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胫骨截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胫骨后倾角,测量
胫骨截骨面论文文献综述
钟海波,倪江东[1](2013)在《胫骨近端及截骨面解剖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解决膝关节各种炎症性晚期病变以及膝关节肿瘤出现严重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手术是否成功的要素是术中准确的截骨以及提高假体和截骨面的涵盖匹配程度,就胫骨来说真正与胫骨假体接触的是胫骨近端截骨后的截面,提高胫骨近端截骨面与假体的涵盖率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西方人身材普遍较东方人高大,不同种族、区域、性别间的骨骼形态学可能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常用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大多由国外进口,其尺寸是以西方人的骨骼形态学作为设计基础,未必符合国人的膝关节骨骼形态学特点。为了设计适合国人特点的膝关节假体,对国人膝关节几何学参数进行测量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3年20期)
郑寅峰,曲铁兵,郭璇瑛,潘江,张博[2](2011)在《国人胫骨平台截骨面与国人膝关节假体的涵盖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国人正常胫骨近端截面的线面参数,并与作者自主研发的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进行涵盖率分析,从而为新型国产人工膝关节假体(CY-knee)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国人志愿者共120人(210膝),其中男性68例(126膝),女性52例(84膝)。年龄19~81岁,平均45.8岁。通过CT叁维重建测量一定截骨高度、一定后倾角度胫骨近端截面的横径及前后径,并利用5 mm容差范围法与新型国人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进行涵盖率研究。[结果]测得胫骨截面横径平均为(75.00±4.87)mm,前后径平均为(51.39±4.06)mm;此种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对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平台承受面适配涵盖率平均值为89%。[结论]国人胫骨近端的几何形态与解剖特点同西方人有明显的区别;较目前国内常用进口膝关节假体,此种新型国人胫骨假体组件(CY-knee)涵盖率更高,更适合应用于国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13期)
李钰军[3](2009)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数字化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内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th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逐渐增多,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成为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手术中精准的截骨量以及假体和截骨断面的匹配程度是影响人工膝关节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东方人身材普遍较西方人矮小,不同性别间可能存在骨骼形态学差异。国内临床上使用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多由国外进口,其尺寸是以外国人的骨骼几何形状作为设计基础,未必符合中国人的骨骼形态特点。为了更好的设计和选择适合国人解剖形态特点的关节假体,有必要对国人膝关节几何学参数进行测量。目前研究方法包括传统解剖测量和影像技术测量。传统解剖测量主要通过手术中测量或尸体解剖测量,受标本数量限制,研究成本较高。过去学者更多应用X线对膝关节进行测量和假体设计,但平片无法反映其立体结构。真正与胫骨假体基底部接触的是胫骨近端截骨后的截面。提高胫骨近端与假体的匹配程度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有关国人胫骨近端截面的形态学研究以及在关节假体设计中的应用,却缺乏相关研究和报道。数字化叁维重建技术利用连续的二维断层图像进行叁维重建,可以精确显示物体复杂的空间结构,可从任意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因此,数字化重建技术可望为膝关节几何测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本课题应用比利时的叁维成像软件Mimics10.0,利用膝关节CT原始数据进行数字化叁维重建,运用该软件自带工具对所建模型进行切割,模拟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截骨,对截骨面进行几何测量以及统计分析,为国产膝关节假体形态设计提供实验依据。目的1.为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形态学研究寻找一种新的实验方法;2.考察男女胫骨近端截面的形态学差异,为男/女性胫骨组件假体形态设计和型号选择提供实验依据;3.比较胫骨不同截骨高度截面形态学差异,明确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截骨距离与假体型号选择的关系;4.分析国人和韩国、日本以及西方人的胫骨近端形态学差异,为国产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图像资料的采集1.1随机取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南方医院检查的受试者男女共36人,男女各半,均为左膝,年龄18~55岁,身高158~185cm,体重47~70kg,所有受试者既往无膝关节疾病和手术史,体检均未发现膝关节异常。1.2扫描设备为GE Medical systems/light speed 16排多层螺旋CT。1.3以膝关节间隙为中心线,划定上下各20cm范围为扫描范围。对膝关节进行0°位的CT扫描,设备为GE Medical systems/light speed 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条件:120 kV,300 mAs,扫描参数:准直器宽度0.75 mm,厚度0.75 mm,层厚0.625mm,螺距为0.75,每层扫描时间200 ms,总扫描时间约为10~12 s以DICOM文件格式保存到个人计算机系统(PC)。2.膝关节数字模型的构建在个人计算机系统上,将连续的膝关节CT断层影像数据DICOM标准存储的导入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10.0,比利时),用特定的重建参数重建出膝关节的叁维数字模型。