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纤维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取向,纤维,复合材料,正定,数值,平方和,各向异性。
纤维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柳和生,黄兴元,余忠,章凯[1](2019)在《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水辅助注射成型纤维取向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olgar-Tucker纤维取向模型,利用Moldex3D对叁维长直管件进行溢流法水辅助注射成型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品初始段位置的水道层区域纤维取向倾向于无序状态,而在制品的中间段及末尾段位置的纤维倾向于沿流动方向形成取向;通过适当的增加注水延迟时间可以有效地改善制品初始段位置的纤维沿流动方向的取向。另外,还发现沿流动方向的纤维取向最有序的位置是靠近壳层位置的芯层区域;在制品的末端位置,注水压力、熔体温度显着影响纤维沿流动方向的取向。(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林泽文,陈浩,水中和,余睿,宋秋磊[2](2019)在《浇注方式对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中纤维取向及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新拌浆体的浇筑方式(单侧浇筑和混乱浇筑)以及流动距离(400 mm,600 mm,800 mm以及1000 mm),研究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HPFRC)中纤维取向与分布。结果表明:采用从模具单侧浇注的方式以及增长流动距离都可改善纤维的取向与分布。此外,新拌UHPFRC中纤维的流动过程可分为叁个区域:混乱期,稳定期和再混乱期。(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叶庆莹,张逸,沈关成,王云明,张云[3](2019)在《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纤维取向介电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纤维取向测量中制样复杂、基体和纤维对比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叉指电容的纤维取向介电测量方法。本文建立了各向异性材料的介电-取向理论模型,完成了叉指电容(IDC)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最后通过单向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R/PEEK)板材的电容测量实验和超景深显微观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田振华[4](2019)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在左旋聚乳酸取向纤维膜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工程是研究开发用于修复人体组织或受损器官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中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尤为重要。左旋聚乳酸(PLLA)以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传统薄膜结构的PLLA相比,取向性的叁维多孔结构的PLLA纤维膜,不仅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可以对细胞生长进行接触引导并促进细胞排列,因此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PLLA取向纤维膜的疏水性导致其具有较差的细胞亲和力,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中富含多种活性官能团,可对不同的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生物材料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APPJ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灵活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使用APPJ改性时不受物理空间限制,适用于叁维材料改性,而且APPJ是在低温下产生的,可用来对热敏性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本文以PLLA取向纤维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改性原理,研究了其对PLLA取向纤维膜的改性过程,在此基础上接枝固定明胶以进一步改善样品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并在明胶固定的样品表面进行了细胞培养,研究APPJ表面改性和明胶固定对细胞增殖和形貌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PLLA取向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纤维膜的形貌以及通过Image J对纤维直径进行统计分析,制备出平均纤维直径为675±11nm的取向纤维膜。2.研究自制APPJ装置的电学特性和发射光谱特性,并利用He/O2 APPJ对PLLA取向纤维膜进行表面改性,之后采用接枝-涂覆方法将明胶生物大分子固定在APPJ改性后的样品表面以进一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并研究不同APPJ处理时间、不同工作电压和不同He/O2混合比对改性结果的影响,完成了参数的优化。3.在APPJ改性前、改性后和明胶固定后的PLLA取向纤维膜表面接种小鼠成肌细胞C2C12,研究不同APPJ处理时间和不同细胞培养时间下的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样品表面的生长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处理的取向纤维膜,C2C12细胞在APPJ改性后的和明胶固定后的取向纤维膜上具有更加铺展的形态和更大的生长密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创奇,张鹏超,史蕊蕊,许一超,张龙昊[5](2019)在《水凝胶表面沟槽内液流诱导制备具有取向碳纳米管的超韧高强纳米复合纤维(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复合纤维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但是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具有优异断裂韧性与高强度的纳米复合纤维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中,我们展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液流组装的策略用于制备具有超高断裂韧性与强度的纳米复合纤维.在准液态的水凝胶表面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含有碳纳米管的水溶液可以沿水凝胶沟槽极快速地流动,从而诱导碳纳米管取向排列.我们制备出的纳米复合纤维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高达643±27 MPa和77.3±3.4 MJ m-3,极限断裂伸长率14.8±1.5%.这种具有较强普适性和高效率的液流诱导取向策略为高性能纳米复合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行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09期)
