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氨基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基,基因,胞嘧啶,诱导性,多态性,转基因,突变。
脱氨基酶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军[1](2019)在《活性诱导性胞嘧啶脱氨基酶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与BRAF突变、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活性诱导性胞嘧啶脱氨基酶(AID)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分析AID的表达与黑素瘤临床病理特征、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AID在黑素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BRAF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黑素瘤中AI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75%(43/80),色素痣表达率为13.04%(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AID在黑素瘤中的表达较色素痣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显示AID的表达都与黑素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Clark分级密切相关(P<0.05),但在年龄、民族、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BRAF突变黑素瘤中有17例AID表达阳性,并且15例BRAFV600E突变的黑素瘤AID蛋白全部阳性表达。结论:AID可能通过诱导BRAF基因突变尤其是V600E突变,在黑素瘤致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且AID的阳性表达与黑素瘤的淋巴结转移、Clark分级、浸润程度、BRAF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彭吕娇[2](2015)在《诱导性胞嘧啶脱氨基酶表达与黑素瘤侵袭转移、预后及BRAF突变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活性诱导性胞嘧啶脱氨基酶(AID)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黑素瘤侵袭转移、预后及BRAF突变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AID蛋白在80例黑素瘤与23例色素痣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特性、预后等的关系。结果:黑素瘤AI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3.75%(43/80),色素痣的表达率13.04%(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蛋白的表达与Clark分级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黑素瘤AID蛋白的表达率高。并且,AID蛋白阳性表达的黑素瘤预后差。(P<0.05),不同年龄与性别的黑素瘤患者之间AID蛋白的阳性率差异不大。不同民族患者的蛋白表达率也没有较大差别(P>0.05)。19例发生BRAF突变黑素瘤组织中AID蛋白17例阳性表达,其中15例BRAFV600E突变的黑素瘤AID蛋白均阳性表达。结论:AID蛋白可能可能诱导了黑素瘤BRAF突变,其参与黑素瘤的侵袭、转移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AID蛋白是一个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BRAF突变黑素瘤中AID蛋白高表达率为黑素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泽力,马建,陈方锐,尹鑫,曹苏亚[3](2014)在《马胞嘧啶脱氨基酶A3Z3的多态性及抗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胞嘧啶脱氨基酶家族成员之一的A3Z3分子(eqA3Z3),可通过胞嘧啶脱氨基酶活性限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的复制。为研究eqA3Z3分子多态性与其抗EIAV活性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采用RT-PCR技术从10匹马体内扩增A3Z3基因,对获得的不同马体内A3Z3分子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了两种不同于已报道eqA3Z3分子的突变体。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HA中,并分别与EIAV感染性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通过GST Pull-down方法证明了3种分子均能够与EIAV Gag蛋白相互作用。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种分子均能够被包装进病毒粒子。同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3种分子具有相同的限制EIAV复制功能。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评价马属动物Apobec3分子抗逆转录病毒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马孔阳,冯娟[4](2009)在《RNA剪接体辅助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基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细胞高频突变和类别转换重组增加抗原激活B细胞中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亲和力和多样性。Neu-berger及其同事鉴定了一种RNA剪接因子CTNNBL1,可以特异性地与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基酶(activation-induced deaminase,AID)(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1期)
赵丽红,柯滨,赵娜,陈士云[5](2008)在《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表达与矮牵牛抗钴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介导法将色氨酸单氧化酶(iaaM)基因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基酶基因转入矮牵牛,重金属抗性实验表明,表达iaaM基因的矮牵牛茎生长得到促进,生长速度快,但对钴毒害较为敏感;共同表达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矮牵牛不但生长快,而且对钴毒害有较强的耐受性,在钴浓度为126μmol/L的生根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根。(本文来源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苏磊,修玲玲,肖海鹏,曹筱佩,刘媛媛[6](2008)在《胆色素原脱氨基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它是由于卟啉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胆色素原脱氨基酶(PBGD)基因突变,导致组织中PBGD活性下降而致病,患者以反复发生腹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和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国外已报道的和AIP有关的PBGD基因突变超过250种。国内急性间歇性卟(本文来源于《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8-07-01)
