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学生心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谭仕豪[1](2021)在《基于情感教育的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娄底市部分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实施了不分文理科,学生自主选科,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需求的原因,物理依然是高考重点科目。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较之于其他科目,物理科目的难度更大。所以再见进行物理教学时,很多学生并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学习效率较为低下,因而产生了很多所谓的物理学困生。因此,对于物理教师而言需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开展针对学困生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物理学困生的成因的调查分析为基础,结合情感教育,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作为研究方向,结合相关资料,分析高中生物理学习情况。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来得出本文的研究结果,继而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本文主要选择了娄底地区的学生来进行研究,选择了 1200名,对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做出了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挖掘学习困难的成因。针对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比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分析情感教育在物理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继而进一步丰富基于情感教育方法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情感教育方法,能起到较好的培养效果,能较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本文对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一些因素做出了探讨,了解到学习情感为重要影响因素。结合上述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建议,以期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来为教师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张仁义[2](2020)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科的实施要求,教师教学应针对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形成应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将有效教学的调查分为三个方面有序推进,即课前学情有效分析、课中教师有效实施、以及课后有效评价,拓展了对教学有效研究的跨度。首先,根据案例学校实际情况,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因素。利用软件SPSS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各方面能力进行实地考查给分,梳理出案例学校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得分情况。最后,从课后作业的正确率,月考、期中、期末成绩对比,以及年级前百名学生的动态分布情况三方面分析教学效果,并对数据做进一步推演,归纳出突显教学有效性学生和教师各自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深度挖掘案例学校保持教学持续有效的实质。根据实践调查结果,对比各班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及问题。课堂出现低效的原因:一是偏离学生心灵,优势资源的使用没有更好地对接学生的“适切性”。二是教师教授知识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完成对教学设计的“实时”创新,造成学生学习活力的缺乏以及应试能力的不足。三是学生缺乏学习过程、方法、情感的培养,知识构架连贯性不强,缺乏创新思维。四是案例学校教学中有效性体现不足,特别是实验课的管控有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对案例学校教学中常见的课型进行深入分析。着重探讨课堂引入、概念的巩固与拓展、课堂总结、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常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尤其是严谨的课堂语言、具体的教学目标、流畅的概念生成等课堂细节的处理。总结其优点的同时,探讨典型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新课标和现有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成果,从课前学习状况,课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问题解决建议。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陈昕[4](2020)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要注重遵循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生活教育”的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对物理学习美的感受、教师美育意识薄弱、教师美育知识缺乏、忽略设置美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缺乏美育教育、美育没有同德育相融合、学校对美育不够重视等八个方面。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研究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标、原则以及如何有效渗透美育的途径和策略,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四大策略,它们分别是:注重美育的教学理念、营造美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优化渗透美育、增强教师美育能力以及增强美的心理体验。本文的突出工作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构建美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学会吸收美的经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以及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物理实验,如:“魔法塑料袋之杯内提水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之柔弱女孩单挑两位壮士等”;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高中物理教具,如:“电磁阻尼之时光隧道”、“神奇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摩擦力的方向判定装置”等。接着,我们设计了三个注重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案例、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采用了“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教育实验,教育实践的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对培养高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葛文静[5](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往往有学生不知如何“举一反三”、“学习致用”,不知如何运用以往所学的内容来解决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不懂得迁移应用,缺乏科学思维迁移能力。科学思维迁移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所以,对学生科学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迁移能力,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整理“科学思维”与“思维迁移”的相关文献,梳理出科学思维迁移能力的内涵,结合迁移理论将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划分为:概括共同要素、链接思维方法、反思迁移过程这三个维度;其次,在行为主义迁移理论、认知主义迁移理论和建构主义迁移理论的基础上,以高中物理为背景,设计出一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迁移能力的教学途径,有以下五个步骤:塑造认知结构、提高概括能力,训练类比技巧、设计变式问题、培养反思习惯、强化迁移途径;最后,根据该途径设计教学案例,在实习学校展开为期两个月的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应用研究。为了检测这条途径的有效性,先根据科学思维迁移能力的维度设计前、后测试题,选取对照班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再利用SPSS22.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定量地评估出教学实践的最终结论。实践研究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培养途径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迁移能力,部分学生还掌握了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步骤。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够习惯性的与以往知识建立联系、反思解决解题思路,还能够总结出与当前问题具有相同思维途径的问题。当然,在实践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思维迁移能力没有稳定形成;其二,测量范围也只在实验班中进行,大面积推广还需更多的数据支撑。