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李帅(大连市金州区妇幼保健院116100)

【摘要】目的对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各45例。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针灸康复运动疗法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56-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均寿命显著延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著,这也让中风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危害性。临床特点表现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2]。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运动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有39例。年龄范围为49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以及1995年中华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过MRI以及CT检查,均确诊为中风患者。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意识模糊,生命体征稳定。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在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内容如下:

(1)针灸治疗:

对患者的百会、水沟、神庭、三阴交、足三里、四神聪、尺泽、极泉、委中以及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患者如果存在风痰阻络的情况,则需要另外对合谷以及丰隆等穴位进行针刺;患者如果存在肝阳上亢的情况,则需要另外对太溪以及太冲等穴位进行针刺;患者如果存在上肢不遂的情况,则需要另外对肩贞、曲池以及手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患者如果存在下肢不遂的情况,则需要另外对环跳、阳陵泉以及风市等穴位进行针刺。

(2)康复运动疗法:

结合Brunnstrom对康复运动进行分期,每个阶段安排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对于迟缓期患者,康复运动内容主要包括了良肢位设计、体位变换、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性低血压适应性训练以及诱发患侧肌力训练;对痉挛期患者,则进行翻身训练、肌张力降低训练以及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对于联带运动期患者,则进行随意运动易化训练、随意运动控制训练、跪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站位转换训练以及分离运动诱发训练;对于部分分离运动患者,则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单腿站立训练、髋关节控制模式诱发训练、站立位中心转移训练、踝关节控制模式诱发训练以及站立位下肢分离活动易化训练;对于分离运动期患者,则进行平行杠内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训练以及特殊步行训练。康复运动疗法每日进行一次,每次控制在45分钟。

1.3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以下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1)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能够自行行走,语言表达流利清晰,生活能够自理。

(2)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明显好转,行走功能有所改善,语言表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3)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没有显著变化。或者患者病情加重。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453014197.8%

对照组4523121077.8%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在临床上又称为脑卒中,患者一般表现为半身不遂、舌强语塞以及口眼斜等症状。中医认为,中风是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气虚邪中以及情志所伤等所致,引发患者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及上冲犯脑,从而形成中风。中医将中风分成中经络以及中脏腑两种类型[3]。

中经络患者病情相对较轻,中脏腑患者病情相对较重[4]。其中中脏腑患者存在昏迷情况。在对穴位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头部诸阳交会,且督脉统率了全身阳气并入络脑,其中水沟以及百会两个穴位是督脉的重要穴位,具有醒脑以及通神的效果。内关是心包经穴位,其具有调节心气以及改善气血运行的效果。三阴交则能够滋补肝肾。丰隆以及合谷具有化痰息风的效果。太溪以及太冲能够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过胜患者。太溪以及风池能够滋阴潜阳,适合于阴虚风动患者。地仓以及颊车能够对口角进行纠正,因此对于中风患者具有效果。肩贞、曲池、手三里以及合谷则能够对上肢不遂进行治疗。下肢不遂患者则选择环跳、阴陵泉、风市以及阳陵泉。金津、廉泉以及玉液则针对舌强语塞的患者。四神聪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5]。

康复运动疗法则主要是指导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从而让患者意识自身配合对自己预后的重要性,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配合度。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对自身心态进行调节,不宜维持压抑、抑郁等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康复运动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在运动疗法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让患者保持自信、乐观以及积极的心态。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77.8%。由此可见,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喆.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J].哈尔滨医药.2010,30(04):62.

[2]包金.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04):190.

[3]方永江;韩励兵;易荣;何艳;;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98-99.

[4]丁璟琳.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2(06):212-213.

[5]王佩,宋志超,王翠,韩祖成.益气活血通络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陕西中医,2013,2(02):222-223.

标签:;  ;  ;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