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研究

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研究

宋宽彬[1]2014年在《水发泡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体积参数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等级公路以沥青路面为主,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在高温下进行拌合和摊铺、压实,不但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此外,我国许多高等级公路即将进入大修期,翻修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如何处理这些废旧料也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水发泡温拌再生技术是改善这两个方面的绿色环保新技术,不但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拌合和压实温度,而且将再生旧料利用起来,减少新矿料和新沥青的加入量,起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效果。本文研究水发泡温拌再生技术及其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变化规律,包括废旧沥青的预处理,水发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废旧料对水发泡再生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等关键技术。运用自行研制的一套室内沥青发泡设备进行沥青发泡试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发泡用水量的提高,发泡沥青膨胀倍率增加,半衰期降低,1.5%用水量下的沥青发泡效果最适宜。发泡沥青和不发泡对比研究,发现普通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分别增加了5.9%和4.5%,软化点分别降低了5.7%和5.8%。发泡沥青的DSR粘性部分和弹性部分均有所降低。2)采用马歇尔击实设计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思路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出水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最适宜的配合比设计因素组合是击实次数75次,发泡用水量1.5%,沥青含量4.9%和击实温度150℃左右,实现降温10℃左右。3)用Superpave设计方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发现水发泡温拌混合料的最适宜压实温度在145℃附近,和热拌相比降温15℃左右。和热拌相比,在混合料压实过程中,水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压实前期更易于压实。4)保证混合料级配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掺加再生旧料对水发泡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沥青含量下,再生料掺量相同时,掺加粗再生料时空隙率最大,掺加细再生料时空隙率最小;掺量变化时,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空隙率降低,其他体积参数也有相应的变化。最终得出混合料的最佳沥青含量。5)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掺加再生料后,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高,抗水损害性能降低,且掺加细再生料的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最差。

贾同谦[2]2008年在《基于厂拌热再生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工艺以及施工配备》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从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高等级路面尤其是沥青路面建设,到目前为止,一方面许多沥青路面仍在开工建设,造成我国道路沥青、砂石材料紧缺;另一方面许多沥青路面相继进入了大修阶段,翻修下来的大量旧料不但堆放困难,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土壤、水源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因此无论是从能源的角度看,还是从环保的角度看,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目前在我国都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论文以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厂拌热再生技术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并指出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工艺要点及关键技术。本文还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实际工程运用,通过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表明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维修改造方式,应该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尤其是缺乏砂石材料的地区推广应用。本论文结合公路养护工程机械化施工实践,考虑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各机械的制约因素、应用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系统理论以及技术经济指标评价方法,深入研究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各个机械在施工作业中各个时期的工作状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以及相应的技术经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厂拌热再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的资源配置方法。

姚家鑫[3]2008年在《沥青再生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从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高等级路面尤其是沥青路面建设,到目前为止,一方面许多沥青路面仍在开工建设,造成我国道路沥青、砂石材料紧缺;另一方面许多沥青路面相继进入了大修阶段,翻修下来的大量旧料不但堆放困难,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土壤、水源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因此无论是从能源的角度看,还是从环保的角度看,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目前在我国都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在八十年代曾进行过低等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研究,沥青混合料再生的关键是沥青再生剂的研制,本文在继承原有部分成果的基础上,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YT型沥青再生剂进行了研制开发。通过对沥青老化规律和再生机理的分析,探明了沥青再生的科学途径。并以此为依据,借助正交试验方法,研制开发出YT型再生剂,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物理、路用性能的对比验证。通过对YT型再生剂与老化沥青反应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YT型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不仅是一个物理的调和作用,而且其与老化沥青发生了化学反应,改善了其性质。本文还将YT型沥青再生剂与其他叁种再生剂进行了物理性能对比分析及路用性能的验证,大量的试验证明YT型再生剂能恢复老化沥青的性能,在低温粘结性等性能上优于其他叁种再生剂。

罗蓉[4]2003年在《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若按现有路面维护技术进行养护维修,必将产生大量废弃沥青路面材料,且废弃沥青路面材料的数量也随公路维修里程的逐年增加而增加。这样将征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来堆放,并对环境产生新的化学污染,而且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废旧沥青再生技术的理论基础、试验方法及工程实际应用。首先,通过旧料抽提试验、旧沥青常规指标及化学组分分析试验考察旧沥青混合料的品质,发现其针入度下降、软化点上升、延度减小、粘度增大、芳香分减少,奠定整个研究的基础;同时对传统回收沥青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克服了老化方法中的若干缺陷。其次,分析沥青老化的机理、沥青再生的可行性,提出沥青再生的基本思路,采用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考察再生沥青的基本性能以及再生沥青与新沥青混合后的性能;试验证明,再生剂能有效改善旧沥青性能,再生沥青与新沥青按适当比例混溶后,从沥青叁大指标来衡量,其路用性能可以恢复到使用之初水平。再次,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并考察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新料与旧料的掺配率、再生剂的掺量是主要影响因素。

