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头状甲状腺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甲状腺癌,淋巴结,抗体,蛋白,细胞。
乳头状甲状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燕,朱林林,周如海,李嘉根[1](2019)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40例)和无转移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癌结节大小,CEUS特征(灌注强度、均匀强度、灌注缺损及灌注模式),CEUS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降半时间(TPH)、上升斜率(WIS)及达峰时间(TTP)],应用ROC曲线分析CEUS相关指标取不同cut-off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个癌结节中76.00%(76/100)表现为低增强,89.00%(89/100)表现为灌注强度不均匀,转移组癌结节大小显着高于无转移组(P=0.002);2组患者癌结节边缘区PI、AUC和WIS显着高于中央区(均P<0.05),转移组边缘区PI、边缘区AUC显着高于无转移组(均P<0.001);ROC曲线显示,癌结节边缘AUC、边缘PI和结节大小的AUC分别为0.866、0.869和0.720,其中边缘AUC和边缘P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均高于癌结节大小(P=0.026、0.018);Youden指数提示癌结节边缘AUC、边缘PI和结节大小位于最佳截点时,边缘AUC和边缘PI的准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诊断价值显着高于结节大小(P_(AUC)=0.042、0.001、0.019,P_(PI)=0.018、0.003、0.022)。结论在PTC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诊断中,癌结节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PI和AUC准确率和灵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薛念余,许幼峰,黄品同,张盛敏[2](2019)在《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DSVPTC)中的超声表现。由于DSVPTC患者可能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最初易被误诊为Hashimoto甲状腺炎,因此进行正确的临床评估和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方法回顾分析8例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颈部淋巴结等。结果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极易被经验缺乏的医师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或其它炎症。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均提示Hashimoto甲状腺炎。甲状腺超声显示一叶或两叶弥漫性增大,回声不均匀,部分甲状腺内未见肿块形成,可见弥漫性散在的微钙化和血流不丰富,淋巴结转移多见。结论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有典型的超声特征,有经验超声医师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王小清,王金莲,林帅,侯令密,谢少利[3](2019)在《miR-369-3p靶向MMP14调节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miR-369-3p通过靶向调控MMP14表达,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人乳头状甲状腺癌B-CPAP细胞分为B-CPAP组、mimic-NC组、miR-369-3p mimic组、pLV-MMP14组、mimic+pLV-MMP14组,mimic-NC组细胞转染阴性对照mimic(mimic-NC),miR-369-3p mimic组细胞转染miR-369-3p mimic,pLV-MMP14组细胞转染MMP14过表达慢病毒,mimic+pLV-MMP14组共转染miR-369-3p mimic和MMP14过表达慢病毒,RT-PCR检测miR-369-3p和MMP14基因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369-3p和MMP14的靶向关系,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MMP14、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Twist、EGFR、p-ERK1/2、VEGF、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CPAP组比较,miR-369-3p mimic组miR-369-3p表达水平升高,MMP14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同时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中,与MMP14 WT组比较,MMP14 WT+miR-369-3p 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降低。同时,与B-CPAP组比较,miR-369-3p mimic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着降低,并且MMP14、N-cadherin、Vimentin、Twist、EGFR、p-ERK1/2、VEGF、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LV-MMP14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着升高,并且MMP14、N-cadherin、Vimentin、Twist、EGFR、p-ERK1/2、VEGF、MMP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pLV-MMP14组比较,mimic+pLV-MMP14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着降低,同时MMP14、N-cadherin、Vimentin、Twist、EGFR、p-ERK1/2、VEGF、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结论:miR-369-3p可通过沉默MMP14,阻断EGFR-ERK信号通路使VEGF、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进而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吕男男,高芸,单忠艳[4](2019)在《TNF-α对AKT-TWIST1信号通路诱导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TNF-α是否可诱导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BCPAP的上皮间质转化,并探讨AKT-TWIST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检测TNF-α刺激后BCPAP细胞中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以及AKT,TWIST1的蛋白水平变化。采用RT-PCR检测TWIST1的mRNA水平变化。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KT抑制后TNF-α对BCPAP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TNF-α作用下BCPAP的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下降,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上升(P<0.05),同样的,TWIST1的mRNA水平上升(P<0.05),AKT及TWIST1的蛋白水平上升(P<0.05);应用AKT抑制剂后TWI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且BCPAP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下降。结论 TNF-α可能通过ATK-TWIST1信号通路诱导EMT,进而促进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BCPAP的侵袭转移。(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蓉,罗军,孟宪杰,魏莉[5](2019)在《MET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对甲状腺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ET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对甲状腺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124例(实验1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100例(实验2组)以及良性甲状腺组织患者60例(参照组)对其C-MET蛋白表达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1组C-MET表达要显着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推断借助于对C-MET表达的分析,能够预测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可将其视为侵袭性的重要标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4期)
