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霞1冯淑贤2贠世文1郭欣1张艳梅1高美叶1
(1新乡市中心血站河南新乡453000;2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94-01
【摘要】目的对血液病患者临床输血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解决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临床输血的护理质量。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1年10月221例血液病患者的输血资料,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有1种或2种心理障碍同时存在,具有恐惧紧张心理30例,占14%,其中有12例同时存在焦虑对抗心理;焦虑对抗心理113例,占51%;依赖心理90例,占41%。结论对血液病患者临床输血实施全面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紧张心理、焦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积极配合并接受输血治疗。
【关键词】血液病患者输血心理护理
血液病因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血液病患者需要通过输血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由于接受输血的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要,2011年8月~2011年10月我们对221例血液病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有效地消除或缓解了患者对输血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积极配合输血治疗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1年8月至10月住院血液病输血患者221例,年龄范围在5~82岁,其中男性113例,女性108例。
调查内容血液病患者输血的心理状态以及性别构成情况。
调查方式采取床边问卷调查的方式。
统计方法将血液病患者输血的负性心理状态分成3类进行统计。数据结果统计为数量和(或)比率。
2结果(表1)
表12011年8月-2011年10月被调查者临床输血心理状态
注:经调查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有1种或2种心理障碍同时存在。
3护理体会
3.1输血前的护理
加强输血宣教工作,因人施护:1)多数输血者特别是对初次输血的患者来说,或多或少都有紧张、恐惧或悲观失望的共同心理。护士应当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也需说明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1]。2)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因疾病本身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对输血产生焦虑对抗心理的所占比例较大,需进一步介绍有关血液和输血知识,输血与个案疾病的关系,多介绍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以减轻患者的顾虑,增强其信心。3)对输血知识有一定了解或多次接触输血治疗的受血者,如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病人,易产生依赖心理,护士则应讲明输血只是一种替代疗法,并非唯一的治疗手段,鼓励患者全方位配合治疗和护理[2]。
3.2输血中的心理护理输血刚开始时速度要慢,特别是输血前15分钟,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和予以必要的陪护。出现输血反应时,除了护理技术上的积极处理外,还要稳定患者的情绪,护士陪伴在病床边加强观察,及时处理输血中发生的细小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
3.3输血后的心理护理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故仍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迟发性输血反应等异常情况。输血后常有明显的短期效应,所以在输血完毕时,护士充分利用这一效应,激发患者的愉快情绪,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3]。
通过对221例血液病患者输血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进行输血宣教,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输血患者的各种负性心态明显改善,存在恐惧紧张、焦虑对抗及依赖心理的分别只有1例、3例和2例。输血过程中患者与家属能较好地与护士配合,顺利完成输血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为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的顺利进行,临床医生和护士应充分了解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护,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输血过程,以达到输血护理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飞,翟小碧.临床输血的护理.中国输血杂志,2011,24(5):441.
[2]刘景汉,汪德清.临床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8.
[3]李志强.现代血液病输血疗法.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