但为了让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更好的应用在教学中,最后还提出了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余乐乐[6](2020)在《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文中指出精准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随着“互联网+”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实现初中物理精准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备受关注,回顾教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精准不仅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而且是技术革新教学实践的时代呼唤,但是,如果不了解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情况,就不能精准地改善其现状,那么,初中物理的精准教学也将无从谈起,因此,要研究基于精准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对策,就必须先实施调查研究。基于精准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指导,充分地结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本研究从课前、课堂、优化、诊断、追踪与改进教学五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X县农村4所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实施了随机抽样调查,使用SPSS软件录入和处理了调查数据,具体结果为信效度检验表明问卷的可信度(克隆巴赫α值为0.896)和效度(KMO值为0.849)都较为良好;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建构的问卷维度与实际调查呈现的维度相一致;差异性比较的研究发现初二年级和女性同学分别在大多数方面显着好于初三和男生的情况,但是学校间不存在显着差异;相关性研究发现初中物理精准教学与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均显着相关;总之,研究表明该调查样本呈现的现状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即整体实施情况亟待提高、各层面实施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着差异、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满意度不高,尤其在诊断、反馈、落实、学习方法指导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研究通过调查数据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分析发现,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缺乏技术手段支持数量较大的诊断、反馈等教学工作,第二,教师凭经验的粗放式教学无法落实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第三,应试教学心理使得学习缺乏方法的指导,学生疲于练习造成物理学习兴趣、满意度不高;因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与教师的访谈,提出了以下可行的对策,首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精准性;其次,通过协同课标、经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质功能落实的精准性;最后,通过转变学习习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活力激发的精准性。除此之外,通过细化和案例设计发现该对策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能为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张莹[7](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材理解和使用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国内外相关研究层出不穷。随着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各个学科以着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制定了新版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在其指导下的新版物理教材已经问世,并即将投入使用。教师应该怎样理解和使用新版物理教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材理解和使用研究对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大教育视角下教师教材理解标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分析研究基于核心素养新版物理教材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教师理解和使用高中物理教材的策略、提出提高教师教材理解和使用能力的建议。本文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为例,从体例结构、知识框架等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指导下新版教材的特点,得出新版教材的特点主要有:教材装帧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措辞考究,图文并茂,审美性强;栏目设置丰富,知识层次清晰;习题模型典型、难度分层,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注重知识发生的顺序,重视体现物理学本质;根据一线教学反馈调整知识结构顺序方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突出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致力于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将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教材特点与大教育视角下教师教材理解标准相结合,以教材文本为生长点从课程标准、学生情况、情境创设、教学内容优化、习题选择等方面提出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版物理教材,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总之,教师要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和使用教材,能够依据学生情况选择、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合理开发教材栏目的作用,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和教材例题、习题,在教材理解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反思,以教材理解促进教材使用,用教材使用反哺教材理解,在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教材理解和使用能力。
杨继虾[8](2020)在《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自己三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发现一些突出存在的问题:重知识轻方法、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核心素养落实不全面、不到位。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呢?通过与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交流和查阅相关文献,表明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以期丰富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提升单元教学设计质量,更好地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依据高中物理课标理念和格式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前人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在探讨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基本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选择了人教版高中物理(2019年版)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相互作用—力”两个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进而进行效果评价。后期对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的效果做了评价,基于评价,对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基于案例设计和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的评价,最终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素养–统领策略、逻辑–有序策略、分步–递进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运用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单元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入理解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深化科学探究,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关策略的两点运用建议: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四种策略间的相互关联;第二,运用这些策略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对本文还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孙亚楠[9](2020)在《结合物理学史培养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到物理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灵活地结合物理学史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可以弥补常规物理教学中的欠缺之处,既可以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利于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的主要结构包括八章内容。