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疲劳抗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抗力,碳化物,强度,模具,断口,金属。
热疲劳抗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仁培,陈文华,施政[1](2005)在《模具钢堆焊金属的强度与变形对热疲劳抗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种模具钢堆焊金属(3C r2W 8和HM 3)进行了外加约束Coffin型热疲劳试验。试验表明,模具堆焊金属的热疲劳抗力由其变形的难易程度决定:变形越困难,热疲劳抗力越高。研究进一步表明,材料变形的难易程度又与变温循环过程,热疲劳试样拉伸应力的增加和材料屈服强度的降低有关。屈服强度的降低是由于在循环过程中,材料的组织发生了动态变化,如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及第二相粒子的析出与聚集;拉伸应力的增加是由于微观组织中应力松弛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Tao-Chih,Chang,Min-Hsiung,Hon,Moo-Chin,Wang,Dong-Yih,Lin[2](2004)在《Sn-9Zn-xAg无铅钎料/Cu界面的热疲劳抗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采用剥离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Sn-9Zn-xAg无铅钎料/Cu界面的热疲劳抗力进行了研究。Sn-9Zn-xAg无铅钎料比63Sn-37Pb钎料的热疲劳抗力好。随着热循环从1增加到5次时,63Sn-37Pb/Cu界面的剥离强度从5.53±1.0MPa减少到5.33±0.9MPa。当热循环从1增加到3次时,Sn-9Zn/Cu界面处剥离强度从9.54±1.5MPa增加到13.79±0.9MPa;当热循环测试增加到5次时,其强度从13.79+0.9MPa减少到8.5±0.8MPa。其他的Sn-9Zn-xAg钎料也有同样的趋势,当Ag添加量为2.5wt%时热循环测试3次从而获得了最大的剥离强度21.41±1.5MPa。在63Sn-37Pb/Cu界面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是η-Cu_6Sn_5。但是在Sn-9Zn-0Ag/Cu界面生成了η-Cu_6Sn_5和Cu_5Zn_8,在Sn-9Zn-xAg/Cu界面生成了η′-Cu_6Sn_5,η-Cu_6Sn_5和Cu_5Zn_8。对于Sn-9Zn-0Ag体系测试3次时断裂路径从钎料块延伸到Cu_5Zn_8/钎料界面,测试5次时断裂路径在钎料内部。(本文来源于《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期刊2004-11-01)
杨雪梅[3](2001)在《碳化物对热变形中铬半钢的热疲劳抗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变形中铬半钢的热疲劳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共晶碳化物是热疲劳裂纹产生及扩展的主要部位和通道 ,碳化物破碎程度越大 ,其热疲劳抗力越高 ,热疲劳断口属于脆性断裂。(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01年01期)
荣守范,郭继伟,金宝士,吕奎龙,姚玉环[4](1999)在《轧辊用合金白口铸铁显微组织对热疲劳抗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轧辊用合金白口铸铁的几种材质中不同碳化物形态和不同基体组织对热疲劳抗力的影响,找出了热疲劳裂纹的主要萌生源地和扩展通道.确认了在碳化物和基体中M23C6 和奥氏体的热疲劳抗力最佳(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4期)
周凤云,熊惟皓,胡镇华[5](1998)在《无钴 Ti(C,N)基金属陶瓷的热疲劳抗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疲劳龟裂网纹模拟法,定性地研究了无钴Ti(C,N)基金属陶瓷与3Cr2W8V钢的热疲劳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热循环周次相同与相近的条件下,前者热疲劳裂纹呈粗大交叉的直线,起源于试样棱边的尖角处,并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失稳扩展;后者形成细小典型的龟裂网纹,扩展缓慢,显示出热疲劳抗力高于前者.(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12期)
于长山,刘喜明,赵宇,邬占田[6](1997)在《3Cr2W8V钢渗硼后热疲劳抗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Cr2W8V钢渗硼后热疲劳抗力的研究于长山刘喜明赵宇邬占田(吉林工学院)本文收到日期:1997年3月13日初稿,1997年6月17日修改稿本文联系人:于长山,男,1938年3月生,副教授,吉林省长春市(130011)吉林工学院热处理教研室吉林省科技...(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耿洪滨,何世禹,雷廷权,王华彬[7](1997)在《加热温度对 TC4 钛合金的空冷组织及热疲劳抗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经不同温度加热随后空冷的TC4钛合金在-196~350℃范围内进行了外约束型热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经单相区加热的合金,其热疲劳裂纹易于沿原β相晶界处萌生,以穿晶的方式扩展,对热疲劳裂纹萌生抗力较低。