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胶囊论文-张彤,许云,何斌,易丹辉,郝洁

祛邪胶囊论文-张彤,许云,何斌,易丹辉,郝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祛邪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祛邪胶囊,晚期结直肠癌,随机对照试验

祛邪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张彤,许云,何斌,易丹辉,郝洁[1](2019)在《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注册号:ChiCTR-IOR-16009733)。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筛选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60例,按1:1的比例分为祛邪胶囊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盲底封闭于不透光的信封交由北京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妥善保管。治疗组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联合祛邪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联合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进入长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19.4个月,对照组尚有一名受试者生存,其他受试者均达到了主要临床终点(死亡)。60例患者中最终54例纳入分析,祛邪胶囊组中位生存期(m OS)较对照组延长了9.6个月(23.9m VS14.3m, Kaplan–Meier,Log-rank p=0.032),风险比率(95%置信区间)=0.55(0.31,0.95),p=0.04。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m VS 6m,p=0.60)。在结肠、左半结肠、二线以上(含二线)治疗、无靶向治疗、RAS野生型亚组中,两组m OS分别为25.1 vs18.5m,20.9 vs 12.2m,25.1 vs 12.0m,20.8vs 12.0m,17.4 vs 14.4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37,0.007,0.022,0.019)。祛邪胶囊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及肝肾功损伤。在不良事件中,除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1次"腹痛"考虑可能与实验药物相关外,其它无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祛邪胶囊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左半结肠、接受二线以上(含二线)治疗、无靶向治疗、RAS野生型患者的生存获益更为明显;祛邪胶囊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7-05)