王海峰[5]2008年在《乳化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我国的高速公路迅猛发展,截止2007年全国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5.36万公里。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高峰期的过去,大量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逐渐进入大中修期,可以预料公路行业的下一个高峰期的到来是大批道路的养护、维修。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对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将受到严格控制。再生沥青路面正好符合了这些要求,节约了不可再生的石油、天然石料等自然资源,循环再利用,同时也避免了废弃物堆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上,首先,进行了旧沥青路面性能研究,评价沥青的老化程度和集料状况。介绍了乳化沥青混合料反应机理、乳化沥青稳定机理和水泥—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其次,本文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确定采用修正的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对不同水泥含量的冷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评价,在最佳乳化沥青和水泥用量下进行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再次,本文还研究了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与检测,并将再生的混合料应用于路面下面层,实践表明其满足相应的路用性能要求。最后,本文还结合实体工程对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旧沥青混合料的冷再生利用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大修改建方式,尤其适用于缺乏砂石材料的地区。

吴宁[6]2009年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沥青热再生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等级公路的中修和大修中。众所周之,对旧沥青混合料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还可以减少废料带来的环境污染。但是,目前对于再生混合料来说还没有统一的生产工艺。本论文主要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上进行研究,以便提出较好的生产工艺。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2、热再生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3、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4、老化沥青的再生规律研究。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研究,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拌和试验,得出不同RAP掺配率的再生混合料在怎样的新旧料预热温度组合下能够满足拌和温度要求;并通过粘度试验确定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和最佳压实温度与旧料掺配比例之间的关系式;2、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多指标评价,得出较好的工艺组合(所研究的工艺主要包括再生剂的添加方式、拌合时间长短、旧沥青混合料的预热温度);3、通过路用性能试验的结果,得出满足路用性能要求的针入度范围;4、对不同新沥青掺加比例的调和沥青进行分析,得出新沥青对旧沥青的再生规律,同样可以得出再生剂对旧沥青的再生规律。

张金喜, 李娟[7]2005年在《我国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现状和课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意义﹑方法和历史,以及国外对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我国道路建设及维修养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估算了我国每年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发生数量。综合对比了国内外在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方面的差异,总结分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当前应着重开展的研究课题。

邓晓青[8]2007年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公路建设与翻修的并存期,翻修的路面大多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如果重新铺筑这些老化路段的沥青混凝土,将需要大量的沥青和石料。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废旧沥青,节省大量的砂石料;并能有效节约开采砂石料和废弃旧料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在国外沥青再生技术已经是一项比较系统的科学技术,有着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在国内应用该项技术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点。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结合西安地区气候条件和旧沥青路面特点及回收材料特性,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工作,寻找出适用于西安地区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比设计,并在筑路工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从西安市1990年至2002年期间修建的道路选取有代表性路段取样,总结旧沥青路面特点及回收材料特性,对回收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价,确定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量,探明旧沥青及其混合料再生的途径及其适用性等,为厂拌热再生及其配比设计提供基础资料。选择的再生方式为直接添加新沥青、新骨料的厂拌热再生,采用马歇尔试验的方法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满足路用要求。根据再生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和旧料级配情况调整再生混合料的集料级配,以满足混合料在强度、抗滑、防渗、稳定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路用性能评价及质量检验,验证用于生产的标准配合比设计是合理的,是能在西安地区指导生产并大规模推广使用的。

范勇军[9]2007年在《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相继进入维修、改扩建阶段。为解决由此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占地与污染问题,有效节约资源,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研究工作被提上了日程。本文结合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了厂拌热再生的技术研究。在借鉴新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依托浙江22省道诸暨段加铺的工程实践,通过沥青路面回收料性状评价、矿料的合成级配、沥青再生、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配合比设计的检验等步骤全面的给出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用在高等级公路的面层甚至是上面层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AC-13、AC-20两种级配多个旧料掺量下的路用性能试验。通过车辙、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低温弯曲、手工铺砂等试验分析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路面抗滑性等技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旧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改善;低旧料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变化不大,但随着旧料掺量的进一步加大,其水稳性与低温性能不断下降。文中的数据显示,只要控制好旧料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完全能够达到现行规范的各项要求。本文最后对厂拌热再生的施工工艺、拌和设备进行了探讨。

陈启宗[10]2005年在《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与设备的现状和展望》文中认为沥青路面再生,是将路面翻挖或铣刨,回收旧沥青混合料,经过破碎、筛分,再添加一部分新骨料与新沥青(必要时添加再生剂),进行再生工艺的处理,重新拌制后,获得满足高等级公路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并用于铺筑沥青路面结构层的一种成套工艺技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及设备,是我国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公路建设和养护中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和改善我国公路的质量,降低路面工程造价,保护环境,重复利用资源都有十分显着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水发泡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体积参数试验研究[D]. 宋宽彬. 苏州科技学院. 2014

[2]. 基于厂拌热再生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工艺以及施工配备[D]. 贾同谦. 重庆交通大学. 2008

[3]. 沥青再生剂的研制[D]. 姚家鑫. 重庆交通大学. 2008

[4]. 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研究[D]. 罗蓉. 重庆交通学院. 2003

[5]. 乳化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研究[D]. 王海峰. 长沙理工大学. 2008

[6].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工艺研究[D]. 吴宁. 长安大学. 2009

[7]. 我国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现状和课题[J]. 张金喜, 李娟. 市政技术. 2005

[8].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研究[D]. 邓晓青. 长安大学. 2007

[9]. 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 范勇军. 长沙理工大学. 2007

[10]. 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与设备的现状和展望[J]. 陈启宗. 交通世界. 2005

标签:;  ;  ;  ;  ;  ;  ;  

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