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生代初期(50M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其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楔入作用,致使青藏高原块体大幅度的缩短隆升,形成了现今世界最大最高的高原。在这样的推挤和楔入作用下,青藏高原至今仍在持续不断的向外扩张,但在高原隆升造山的前陆位置,高原的扩张则受到多个相对稳定的刚性地块的阻挡,如高原北部的塔里木盆地、阿拉善块体、东北缘的鄂尔多斯块体,以及东缘的四川盆地。在高原与刚性块体的接触带上往往发育了崇山峻岭,以及密集的活动断裂带,如龙门山断裂带等。但高原的隆升和扩张的影响并不仅限于高原内部和高原边界,也可以通过其与这些刚性块体的相互作用,被传递到更远的区域而转化为多种多样的构造活动。我们将这种与高原非直接接触,却因高原扩张而产生的构造活动称之为青藏高原扩张的远程效应,例如新生代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的活化。本文研究区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地处青藏高原、阿拉善和鄂尔多斯三大块体相互作用的区域,距离青藏高原块体往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三关口-牛首山-罗山一带,约50-450km,是研究青藏高原块体往北东方向扩展的远程效应的极佳位置。那么,青藏高原往北东向的扩展对研究区产生怎样的远程的影响?这些影响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的呢?研究区主要发育了河套、吉兰泰、乌海和银川四个主要的活动盆地,以及阿拉善隆起、贺兰山隆起和鄂尔多斯隆起。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对于银川盆地和河套盆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乌海盆地内部主要断裂的几何展布、活动方式、滑动速率等方面进行精细的研究,得出乌海盆地的精细结构。同时,本文重新厘定了河套盆地北边界狼山-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滑动速率及断层转折处构造演化模式。通过对比河套盆地、乌海盆地和银川盆地的几何结构、活动方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研究区现代应力场资料、GPS观测数据和断层的活动特征,获得了较为完善的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活动构造图像,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晚更新世至今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其与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张的关系。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深/浅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乌海盆地内黄河隐伏断裂是由两条平行的、近南北走向的正断层组成。其中东支断裂为一条向西倾的正断层,大约在深度1.21.5km左右归并到向东倾的西支断裂上;西支断裂在剖面上表现为东倾的正断层,大约在深度810km左右终止于边界断裂桌子山西缘断裂上。东、西断裂在剖面上呈“Y”字形分布,组成盆地内地堑型的沉降中心。乌兰乡钻孔揭示东支断裂上断点埋深约为26米,通达大街钻孔揭示西支断裂上断点埋深约为50.5米,二者共同揭露了黄河隐伏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四次古地震事件(E1-E4),发生时间分别为25.6±0.11 ka BP,39.5±0.45–41.7±0.57 ka BP,58.25±7.13 ka BP和111±1.21 ka BP。黄河隐伏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其活动模式符合特征地震的发震模式,周期为16.32±3.51 ka,同震位错为2.0-2.8米。断层的平均垂向滑动速率为0.12-0.17mm/a。根据分析,断层的活动模式多样,既有东支断裂或西支断裂的单独破裂,也有它们联合活动。因黄河隐伏断裂的离逝时间已经大于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我们认为黄河隐伏断裂(YRF)现今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作为乌海盆地的东边界断裂,桌子山西缘断裂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西倾的正断层。在乌海盆地北部的千里山一带,盆地的控盆边界断裂仍表现为正断层,在盆地中发育北西向的逆断层和霍洛图背斜。我们在断裂的中部和南部选择四个点,根据同一湖相地层在断层两侧的垂直落差,计算出桌子山西缘断裂晚更新世中期(70ka)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0.2至1.0±0.2 mm/a。在断裂中部的凤凰岭一带,断层的垂直滑动速率最大,这与乌海盆地的沉降中心一致。我们根据三道坎断层剖面上发育的擦痕,估算桌子山西缘断裂的右旋滑动速率为1.1-5.8mm/a。断层上盘软弱岩层往北北东方向的运动受盆地北部山体的阻挡,形成了NW向逆断层和霍洛图褶皱。由于断层的水平滑动速率对于理解区域构造运动特征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对该断层的水平滑动速率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同一湖相地层在断层两侧的垂直落差计算得知:北东走向的狼山山前断裂距今65 ka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1.8±0.2至3.2±0.2mm/a。断层中段的青山镇一带断层的垂直滑动速率达到最大,并向两侧减小。在临河凹陷的西北角,北东走向的狼山山前断裂与东西走向的色尔腾山山前断裂转折处以呈阶梯状的多个断层段相连;而在临河凹陷东北角,东西走向的色尔腾山山前断裂西段与北西走向的断层东段转折处以发育大型三角状的转换斜坡的方式过渡。根据计算,我们得出研究区鄂尔多斯西北缘以阿拉善块体北部为参照的块体相对运动的几何图像。鄂尔多斯块体相对阿拉善块体北部的运动速率为1.31±0.15mm/a,方向为SE143.7°。贺兰山块体相对于阿拉善块体北部的运动速率为0.132±0.012mm/a,块体运动方向为SE123°。巴彦浩特块体相对于阿拉善块体北部往NEE76°方向运动,速度为0.231±0.022mm/a。总体来看,在青藏高原对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往北东向的强烈的差异性挤压作用下,研究区的变形以银川-乌海-吉兰泰-河套盆地所形成的“S”型拉张区为主。同时,阿拉善块体内部次级块体间产生相对运动,但运动幅度较小。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梁宽