张彤[2](2018)在《祛邪胶囊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和中医治疗大肠癌获益人群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涉及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和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故从叁方面陈述研究摘要。1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背景]祛邪胶囊出自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设古方“阴阳攻积丸”,结合我科杨宇飞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化裁而成。祛邪胶囊在我科临床应用已经十余年,在前期的临床试验中我们发现,祛邪胶囊可以降低Ⅱ-Ⅲ期结肠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早在10年前,我们曾开展一项小样本的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位生存期(mOS)较对照组延长了 4个月(17 VS 13m p<0.05)。但是由于样本量太少(40例)、没有设置盲法和安慰剂对照、治疗混杂因素过多等问题,使得最终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为进一步验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开展此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筛选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60例,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盲底封闭于不透光的信封交由北京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妥善保管。治疗组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联合祛邪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联合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进入长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本研究已通过西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6009733),北京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负责课题的监查。[结果]共有121例患者进入筛选,筛选失败61例,入组60例,首例入组时间2014年4月4日,最后一例入组时间2015年7月27日,筛选入组患者60例,剔除3例,脱落3例。治疗组010号因自行退出试验,012、049号失访,023、041、060号因未按照方案完成服药而剔除。至研究结束最终纳入分析的为54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9例。有24例患者达到临床终点(死亡),治疗组8例,对照组16例。23例患者在长期随访阶段,最长随访时间30个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了 9个月(mOS 23 VS 14,p=0.060),具有非常显着的临床意义,统计上可以看到明显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在非老年(年龄<65岁)亚组、左半结肠亚组、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亚组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p=0.006,0.038,0.013)。祛邪胶囊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及肝肾功损伤。在不良事件中,除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1次“腹痛”考虑可能与实验药物相关外,其它无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祛邪胶囊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对非老年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和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更为明显;祛邪胶囊安全性良好。2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中国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但是受限于理论体系的差异和非常“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的有效性仍然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和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我科前期完成的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可以降低Ⅱ-Ⅲ期结肠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第一部分祛邪胶囊RCT的结果显示:祛邪胶囊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了 9个月(mOS 23 VS 14,p=0.060),具有非常显着的临床意义。祛邪胶囊RCT的附加分析验证了我们的临床假设:中医治疗(含祛邪胶囊)对男性、放疗、RAS/BRAF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好。但受限于研究样本量,我们所能分析的临床特征过少,且检验效能不高,故我们设计了第二部分回顾性队列研究,扩大了样本量,首先比较中西医治疗队列与单纯西医治疗队列的疗效,进而在第叁部分研究中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特征,并尝试与西医治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特征进行比较,以期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决策,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本研究通过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比较中西医治疗队列与西医治疗队列的生存结局,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是否连续接受≥3个月中医治疗”作为暴露因素。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列队(110人),不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西医治疗队列(225人)。比较两队列间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和第1、2、3年生存率。本研究已通过西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进行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7010497)。[结果]中西医队列的mOS为18个月(95%CI 15-21),西医队列的mOS为16个月,中西医队列的mPFS为6个月(95%CI 4-7),西医队列的mPFS为5个月(95%CI 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86,0.223)。在女性、右半结肠、一线治疗亚组中,中西医队列的0S和PFS均优于西医队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老年亚组(年龄>65)中西医队列的OS优于西医队列。中西医队列与西医队列第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3%和63%,36%和31%,27%和2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女性、右半结肠、老年、一线治疗的患者中优势明显。3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的多因素分析[背景]临床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都能从中医治疗中获益。如何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寻找中医治疗的受益人群,是提高结直肠癌中医疗效的关键。但是,中医治疗的获益人群具备怎样的特征是我们目前尚不知晓的,探索肿瘤患者对中医治疗的受益程度,筛选中医治疗的获益人群和非获益人群,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和卫生经济学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关于治疗结直肠癌的中医临床治疗报道十分有限,尚未见筛选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的临床报道。筛选并归纳中医治疗获益人群的基本特征,制定对应的中医治疗措施,是实现结直肠癌“中医精准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突破口,为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第一部分祛邪胶囊RCT的附加分析验证了我们的临床假设:中医治疗(含祛邪胶囊)对男性、放疗、RAS/BRAF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好。但受限于研究样本量,我们所能分析的临床特征过少,且检验效能不高,故我们设计了第二部分队列研究,扩大了样本量,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比较了中西医治疗队列与单纯西医治疗队列的疗效,第叁部分研究内容是在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找寻和回答究竟哪些因素是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因素,或者说,具备哪些因素的患者是中医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法]回顾2013年8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西苑医院肿瘤科、北京肿瘤医院消化内科Ⅳ期结直肠癌全部患者,按照“是否连续接受≥3个月的中医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分为两组: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随访至患者死亡,未死亡患者随访至2016年11月30日。按照患者总生存是否≥18个月划分“获益人群”和“非获益人群”,中西医治疗组采集年龄、性别、左右半等14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西医治疗组采集12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并与西医治疗Ⅳ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性别、左右半、靶向、转移程度(低vs高中)、分化程度(高vs中低)、正虚(肺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亏虚VS肝郁脾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女性疗效好的概率是男性的3.5倍(p= 0.029),原发部位在右半结肠疗效好的概率是在左半结肠的4.4倍(p = 0.049),未接受靶向治疗患者的疗效好的概率是接受靶向治疗的5.2倍(p=0.016),骨、淋巴结及其它部位转移患者疗效好的概率是肝、胸膜、腹膜、脑转移、肺、脾、腹壁、吻合口转移患者的38.2倍(p= 0.001),高分化疗效好的概率是中低分化的13.2倍(p= 0.012),肺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亏虚疗效好的概率是肝郁脾虚的4.7 倍(p = 0.028)。[结论](1)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的特征是:女性、右半结肠、无靶向治疗、骨转移、淋巴结转移、高分化、中医辨证为肺肾亏虚证、肝肾亏虚证、脾肾亏虚证。(2)右半结肠癌整体预后明显差于左半结肠癌已是共识,本研究中筛选出的中医治疗获益人群“右半结肠”、“女性”等特征却与西医公认的不良预后因素相符合,生存亚组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延长了“右半结肠”、“女性”、“无靶向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也有延长生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8-05-29)

