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髁突论文_汪子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颌骨髁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颌骨,表面积,螺钉,病因,螺旋,磁共振,核磁共振。

下颌骨髁突论文文献综述

汪子平[1](2019)在《CT叁维重建与磁共振技术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断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CT叁维重建与磁共振(MRI)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以76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和螺旋CT叁维重建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患处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差异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对于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和骨折移位的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904,P=0.342~1.000>0.05),而MRI对组织撕裂的诊断灵敏度、关节腔积液的诊断准确度和骨髓水肿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93.88%,88.17%,88.17%,82.26%和83.87%)均显着高于螺旋CT叁维重建检测(81.63%,76.34%,64.52%,54.84%和58.06%)(χ~2=4.346~15.030,P=0.000~0.037<0.05)。结论MRI和螺旋CT叁维重建均能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诊疗价值,且MRI对于骨折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检测效能更佳。(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Kim,JY,Ha,TW,Park,JH,赵泽亮[2](2019)在《髁突切除术治疗下颌骨活动性单侧髁突增生和严重面部不对称:18年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颌骨单侧髁突增生(UCH)是一种影响髁突大小的疾病,导致面部不对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2017年在延世大学口腔医院接受髁突切除术的27例UCH患者,总结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UCH分为3种亚型:半侧下颌骨延长(HE,n=15)、半侧下颌骨增生(HH,n=4)和骨软骨瘤(OC,n=8)。在27例患者中,只有1例为HE型,5例患者(18.5%)伴有关节疼痛。所有患者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丁超,阿地力·莫明[3](2019)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类型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颌面部创伤正颌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9月因髁突骨折而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50侧)患者。采取耳屏前入路(PAA)、耳轮缘入路(AMA)、颌后入路(RMA)及颌下入路(SMA)4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类型髁突骨折,对术后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判断髁突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询问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程度,有无术后咬合紊乱、面神经麻痹、术区皮肤感觉异常、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及其恢复情况。结果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中,选择耳屏前入路18侧(36%),耳轮缘入路13侧(26%),颌后入路11侧(22%),颌下入路8侧(16%);术后面神经损伤出现17侧,占34.0%,其中耳轮缘入路组出现8侧(61.54%),面神经损伤率最高;43例患者在6个月以上随访中行数字化曲面体层片和/或下颌骨CT检查,结合临床检查,未发现术后假关节形成、骨不连、钛板钛钉排异反应、骨折断端未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对切口满意的有44侧,满意度为88%,其中耳轮缘入路组有12侧满意,满意度为92.3%。结论各手术入路具有不同的优势,对于髁突囊内及颈部骨折,建议选用耳屏前入路及耳轮缘入路,对于髁突基底部骨折甚至更低位置的骨折可选择颌后入路。(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孙杨,凌彬,贾馨雨,李红,吕曜光[4](2019)在《学龄期儿童下颌骨髁突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与年龄相关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学龄期不同年龄组儿童下颌骨髁突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2019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学)院6~12岁儿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50位患者,按年龄分为7组,每1岁为1组,每组共50例,其中男女各25例。然后调取相应患者的锥形束CT(CBCT)资料,将二维CBCT图像序列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Medical 19.0软件并对双侧髁突进行叁维重建,测量并计算其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结果年龄与髁突体积(r=0.667)、表面积(r=0.675)及形态学指数(r=0.581)呈正相关,各年龄段之间髁突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左右侧髁突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2岁儿童髁突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岁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长的趋势,而男女间以及左右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荣涛,吕坤,周海华,程谷,何叁纲[5](2019)在《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适应证、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82例(共106侧),其中髁突高位矢状骨折46侧,中位髁颈骨折26侧,低位髁颈下骨折34侧。髁头及髁颈骨折复位术均经耳屏前径路;髁颈下骨折复位术中,多数经耳屏前径路及颌下径路。髁突高位矢状骨折复位后以1~2枚可吸收长螺钉固定,髁颈及髁颈下骨折以2块可吸收板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诉明显不适,面型基本对称,面部肌肉运动正常,咬合对位良好,开口度恢复,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钉板可应用于髁突高位矢状骨折、中位髁颈骨折、低位髁颈下骨折的开放复位内固定。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髁突骨较钛板钛钉复杂,需熟练掌握合适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徐凡,周青[6](2019)在《下颌骨特发性髁突吸收的认识和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是原因不明的下颌骨髁突渐进性吸收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对其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ICR现有的认识和争议从定义、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程慧娜,周青[7](2019)在《下颌骨特发性髁突吸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髁突吸收是一种髁突不明原因的吸收导致前牙渐进性开牙合、下颌后缩所致的严重面部畸形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后牙早接触和Ⅱ类错牙合,患者往往因为前牙渐进性开牙合而就诊,就诊时面部形态已经改变,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目前治疗方法及预后争议较大。本文对该疾病发生的可能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髁突特发性吸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宋涛[8](2019)在《分析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叁维重建、核磁共振(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叁维重建、核磁共振(MRI)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5.0%,高于CT诊断的83.3%,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时应用MRI的价值好于CT,因此MRI值得优先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刘基沐,李俊[9](2019)在《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髁突骨折是下颌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1],据统计,髁突骨折的发病率为下颌骨骨折的 25%~52%,儿童占 40%~60%[2~3] ,其中囊内骨折占全部的22%~36%[4]。髁突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一部分,其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左右关节关系密切,骨折后势必对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髁突囊内骨折趋向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何种方式固定囊内骨折并且减少由其引起的并发症成了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现就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作一综(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魏天祥,屠军波[10](2019)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组接受常规治疗或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动张口度和前后活动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接受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主动张口度和前后活动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下颌骨髁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下颌骨单侧髁突增生(UCH)是一种影响髁突大小的疾病,导致面部不对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2017年在延世大学口腔医院接受髁突切除术的27例UCH患者,总结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UCH分为3种亚型:半侧下颌骨延长(HE,n=15)、半侧下颌骨增生(HH,n=4)和骨软骨瘤(OC,n=8)。在27例患者中,只有1例为HE型,5例患者(18.5%)伴有关节疼痛。所有患者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颌骨髁突论文参考文献

[1].汪子平.CT叁维重建与磁共振技术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断效果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9

[2].Kim,JY,Ha,TW,Park,JH,赵泽亮.髁突切除术治疗下颌骨活动性单侧髁突增生和严重面部不对称:18年回顾性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3].丁超,阿地力·莫明.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孙杨,凌彬,贾馨雨,李红,吕曜光.学龄期儿童下颌骨髁突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与年龄相关变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5].杨荣涛,吕坤,周海华,程谷,何叁纲.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

[6].徐凡,周青.下颌骨特发性髁突吸收的认识和争议[J].口腔医学研究.2019

[7].程慧娜,周青.下颌骨特发性髁突吸收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9

[8].宋涛.分析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叁维重建、核磁共振(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9].刘基沐,李俊.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9

[10].魏天祥,屠军波.下颌骨髁突骨折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带髁状突的下颌骨支架CAD模型(A,B)...手术照片伴颏区骨折的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临...等内镜辅助口内入路治疗下颌骨2 犬下颌骨髁突树脂模型(数码相机...3-7:Micro-CT检测紊乱对小...

标签:;  ;  ;  ;  ;  ;  ;  

下颌骨髁突论文_汪子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