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结论文_辛兴,陈应泰,李凤卫,岳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纵隔淋巴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结,纵隔,肺癌,超声,腺癌,支气管,弹性。

纵隔淋巴结论文文献综述

辛兴,陈应泰,李凤卫,岳超[1](2019)在《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使用21G与22G两种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BUS-TBNA检查其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84例患者使用21G穿刺针, 71例患者使用22G穿刺针,分析比较患者采用两种型号穿刺针穿刺的结果。结果 155例患者经过EBUS-TBNA证实阳性患者108例,阴性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耐受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阳性患者中58例使用21G穿刺针, 50例使用22G穿刺针;阴性患者中26例使用21G穿刺针, 21例使用22G穿刺针。阳性患者均通过后续治疗或病情进展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肿大;阴性患者均进一步行胸腔镜肺叶(或袖式)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经病理证实42例为阴性, 5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假阴性)。5例假阴性患者中2例使用21G穿刺针, 3例使用22G穿刺针。21G和22G穿刺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82/84)和95.8%(6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中,使用21G及22G穿刺针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两种不同型号穿刺针的选择对穿刺结果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周德存,任高飞,疏玉铃[2](2019)在《双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肺癌患者分为双孔组和叁孔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时间、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皮质醇(Cor)]水平。结果双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时间、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双孔组患者的血清SP、PGE2、NE、Cor水平均低于叁孔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72 h,双孔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叁孔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组患者与叁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与叁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相似,虽然手术操作时间略长,但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更轻,疼痛相关因子水平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20期)

王娟,齐丽萍,李晓婷,高顺禹,孙应实[3](2019)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术前胸部CT显示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10 mm(临床N2期)的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N2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术前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N2期NSCLC患者中,假阳性率为42.22%(19/45)。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P=0.022)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4)均为临床N2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术前血清CEA水平为独立影响因素(P=0.007)。结合术前CT诊断及血清CEA水平进行筛选后,假阳性率降至7.69%(3/39)。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临床N2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利于降低CT诊断假阳性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丰章,赵洁,文翠,陈亮[4](2019)在《能谱CT成像在诊断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肿瘤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肺恶性肿瘤组((n=43)、肺良性肿瘤组(n=14),其中肺恶性肿瘤组又分为纵隔淋巴结转移(n=17)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n=8);均采取能谱CT检查,比较各组在动脉期、静脉期的单能量CT净增值,碘浓度、水浓度及能谱曲线差异。结果肺恶性肿瘤组在动脉期、静脉期40-80keV期间单能量CT值、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组,且其差异随着能谱量的减少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恶性肿瘤与其相应的转移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相似性良好,而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碘浓度具有较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反应出肺癌与纵隔淋巴结转移间组织的同种同源性,在肺部肿瘤定性诊断及纵隔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胡文庆,崔鹏,张晋杰,王杰,牛瑞龙[5](2019)在《经腹食管裂孔入路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上升,受到国际学界广泛关注。AEG的淋巴结转移具有双向性,SiewertⅡ、Ⅲ型AEG食管受侵距离>2cm时,需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AEG食管受侵距离<4cm时,采用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可有效、安全地完成该手术;以心下囊为解剖标志,有助于下纵隔淋巴结的完整清扫;全系膜切除理念可以提高下纵隔淋巴结清除率,提高肿瘤学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芳,张秀芹,吕蓓丽,张祯,蔡礼鸣[6](2019)在《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与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成像对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与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成像对肺癌肺门纵膈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7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与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成像检查。观察良恶性淋巴结的常规超声成像特征与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对比诊断效能。结果恶性淋巴结直径≥10mm、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淋巴结低回声占比、弹性评分均值、SR平均值均显着高于良性淋巴结(P<0.05)。SR和弹性评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比常规超声相关指标更高,且SR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显着高于弹性评分(P<0.05)。结论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对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成像。(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蒋萱,罗佳,张晓月,黄玉胜,夏蕾[7](2019)在《EGFR和ErbB2表达对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ErbB2)表达水平对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0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腺癌、接受纵隔淋巴结清扫的EGFR突变患者原发灶标本进行免疫组化、PCR分析。了解EGFR及ErbB2在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中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情况,探索两者与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EGFR蛋白水平在具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P=0.048),EGFR强阳性表达率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P=0.041),ErbB2蛋白水平在具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P=0.002),ErbB2阳性表达率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显着高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P<0.001)。EGFR与ErbB2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5,0.521)。结论:EGFR强阳性表达、ErbB2阳性表达可能可以作为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2019年09期)