而经950℃加热的合金,其热疲劳裂纹易于沿初生α相与基体(条形的α+β相)的界面处萌生,裂纹易于切过条形的α+β相扩展,其热疲劳裂纹萌生抗力最高。经900℃加热的合金,其热疲劳裂纹易于沿初生α相与基体的界面处萌生并沿其扩展,合金的热疲劳裂纹萌生抗力也较低(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揭晓华[8](1996)在《热处理工艺对3Cr2W8V钢热疲劳抗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提高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软氮化、软氮化加发蓝等几种热处理方法对3Cr2W8V钢热疲劳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能提高该钢的热疲劳抗力.而软氮化及软氮化加发蓝对热疲劳抗力却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汽车研究与开发》期刊1996年02期)
张存来,候桂先[9](1995)在《提高5CrMnMo锻模热疲劳抗力的热处理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5CrMnMo钢制作的支座热锻模产生热疲劳的原因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适当提高了淬火加热温度和回火时的300℃等温处理,使表层得到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心部得到下贝氏体组织,从而提高了5CrMnMo支座模具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山西机械》期刊1995年04期)
于显臣,张颖,谷丰[10](1995)在《深冷处理对3Cr2W8V钢热疲劳抗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3Cr2W8V钢常规热处理和热处理过程中引入深冷处理对热疲劳抗力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发现通过深冷处理的引入.可以提高3Cr2W8V钢的热疲劳抗力。(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1995年01期)
热疲劳抗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中采用剥离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Sn-9Zn-xAg无铅钎料/Cu界面的热疲劳抗力进行了研究。Sn-9Zn-xAg无铅钎料比63Sn-37Pb钎料的热疲劳抗力好。随着热循环从1增加到5次时,63Sn-37Pb/Cu界面的剥离强度从5.53±1.0MPa减少到5.33±0.9MPa。当热循环从1增加到3次时,Sn-9Zn/Cu界面处剥离强度从9.54±1.5MPa增加到13.79±0.9MPa;当热循环测试增加到5次时,其强度从13.79+0.9MPa减少到8.5±0.8MPa。其他的Sn-9Zn-xAg钎料也有同样的趋势,当Ag添加量为2.5wt%时热循环测试3次从而获得了最大的剥离强度21.41±1.5MPa。在63Sn-37Pb/Cu界面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是η-Cu_6Sn_5。但是在Sn-9Zn-0Ag/Cu界面生成了η-Cu_6Sn_5和Cu_5Zn_8,在Sn-9Zn-xAg/Cu界面生成了η′-Cu_6Sn_5,η-Cu_6Sn_5和Cu_5Zn_8。对于Sn-9Zn-0Ag体系测试3次时断裂路径从钎料块延伸到Cu_5Zn_8/钎料界面,测试5次时断裂路径在钎料内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疲劳抗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仁培,陈文华,施政.模具钢堆焊金属的强度与变形对热疲劳抗力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
[2].Tao-Chih,Chang,Min-Hsiung,Hon,Moo-Chin,Wang,Dong-Yih,Lin.Sn-9Zn-xAg无铅钎料/Cu界面的热疲劳抗力[C].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2004
[3].杨雪梅.碳化物对热变形中铬半钢的热疲劳抗力的影响[J].特殊钢.2001
[4].荣守范,郭继伟,金宝士,吕奎龙,姚玉环.轧辊用合金白口铸铁显微组织对热疲劳抗力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5].周凤云,熊惟皓,胡镇华.无钴Ti(C,N)基金属陶瓷的热疲劳抗力[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
[6].于长山,刘喜明,赵宇,邬占田.3Cr2W8V钢渗硼后热疲劳抗力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学报.1997
[7].耿洪滨,何世禹,雷廷权,王华彬.加热温度对TC4钛合金的空冷组织及热疲劳抗力的影响[J].宇航学报.1997
[8].揭晓华.热处理工艺对3Cr2W8V钢热疲劳抗力的影响[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6
[9].张存来,候桂先.提高5CrMnMo锻模热疲劳抗力的热处理工艺改进[J].山西机械.1995
[10].于显臣,张颖,谷丰.深冷处理对3Cr2W8V钢热疲劳抗力的影响[J].机械工程师.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