导师: 田勤俭,马保起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活动构造,隐伏断裂,垂直滑动速率,远程效应,构造转换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基金: 《内蒙古乌海市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项目
分类号: P534.63;P542
DOI: 10.27489/d.cnki.gzdds.2019.000011
总页数: 145
文件大小: 34757K
下载量: 174
相关论文文献
- [1].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现今应力场状态讨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 [2].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04)
- [3].鄂尔多斯块体西侧地壳各向异性初步研究[J]. 地震 2017(01)
- [4].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2(04)
- [5].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地壳介质各向异性:从银川地堑到海原断裂带[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1)
- [6].鄂尔多斯块体及周缘瑞利面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1)
- [7].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6)
- [8].鄂尔多斯块体北缘台站水管仪观测质量及同震响应对比分析[J]. 中国地震 2019(02)
- [9].鄂尔多斯块体北缘Pn波层析成像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01)
- [10].基于断层活动资料的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未来30年大地震危险性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6)
- [11].鄂尔多斯块体北缘及邻区Moho面深度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06)
- [12].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新生代断陷活动动力学成因机制初探[J]. 西部资源 2016(03)
- [13].利用瑞利面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鄂尔多斯块体的岩石圈变形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9)
- [14].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的P波速度精细结构[J]. 地震地质 2018(01)
- [15].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8)
- [16].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J]. 地学前缘 2010(05)
- [17].汾渭断陷带现今垂直形变与近期地震活动性[J]. 地震 2012(04)
- [18].南北构造带北段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1)
- [19].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渭河地堑及其周边地壳结构[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10)
- [20].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 防灾减灾学报 2012(01)
- [21].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近期地壳垂直形变监测[J]. 测绘工程 2016(05)
- [22].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活动的预测效能评估[J]. 华北地震科学 2018(03)
- [23].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的地壳结构[J]. 科学通报 2012(01)
- [24].爆破地震揭示的华北西部高分辨基底速度结构[J]. 科学通报 2017(36)
- [25].基于精密水准的鄂尔多斯西北缘现今垂直运动分析[J]. 震灾防御技术 2017(03)
- [26].华北克拉通中部过渡带SKS波分裂研究:鄂尔多斯东南角的局部软流圈绕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1)
- [27].软流圈物质运动对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7)
- [28].宁夏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特征[J]. 地震学报 2010(05)
- [29].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 [30].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变[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