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根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哲学,形而上学,根源,目的,社会心理,从业人员,斯基。
哲学根源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韦[1](2018)在《保险销售误导的哲学逻辑:根源和根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来说,言及保险行业销售误导问题主要是集中于寿险行业经营中,直接表现在销售环节。治理保险销售误导的目的在于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在于规范保险行业经营行为和保险市场秩序,在于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在于发挥保险行业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保险行(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报》期刊2018-11-08)
舒跃育[2](2018)在《目的与方法的张力:心理学走向分裂的哲学与历史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学科分裂危机的根源在于它作为哲学认识论科学化发展的一种结果,因此,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时受到哲学和科学双重力量的牵引,这也造成了心理学学科目的与方法的分离事实。正是由于目的与方法的分离,导致心理学后来发展为人文取向和科学取向两种基本模式,造成了本学科研究范式的分裂。文章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哲学基础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分裂的根源,反思心理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梅春英,李晓军,刘健康[3](2018)在《现代医学异化的哲学根源及其扬弃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医学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异化现象。现代医学异化的哲学根源在于:资本价值增值运行逻辑是现代医学异化的终极原因;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现代医学异化的客观原因;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离是现代医学异化的根本原因;医学技术的过度使用是现代医学异化的直接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以下扬弃路径: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经济制度,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认识水平,增强责任感;在医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医生和患者树立合理的医学技术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8年07期)
刘立东[4](2018)在《人类历史形态的形上根源——兼谈中国传统哲学对天道—人事辩证性的印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形而上学角度思考人类历史形态旨在理解人类历史形态的形上根源。有两种形上根源: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绝对形而上学的根源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人学形而上学的根源。形上根源为思考人类历史形态问题提供了终极理由,并在此理由下给出科学化的历史形态理论;作为哲学之典范,黑格尔与马克思给出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地思考人类历史形态的不同道路。从绝对精神角度实现的人类历史形态揭示了精神自由的现实性;从感性生活角度实现的人类历史形态揭示了实践自由的现实性。精神自由和实践自由是自由的双重现实,缺一不可;而中国传统哲学对天道—人事辩证性的论述为此双重性做了印证。(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8年03期)
程志华[5](2018)在《“追问根源”与“哲学困难”》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0世纪后,由于现代性所暴露出的弊端,形而上学便开始遭遇困难,以至于出现了"拒斥形而上学"运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海德格尔虽然也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但他主张区分"存在"与"存在者",并由"存在者"提升至"存在",从而重建形而上学。很显然,海德格尔的建构是一种"追问根源"的理路。历史地看,这种理路在中国哲学已有悠久传统,而且现代中国哲学家也有不俗的理论建构。总之,面对现代性问题所引发的"哲学困难","追问根源"是完善哲学的有效途径。其实,不仅是面对现代性问题,面对任何"哲学困难"时,"追问根源"均是完善哲学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文晗[6](2018)在《潜能存在论——论阿甘本政治哲学的存在论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甘本无疑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哲学家。其生命政治理论和例外状态理论也是时下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学界目前还很少有人注意到,阿甘本的政治哲学实际上非常依赖于其在第一哲学或者存在论上所做出的突破。这一突破就集中体现在他对"潜能"概念的阐发上。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理解阿甘本的哲学思想以及近30年来的欧陆政治哲学理论,我们就需要更为细致地考察其在第一哲学上的洞见。本文即对阿甘本的潜能论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其生命政治理论和例外状态理论与潜能论的密切关联。(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8年02期)
