的孔径的多样化。(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汪永清,侯静鹏,常启兵,杨柯,周健儿[3](2014)在《粉体粒径对氧化铝陶瓷膜孔径的影响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无机微滤膜具有较少的膜孔径选择,不能适应分离体系对膜孔径多样需求的矛盾,本文将叁种不同粒径的α-Al2O3(平均粒径为1μm、3μm、5μm)的稳定悬浮液混合,利用颗粒级配理论,建立粉体比例、粉体粒径及其分布和膜层厚度对无机膜孔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现利用粉体粒径分布控制膜层孔径分布,获得多选择的无机膜。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微滤膜的孔径取决于粉体的粒径分布,其孔径变化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4-11-19)
杨森[4](2000)在《管式硅基裂解膜孔径大小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分离技术由于其能耗低,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等一系列优势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可以将膜分为有机膜与无机膜两大类。与有机膜相比无机膜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但无机膜在耐高温,耐腐蚀性,和耐微生物侵蚀性等方面有着有机膜无法与之相抗衡的优势,尤其是在高温气体分离领域。因而现在对无机膜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尤其是在制备具有高渗透性,高分离率的无机膜材料方面。 目前无机膜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有:裂解法,溶胶-凝胶法,相分离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无法说明哪一种方法更有优势,但很明显一个成功的制膜途径一定要同时缩小无机多孔膜的孔径分布和改善膜的表面化学性质。 气体在多孔无机膜中的传递机理的研究截止目前为止并不是很成熟,主要包括努森扩散机理与分子筛分机理。现在制备多孔膜都力图作成分子筛膜,以取得高渗透性与高分离率的膜。但对于分子筛分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对分子筛膜进行定量的评价。 在分子筛膜的制备研究中,裂解法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越来越受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常规硅基裂解膜的制备是将具有体型结构的硅 树脂膜在高温含氧气氛下裂解、脱氢、脱碳,最后形成以 S i 0x为主 要成分的骨架结构,骨架结构的间隙就构成分高气体的通道.目前这 种常规方法制备的无机膜分离率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用的硅树 脂膜是由二官能团单体聚合而成的,其大分子链是无规排列的,这就 导致骨架结构问隙大小的不均一性,表现为孔径分布的多分散性,因 而膜的分离率并不高. 本研究通过让叁官能团的有机硅单体直接在支撑体上进行定向聚 合,生成立体规整的体型硅树脂膜,然后以之作为前驱体进行热裂解, 裂解后形成的骨架间隙均一化,从而使制得的膜具有极窄的孔径分 布.更重要的通过调节单体所带基团体积的大小来控制多孔膜孔径的 大小,从而满足实际上的不同气体分离的需要.本文对此研究方法与 装五作了介绍,并对不同单体所制得的膜的性能作了表征,对所得的 结果加以分析与讨论.(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0-06-30)
膜孔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叁种不同粒径的α-Al_2O_3(平均粒径为1μm、3μm、5μm)混合后配置稳定悬浮液,利用颗粒级配理论,建立粉体比例、粉体粒径及其分布和膜层厚度对无机膜孔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现利用粉体粒径分布控制膜层孔径分布,获得多选择的无机膜。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微滤膜的孔径取决于粉体的粒径分布,其孔径变化的上下限分别为由最粗和最细粉体所组成陶瓷膜的膜孔径。粉体的混合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无机微滤膜的孔径分布,但有助于减少最大膜孔。膜层的厚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机微滤膜的最大孔和平均孔径。该实验结果有助于实现利用粉体粒径控制无机微滤膜的控制,促使无机微滤膜的孔径的多样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孔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朱维纬.聚偏氟乙烯膜孔径控制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
[2].汪永清,侯静鹏,常启兵,杨柯,周健儿.粉体粒径对氧化铝陶瓷膜孔径的影响及控制[J].人工晶体学报.2015
[3].汪永清,侯静鹏,常启兵,杨柯,周健儿.粉体粒径对氧化铝陶瓷膜孔径的影响及控制[C].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14
[4].杨森.管式硅基裂解膜孔径大小的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