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不同能量ESWT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低能量冲击波组、中能量冲击波组及局部封闭组,每组30例。低能量冲击波组和中能量冲击波组均采用ESWT治疗,低能量冲击波组能流密度0.1 mJ·mm-2、中能量冲击波组能流密度0.2 mJ·mm-2;局部封闭组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桡骨茎突部位的疼痛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定总体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情况。至治疗结束时,共有3例患者主动要求退出试验,其中中能量冲击波组1例、局部封闭组2例。②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046,P=0.011)。3组患者的桡骨茎突部位的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0.00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点间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17.750,P=0.000);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3组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7.27±1.08)分,(1.63±0.93)分,(2.53±1.07)分,F=319.698,P=0.000;(7.45±1.06)分,(2.45±1.35)分,(3.86±1.55)分,F=161.775,P=0.000;(7.50±1.11)分,(2.57±1.26)分,(4.17±1.22)分,F=171.964,P=0.000];治疗前3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7,P=0.687);治疗结束时,低能量冲击波组的疼痛VAS评分低于中能量冲击波组和局部封闭组(P=0.010;P=0.004),中能量冲击波组和局部封闭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治疗结束后6个月,低能量冲击波组的疼痛VAS评分低于中能量冲击波组和局部封闭组(P=0.000;P=0.000),中能量冲击波组和局部封闭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③Cooney腕关节评分。治疗前3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8,P=0.345)。治疗结束时3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53.67±5.38)分,(93.67±9.37)分,t=20.464,P=0.000;(52.03±6.06)分,(87.93±8.82)分,t=17.515,P=0.000;(54.14±5.67)分,(82.14±9.37)分,t=15.342,P=0.000];低能量冲击波组的Cooney腕关节评分高于中能量冲击波组和局部封闭组(P=0.019;P=0.000),中能量冲击波组的Cooney腕关节评分高于局部封闭组(P=0.020)。④并发症。中能量冲击波组2例出现局部肿胀,给予热敷及抬高患肢处理,1周后肿胀均消退。局部封闭组3例出现局部血肿,经冷疗及热敷处理,血肿均于10 d左右消退;2例治疗结束后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服用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随访预后良好。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0,P=0.022);但3组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53,P=0.457;χ2=3.815,P=0.051;χ2=0.734,P=0.392;α′=0.017)。结论:ESWT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局部封闭治疗,安全性与局部封闭治疗相当;采用ESWT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能流密度为0.1 mJ·mm-2时的疗效优于能流密度为0.2 mJ·mm-2时的疗效,2种能量治疗的安全性相当。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欢,饶泉,周涛斌,谢邦椰,李振,刘小敏
关键词: 腱嵌压,桡骨茎突,封闭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临床试验
来源: 中医正骨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外科学,急救医学
单位: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分类号: R686.1
页码: 10-14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40K
下载量: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