3.胫骨近端数字化截骨从任意角度、方向观察数字化膝关节结构,通过Mimics10.0自带工具建立叁维坐标系,确立胫骨平台的最佳适配面,数字模型予透明化处理,最佳适配平面沿着其中的Z轴平行移动,移动距离分别是5、7、9mm,去透明化处理,形成叁个截骨面,运用Mimics中“simulation”模块中的“cut”工具进行切割,获取胫骨近端叁个互相平行的截骨面。4.胫骨截骨面的测量4.1确定测量指标:将与股骨内外上髁轴(femoral epicondylar axis,FEA)平行并通过胫骨截面左右最长距离定义为胫骨横径(ML),将与AP平行、经过内侧平台后面最突出点、与胫骨周缘相交两点的连线距离定义为内侧前后径(MAP);同理,将与AP平行、经过外侧平台后面最突出点、与胫骨周缘相交两点的连线距离定义为外侧前后径(LAP)。4.2采用Mimics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各截面横径和内外侧前后径。5.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记录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比较性别和截骨厚度间的差异,性别间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同截骨高度差异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膝关节数字模型具有完好形态和清晰边界,通过Mimics10.0区域增长(regiongrowing)工具可单独显示胫骨近端,截骨后标定解剖标志进行测量。全部测量数据经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经正态性检验,各测量指标(截面横径、内侧前后径、外侧前后径)参数P值均>0.05,数据呈正态分布;经方差齐性检验,总体方差齐同。2.截面1横径最小值64.30mm、最大值79.31mm平均70.91±5.28mm;截面2最小值64.60mm、最大值79.75mm平均71.40±5.30mm;截面3最小值64.90mm、最大值80.51mm平均71.89±5.33mm;其中,截面1和截面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截面1内侧前后径最小值42.73mm、最大值54.37mm平均48.30±3.20mm;截面2最小值44.25mm、最大值56.08mm平均49.66±3.25mm;截面3最小值44.80mm、最大值57.93mm平均51.02±3.38mm;其中,截面1和截面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截面1外侧前后径最小值39.67mm、最大值52.31mm平均45.00±3.05mm;截面2最小值40.70mm、最大值53.27mm平均46.09±3.04mm;截面3最小值41.30mm、最大值54.22mm平均47.17±3.10mm;其中,截面1和截面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比较男女胫骨近端截面形态的差异;在3个截面中,其中截面1和截面3内外侧前后径、前后径/横径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CT影像数据进行膝关节叁维重建方案可行,效果肯定,可清晰、直观、多角度的观察膝关节的形态特点,可作为骨关节局部解剖的教学方法。2.数字化膝关节模型可以虚拟切割和测量,为截骨面形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为胫骨假体形态设计提供解剖数据便于假体设计,提高假体和截面适配度及关节稳定性,减少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3.通过测量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及截骨面的胫骨截面形态可能会存在显着差异,与韩日和西方人的解剖形态也有差别。这提示我们进行国产膝关节胫骨假体设计需要考虑人种因素外,还需注意性别、截骨高度差异等因素。依据所测数据可为国人膝关节置换胫骨假体型号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09-04-10)
谢庆云,李晓华,孙久一,符培亮,吴海山[4](2007)在《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至腘血管距离的测量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血管之间的距离,以期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避免损伤腘窝血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6-06/12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50名正常成人(53膝),男29名(31膝),女21名(22膝)。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膝关节进行MRI扫描,在胫骨外侧平台以下10mm水平横断面上辨认腘动静脉,并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动静脉的距离。结果:53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7±2.5,7.3±2.3)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6mm,6.5~8.1mm。②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6±1.9,7.1±2.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4mm,5.9~8.3mm。③不同性别观察对象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血管的距离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腘窝血管紧邻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特别是后方操作时需特别谨慎,以避免损伤腘窝血管。(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7年29期)