张利芳,蔡琳,王云华,张克实,乌日娜[6](2019)在《硒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硒蛋白S(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技术检测138例PTC患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根据不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转移)进行分层分析,同时结合非遗传相关因素(吸烟、饮酒、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等)联合分析该位点SelS基因多态性与PTC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BMI、碘盐摄入、工作压力是PTC发病风险因素,精神状态是PTC保护性因素(P均<0.1)。该位点SelS基因CT、CC、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404,3.258,P均>0.05)。分层分析显示:女性组、无淋巴转移组CC、CT、TT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430,P=0.035,;χ2=3.967,P=0.046),PTC女性组、无淋巴转移组TT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OR=1.554,95%CI:1.032~2.344;OR=1.457,95%CI:1.006~2.109)。结论 PTC发病与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和工作压力等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女性PTC发病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无淋巴转移保护性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魏广玉,袁丽娟,曲虹[7](2019)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术后TSH抑制性治疗下Tg和TgAb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甲状腺全切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并且病理诊断为PTC的患者,术后接受TSH抑制治疗。根据术前TgAb是否高于参考值范围上限将患者分为TgAb阳性组(9例)和TgAb阴性组(31例)。随访1年,常规超声复查甲状腺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比较TgAb阳性组和TgAb阴性组术前TSH、TgAb及Tg水平;观察术后Tg水平变化情况、术前TgAb阳性组TgAb转阴情况。结果 TgAb阳性组术前TSH为(2.77±0.89)mU/L,术前TgAb为(316.20±125.44)IU/ml,术前Tg为(46.63±30.45)ng/ml;TgAb阴性组术前TSH为(3.45±1.35)mU/L,术前TgAb为(45.22±24.10)IU/ml,术前Tg为(68.22±40.47)ng/ml;两组术前TSH和术前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Ab阴性组术前TgAb水平低于TgAb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不论术前TgAb阳性与否, 3个月进行复查, Tg均<0.2 ng/ml。术前TgAb阳性组, 3例术后3个月TgAb转阴;2例6个月转阴;其余4例缓慢下降, 1年后仍为阳性。1年随访期间,常规超声检查未提示有甲状腺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在甲状腺全切术后TSH抑制治疗下,术前TgAb阳性的患者与TgAb阴性患者比较,术后Tg下降同TgAb无关,术后TgAb转阴多在3~6个月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卞秋月[8](2019)在《观察优质护理配合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配合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共有10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来我院进行治疗,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进行临床治疗,但是对比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行优质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比较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好转出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比组,总复发率要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可靠的优质护理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2期)
欧阳文奇,陈继东,向楠,左新河,方菲[9](2019)在《陈如泉教授辨证分型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如泉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国家中医陈氏瘿病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后辨证分型诊治上拥有丰富独到的经验。陈如泉教授认为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与气滞、痰浊、瘀毒相关,并依据临床表现将乳头状癌术后患者分为四种不同证型(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郁气滞、痰血瘀阻)并分别予以不同的治法(益气养阴、温肾健脾、疏肝解郁、化痰散瘀)。(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6)
王萍,王斐,迟静薇,余霄龙,赵文娟[10](20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年轻成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们通过一个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评估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 moto's Thyroiditis,HT)和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之间的关联。方法:共招募了927例PTMC病例和927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通过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估HT与PTMC之间的关联强度,同时也计算logistic回归分析,并按年龄、性别和甲状腺抗体类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HT与PTMC风险增加明显相关(OR=1.87,95%CI 1.49-2.34,p<0.001)。根据甲状腺抗体的分层分析也发现PTMC风险与TPOAb阳性(OR=1.58,p=0.001)和TGAb阳性(OR=2.35,p<0.001)明显相关。年龄分层分析显示HT与PTMC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在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更为显着(OR=11.48,p<0.001)。根据甲状腺抗体的进一步分层分析也发现,在年龄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中,PTMC与TPOAb阳性或TGAb阳性的关联性更为显着,OR分别为8.27(p<0.001)和12.71(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HT与PTMC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年轻成人PTMC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6)
乳头状甲状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DSVPTC)中的超声表现。由于DSVPTC患者可能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最初易被误诊为Hashimoto甲状腺炎,因此进行正确的临床评估和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方法回顾分析8例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颈部淋巴结等。结果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极易被经验缺乏的医师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或其它炎症。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均提示Hashimoto甲状腺炎。甲状腺超声显示一叶或两叶弥漫性增大,回声不均匀,部分甲状腺内未见肿块形成,可见弥漫性散在的微钙化和血流不丰富,淋巴结转移多见。结论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有典型的超声特征,有经验超声医师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误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头状甲状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燕,朱林林,周如海,李嘉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
[2].薛念余,许幼峰,黄品同,张盛敏.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3].王小清,王金莲,林帅,侯令密,谢少利.miR-369-3p靶向MMP14调节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4].吕男男,高芸,单忠艳.TNF-α对AKT-TWIST1信号通路诱导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
[5].王蓉,罗军,孟宪杰,魏莉.MET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对甲状腺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张利芳,蔡琳,王云华,张克实,乌日娜.硒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9
[7].魏广玉,袁丽娟,曲虹.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术后TSH抑制性治疗下Tg和TgAb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8].卞秋月.观察优质护理配合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欧阳文奇,陈继东,向楠,左新河,方菲.陈如泉教授辨证分型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的经验[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9
[10].王萍,王斐,迟静薇,余霄龙,赵文娟.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年轻成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危险因素[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