ZHANG,Tong,YANG,Yu-fei,HE,Bin,YI,Dan-hui,HAO,Jie[3](2018)在《Efficacy and Safety of Quxie Capsule(祛邪胶囊)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To verif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uxie Capsule(祛邪胶囊)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 RC).Methods:The present study wa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Sixty patients with mC RC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at a 1:1 ratio by sealed envelope.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Quxie Capsule for 3 month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placebo for 3 months.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overall survival(OS)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Subgrou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ge,right or left-sided disease,and second-line therapy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in PFS and O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every 3 months until Dec 31 st 2016.Results:The median OS was 23 month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15–not calculated] vs.14 months in the control group(95% CI:11–22,P=0.060).The O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tended to be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subgroups of patients <65 years old,left-sided colon,and 2 nd-line therapy,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survival benefi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06,0.038,0.013,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FS(P>0.05).Safety analysis showed no severe hematological toxicity or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injury in the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s:Quxie Capsule showed good safety and efficacy,and could prolong the OS of patients with mC RC.(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期刊2018年03期)

雷霄,王红兵[4](2017)在《扶脾益肠汤联合扶正和祛邪胶囊对结肠癌术后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扶脾益肠汤联合扶正和祛邪胶囊对结肠癌术后疗效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于化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扶脾益肠汤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和祛邪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EA、IgG、IgA水平及NK细胞、CD4~+淋巴细胞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体倦无力、食少纳差、腹胀腹痛、大便异常评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EA、IgG、IgA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05),NK、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脾益肠汤联合扶正和祛邪胶囊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疗效较佳,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21期)