第一章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章是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第三章是物理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包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对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学生形成物理核心素养的表现。第四章是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去看物理核心素养,从而分析出物理学史对培养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第五章是对结合物理学史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包括教学原则及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与课前准备的要求。第六章是结合物理学史培养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策略,针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展开,每一方面都给出了结合物理学史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第七章是教学案例分析,笔者设计了完整的《库仑定律》教学案例,另外也对《万有引力定律》及《磁场磁感线》两课节选了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最后一部分是总结与展望。
轩有为[10](2020)在《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最终要落实到教师自身具体的、动态的教学行为上,因此研究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很重要。国内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主要是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策略的提升等方面,而缺少关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研究。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到底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影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又有哪些。本文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物理实验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以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对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在实验引入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解释过程的差异。经过研究发现:在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中,新手教师讲授行为比例高于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引导行为和评价行为比例高于新手教师;新手与专家型教师都较为重视演示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器材的说明,专家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加重视演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和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新手与专家型教师都习惯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和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等。笔者根据比较结果提出以下研究建议:避免物理演示实验故障,关注物理演示实验安全;重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的逻辑性;积极参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竞赛,优化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等。
二、把握学生心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握学生心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情感教育的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娄底市部分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习困难的界定 |
2.1.2 物理学习困难的分类 |
2.2 研究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的理论基础 |
2.2.1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 |
2.2.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5 元认知理论 |
2.3 情感教育的概述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关于转化学生学习困难研究现状 |
2.4.2 国内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及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 |
3.2 问卷实施 |
3.2.1 调查样本分析 |
3.2.2 高中物理班学生情况分析 |
3.3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3.3.1 内因数据的处理 |
3.3.2 外因数据的处理 |
3.4 基于问卷调查对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
3.4.1 内部因素 |
3.4.2 外部环境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情感教育下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的研究 |
4.1 学生方面的策略 |
4.1.1 有关学生智力方面的策略 |
4.1.2 有关学生非智力方面的策略 |
4.2 教师层面转化策略 |
4.2.1 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沟通 |
4.2.2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趣味性 |
4.2.3 关注新事物,提升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应用 |
4.2.4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机智” |
4.3 学校方面的策略 |
4.4 家庭方面的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实践结果 |
5.1.1 对部分学生个体的实践结果 |
5.1.2 对部分学生群体的实践结果 |
5.2 本文研究的亮点 |
5.3 本研究的不足 |
5.4 对本研究的展望 |
附录 调查有关高中生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问卷 |
参考文献 |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核心概念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目的 |
1.5 研究理论基础 |
1.5.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1.5.2 发展性教学理论 |
1.5.3 有效知识论 |
1.6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2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评判的标准与量表 |
2.1 学生学情分析标准 |
2.2 课前有效检测量表及评价 |
2.3 课中教师能力标准 |
2.4 课中教师能力检测量表及评价 |
2.5 课后学生能力生成的标准与评价 |
3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3.4 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能力考察的数据分析 |
3.5 访谈及听课记录汇总 |
3.5.1 学生的特征 |
3.5.2 教师的特征 |
3.5.3 教学资源的特征 |
3.5.4 课中教师有效预设与学生有效生成 |
3.6 班级学生能力生成的数据分析 |
3.6.1 课后作业检测与评价 |
3.6.2 班级月考成绩的检测与评价 |
3.6.3 年级月考前百的检测与评价 |
3.6.4 基于教学效果较好班级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归纳 |
3.7 调查结论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课型的案例分析 |
4.1 规律课 |
4.2 概念课 |
4.3 实验探究课 |
4.4 考试评讲课 |
4.5 例题课 |
5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建议 |
5.1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前的建议 |
5.2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中的建议 |
5.2.1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目标策略 |
5.2.2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内容策略 |
5.2.3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 |
5.3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后评价的建议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物理课前学情问卷调查 |
附录2 教师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3 课堂观察教师能力量表 |
附录4 年级月考前100名班级名额分布原始排名表 |
致谢 |
(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1.1 关于美育内涵及特点的概述 |
2.1.2 关于美育的目标及功能研究 |
