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体筛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体,抗性,转录,甘露醇,马铃薯,毒素,间隔。
离体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1](2019)在《猕猴桃抗溃疡病资源的离体筛选及主要类型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猕猴桃(Actinidia)是重要的水果类型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但近年来,溃疡病普发,且危害重大,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培育抗(耐)品种是遏制溃疡病严重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抗(耐)病材料的获得是培育抗(耐)病品种的基础。我国是猕猴桃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野生资源丰富,为猕猴桃抗(耐)溃疡病材料的筛选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迄今报道的抗(耐)溃疡病猕猴桃材料较少,且对抗病材料与主栽类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也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离体侵染评价多份野生猕猴桃材料对溃疡病的耐受能力,筛选出抗(耐)病基因型;其次,结合细胞遗传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主要猕猴桃类型,特别是抗(耐)病类型与主栽类型间的亲缘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抗病材料的筛选以枝条为材料,离体接种病原菌(Psa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对来自9个种的28份猕猴桃进行侵染。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材料对溃疡病的抗(耐)性不同;其中3个材料表现高抗:毛花猕猴桃-1(A.eriantha)、毛花猕猴桃-3和‘魁绿’软枣猕猴桃(A.argute);6个材料表现抗病:毛花猕猴桃-4、京梨猕猴桃-2(A.callosa)、葛枣猕猴桃(A.polygama)、未知-1、毛花猕猴桃-2和‘海佳’软枣猕猴桃。综合表明毛花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的抗性较强。2、主要猕猴桃类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1)对来自星毛组、斑果组和净果组的6份材料包括:‘红阳’猕猴桃(A.chinensis,星毛组)、美味猕猴桃(A.chinensis var.deliciosa,星毛组)、毛花猕猴桃(A.eriantha,星毛组)、绿色小金点(斑果组)、红色1号(A.argute,净果组)和红色2号(A.argute,净果组)进行染色体计数,45S rDNA和5S rDNA位点的FISH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分别为58、174、58、58、116和116条,分别为2x、6x、2x、2x、4x和4x;45S rDNA和5S rDNA位点数量与染色体倍数相同,分别有2、6、2、2、4和4个位点。上述结果显示,猕猴桃属植物倍性多样,45S rDNA和5S rDNA位点数量相对稳定。(2)ITS1-5.8S-ITS2序列和5S rDNA非转录区(N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ITS1和ITS2的核酸碱基长度相同,其序列碱基的变异主要来源于颠换和转换;根据ITS1-5.8S-ITS2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生树,可将6种猕猴桃分为叁组:第一组为‘红阳’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第二组为毛花猕猴桃和绿色小金点;第叁组是红色1号和红色2号,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ITS1-5.8S-ITS2序列相似性更大。NTS序列(5S rDNA)存在大量的碱基差异,聚类结果与前述ITS1-5.8S-ITS2序列聚类结果相近,仅毛花猕猴桃的聚类结果与前述不同,其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相似性更高。由此可见,毛花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而软枣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远;绿色小金点介于软枣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之间。(3)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则显示,当遗传距离为0.49时,可将6份猕猴桃分为叁类:2个软枣猕猴桃(红色1号与红色2号)材料最先被聚为第一类,继而‘红阳’与美味猕猴桃被聚为第二类,最后绿色小金点与毛花猕猴桃聚为第叁类;其中第一类和第叁类相似系数更高,第二类与第一类的相似系数比第二类与第叁类的相似系数更低。综上可知:毛花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对溃疡病耐受能力较强。猕猴桃属植物45S rDNA和5S rDNA位点数量较稳定,与染色体倍数相同;ITS1-5.8S-ITS2序列、NTS序列(5S rDNA)和SSR标记结果均支持美味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类型,毛花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软枣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远;此外,毛花猕猴桃可能与斑果组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斑果组可能属于中华猕猴桃与软枣猕猴桃的中间类型。由此,我们推测:与主栽品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杂交,毛花猕猴桃比软枣猕猴桃具有更高的亲和性。本研究为猕猴桃抗(耐)溃疡病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制新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崔克强,王彦尊,史华平,王计平[2](2018)在《离体筛选彩叶凤梨耐羟脯氨酸变异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彩叶凤梨继代苗为试材,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研究了EMS处理对彩叶凤梨试管苗成活率及分化率的影响,同时以脯氨酸类似物L-羟脯氨酸(L-HYP)作为选择压力进行离体筛选,获得了彩叶凤梨抗羟脯氨酸的试管苗,并再生培养成抗性植株。结果表明,采用0.5%EMS对彩叶凤梨继代苗进行诱变处理6 h,其存活率和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48.4%和36.9%;且7 mmol/L HYP筛选突变体植株效果最好,突变体植株在4℃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叶片电导率降低,对低温环境表现出一定抗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陆荣生,韩美丽,杨迪,覃建林,马跃峰[3](2017)在《木薯抗草甘膦突变株系离体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桂热-6、桂热-4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草甘膦对愈伤组织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建立抗草甘膦的木薯离体筛选体系。