郝洁[5](2017)在《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优劣势病例特点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逐渐多样化,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等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显着的提高。中医药治疗作为我国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方法之一,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体验。不少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于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或失去治疗机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纯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状态,最终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然而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都能从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如何寻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探索中医药治疗后效果较好的人群特征,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本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特色临床应用项目”,旨在验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干预治疗后的晚期结直肠癌优势病例与劣势病例的特点,从而总结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人群(受益人群)与劣势人群(非受益人群)特征,最终实现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精准化、个体化。祛邪胶囊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在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施奠邦教授的指导下,与吴煜教授共同研制,从古方化裁而来。本方具有温通经脉阳气,缓消络中之积等功效,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中药制剂。杨宇飞主任认为“脉络闭阻是肠癌发病的根本原因,而局部阳气不达是结直肠癌的基本病机”,“通阳法”作为防治结直肠癌总治则,在治疗结直肠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优势。祛邪胶囊是由明代李中梓所创制的治疗积名方“阴阳攻击丸”化裁而来,全方以温通为主,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所以李中梓特别强调,患者无论阴阳寒热,皆可应用。杨宇飞教授自1997年开始致力于此方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经杨宇飞主任团队的不懈努力,数个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初步证实:祛邪胶囊在早中期、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为进一步证实祛邪胶囊的疗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样本量,并对中医药干预治疗后的优劣势病例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初步描述了优势人群与劣势人群的临床特征。本文共分为文献综述、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叁部分。首先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角度综述了中医理论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其次对中医药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临床研究部分主要包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及人群特征描述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主要针对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展开。人群特征描述性研究,首先采用专家咨询法制定最佳最差病例筛选标准,并根据此标准筛选中医药干预治疗后的优势病例与劣势病例,通过对优劣势病例特点进行描述分析,从而初步总结优势人群(受益人群)与劣势人群(非受益人群)的临床特征。研究一: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目的:客观评价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并对祛邪胶囊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邪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胶囊。分别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长期随访,直至患者死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存情况(OS/mOS)、肿瘤进展情况(PFS)、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内容。本课题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工作,执行期间由北京市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第叁方公司)负责监察工作,并进行了国内临床试验注册,取得了临床试验注册统一编号,编号为ChiCTR-IOR-16008924。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在性别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治疗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其他一般资料如年龄、发病部位、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的Ⅳ期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对照组的Ⅳ期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延长了 11个月(P=0.03<0.05)。而两组患者入组前Ⅳ期生存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14>0.05),治疗组患者入组前平均Ⅳ期生存时间为16.00±11.80个月,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平均Ⅳ期生存时间为11.4±9.5个月。3、治疗组的入组后中位生存期(mOS)为18个月,对照组的入组后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20>0.05)4、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17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7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95>0.05)。5、祛邪胶囊干预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如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情感、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5)。6、治疗后第15个月,治疗组的部分缓解(PR)率为0%,疾病稳定(SD)率为77.78%;对照组的部分缓解率为14.29%,疾病稳定率为42.86%。治疗组的肿瘤控制率(RR=CR+PR+SD)(77.78%)与对照组的肿瘤控制率(57.15%)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71>0.05)。治疗组的中医症候、主症评分的改变较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7、本研究实施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72例患者共发生22例27例次不良事件,其中治疗组9例10例次,发生率为25%;对照组13例17次,发生率为36.11%。判定为与研究药物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为胃痛,治疗组发生2例,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2.27%。研究二: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劣势病例特点初步探讨目的:筛选中医药干预治疗后的最佳病例与最差病例,通过对优劣势病例特点进行总结,从而描述优势人群(受益人群)与劣势人群(非受益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结合国际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最新研究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法,共咨询全国肿瘤专家32名,从生存期及基因分型的角度对最佳最差病例标准进行了制定。将入组的72例患者作为整体观察对象,并根据此筛选标准筛选最佳/最差病例。分别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基因分型、中医证型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采取专家咨询法,制定了最佳/最差病例的定义,具体标准如下:最差病例:Ⅳ期生存期≤12个月。最佳病例:KRAS、NRAS、BRAF全野生型Ⅳ期生存期>30个月,RAS有一项突变型Ⅳ期生存期>24个月,B-RAF-突变型Ⅳ期生存期>18个月。根据最佳最差病例定义标准,从72例患者中筛选出最佳病例38例,从已经获得生存结局的病例中筛选出最差病例7例。2、最佳病例组的特点:性别:男性22例(占全部最佳病例的57.9%),女性16例(占全部最佳病例的 42.1%)。年龄分布:最佳病例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59年龄段(36.8%),其次是60-69 年龄段(34.2%)。发病部位:左侧结直肠癌30例(占全部最佳病例的78.9%),右侧结直肠癌8例(占全部最佳病例的21.1%)。基因分型:KRAS、NRAS、BRAF—全野生型的比例为50%;KRAS,NRAS—突变型,BRAF—野生型的比例为42.1%;BRAF—突变型,KRAS,NRAS—野生型的比例为7.9%。中医证型:最佳病例组中脾肾亏虚占有较大的比例(均占全部最佳病例的34.2%);肝郁脾虚型占26.3%,肝肾亏虚占23.7%。3、最差病例组的特点:性别:男性5例(占全部最差病例的71.4%),女性2例(占全部最差病例的28.6%)。年龄分布:最差病例组的年龄组要集中在60—70年龄段(57.1%)。发病部位:7例最差病例全部为左侧结直肠癌。基因分型:KRAS、NRAS、BRAF—全野生型的比例为57.1%,KRAS、NRAS—突变型,BRAF—野生型的比例为42.9%,未见BRAF—突变型患者。中医证型方面:最差病例组中肝肾亏虚证型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57.1%,肺肾亏虚型占28.6%,脾肾亏虚型占14.3%。结论:祛邪胶囊干预治疗能够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Ⅳ期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并无显着影响,提示祛邪胶囊对于晚期肠癌的治疗疗效并非针对瘤体本身,患者从祛邪胶囊治疗中可以获得远期生存获益。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患者的年龄、中医证型等内容有关。其中40-59岁年龄段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能会从中医治疗中获益,而60-69岁年龄段的患者可能从中医药治疗中获益较少。另外,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型的患者可能会从中医药干预治疗中获益,而辨证为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可能从中医药干预治疗中的获益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7-05-20)