谢庆云[5](2007)在《国人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国外膝关节假体设计以及手术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开始接受TKA手术。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进口假体,均是根据西方人的解剖特点设计,国内尚无真正意义上自行设计生产的TKA假体系统。在TKA术中胫骨近端截骨后,选择胫骨金属假体时,常常出现胫骨截骨面与假体覆盖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这除了手术技术因素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根据西方人群解剖学特征设计的胫骨金属假体与国人胫骨近端截骨面在形态学上存在差异。对国人进行TKA手术时,采用根据西方人解剖特点设计的膝关节假体系统,就有可能存在假体与截骨面不匹配等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国人TKA相关的胫骨近端截骨面形态学的研究,获得国人胫骨近端截骨面的形态学数据,比较其与目前国内市场上常用进口胫骨假体形态学上的差异,从而为设计符合国人胫骨近端解剖特征的胫骨金属托假体以及建立国人膝关节数据库提供参考。目的通过对成年国人正常膝关节胫骨近端截骨面的形态学的测量研究,获得国人与TKA相关的胫骨近端截骨面形态学数据,为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TKA胫骨假体设计以及建立国人膝关节数据库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按不同身高分组,在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单侧膝关节疾患的成年国人。其中男、女性各45例,按身高分为叁组(Ⅰ组:151~160cm、Ⅱ组:161~170cm、Ⅲ组:171~180cm),每组男、女性各15例。平均年龄30.7岁(18~50岁)。2.将对侧的正常膝关节置于膝关节固定支具上,保持其膝关节伸直中立位,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r Tomography scan,CT)对双膝关节进行扫描(层距1mm、层厚0.625mm),并以标准模式进行叁维重建。3.在CT工作站上获得正常膝关节位于TKA胫骨近端截骨水平(胫骨外侧平台下10mm水平),并与胫骨机械轴冠状位垂直、矢状位成不同后倾角度(0°、3°、6°、9°、12°)的截骨面CT断层影像学图像。4.利用AutoCAD2006制图软件在CT断层图像上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的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mension,AP)、左右径(Mediolateral dimension, ML)、前后径/左右径比值(AP/ML ratio)及内、外侧截骨面的前后径(AP)、左右径(ML)。5.利用SPSS13.0及SAS8.0统计软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规律。并将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左右径比值与常用进口假体金属托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胫骨近端截骨面在形态上呈非对称性,内侧截骨面前后径及左右径均较外侧截骨面大(P<0.05)。2.身高、性别对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左右径及其比值有明显影响(P<0.05)。随着身高增高,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左右径随之增大,但前后径/左右径比值随之变小(P<0.05)。3.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左右径比值随着截骨面后倾角度的增大而减小(P<0.05)。4.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与左右径呈直线正相关(r=0.942,P<0.05),前后径/左右径值与左右径呈直线负相关(r=-0.607,P<0.05),即身高较小者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左右径比值较身高较高者大。5.相同身高组内男、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及左右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男、女性前后径/左右径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6.国人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左右径比值较目前常用进口假体胫骨托前后径/左右径比值大。结论国人胫骨近端截骨面形态上具有其自身特点,目前国内市场上所用进口胫骨假体与国人胫骨近端截骨面不能理想匹配。在进行符合国人胫骨近端解剖特征的胫骨假体设计时,应适当增大前后径/左右径比值。(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7-04-01)
胫骨截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测量国人正常胫骨近端截面的线面参数,并与作者自主研发的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进行涵盖率分析,从而为新型国产人工膝关节假体(CY-knee)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国人志愿者共120人(210膝),其中男性68例(126膝),女性52例(84膝)。年龄19~81岁,平均45.8岁。通过CT叁维重建测量一定截骨高度、一定后倾角度胫骨近端截面的横径及前后径,并利用5 mm容差范围法与新型国人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进行涵盖率研究。[结果]测得胫骨截面横径平均为(75.00±4.87)mm,前后径平均为(51.39±4.06)mm;此种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对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平台承受面适配涵盖率平均值为89%。[结论]国人胫骨近端的几何形态与解剖特点同西方人有明显的区别;较目前国内常用进口膝关节假体,此种新型国人胫骨假体组件(CY-knee)涵盖率更高,更适合应用于国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胫骨截骨面论文参考文献
[1].钟海波,倪江东.胫骨近端及截骨面解剖学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3
[2].郑寅峰,曲铁兵,郭璇瑛,潘江,张博.国人胫骨平台截骨面与国人膝关节假体的涵盖率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3].李钰军.膝关节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数字化形态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
[4].谢庆云,李晓华,孙久一,符培亮,吴海山.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至腘血管距离的测量及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5].谢庆云.国人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形态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