结果表明,桂热-6、桂热-4幼叶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适宜配方分别为改良B5+2,4-D 0.50~0.75 mg/L、改良B5+2,4-D 0.75 mg/L;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适宜配方分别为改良B5+TDZ 0.75 mg/L、改良B5+TDZ 0.75~1.00 mg/L。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桂热-6、桂热-4愈伤死亡率达到50%左右所需的草甘膦浓度分别为800、600 mg/L;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桂热-6、桂热-4愈伤组织死亡率达到50%左右所需的草甘膦浓度分别为600、400 mg/L。在含草甘膦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上分二步筛选获得了桂热-6木薯抗草甘膦无性系。温室幼苗喷施草甘膦试验表明,抗性无性系幼苗对草甘膦的抗性得到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木薯无性系变异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马菲,袁庆华,王瑜,辛宝宝[4](2016)在《~(60)Co-γ诱变白三叶瑞文德抗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具有应用价值。本试验以甘露醇为选择剂,对~(60)Co-γ诱变白三叶瑞文德品种(Trifolium repens‘Rivendel’)4个辐照剂量下的植株进行抗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确定4份植株对甘露醇的适宜浓度、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通过测定株高、根长、生物量、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比较诱变植株与未诱变植株耐旱性的差异,采用标准差赋予权重法对4份植株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诱变植株20Gy和80Gy对甘露醇具有比未诱变植株0Gy更高的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通过4份植株的耐旱性综合评价得出:4份植株的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0Gy>90Gy>80Gy>0Gy,诱变植株的耐旱性均强于未诱变植株。该研究为抗旱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基础,对揭示植物抗旱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陈媛媛,李悦,潘介春,黎起秦,林纬[5](2016)在《梨霉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的离体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梨霉斑病是广西梨树上一种发生比较普遍的重要病害,明确其病原菌分类地位以及筛选出相应的杀菌剂将为制订防治措施打下基础。通过病害症状识别、柯赫法则验证、病原菌形态特征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广西梨霉斑病病原菌为苹果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li(Ell.et Ev.)Deighton。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对该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有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和代森锰锌,抑菌中浓度低于10μg/mL,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中浓度为0.099 4μg/mL。(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6年01期)
李俊萍[6](2015)在《芦笋抗茎枯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及抗性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是国际上公认的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也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我国已成为芦笋第一出口大国,但是在我国芦笋种植区,由于茎枯病的不断发生,常导致芦笋成片绝收,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芦笋的产量和质量。芦笋茎枯病是由天门冬拟茎点霉菌(Phmopsis asparagi(Sass.)Bubak)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植物病原真菌在对寄主的侵染过程中代谢产生的毒素是与病程相关的一类重要的致病因子,可以使寄主产生与病菌相同的毒害症状,目前利用毒素作为选择压力对植物离体组织进行筛选得到相应的抗性材料,已成为抗病性离体筛选中发展比较成熟且最成功的一个体系。本试验研究了芦笋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条件,芦笋茎枯病病原菌适宜的产毒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毒素对芦笋愈伤组织抗性的诱导和毒素处理对芦笋愈伤组织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并将抗性愈伤组织诱导成苗后,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建立了芦笋抗茎枯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阿波罗’、‘冠军’和‘NJ987’3个芦笋品种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条件为MS+1.5 mg/L 6-BA+1.5~2.0 mg/L NAA。2.通过病菌的常规分离法和梯度稀释法相结合,从田间病株上分离出具有芦笋茎枯病菌典型特征的病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芦笋茎枯病菌Phmopsis asparagi;并筛选出其最适的产毒培养条件:在p H为7的Fries培养基中27℃黑暗条件下120 rpm连续振荡培养12 d,此条件下产生的毒素对胚根的抑制率可达97.69%;通过针刺接种法,将病菌产生的毒素提取液接种到田间的芦笋幼茎上,使幼茎呈现出芦笋茎枯病田间发病的典型症状,证明了芦笋茎枯病菌毒素具有致病力。3.3个品种愈伤组织抗性诱导的适宜毒素浓度为毒素液的30%~40%;经过毒素处理后存活的愈伤组织对茎枯病菌毒素的抗性增强。4.毒素处理后3个品种愈伤组织的SOD、POD、CAT、PAL和PPO 5种酶的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只是上升的程度和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且均始终高于相应的对照,说明毒素处理可以诱导芦笋愈伤组织的抗病性,5种防御酶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提高了芦笋愈伤组织材料对茎枯病菌毒素的抗性。5.经抗病性鉴定,3个品种的变异系苗在接种茎枯病菌悬浮液以后发病时间均的晚于对照,发病程度也显着低于对照,表现出对Phomopsis asparagi的抗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6)