杨尚真[6](2015)在《祛邪胶囊减少Ⅱ、Ⅲ期结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Ⅱ、Ⅲ期结肠癌术后应用中药祛邪胶囊减少复发及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从2012年5月-2013年6月确诊为结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结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祛邪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1,2,3年的复发转移时间和复发转移率。结果:观察组1年复发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年复发率为2.08%,对照组为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3年复发率为14.58%,对照组为2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23.21±4.62)月,对照组为(16.53±4.31)月,观察组的复发转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Ⅲ期结肠癌经根治术后应用祛邪胶囊具有减少术后与复发转移的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丁宁[7](2014)在《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及用药方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祛邪胶囊是从古方“阴阳攻积丸”化裁而来的制剂,临床应用十余年,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祛邪胶囊可减少晚期肠癌病死率,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可以减少Ⅱ-Ⅲ期结肠直肠癌的复发转移。但是对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空白,对于李中梓的用药方式的合理性尚未进行探讨。本研究立足于前期的临床研究结果,探讨祛邪胶囊对于晚期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合理用药方式。方法:本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APA、 MTS法检测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对肠癌HCT-116及另外几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祛邪胶囊与祛邪胶囊去掉有毒成分巴豆、猪牙皂以及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合方单方对肠癌细胞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FITC+/IP双染法检测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以及合方的早期凋亡率与中晚期凋亡率;Western bloting检测凋亡与自噬的相关蛋白Caspase-3和LC3表达的改变;利用CT-26荷瘤Balb/c小鼠模型评价祛邪胶囊拆方及与四君子汤合方的生存期、抑瘤率、体重、瘤重,以及祛邪胶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肠癌预后相关蛋白PI3K、PTEN. KRAS表达。用EILISA法和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法检测抗肿瘤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2,观察Thl/Th2平衡的变化,验证临床使用的低毒祛邪胶囊优势、机理及其温阳法的免疫学表达特点。结果:本研究通过10%含药血清实验发现祛邪胶囊在体外对人肠癌HCT-116细胞抑制率(71.28±5.22)与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乳腺癌MDA-MBA-231(22.94±2.87),肝癌Bel-7402(26.74±3.34),宫颈癌Hela(45.80±4.21),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抑制率较低(-10.38±1.13)(P<0.01)。与其他时间点(6h、12h、48h)和浓度相比(5%、20%)相比祛邪胶囊抑制肠癌HCT-116细胞的最佳时间浓度结合点是10%含药血清浓度作用24h。与祛邪胶囊全方组相比,祛邪胶囊去关键有毒成分巴豆和猪牙皂组后体外细胞抑制作用与全方组相比降低,分别为:祛邪胶囊去巴豆(63.29±4.24)、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61.34±2.34)(P<0.05)。祛邪胶囊与扶正方剂四君子汤合用可削弱外抑瘤作用(20.01±3.83)(P<0.05)。Anexin V-FITC+/IP双染法检测祛邪胶囊组早期凋亡(13.3±3.21)、中晚期凋亡率(35.38±5.23),Western Bloting检测发现祛邪胶囊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增高、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LC3与caspase-3表达均增高。