高海德[7](2007)在《人双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胞苷脱氨基酶基因转染小鼠骨髓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化学药物剂量的增加无疑可以最大程度消除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及缓解期体内微小的肿瘤残留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无瘤生存率,但其引起的骨髓抑制是造成患者严重感染、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骨髓造血细胞对化疗的耐受性,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为此,将耐药基因导入骨髓细胞使之获得耐药表型以增加骨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已获得成功,尽管临床广泛应用尚存在某些问题,但应用潜力很大。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多药耐药基因(mdr1),它可编码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因而减少细胞毒性,将mdr1转染骨髓造血细胞的化疗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临床应用尚不理想,同时转染mdr1的小鼠出现了骨髓增殖综合症的报道更令人担忧。近年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基因被发现,如:对环磷酰胺耐药的醛脱氢酶基因、对烷化剂耐药的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对5-FU耐药的胸腺嘧啶合成酶基因、对氨甲喋呤耐药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对阿糖胞苷耐药的胞苷脱氨基酶基因等。并得出如下结论:理想的耐药基因应具备多种药物耐药而非单一药物、无免疫原性、治疗基因片段较小、耐药基因耐特异药不宜毒性过大、基因转染无突变及癌变产生。经实验证实,人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与胞苷脱氨基酶基因(cytidine deaminase,CD)具备上述条件。为解决大剂量化疗所引起的骨髓抑制问题,我们将DHFR与DHFR-CD基因通过包装细胞PA317导入小鼠骨髓细胞后,将转染DHFR-CD基因的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小鼠,观察大剂量化疗后的小鼠的血象、体重、生存率变化及小鼠骨髓细胞耐药CFU-GM集落生成情况;同时检测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评估转染了DHFR-CD基因的小鼠骨髓细胞对大剂量化疗的耐受性,以了解所转染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化疗保护作用,为以后的双耐药基因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一、质粒扩增感受态细胞置于离心管中,分别加含质粒DHFR、DHFR-CD及普通培养基,摇振后铺于含抗生素的琼脂平板表面,液体被吸收后倒置培养,其菌落接种于培养液后培养过夜收集菌沉淀,质粒提取、纯化按试剂说明书进行。二、细胞的培养双噬性包装细胞PA317及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均于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37℃、5%CO_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维持细胞生长,PA317供转染;NIH3T3细胞用作病毒上清滴度测定及辅助病毒的检测。叁、细胞转染、克隆筛选及扩增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转染技术将质粒DHFR及DHFR-CD分别转染PA317细胞株后,用不同浓度的氨甲喋呤和阿糖胞苷进行药物筛选获得耐药克隆并扩增耐药细胞数量,另设不加质粒的对照转染组。四、小鼠骨髓细胞的制备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5-Fu,3天后脱颈处死,酒精浸泡,取其股骨和胫骨,收集骨髓细胞制成悬液,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于20%FCSRPMI1640的塑料培养瓶中,37℃、5%CO_2孵箱中培养2h,回收悬浮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五、小鼠骨髓细胞的感染计数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总数,使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转基因之病毒产生细胞按1:1的比例,置于含20%小牛血清和1%谷氨酰胺的10%WEHI条件培养液中,另设对照组用不加质粒转染组的PA317细胞。两组在37℃、5%CO_2条件下共培养48h后收集骨髓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置PBS平衡液中作CFU-GM培养及小鼠体内移植用。六、感染DHFR和DHFR-CD后的小鼠骨髓细胞CFU-GM及耐药基因的检测检测共培养后经药物处理的小鼠骨髓细胞的CFU-GM生成及前病毒基因整合及表达情况,培养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化疗药;对照组不加化疗药,培养第12d后计数集落,进行结果分析。PCR检测转染DHFR小鼠骨髓细胞前病毒基因整合(proviral integration);RT-PCR检测转染DHFR-CD小鼠骨髓细胞基因表达,提取其RNA、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及电泳PCR产物。七、感染DHFR-CD后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小鼠体内实验Balb/c小鼠在致死量钴~(60)照射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感染后的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注射同等数量转染对照组的小鼠骨髓细胞,细胞移植后4周,每只小鼠腹腔注射MTX和Ara-C,连续4d。