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

曾祥静[1]2008年在《我国批发市场主导型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经济中,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叁利润源泉”。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现代鲜活农产品物流业,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有效解决“叁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整体处于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水平状态,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尽管已经出现了很多形式的物流模式,但就总体来看,仍处于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鲜活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致使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经成为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而且随着农产品流通方式的现代化,超级市场及连锁店、现代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电子消费类网站等均会分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特别是随着入世后农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面对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以及竞争压力,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如何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否还有发展空间,批发市场的核心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鉴于此,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构建我国批发市场主导型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旨在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的高效流通。本文首先总结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借鉴。然后对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产生是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以及“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所决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对农产品供求产生重要影响,并将长期在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以数量扩张的阶段行将结束,进入到全面提升与创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SWOT态势分析进一步说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优势及地位。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与竞争环境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很明显。但是,相比于其他的模式,批发市场的作用更突出,潜力更大。目前,批发市场已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民是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辐射能力强的大型批发市场涌现,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后在前几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本着系统规范、利益兼顾、合理布局、政府扶持等原则,从整体区域规划角度构建了我国批发市场主导型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通过改进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强区域物流发展规划与协调、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机制和交易方式、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组织机构、提升批发市场内部鲜活农产品加工业增值能力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使批发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以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农户收益、引导鲜活农产品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胡振虎[2]2005年在《中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物流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城市、经济区域或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五千年农业大国,由农业投入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在内)而产生的供应物流、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而产生的生产物流、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制成品为买卖对象的销售物流、回收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中产生的废弃物为核心的废弃物流,汇成的农产品物流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速度,关系到发展优势农业,关系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农民收入多元化,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关系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本论文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1章导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问题,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背景、意义和动因,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论述了农产品物流产业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现代物流的概念,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物流的概念,农产品物流产业的概念,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分类与特点,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和组织创新理论。 第3章阐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经验借鉴: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引进、改进和吸收物流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加强物流基础教育和培训,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第4章探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交易理论,进而提出农产品物流交易模式选择,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第叁方物流。 第5章从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和信息建设的现实,提出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和信息化模式的选择。 第6章运用农产品物流园区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并作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选择。通过我国发达地区与次发达地区经典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调查,对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进行比较,发达地区应选择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物流园区(选择物流核心功能和发掘物流延伸功能),而次发达地区则选择转运型和仓储配送型物流园区(选择物流基本功能和物流核心功能)。

刘大集[3]2004年在《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农业市场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国际化为背景,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 第一章分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首先是对两者的内涵予以界定,然后提出了合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 第二章介绍了海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宏观发展模式。提炼出八个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政府宏观价格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含量、宏观管理和市场运行效率、与批发市场发展紧密联系的合作组织等八个方面。然后对美、日、欧盟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第叁章介绍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采用案例式的实证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得非常成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典型代表(即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和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式,并与经由政府比照国外批发市场的现成条文及运行模式经有关部门确定出试验性条例进行试验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农产品规范市场(即俗称“官办市场”)的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剖析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 第五章探讨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创新的思路,包括现货批发市场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的创新,以及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第六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期货市场)发展模式的对策。

杨青松[4]2011年在《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流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实现供需匹配继而促进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流通模式多样化、流通主体多元化且与消费者联系紧密(蔬菜消费约占家庭消费支出的5%)的蔬菜为例,研究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内在的运行机制,试图为我国现阶段蔬菜流通模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文章通过一系列分析认为:蔬菜流通的模式不是参与主体(组织)简单的一种抽象形式,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下、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形式抽象。以超市为零售终端的现代蔬菜“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在经济学理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实现生产者、消费者、超市的叁方共赢,是我国蔬菜流通模式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其模式形成,受资产专用性成本的影响,只有在一定规模条件下,才会真正的实现共赢;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蔬菜流通模式虽然由于流通环节过长,放大了其初始成本,引致了流通效率的损耗,但鉴于批发市场具有强大、快速的集散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流通链条的社会总成本小于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模式的成本,其模式的存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同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都提醒我们农产品流通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是可以优势互补并存发展。因此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绝不可以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的流通模式,要循序渐进地引导生产端的发展和壮大,不能用模式的发展去“倒逼”生产端的进化,坚持适宜发展就是最好的。在通篇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蔬菜流通模式和以超市为核心的蔬菜“农超对接”模式不是此消彼长的发展,而是有交叉点的错位式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条件成熟时,较高级的流通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选择性地替代传统的流通模式,形成因地制宜,适合的流通模式格局的分布。本研究在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并给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农产品经济体制的改革,演绎了蔬菜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模式的演化;第四章从中国蔬菜产业发展入手,剖析了蔬菜的生产、流通状况,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蔬菜流通的模式及作用机理,并对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和以超市为核心的蔬菜流通模式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同时从整体流通链条角度,阐述了蔬菜流通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五章以交易成本理论、博弈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为核心支撑,从流通模式的动力机制、导向机制、制动机制分了适合中国蔬菜流通的模式。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这种模式的问题与趋势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我们对美国、日本的蔬菜流通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成功经验,并总结了其流通过程中成功的共性;第七章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从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八章结论与展望:汇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丁建吾[5]2011年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及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枢纽和核心,承担着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随着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正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环境和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需求,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方法,首先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竞争环境,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适应竞争环境需采取的叁维发展模式,探讨了波特五力模型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叁维发展模式间的关系;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阶段、功能演进出发,论证了信息化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构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发展战略决策空间模型,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型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发展战略决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原则、策略和保障措施。