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四君子汤+祛邪胶囊组(34.21±3.92)细胞抑制率显着增加(P<0.05)。通过体内急毒实验证明祛邪胶囊最大给药量为20g/kg。通过建立肠癌CT-26细胞种植babl/c小鼠模型发现祛邪胶囊组肿瘤与对照组相比瘤重减小,但小鼠生存率下降,体重下降,Thl/Th2升高,各组抑瘤率和生存率分别为:祛邪胶囊组(16.92%±1.53、21.34%±1.50)、祛邪胶囊去巴豆(-8.72%±3.87、39.32%±3.27)、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21.26%±3.21、54.21%±9.85)、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同服(19.14%±7.84、58.51%±4.92)、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21.23%±4.90、72.98%±5.27)、5-FU(22.44%±4.23、60.29%±3.32)、阴性对照(0、49.28%±3.29)。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组生存率高于祛邪胶囊组,但Thl/Th2下降(P<0.05)。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用组小鼠与对照组比生存率增高,体重增加,小鼠Thl/Th2升高(P<0.01),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用组小鼠生存率与抑瘤率均优于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P<0.05),祛邪胶囊组、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与对照组IL-2下降(P<0.05),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祛邪胶囊组,祛邪胶囊去巴豆组、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瘤体LC3、PI3K、PTEN比阴性、阳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表达增高,祛邪胶囊各拆方组KRAS比阴性、阳性对照组表达略有降低。经过前期实验结果改良的方案:祛邪胶囊(低毒)生存率优于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P<0.05)。与交替组相比,祛邪胶囊组血清可见IFN-γ表达升高(P<0.05)。Thl/Th2升高及IL-6下降相关。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组和祛邪胶囊(低毒)组LC3,KRAS, PTEN表达降低。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可见P13K表达升高。祛邪胶囊与肠癌扶正解毒自拟方相比IFN-γ、IL-6表达增高。结论:本研究发现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具有体外对肠癌细胞HCT-116的显着抑制作用,优于其他组织来源叁种肿瘤细胞,并具有高效低毒(PBMC)。我们发现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在体外可通过凋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同用可以拮抗体外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自噬通路相关。本研究发现祛邪胶囊去掉关键有毒成分巴豆和猪牙皂后的体外抑制作用减弱。祛邪胶囊荷瘤小鼠生存期较短,体重下降,Thl/Th2平衡向Thl强烈漂移,IL-2表达下降。而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合用组则生存期延长,相比与四君子汤合用,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用取得了更好的生存率和抑瘤率,可能与获得了相对合理的Thl/Th2免疫平衡有关。祛邪胶囊(低毒)与其余各组相比生存率提升,可能与IL-6下调和IFN-γ上调,Thl/Th2平衡向Thl漂移。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组和祛邪胶囊(低毒)组LC3, KRAS, PTEN表达降低。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可见PI3K表达升高。祛邪胶囊与清热解毒方剂“肠癌清热解毒自拟方”相比IL-6、IFN-γ表达俱有显著提升。通过本研究间接验证了五百年前李中梓用药医嘱。同时发现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合用可以在小鼠体内调节T辅助细胞功能,改善Thl/Th2免疫平衡。通过本实验研发的祛邪胶囊(低毒)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实验使用的即是本比例的祛邪胶囊。本研究基于前期临床基础与体外与体内实验的多个层次组合拆分研究,研究了祛邪胶囊的最佳用药方式与作用通路,提出基于免疫平衡的抗肿瘤中医温阳健脾治疗观。(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4-05-28)