观察小鼠血象、体重及生存率的变化;5周后两组各处死小鼠1只,取其骨髓细胞做CFU-GM培养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稳定的产病毒细胞扩增、纯化的质粒转染PA317细胞、经药物筛选后见耐药克隆生长,扩大培养其耐药基因检测阳性;以NIH3T3为靶细胞测定逆转录病毒滴度,当病毒原液为0.01 ml时,DHFR和DHFR-CD病毒滴度分别为3.21×10~4CFU/mL、3.35×10~4CFU/mL;病毒原液为0.10ml时,DHFR和DHFR-CD病毒滴度分别为1.43×10~5CFU/L、1.54×10~5CFU/L;辅助病毒的检测无复制活性病毒产生。表明制备的逆转录病毒或转染的PA317可供感染细胞用。二、转染DHFR小鼠骨髓细胞的体外实验1、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克隆形成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均不加MTX时其耐药克隆数分别为287和273,加入时其耐药克隆数分别为42(14.6%)和0,两组克隆出现率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转染DHFR的小鼠骨髓细胞对MTX有明显的耐受性。2、实验组PCR产物电泳显示转染基因条带而对照组未显示,说明小鼠骨髓细胞已成功转染DHFR基因。叁、转染DHFR-CD小鼠骨髓细胞的体外实验1、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克隆形成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均不加入MTX和Ara-C,其耐药克隆数分别为307和296,加入两药其耐药克隆数分别为47(15.3%)和0,两组克隆出现率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转染双耐药基因的小鼠骨髓细胞对MTX和Ara-C有明显的耐受性。2、实验组RT-PCR产物电泳显示转染基因条带而对照组未显示,说明转染的DHFR-CD在分子生物学上有表达。四、转染DHFR-CD小鼠骨髓细胞的体内实验1、转双耐药基因小鼠在大剂量MTX和Ara-C注射后,小鼠体重、白细胞开始下降,但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小,至第6周其白细胞恢复正常;其存活率为66.7%而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 1)。2、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克隆形成实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入MTX和Ara-C,两组耐药克隆数分别为167和173,两组加入两药其耐药克隆数分别为42(25.1%)和0,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转基因小鼠对两种药物有一定程度的抗药性。3、转基因组小鼠骨髓细胞经RT-PCR检测,显示有耐药基因条带而对照组未显示,说明经转染的耐药基因在小鼠体内有表达。结论1、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质粒DHFR及DHFR-CD转染入PA317细胞株,可以获得安全稳定的产病毒的细胞系。2、小鼠骨髓细胞与产病毒的细胞共培养可以将耐药基因转染到小鼠骨髓细胞,且能够有效的表达并显示出良好的抗药性。3、转基因小鼠,其骨髓中可检测到被转染的耐药基因且小鼠生存率提高,说明了该基因在小鼠体内起到了对小鼠的化疗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7-04-01)
席先梅[8](2006)在《促进植物生长的根围细菌筛选及ACC脱氨基酶基因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内蒙古、山东、云南、河南等地的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的根部采集土样,采用浓度梯度方法分离细菌,然后用生物学方法筛选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菌株ZX-7和ZX-9,用PCR介导的方法筛选含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盐基因的目的菌株MX01和LG。菌株MX01和LG分离自山东小麦根围土壤中。2株细菌均可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如氢氰酸、嗜铁素、蛋白酶、但是LG不产生2,4-二乙酰基间苯叁酚(2,4-DAPG),而MX01可以产生。平板对峙测定表明2株细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温室生测表明MX01对番茄青枯病和小麦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具有较高防效而LG相对较弱。本研究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测定将MX01株菌鉴定为荧光假单胞杆菌生物型Ⅱ(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iovarⅡ),将LG菌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杆菌生物型Ⅳ(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iovarⅣ)。为了探索促生菌主要促生因子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菌株MX01的ACC脱氨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初步研究。其次,构建菌株MX01的高效基因组文库,使用PCR介导的方法从菌株MX01的基因组文库中克隆ACC脱氨基酶基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6-05-01)
谭万龙,吴元东,郑少斌,谢毅[9](2005)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基酶基因融合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 基因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基酶(E.coli(?)ytocine deaminase,CD)基因融合基因(CD-TK基因)在人膀胱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利用293细胞扩增携带CD-TK基因的腺病毒,获得滴度较(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第七届全球华人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期刊2005-11-01)