王一淋[6]2011年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选择与创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流通领域中的价格波动、流通渠道变革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农业产业化、引导生产、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是这些农产品流通问题发生的节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国外其它传统批发市场一样,出现功能萎缩、地位弱化的现象,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大趋势下面临着“批发短命论”和转型升级的挑战。在这些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性研究,探讨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国内学者研究的比较少,观点也比较清晰,最具代表性的是学者刘大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本文以产业转型升级和流通领域的大改革为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等方法,运用微观经济学、流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经济理论,选取发展模式中相互联系,最值得关注的四个内容作为研究重点的思路来研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全文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导言主要是论述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的背景、有关文献综述、创新点等基本内容。第二章相关经济原理是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的内容作粗略的界定,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创新提供理论基础。第叁章是通过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的分析介绍,为第四章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参考借鉴。文章的重点在第四、第五章,第四章是结合第一章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的定义和第叁章所论述的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叁种发展模式,分析选择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中四个相互联系、最值得讨论关注的方面:投资建设模式、交易模式、物流模式和价格形成中心地位功能,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一对比分析,做出适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状况的模式选择与创新。第五章是根据第四章发展模式的四个内容对我国发展较好的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市场本身需要改进和可以供其它市场借鉴的方面。第六章是论文的总结,针对第四章内容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和文章的结论与展望。通过理论推理和案例分析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没有具体固定的模式可以沿用,东亚模式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比较相似,北美和西欧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应该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需要重点考虑的四个因素为:投资建设模式创新、交易模式的选择、物流模式的优化、价格形成中心模式的强化。投资主体目前是民营和国营相交汇,为了保证市场的公益性地位需要建立介于个人企业化运作和政府行政组织之间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的建设要考虑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市场集群;交易模式的选择还是要以效率较低的对手交易为主。目前我国的基础条件还不能够使得拍卖交易方式顺利推行,同时还要发展期货等其它交易方式;市场的物流模式应该选择第叁物流配送模式,进行批发市场的物流现代化,同时有条件的批发市场考虑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建设自身的物流中心;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中心应该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形成中心的地位的强化措施要围绕着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刘英[7]2017年在《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农产品物流发展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农产品物流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农产品物流可以带动农业结构转变、保证农产品质量、合理分配农业资源和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而因地制宜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可以指导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是目前辽宁省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对农产品物流和城镇化的相关概念及特征进行了界定,梳理和归纳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产品物发展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在对辽宁省原有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在遵守模式构建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下,为了解决原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镇化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一体化”、“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四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了模式运作以及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并给出了四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再次,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了辽宁省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进行辽宁省14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和分类,并按照各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分类结果,对所构建的四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进行选择,给出了与辽宁省各类别地区相符合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最后,以沈阳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仿真分析“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运行效果,并给出对策建议。城镇化背景下,适合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对辽宁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辽宁省农产品物流资源有效整合,提升辽宁省农产品物流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业的竞争实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侯晓然[8]2005年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中心环节,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的功能。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近20年的发展实践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中国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农产品流通的核心,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不仅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 本文以农业市场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国际化为背景,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虽然全国发展很不平衡,但其数量和规模已基本达到饱和,并且在基础规划、管理服务、法制建设、物流信息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未来的10年至20年,将是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规划和建设、发展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二次创业,是农业迈向现代化和应对入世的战略问题之一。 本文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国家批发市场建设比较成功的经验。重点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采用案例式的实证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得非常成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典型代表(即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和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式。第五章探讨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创新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的对策。