谷春雨,张兰欣,韩冬,申利[8](2019)在《基于影像组学构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构建模型预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对于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有提高重要指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性收集本机构能谱CT成像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70例。70例病人分别进行常规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胸部平扫。将磁共振平扫中DWI淋巴结高信号作为金标准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韦艳静,邓东[9](2019)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纵隔不同性质淋巴结病变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参数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纵隔不同性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选择2017年03月至2019年01月间临床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符合以下条件者作为研究对象:(1)无对比剂过敏;(2)CT检查前无放疗或化疗;(3)能配合完成CT扫描。共有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32~79岁,中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方苏榕,唐云,常立功,谷伟[10](2019)在《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技术在纵隔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技术单独及联合胸部CT、常规超声在气管周围的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呼吸内科气管镜室拟行EBUS-TBNA检查的患者。记录目标淋巴结的胸部CT、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各参数,根据EBUS-TBNA的病理阳性结果或者阴性结果进行一年的随访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构建各个特征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并计算出最佳截断值时各个参数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共入组78例患者,117枚淋巴结:①胸部CT在判定淋巴结性质中,淋巴结短径≥10 mm,边界清楚,质地不均匀这叁个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质地不均匀的AUC最高,为0.711;②常规超声判定淋巴结性质时,淋巴结短径≥10 mm,边界清楚,低回声,形状呈类圆形这四个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边界清楚的AUC最高,为0.655;③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应用图像类型、超声弹性评分、应变率比值以及蓝色面积比四种方法判断淋巴结性质,AUC分别是0.843,0.820,0.717,0.877;其中蓝色面积比的AUC最高;④联合胸部CT的淋巴结质地不均匀,常规超声的淋巴结边界清楚以及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5.5%,85.7%,87.9%,100%,100%,AUC为0.93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性质判断的诊断价值高于胸部CT及常规超声。叁者联合能够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恶性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纵隔淋巴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双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肺癌患者分为双孔组和叁孔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时间、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皮质醇(Cor)]水平。结果双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时间、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双孔组患者的血清SP、PGE2、NE、Cor水平均低于叁孔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72 h,双孔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叁孔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组患者与叁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与叁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相似,虽然手术操作时间略长,但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更轻,疼痛相关因子水平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隔淋巴结论文参考文献

[1].辛兴,陈应泰,李凤卫,岳超.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周德存,任高飞,疏玉铃.双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9

[3].王娟,齐丽萍,李晓婷,高顺禹,孙应实.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4].李丰章,赵洁,文翠,陈亮.能谱CT成像在诊断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医药.2019

[5].胡文庆,崔鹏,张晋杰,王杰,牛瑞龙.经腹食管裂孔入路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

[6].张芳,张秀芹,吕蓓丽,张祯,蔡礼鸣.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与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成像对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7].蒋萱,罗佳,张晓月,黄玉胜,夏蕾.EGFR和ErbB2表达对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

[8].谷春雨,张兰欣,韩冬,申利.基于影像组学构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9].韦艳静,邓东.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10].方苏榕,唐云,常立功,谷伟.超声支气管镜下弹性成像技术在纵隔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价值[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

论文知识图

肺动脉干分叉水平面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上纵隔淋巴结(右侧喉返神经旁...术后不同时期异基因移植肺大体观(左...颈静脉切迹水平面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与...主动脉弓水平面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与相...不同组别移植肺组织内CD8+CD45RC-/CD...

标签:;  ;  ;  ;  ;  ;  ;  

纵隔淋巴结论文_辛兴,陈应泰,李凤卫,岳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