2.1.3 关于渗透美育的重要性研究 |
2.1.4 关于美育所遵循原则的研究 |
2.1.5 关于美育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
2.2 国外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2.1 关于美育内涵的概述 |
2.2.2 关于美育功能的研究 |
2.2.3 关于美育目标的研究 |
2.2.4 关于美育策略的研究 |
第3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
3.1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
3.2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习理论 |
3.5 国家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
3.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美育要求 |
第4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问卷的制定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研究 |
5.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目标 |
5.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本原则 |
5.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 |
5.3.1 倡导美育教学理念 |
5.3.2 塑造美育教学环境 |
5.3.3 优化美育教学设计 |
5.3.4 增强教师美育能力 |
5.3.5 增强美的心理体验 |
第6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素材开发 |
6.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学美 |
6.1.1 诗中有画和物理的多元表征 |
6.1.2 感受诗词到物理的一题多解 |
6.1.3 挖掘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
6.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简单美 |
6.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统一美 |
6.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美 |
6.4.1 变量控制之美 |
6.4.2 图像处理之美 |
6.4.3 建模思想之美 |
6.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格美 |
6.6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对称美 |
第7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 |
7.1 “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
7.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
7.3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案例 |
第8章 在高中物理渗透美育教学的教育实验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高中生物理美育的实施基础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与一线老师访谈的问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学理研究 |
3.1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的内涵 |
3.2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的表征方式 |
3.3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科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
4.1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建立 |
4.2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实现条件 |
第五章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2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 |
5.3 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的应用建议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中物理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前测卷 |
附录二:高中物理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后测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精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 |
2.“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呼唤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初中物理教学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精准教学的内涵 |
2.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
3.对国外精准教学研究的整体评述 |
(三)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精准教学的内涵 |
2.精准教学工具的研究 |
3.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 |
4.精准教学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
5.对国内精准教学研究的整体评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教学最优化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四、精准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与描述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工具设计 |
(二)调查问卷实施 |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1.问卷的信度 |
2.问卷的效度 |
(四)现状的统计描述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整体现状的统计描述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各层面现状的统计描述 |
(五)现状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性别差异比较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年级差异比较 |
3.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学校差异比较 |
(六)现状的统计相关性分析 |
1.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
2.初中生物理学习满意度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
(七)本部分小结 |
五、精准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现状整体与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整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二)现状存在显着差异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性别显着差异的问题及原因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年级显着差异的问题及原因 |
(三)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物理学习兴趣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原因 |
2.物理学习满意度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原因 |
(四)本部分小结 |
六、基于精准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对策 |
(一)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精准性 |
1.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平台智能诊断初中物理教学提升整体的精准性 |
2.运用智能手机及其软件充分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细节的精准性 |
3.与常用办公软件的有效融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精准性 |
(二)协同课标与经验作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功能落实的精准性 |
1.通过教学设计精准落实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
2.通过规范设计教学评价的量表精准落实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
(三)转变学习习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活力激发的精准性 |
1.转变学习方式:从“机械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
2.转变“苦练”战术:假阅万卷书,真学一案例 |
3.转变“苦学”思维: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
4.转变“效益最大化”观念:用“个性学习”弥补“集体性学习”缺陷 |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材理解和使用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 |
1.3.2 关于教材的文献研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教材相关理论 |
2.1.2 教学相关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第3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特点分析 |