宋春艳[7](2015)在《笃斯越桔耐弱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笃斯越桔种子、组培苗叶片和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EMS诱变与NaHCO3共同胁迫处理的方法,筛选耐弱碱候选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生理指标的鉴定,为进一步筛选具有一定耐弱碱能力的笃斯越桔突变体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0.6%EMS浸泡笃斯越桔种子3h为较适宜的诱变剂量,发芽率达50%;EMS浸泡处理后,NaHCO3施入法较适宜突变体的筛选,NaHCO3适宜浓度为0.06%。2、0.1% EMS浸泡笃斯越桔组培苗叶片1h为较适宜的诱变剂量,存活率达50%;EMS浸泡处理后,NaHCO3胁迫筛选突变体的适宜浓度为0.08%。3、0.08% EMS浸泡笃斯越桔愈伤组织1h为较适宜的诱变剂量,存活率达43.9%;EMS浸泡处理后,NaHCO3胁迫筛选突变体的适宜浓度为0.06%。4、以笃斯越桔种子、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筛选出的候选耐弱碱突变体,经相关生理指标鉴定表明候选突变体在未受NaHCO3胁迫及不同浓度NaHCO3胁迫后的SOD和POD酶活性及PRO含量显着高于对照,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5-06-01)
周明扬[8](2015)在《马铃薯耐盐无性系的离体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具有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具有宜粮、宜菜、宜饲、宜做工业原材料等多种用途的主粮兼经济作物。近年来,土壤盐渍化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马铃薯进行耐盐材料的创制成为新的研究领域。本试验以5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微型薯作为外植体培养愈伤组织,获得耐盐无性系植株。对获得的耐盐无性系克新4-1-200号、克新18-1-150号、克新18-3-200号和克新23-3-150号进行盐胁迫处理,并从形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进行耐盐性评价。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以株高、植株鲜重、根长和茎粗这四项形态指标综合评价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耐盐性,得出茎粗随着盐胁迫的加强呈增加趋势,株高、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呈下降趋势。盐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的茎粗影响最大,其次是株高;耐盐性差的品种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变化幅度比耐盐性强的品种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变化幅度的更加明显。(2)经过盐胁迫处理后,脱毒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盐敏感品种的下降幅度要大于耐盐品种;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盐敏感品种的下降幅度要大于耐盐品种;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盐敏感品种的变化幅度要大于耐盐品种;SOD和POD两种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基因型材料在盐胁迫后的变化趋势不同,与材料本身酶发挥作用的能力有关。综上所述,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可以作为评价耐盐性强弱的有效指标,而脯氨酸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可以作为参考指标。(3)采用马铃薯微型薯为外植体,区别于前人采用的叶片和茎段的外植体类型。每1L培养基中加入1m LZT和4m LIAA进行愈伤组织培养,诱导率均达到85%,说明此激素配比及浓度适宜耐盐愈伤组织诱导。(4)五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耐盐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克新18号>克新4号>克新13号>克新25号>克新23号;耐盐无性系材料的耐盐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克新18-3-200号>克新4-1-200号>克新18-1-150号>克新23-3-150号。(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曲玲,焦恩宁,李彦龙,戴国礼,石志刚[9](2015)在《枸杞抗炭疽病菌毒素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离体筛选及其防御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枸杞炭疽病菌粗毒素液作为选择剂,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的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辐射诱变和筛选,以期获得稳定的抗炭疽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以半致死剂量的60Coγ对枸杞叶片诱导出的胚型愈伤组织进行辐照处理,将其恢复增殖后,采用多步正选择法结合加压与去压交替的筛选方法,筛选到了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其在不同粗毒素浓度胁迫下,其鲜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在离开选择因子继代培养4代后,仍保持获得的抗性。分析抗性系与抗病相关的防御酶的活性表明,无论有无粗毒素胁迫,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的PAL、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愈伤组织;在粗毒素胁迫下,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大,3种酶活性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性变异系3种酶活性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要大,而PAL和POD活性的下降速度较对照亲本系小,说明抗性变异系通过增强与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加强同植物防卫有关的物质代谢。(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刘洋[10](2015)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Cys Prx和Gpx基因的原核表达及2-Cys PRX抑制剂高通量离体筛选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农作物每年由植物寄生线虫引起的产量损失就高达1250亿美元。