曹元甲[7](2018)在《试探“意境”之哲学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不是美,而是意境。意境作为中国古代哲人的审美理想和人格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无我"的凸显和强调,而这种对于"无我"的凸显好强调恰恰是以压抑人的自我意识为代价的。(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6期)
粟盛玉[8](2018)在《奇与正:中西进攻战斗理念及其哲学根源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奇正是中国兵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可用来概括中国与西方在进攻战斗理念上的区别。中国传统进攻战斗理念强调全胜、谋略与迂回,西方则注重歼灭、强力与冲击作战。这种差异有着深厚的哲学根源,源于中西不同的存在论、认识论、逻辑学立场。深刻把握这种区别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在军事领域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孙子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阚予心[9](2018)在《“网络暴力”根源的哲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暴力”是在信息时代基于互联网、信息和新媒体技术而产生的,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以语言攻击、信息搜索为特征,针对特定人而发生的基本权益侵犯事件。因其参与群体广泛且数量庞大、展现形式多样、影响深远、频率较快等因素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在自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出发点,以其存在方式——感性的实践活动为依据,分别从社会现实、实践交往方式和社会心理叁个角度分析“网络暴力”的概念,并深入挖掘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从以上叁个角度出发系统化总结概括了“网络暴力”概念并分析其特征及表现形式。“网络暴力”是社会现实矛盾冲突于网络中的折射和发展,是在网络技术条件促成新的实践交往模式中于网络媒介居间作用的调节下所形成的交往异化行为,是非理性心理状态于网络环境或网络空间特定事件中的强攻击性表达的一种新型社会问题。其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叁个角度分别分析了“网络暴力”的社会根源、实践交往根源和社会心理根源,社会现实根源主要是指社会主要矛盾、居间的技术虚拟化环境;实践交往根源是指实践模式转变引发的社交方式变革,具体是指技术化实践模式下的认知偏差和以信息为基础的交往异化;社会心理根源是指非理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内在影响,包括信息不对称下的情绪失控、不良的个人价值诉求和非自觉形态文化的道德绑架。最后,提出了应对“网络暴力”问题的解决措施:其一,重视社会主要矛盾,完善社会现实环境;其二,加强网络空间自我整治和新旧媒介工具的联合引导;其叁,加强社会个体的自我调控以构建理性自我强化主体地位、塑造正向价值观、明确道德义务底线建立“道德公约”,共叁条措施。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厘清网络暴力的本质,澄明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对于有针对性地治理网络社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3-15)
James,Lantolf,秦丽莉[10](2018)在《社会文化理论——哲学根源、学科属性、研究范式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SCT)近年来受到国内SLA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在深度、广度和数量上都有待大力提高,而且在SCT理念的内涵、学科属性、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模糊不清和误读的情况。为厘清相关问题,本文简要从SCT的哲学根源入手,说明其内涵理念,论述SCT的学科属性。通过现有文献梳理国内外二语习得领域内的SCT研究的发展现状和SCT的研究方法与范式,旨在为国内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1期)
哲学根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理学学科分裂危机的根源在于它作为哲学认识论科学化发展的一种结果,因此,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时受到哲学和科学双重力量的牵引,这也造成了心理学学科目的与方法的分离事实。正是由于目的与方法的分离,导致心理学后来发展为人文取向和科学取向两种基本模式,造成了本学科研究范式的分裂。文章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哲学基础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分裂的根源,反思心理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根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韦.保险销售误导的哲学逻辑:根源和根治[N].中国保险报.2018
[2].舒跃育.目的与方法的张力:心理学走向分裂的哲学与历史根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梅春英,李晓军,刘健康.现代医学异化的哲学根源及其扬弃路径[J].医学与哲学(A).2018
[4].刘立东.人类历史形态的形上根源——兼谈中国传统哲学对天道—人事辩证性的印证[J].北方论丛.2018
[5].程志华.“追问根源”与“哲学困难”[J].社会科学研究.2018
[6].文晗.潜能存在论——论阿甘本政治哲学的存在论根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
[7].曹元甲.试探“意境”之哲学根源[J].明日风尚.2018
[8].粟盛玉.奇与正:中西进攻战斗理念及其哲学根源的比较[J].孙子研究.2018
[9].阚予心.“网络暴力”根源的哲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8
[10].James,Lantolf,秦丽莉.社会文化理论——哲学根源、学科属性、研究范式与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