舒国强[6](2019)在《基于规范对偶优化的纤维取向分布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床医学中,磁共振成像技术早已十分成熟且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研究大脑神经纤维方向领域,而纤维取向分布估计又是研究纤维方向的核心.本文中,我们建立了凸半正定的球面去卷模型来估计多元纤维的取向问题,实际上就是找纤维取向函数,它用到的是最小二乘法.为了使模型效果更好,对纤维取向函数赋予概率约束,即函数要具有统计学意义(非负,积分为一),我们决定用平方和多项式近似概率密度函数,并将积分为一作为其线性约束,便得到新的凸正定模型.为计算方便,我们找出其规范对偶,再使用交替方向算法求解.最后,用Matlab数值模拟最小二乘,无噪音和规范对偶的效果图,其中无噪音图模拟的是真实大脑环境中的纤维分布.经对比研究可知,规范对偶得到的纤维取向与真实条件的大脑纤维取向非常接近,效果十分好,说明新的模型效果很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苏力争,齐乐华,王新亚,王克军[7](2019)在《静水压力对触变挤压C_(sf)/AZ91D复合材料变形及纤维取向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触变挤压过程中,通过施加静水压力(即背压)可以有效地控制纤维取向,从而改善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实验研究了有、无背压情况下C_(sf)/AZ91D复合材料触变挤压过程中变形场及纤维取向变化规律。基于流函数法获得了C_(sf)/AZ91D复合材料触变挤压过程中的等效应变速率。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挤压后纤维取向角度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背压对塑性变形区尺寸,塑性变形区内应变速率的分布以及纤维取向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加背压(WBP)情况下,从坯料外壁到心部存在明显的等效应变速率梯度,在相同位置,纤维取向角度与等效应变速率几乎成正比关系,而施加背压(BP)提高了坯料充填模具外侧拐角的能力,使得坯料横截面上等效应变速率梯度变小,分布更加均匀,纤维取向角度也更加一致。研究结果对于调控C_(sf)/AZ91D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赵刚,李昆[8](2019)在《复合材料注射成型纤维取向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ele-Shaw理论及广义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采用RSC取向模型,建立了短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射成型流动数学模型。采用Moldflow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在矩形薄板中的注射成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沿宽度方向,矩形薄板两侧处的纤维取向程度高于薄板中部;沿流动方向,入口段和流动末端纤维取向较差,中段取向较好。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纤维取向值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注射时间的增加,纤维取向值增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吴泽斌,金昌,王丽珍,唐笑兰,钟生平[9](2019)在《心包纤维取向对压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纤维取向心包组织压缩后的力学性能,评估对经导管瓣膜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心包条分为横、纵、斜向的心包条各12组,每组中包含3条,其中1条不压缩,另外两条分别在12.5、25 N下压缩1 h。利用单轴拉伸方法对压缩后的心包进行测试,分析其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不同纤维取向心包在压缩前后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压缩前后的割线模量、弹性模量以及极限拉伸强度,总体上都表现为纵向>斜向>横向。纵、斜向牛心包在25 N压缩后的平均拉伸强度比值分别为0.92和0.87,压缩前后的拉伸强度比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横向牛心包25 N压缩后的平均拉伸强度比值为0.97,压缩前后的拉伸强度比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纤维取向心包在低应力、短时间下压缩损伤都很小。在经导管瓣膜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心包纤维取向和压缩后强度变化对瓣膜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阮如玉,徐德华,梁子,徐梁华[10](2019)在《PAN原丝取向行为与初生纤维结构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浓度、温度等凝固浴条件,获得取向行为不同的PAN原丝,采用声速法测定原丝的取向结构,使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对PAN初生纤维的聚集态结构、截面形貌进行表征,建立原丝取向与初生纤维结构的相关性。依据取向度随牵伸倍数变化对数拟合曲线的斜率,定义原丝的分子链取向能力a,研究a与初生纤维结晶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初生纤维结晶度越高,PAN原丝可牵伸性越小,在同一牵伸倍数下纤维全取向度越高;原丝最大牵伸倍数受初生纤维径向结构影响显着,在凝固浴浓度74%时出现极大值;高溶剂含量的纤维分子链取向能力大于低溶剂含量的纤维;原丝的分子链取向能力随初生纤维结晶度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纤维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改变新拌浆体的浇筑方式(单侧浇筑和混乱浇筑)以及流动距离(400 mm,600 mm,800 mm以及1000 mm),研究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HPFRC)中纤维取向与分布。结果表明:采用从模具单侧浇注的方式以及增长流动距离都可改善纤维的取向与分布。此外,新拌UHPFRC中纤维的流动过程可分为叁个区域:混乱期,稳定期和再混乱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维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柳和生,黄兴元,余忠,章凯.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水辅助注射成型纤维取向数值模拟[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林泽文,陈浩,水中和,余睿,宋秋磊.浇注方式对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中纤维取向及分布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3].叶庆莹,张逸,沈关成,王云明,张云.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纤维取向介电测量方法[J].塑料工业.2019
[4].田振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在左旋聚乳酸取向纤维膜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赵创奇,张鹏超,史蕊蕊,许一超,张龙昊.水凝胶表面沟槽内液流诱导制备具有取向碳纳米管的超韧高强纳米复合纤维(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6].舒国强.基于规范对偶优化的纤维取向分布估计[D].郑州大学.2019
[7].苏力争,齐乐华,王新亚,王克军.静水压力对触变挤压C_(sf)/AZ91D复合材料变形及纤维取向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8].赵刚,李昆.复合材料注射成型纤维取向数值模拟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吴泽斌,金昌,王丽珍,唐笑兰,钟生平.心包纤维取向对压缩性能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9
[10].阮如玉,徐德华,梁子,徐梁华.PAN原丝取向行为与初生纤维结构的相关性[J].航空材料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