吴进凯[9]2010年在《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首先表现为农业生产资料和商品流通的现代化,使得物流在我国第一产业当中的地位提高。但总体来讲,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建设还比较滞后。本文认为,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将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途径。基于此现实背景,本文以现代物流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建设展开论述。以期通过本研究,为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理论研究及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全文主要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等叁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建设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背景、意义和动因,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内容,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内容。正文部分从阐述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着手,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和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解读,奠定了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产品物流的特性,对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以及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并通过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阐述,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指出应该在大力发展第叁方农产品物流的同时,注重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物流主体、供应链管理体系和中介组织建设,并加大财政、法律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针对国内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培育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总结,并对代表物流发展新趋势的第叁方物流供需主体间的博弈关系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供应链总体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为第叁方物流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佐证,也为后文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和交易模式选择提供了必要参考;最后,借鉴深圳“布吉模式”的成功发展经验,对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出从国家和企业等多个层面进行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其为核心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建设进行指导,并结合前文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层次性特征,归纳总结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和体系构建的新思路,从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等四个层次上,遵循整体性、因地制宜、信息化和标准化等原则来进行农产品物流的体系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论部分则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意义。

徐益敏[10]2008年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农业物流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物流理论引进我国的时间很短,人们对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是近几年刚开始,对农业物流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鲜为人知。然而,根据我国的国情及研究资料表明,建立农业物流体系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基于这种情况,笔者以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总结国内外物流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物流发展实际,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视角下争取在农业物流模式构建方面有所创新。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借鉴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验进行理论探讨,然后结合我国物流发展实际与国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本文选定以农业物流模式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意在弥补目前学术研究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期待能为国内农业物流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以期早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物流模式,能够逐步提高我国农业物流研究水平。全文由引言和五章内容构成。引言。首先,对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作了说明;其次,就本研究的思路、采用的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做了简要的说明。第一章是对农业物流及相关的概念界定、对国内外农业物流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对国内外农业物流实践进行对比总结。界定了“物流”、“流通和农业物流”、“农业物流体系”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等相关的农业物流的概念。通过对国外农业物流理论研究的总结和评析得出了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物流实践的比较,得出了国外先进模式的借鉴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农业物流领域的基本理论,也是完成本研究的理论支撑。本周介绍了交易费用理论、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理论。农业物流本质就是为了在市场交易中寻求一种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因此交易费用理论是农业物流的理论基础。现代农业供应链是在分析、研究现代农业的含义、特点、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开始到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所形成的功能网链结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括地讲,是指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给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第叁章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并对其做了整体的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现行农业物流运作环境,介绍了当前四种主流运作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得出了结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模式还是传统的,落后的,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难以适时适量地满足市场需求。第四章重点阐述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我国现代农业物流模式构建。首先介绍农业物流模式的选择依据。然后,立足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从供应链战略出发,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农业物流发展模式。包括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模式、中介组织联动模式、第叁方农业物流模式、农业物流联盟模式、节点一联结一网络模式、电子虚拟供应链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物流的宏观政策建议。第五章介绍了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运营体系的成功案例。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1)本论文第一次从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角度分析和归纳了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物流体系的运作模式及其变化轨迹。并分析了这些物流模式的基本特征,运作环境及其局限性。(2)对我国目前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总结评价我国物流体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专业的第叁方物流,如铁路、航运、邮政或工、商业系统,到目前为止对农业物流模式从总体上进行较全面总结论述的文献少之又少。本研究根据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特点,详细对我国目前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评价。(3)提出了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我国现代农业物流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我国批发市场主导型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构建[D]. 曾祥静.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2]. 中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胡振虎.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3].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D]. 刘大集.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4]. 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 杨青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5].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及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 丁建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6]. 转型升级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选择与创新[D]. 王一淋. 浙江工商大学. 2011

[7]. 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 刘英. 沈阳工业大学. 2017

[8].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D]. 侯晓然.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9]. 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研究[D]. 吴进凯. 浙江工商大学. 2010

[10].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农业物流模式研究[D]. 徐益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