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渤海随着稠油油井的陆续开发,近5年来稠油油井电潜泵生产井每年因泵内堵塞导致检泵作业的油井约70井次。分析认为,生产过程中电潜泵堵塞表现为电潜泵护网及电潜泵内部不同程度的堵塞,影响单井生产效率。由于海上油田起泵确诊泵堵塞难度大、成本高,大量的检泵作业,影响到油田的生产效率。因此,针对筛选出泵堵塞的井,采用有效的化学手段,有利于提高产能恢复效率。渤海S-1油田为典型稠油油田,通过从电潜泵堵塞特征分析入手,筛选分析目标井进行电潜泵措施提效,节约了作业成本。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林杰,梅苑,华科良,魏俊
关键词: 渤海油田,电潜泵,堵塞特征,生产效率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2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分类号: TE952
页码: 165-166+169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2640K
下载量: 18
相关论文文献
- [1].S-1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02)
- [2].S-1与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研究[J]. 肿瘤药学 2017(03)
- [3].S-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新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03)
- [4].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04)
- [5].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途径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20(05)
- [6].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 2013(12)
- [7].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 2011(19)
- [8].胃癌术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序贯S-1方案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6(08)
- [9].S-1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10(02)
- [10].S-1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 现代肿瘤医学 2014(01)
- [11].进展期胃癌术后适形调强放疗联合S-1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5)
- [12].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对比S-1联合吉西他滨在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对比[J]. 中外医疗 2017(18)
- [13].S-1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11)
- [14].S-1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28)
- [15].奥沙利铂联合S-1应用于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J].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03)
- [16].应用多西他赛联合S-1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的疗效[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34)
- [17].S-1药理及在胃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09(18)
- [18].S-1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9].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S-1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初步研究[J]. 海南医学 2015(15)
- [20].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评价[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19)
- [21].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2)
- [22].奥沙利铂联合S-1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肿瘤切除率和生存率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6(03)
- [23].啤酒酵母S-1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J]. 饮料工业 2010(11)
- [24].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免疫剂量研究[J]. 中国兽医学报 2017(05)
- [25].S-1联合G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膀胱腺癌(附8例报告)[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05)
- [26].桑黄菌株S-1形态学观察及ITS系统发育分析[J]. 食用菌 2016(02)
- [27].奥沙利铂联合S-1治疗晚期老年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02)
- [28].紫杉醇脂质体或常规紫杉醇联合S-1治疗进展期胃癌:药代动力学、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J]. 肿瘤 2016(03)
- [29].S-1联合顺铂化疗治疗Ⅳ期胃癌患者疗效与REG I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5(08)
- [30].芽孢杆菌Bacillus sp. S-1壳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