赵丽红[10](2004)在《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表达与植物重金属富积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大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通过污染物超富积植物吸收和降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技术—植物修复,已经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用于植物修复的植物要求有高的污染物含量和大的生物量,但传统的超富积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的缺点,限制了植物修复的应用和推广。为了提高修复效率,通过转基因植物修复技术将不同目的基因转化到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的植物中,以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和富积能力。本研究将从农杆菌中克隆的iaaM基因和细菌ACC脱氨基酶基因在不同启动子驱动下转入烟草和矮牵牛,研究iaaM基因的单独表达和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共同表达对植物重金属抗性和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iaaM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矮牵牛的生长,与对照相比,转iaaM基因矮牵牛节间比对照长,生长速度快。与对照相比,单独表达iaaM基因的矮牵牛组织中钴、铜的含量较高,同时转基因矮牵牛对钴、铜毒害变得较为敏感。同时表达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矮牵牛对铜和钴有更强的耐受性,组织中有较高的含量,转化矮牵牛在钴浓度为126μM的生根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根,生长四周后,地上部钴含量为87.64 mg·kg~(-1),是未转化植株的1.75倍。 水培时,通过转化烟草对重金属抗性和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发现,共同表达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烟草对重金属铜、镉和铅均有较高的耐受性,组织中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砂培时,当介质中镉浓度为180μM时,共同表达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烟草地上部分镉含量为1119.1 mg·kg~(-1),达到了超累积植物的要求,且根系的生长未受到明显的抑制。土培实验中,当土壤中加入外源铜时,相比未转化烟草,表达iaaM基因的烟草组织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铜,但同时转化植株对铜毒害变得敏感,共同表达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烟草能够忍受2.37mM的铜,与对照烟草相比,铜抗性提高了1.5倍。 转化矮牵牛和烟草对重金属抗性及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结果分析表明,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已经完全整合到矮牵牛和烟草的基因组中并能正确表达。iaaM基因的表达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以吸收和累积更高含量的重金属,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在同一植物中的联合表达,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对重金属的吸收的同时,增强了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从而使植物含有更多的重金属,提高了修复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脱氨基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活性诱导性胞嘧啶脱氨基酶(AID)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黑素瘤侵袭转移、预后及BRAF突变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AID蛋白在80例黑素瘤与23例色素痣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特性、预后等的关系。结果:黑素瘤AI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3.75%(43/80),色素痣的表达率13.04%(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蛋白的表达与Clark分级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黑素瘤AID蛋白的表达率高。并且,AID蛋白阳性表达的黑素瘤预后差。(P<0.05),不同年龄与性别的黑素瘤患者之间AID蛋白的阳性率差异不大。不同民族患者的蛋白表达率也没有较大差别(P>0.05)。19例发生BRAF突变黑素瘤组织中AID蛋白17例阳性表达,其中15例BRAFV600E突变的黑素瘤AID蛋白均阳性表达。结论:AID蛋白可能可能诱导了黑素瘤BRAF突变,其参与黑素瘤的侵袭、转移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AID蛋白是一个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BRAF突变黑素瘤中AID蛋白高表达率为黑素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氨基酶论文参考文献
[1].王燕军.活性诱导性胞嘧啶脱氨基酶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与BRAF突变、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9
[2].彭吕娇.诱导性胞嘧啶脱氨基酶表达与黑素瘤侵袭转移、预后及BRAF突变的相关性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
[3].张泽力,马建,陈方锐,尹鑫,曹苏亚.马胞嘧啶脱氨基酶A3Z3的多态性及抗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作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
[4].马孔阳,冯娟.RNA剪接体辅助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基酶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9
[5].赵丽红,柯滨,赵娜,陈士云.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表达与矮牵牛抗钴效果[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8
[6].苏磊,修玲玲,肖海鹏,曹筱佩,刘媛媛.胆色素原脱氨基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C].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2008
[7].高海德.人双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胞苷脱氨基酶基因转染小鼠骨髓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
[8].席先梅.促进植物生长的根围细菌筛选及ACC脱氨基酶基因的克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9].谭万龙,吴元东,郑少斌,谢毅.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基酶基因融合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C].第十二届全国、第七届全球华人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2005
[10].赵丽红.IaaM和ACC脱氨基酶基因的表达与植物重金属富积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