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宜丰县桥西中心小学3363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52-01
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正因如此,往往有不少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甚至写作时东拼西凑,想一句写一句,凑字数。面对这种状况,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怎样在作文训练中科学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已成为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每次说写之前,提前一星期布置,只提一些基本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去准备,目的在于减缓坡度,消除学生害怕说写的心理障碍。开始几次的要求是:选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说,如:小故事、趣闻等等。写作内容要放开,写作形式也要灵活。学生想怎么写就让他们怎么写,不要追求什么体裁。学生写些“四不像”的作文,只要他们乐意去写,有内容来写,形式有什么重要呢?要使学生坚信说写可并不难,相信“我能行!”树立坚定的信心,为今后的说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激趣,让学生竞相发言,唤起自信
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与本身的认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不管是说话能力高,还是说话能力低的学生,在受到表扬时,总是情绪高昂,有积极性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说的话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说话训练。老师在引导学生话的过程中,一边听,一边喜形于色,偶尔画龙点睛评上几句,待学生说完后,师生共同给予鼓励,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纷纷争先恐后地要求说,自主地进入说话训练中。一般情况下,指名说最好是先让平时在课堂上很少发言的学生说,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哪怕一点小小的优点都不能忽视、漏掉,这样做是为了使这部分人树立信心。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不吐不快
有些学生很怕作文,问他什么,最普通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究其根源:一是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有关;二是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够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教师应该主动帮学生积累说写素材,是作文乐趣无穷。比如各种名目的队会活动、班会、赛诗会、文艺汇演、演讲等比赛活动,一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而他们下水作文时,那种情感的倾泻,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这样,学生就常常会有一些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迫切的想把这些说给别人听。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老师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介绍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作文内容怎么会不充实、不生动呢?思想感情怎么会不真实、不丰富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作文”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对于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技巧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
四、及时修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训练修改作文能力。让学生做批评家、雕琢家、美学家,挖掘自己及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弥补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习作后,当即由教师裁判,未必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习作后有的已知分数不佳,便不再细看老师的批语和分数了,批改岂不是失去了作用!为此可提倡作文写好后,有学生自己对习作赏识一番,可划出好词、好句或好段。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习作,巩固和积累学习经验。在自我赏识习作的基础上,同桌或合作小组进行交流并赏识。这种赏识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并具有浓郁的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尤其对习作困难的学生,更能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写作,进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想象翅膀,从而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是作文真正成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快乐感受,让教师和学生都头痛的作文成为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