3.1 物理教材体系结构分析 |
3.1.1 物理教材体例分析 |
3.1.2 物理教材章节分析 |
3.2 物理教材栏目设置分析 |
3.2.1 物理教材栏目种类及数量 |
3.2.2 物理教材栏目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
3.3 物理教材特点分析 |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材理解和使用策略 |
4.1 理解和使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4.2 基于学情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
4.3 基于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
4.3.1 基于教材“问题”栏目情境的选择与优化 |
4.3.2 基于教材内容情境的选择与优化 |
4.3.3 基于教材习题情境的选择与优化 |
4.4 基于教材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
4.4.1 教材单元内容整体分析 |
4.4.2 基于教材栏目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
4.5 基于教材例题、习题的选取和改编 |
4.6 基于教材理解的“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案例 |
第5章 提高教师教材理解和使用能力的建议 |
5.1 唤醒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理解教材的意识 |
5.2 提高教师教材理解和使用能力的建议 |
5.2.1 优化物理教师的专业理念 |
5.2.2 完善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 |
5.2.3 提升物理教师专业能力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1.高中课标的时代要求 |
2.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物理核心素养 |
2.教学单元 |
3.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1.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
2.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
三、理论基础 |
(一)格式塔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启示 |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
(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
1.整体性原则 |
2.有序性原则 |
3.适应性原则 |
4.发展性原则 |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
1.素养—统领策略 |
2.逻辑—有序策略 |
3.分步—递进策略 |
4.多元—评价策略 |
五、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
(一)设计实例 |
(二)效果评价 |
六、研究结论与运用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运用建议 |
七、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结合物理学史培养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物理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教育重演理论 |
3 物理核心素养解读 |
3.1 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 |
3.1.1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 |
3.1.2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
3.2 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解 |
3.2.1 物理观念 |
3.2.2 科学思维 |
3.2.3 科学探究 |
3.2.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3.3 学生形成物理核心素养的表现 |
3.3.1 关于物理观念 |
3.3.2 关于科学思维 |
3.3.3 关于科学探究 |
3.3.4 关于科学态度与责任 |
4 从物理学发展史看物理核心素养 |
4.1 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物理观念 |
4.2 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维 |
4.3 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探究 |
4.4 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
5 结合物理学史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
5.1 教学原则 |
5.1.1 科学性原则 |
5.1.2 适度性原则 |
5.1.3 体验性原则 |
5.2 教师能力的要求 |
5.2.1 积极学习,优化知识体系 |
5.2.2 实践反思,提高综合能力 |
5.2.3 自我管理,提升师德修养 |
5.3 课前准备的要求 |
5.3.1 备历史,理清脉络结构 |
5.3.2 备课标与教材,把握素养目标 |
5.3.3 备学生,为学习而设计 |
6 结合物理学史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
6.1 建立物理观念的策略 |
6.1.1 活用史实问题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
6.1.2 引入概念和规律发展历程,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
6.1.3 扩展课外学习资源,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
6.2 形成科学思维的策略 |
6.2.1 显化科学方法,提高建模能力 |
6.2.2 介绍科学争论,培养辩证思维 |
6.2.3 精选学史内容,提升创新意识 |
6.3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
6.3.1 创设学史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
6.3.2 重演探究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
6.3.3 分组探究学史,增强合作意识 |
6.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
6.4.1 追忆科学先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6.4.2 巧用科学家失误,培养学生正确的成败观 |
6.4.3 联系学史与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7 教学案例设计 |
7.1 案例一:《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
7.1.1 课前准备阶段 |
7.1.2 教学设计 |
7.2 案例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片段 |
7.2.1 课前准备阶段 |
7.2.2 教学设计片段 |
7.3 案例三:《磁场磁感线》教学设计片段 |
7.3.1 课前准备阶段 |
7.3.2 教学设计片段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框架与思路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理论探讨 |
(一)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内涵 |
(二)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特点 |
(三)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类型 |
(四)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结构 |
(五)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发展阶段 |
(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
(七)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评价指标 |
四、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分析 |
(一)分析目的 |
(二)分析对象 |
(三)工具设计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提升建议 |
六、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把握学生心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情感教育的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娄底市部分中学为例[D]. 谭仕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D]. 张仁义.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D]. 陈昕.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迁移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 葛文静.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6]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D]. 余乐乐.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材理解和使用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D]. 张莹. 苏州大学, 2020(02)
- [8]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 杨继虾.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结合物理学史培养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 孙亚楠.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10]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 轩有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