张剑,邓永琼[8](2013)在《养阴祛邪胶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5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养阴祛邪胶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养阴祛邪胶囊治疗,对照组以万乃洛韦胶囊治疗,采用症状分级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自觉症状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比较叁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自觉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自觉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9个月后,治疗组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89.58%,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为60.41%,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4.00%,对照组有效率为54.17%,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养阴祛邪胶囊在减轻生殖器疱疹临床症状,减少复发频率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远期疗效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3年06期)

张剑,邓永琼[9](2013)在《养阴祛邪胶囊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养阴祛邪胶囊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养阴祛邪胶囊治疗,对照组48例以盐酸万乃洛韦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停药3、6月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于治疗后、停药3、6月比较2组患者复发控制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停药3月,治疗组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停药6月,治疗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或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复发控制率治疗组为86.00%,对照组为89.58%,2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停药3月复发控制率治疗组为82.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停药6月复发控制率治疗组为78.00%,对照组为52.08%,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养阴祛邪胶囊可以明显改善RGH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且疗效较持久,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3年06期)

丁宁,杨宇飞,刘羿男,许云,何斌[10](2013)在《清血颗粒与祛邪胶囊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种院内制剂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癌细胞生长、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清血颗粒组、祛邪胶囊组、健脾活血组、健脾活血加清血颗粒组、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分别采用酸性磷酸酶法(APA)、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含好药血清对肿瘤细胞长、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结果:清血颗粒、祛邪胶囊、健脾活血清血颗粒、健脾活血组的10%含药血清作用24h后,可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则不能抑制其生长。光镜下可见,祛邪胶囊组作用24h后细胞密度稀疏,细胞皱缩体积缩小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均能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祛邪胶囊组主要通过凋亡途径诱导HCT-116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祛邪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涉及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和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故从叁方面陈述研究摘要。1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背景]祛邪胶囊出自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设古方“阴阳攻积丸”,结合我科杨宇飞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化裁而成。祛邪胶囊在我科临床应用已经十余年,在前期的临床试验中我们发现,祛邪胶囊可以降低Ⅱ-Ⅲ期结肠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早在10年前,我们曾开展一项小样本的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位生存期(mOS)较对照组延长了 4个月(17 VS 13m p<0.05)。但是由于样本量太少(40例)、没有设置盲法和安慰剂对照、治疗混杂因素过多等问题,使得最终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为进一步验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开展此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筛选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60例,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盲底封闭于不透光的信封交由北京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妥善保管。治疗组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联合祛邪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联合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进入长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本研究已通过西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6009733),北京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负责课题的监查。[结果]共有121例患者进入筛选,筛选失败61例,入组60例,首例入组时间2014年4月4日,最后一例入组时间2015年7月27日,筛选入组患者60例,剔除3例,脱落3例。治疗组010号因自行退出试验,012、049号失访,023、041、060号因未按照方案完成服药而剔除。至研究结束最终纳入分析的为54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9例。有24例患者达到临床终点(死亡),治疗组8例,对照组16例。23例患者在长期随访阶段,最长随访时间30个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了 9个月(mOS 23 VS 14,p=0.060),具有非常显着的临床意义,统计上可以看到明显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在非老年(年龄<65岁)亚组、左半结肠亚组、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亚组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p=0.006,0.038,0.013)。祛邪胶囊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及肝肾功损伤。在不良事件中,除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1次“腹痛”考虑可能与实验药物相关外,其它无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祛邪胶囊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对非老年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和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更为明显;祛邪胶囊安全性良好。2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中国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但是受限于理论体系的差异和非常“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的有效性仍然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和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我科前期完成的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可以降低Ⅱ-Ⅲ期结肠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第一部分祛邪胶囊RCT的结果显示:祛邪胶囊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了 9个月(mOS 23 VS 14,p=0.060),具有非常显着的临床意义。