目前防治线虫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栽培技术、作物轮作、抗性品种的选择,结合使用一些现在仍批准使用的化学杀线虫剂。虽然这些化学药剂对线虫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现有防治线虫病害的药剂品种少,可供选择性不强,有关杀线虫剂的研究和开发,无论是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上,都还是农药领域中非常薄弱的部分。开发新型、低毒、高效杀线虫剂成为必然趋势。植物线虫抗氧化系统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药物靶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切入点。1.本文采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研究对象,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DdGpx)克隆到pET-41b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IPTG浓度优化和温度优化。结果显示,SDS-PAGE凝胶电泳在60 kD处有一条明显的带。经质谱鉴定,此条带有7个肽段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GPX匹配。表明重组Dd-GPX蛋白表达成功。IPTG浓度对其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但温度影响明显,当温度在18℃时,重组Dd-GPX蛋白基本以可溶性形式表达,25℃时,表达部分可溶性蛋白,37℃时,全部以包涵体形式表达。2.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Cys Prx基因(DdPrx)克隆到pET-41b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IPTG浓度优化和温度优化。结果显示,SDS-PAGE凝胶电泳在55 kD处有一条明显的带。经质谱鉴定,此条带有2个肽段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PRX匹配。表明重组Dd-PRX蛋白表达成功。IPTG浓度对其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但温度影响明显,温度为18℃和25℃时,重组Dd-PRX蛋白基本以可溶性形式表达,37℃时,表达部分可溶性蛋白。3.对重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Cys PRX蛋白,采用硫氰酸铁法进行了酶动力学分析,优化并建立2-Cys PRX抑制剂的高通量离体筛选体系。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重组DdPrx蛋白不仅对H202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也具有很强的清除H202能力。其米氏常数,催化常数及催化效率分别为22.25μmol/L,1315.41s-1及5.91×107。4.采用对Prx具有抑制活性的1,4-二氧代-2,3-二溴甲基喹啉(Conoidin A)对筛选体系进行了离体、活体测试。结果显示:Conoidin A浓度在11.25μmol/L~180μmol/L对重组Dd.PRX蛋白的抑制率为22%-41%,非Prx抑制剂2,3-双(溴甲基)喹喔啉浓度在11.25μmol/L~180μmol/L对重组Dd-PRX蛋白的抑制率为9%-29%,两者间抑制效果差异明显;活体测试结果表明,Conoidin A对水稻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表现出随浓度提高抑制效果增加的趋势,其中药后6天,50μmol/L Conoidin A对水稻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达64.8%,药后12天则对水稻根结线虫的抑制率下降到29.0%,而药后6天对照药剂2,3-双(溴甲基)喹啉对水稻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仅为33.0%,药后12天则下降为4.7%,明显低于同等剂量Conoidin A的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pET-41b-Prx和 pET-41b-Gpx表达质粒,建立了在大肠杆菌中制备、纯化2-Cys PRX蛋白的方法,建立了以2-Cys PRX为靶点的体外高通量筛选体系,可用于抗植物线虫侵染之抑制剂的筛选,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杀线虫剂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离体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彩叶凤梨继代苗为试材,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研究了EMS处理对彩叶凤梨试管苗成活率及分化率的影响,同时以脯氨酸类似物L-羟脯氨酸(L-HYP)作为选择压力进行离体筛选,获得了彩叶凤梨抗羟脯氨酸的试管苗,并再生培养成抗性植株。结果表明,采用0.5%EMS对彩叶凤梨继代苗进行诱变处理6 h,其存活率和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48.4%和36.9%;且7 mmol/L HYP筛选突变体植株效果最好,突变体植株在4℃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叶片电导率降低,对低温环境表现出一定抗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体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猕猴桃抗溃疡病资源的离体筛选及主要类型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9
[2].崔克强,王彦尊,史华平,王计平.离体筛选彩叶凤梨耐羟脯氨酸变异体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8
[3].陆荣生,韩美丽,杨迪,覃建林,马跃峰.木薯抗草甘膦突变株系离体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2017
[4].马菲,袁庆华,王瑜,辛宝宝.~(60)Co-γ诱变白三叶瑞文德抗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J].草地学报.2016
[5].陈媛媛,李悦,潘介春,黎起秦,林纬.梨霉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的离体筛选[J].中国南方果树.2016
[6].李俊萍.芦笋抗茎枯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及抗性生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7].宋春艳.笃斯越桔耐弱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D].延边大学.2015
[8].周明扬.马铃薯耐盐无性系的离体筛选[D].东北农业大学.2015
[9].曲玲,焦恩宁,李彦龙,戴国礼,石志刚.枸杞抗炭疽病菌毒素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离体筛选及其防御酶活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
[10].刘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CysPrx和Gpx基因的原核表达及2-CysPRX抑制剂高通量离体筛选体系的建立[D].湖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