祛邪胶囊RCT的附加分析验证了我们的临床假设:中医治疗(含祛邪胶囊)对男性、放疗、RAS/BRAF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好。但受限于研究样本量,我们所能分析的临床特征过少,且检验效能不高,故我们设计了第二部分回顾性队列研究,扩大了样本量,首先比较中西医治疗队列与单纯西医治疗队列的疗效,进而在第叁部分研究中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特征,并尝试与西医治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特征进行比较,以期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决策,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本研究通过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比较中西医治疗队列与西医治疗队列的生存结局,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是否连续接受≥3个月中医治疗”作为暴露因素。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列队(110人),不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西医治疗队列(225人)。比较两队列间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和第1、2、3年生存率。本研究已通过西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进行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7010497)。[结果]中西医队列的mOS为18个月(95%CI 15-21),西医队列的mOS为16个月,中西医队列的mPFS为6个月(95%CI 4-7),西医队列的mPFS为5个月(95%CI 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86,0.223)。在女性、右半结肠、一线治疗亚组中,中西医队列的0S和PFS均优于西医队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老年亚组(年龄>65)中西医队列的OS优于西医队列。中西医队列与西医队列第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3%和63%,36%和31%,27%和2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女性、右半结肠、老年、一线治疗的患者中优势明显。3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的多因素分析[背景]临床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都能从中医治疗中获益。如何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寻找中医治疗的受益人群,是提高结直肠癌中医疗效的关键。但是,中医治疗的获益人群具备怎样的特征是我们目前尚不知晓的,探索肿瘤患者对中医治疗的受益程度,筛选中医治疗的获益人群和非获益人群,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和卫生经济学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关于治疗结直肠癌的中医临床治疗报道十分有限,尚未见筛选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的临床报道。筛选并归纳中医治疗获益人群的基本特征,制定对应的中医治疗措施,是实现结直肠癌“中医精准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突破口,为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第一部分祛邪胶囊RCT的附加分析验证了我们的临床假设:中医治疗(含祛邪胶囊)对男性、放疗、RAS/BRAF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好。但受限于研究样本量,我们所能分析的临床特征过少,且检验效能不高,故我们设计了第二部分队列研究,扩大了样本量,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比较了中西医治疗队列与单纯西医治疗队列的疗效,第叁部分研究内容是在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找寻和回答究竟哪些因素是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因素,或者说,具备哪些因素的患者是中医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法]回顾2013年8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西苑医院肿瘤科、北京肿瘤医院消化内科Ⅳ期结直肠癌全部患者,按照“是否连续接受≥3个月的中医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分为两组: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随访至患者死亡,未死亡患者随访至2016年11月30日。按照患者总生存是否≥18个月划分“获益人群”和“非获益人群”,中西医治疗组采集年龄、性别、左右半等14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西医治疗组采集12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并与西医治疗Ⅳ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性别、左右半、靶向、转移程度(低vs高中)、分化程度(高vs中低)、正虚(肺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亏虚VS肝郁脾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女性疗效好的概率是男性的3.5倍(p= 0.029),原发部位在右半结肠疗效好的概率是在左半结肠的4.4倍(p = 0.049),未接受靶向治疗患者的疗效好的概率是接受靶向治疗的5.2倍(p=0.016),骨、淋巴结及其它部位转移患者疗效好的概率是肝、胸膜、腹膜、脑转移、肺、脾、腹壁、吻合口转移患者的38.2倍(p= 0.001),高分化疗效好的概率是中低分化的13.2倍(p= 0.012),肺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亏虚疗效好的概率是肝郁脾虚的4.7 倍(p = 0.028)。[结论](1)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益人群的特征是:女性、右半结肠、无靶向治疗、骨转移、淋巴结转移、高分化、中医辨证为肺肾亏虚证、肝肾亏虚证、脾肾亏虚证。(2)右半结肠癌整体预后明显差于左半结肠癌已是共识,本研究中筛选出的中医治疗获益人群“右半结肠”、“女性”等特征却与西医公认的不良预后因素相符合,生存亚组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延长了“右半结肠”、“女性”、“无靶向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也有延长生存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祛邪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彤,许云,何斌,易丹辉,郝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C].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2019

[2].张彤.祛邪胶囊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和中医治疗大肠癌获益人群特征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

[3].ZHANG,Tong,YANG,Yu-fei,HE,Bin,YI,Dan-hui,HAO,Jie.EfficacyandSafetyofQuxieCapsule(祛邪胶囊)in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A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J].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2018

[4].雷霄,王红兵.扶脾益肠汤联合扶正和祛邪胶囊对结肠癌术后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5].郝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优劣势病例特点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6].杨尚真.祛邪胶囊减少Ⅱ、Ⅲ期结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

[7].丁宁.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及用药方式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8].张剑,邓永琼.养阴祛邪胶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50例[J].河南中医.2013

[9].张剑,邓永琼.养阴祛邪胶囊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新中医.2013

[10].丁宁,杨宇飞,刘羿男,许云,何斌.清血颗粒与祛邪胶囊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

标签:;  ;  ;  

祛邪胶囊论文-张彤,许云,何斌,易丹辉,郝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