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德育论文_金晓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主性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育,自主性,小学生,成果,方式,课余,思想品德。

自主性德育论文文献综述

金晓玉[1](2016)在《小学生自主性德育的有效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性德育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能力为基本目标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展开生动且活泼的教学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德育学习的本领,然后达到使学生各个方面的品德得意达到完善和提高,最终能够完全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目标。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讲就是在为学生的世界观做基础,良好的德育教育会使学生品德优良,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教师更应该发挥应有的职业,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根系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几个能够将自主德育的书面内容转化成为学生的自主要求和行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6年07期)

王凯文[2](2016)在《大学生自主性德育学习的新媒体模式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德育学习效果,很多高校积极采用自主性德育学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权,以达到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实际行动的目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学习手段,对大学生的德育学习会产生直接影响。主要从新媒体入手,探讨大学生自主性德育学习模式构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严登云[3](2014)在《小学生自主性德育有效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性德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和道德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德育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各方面的品德可以得到完善和提高,最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要不断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德育本领。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德育本领展开讨论。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将自主德育的书面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要求和行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4年30期)

吴苓芝[4](2013)在《以课余活动为载体,创造“自主性”德育育人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具有导向、教化、激励、约束和凝聚等方面的积极功能,实践中我们通过课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3年33期)

聂国宝[5](2013)在《浅谈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性德育是在优化了的德育情境中,通过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与感悟,使其道德认识内化为德行,促进道德行为的外在表现符合社会规范,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德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旬)》期刊2013年06期)

朱相兵[6](2011)在《小学生自主性德育有效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性德育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它是以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使个体的品德得以完善,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的教育活动。通过自主性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旨在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德育能力的方法、策略;研究如何(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论坛)》期刊2011年07期)

王素凤[7](2010)在《自主性德育建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这个社会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信息社会,在这个开放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不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相互冲突,使德育教育面临巨大冲击。德育的低效状态,使传统德育面临严峻挑战,德育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提上日程。在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需要重新反思、建设、认定与发展。系统深入的探讨德育的建构问题,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成为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我国现实学校德育状况的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学校德育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概括的把握了德育自主性的建构的特点与主旨。分析了德育自主性建构的构成要素;自主建构的主要环节及其地位与作用。通过对自主性德育理论形态、活动要素、活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和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合理的构想了德育自主建构的培养方式和途径,基本上形成了德育自主建构的理论框架。德育自主性建构在实践层次上的德育活动,方式、途径思想,为转变“上施下效”的传统德育模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0-05-01)

于忠海[8](2003)在《探索德育新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教育最大的失误在德育,以智代德、道德说教、人性缺失等违背道德规律的德育问题屡见不鲜,其结果只能培养出表面驯服、内心逆反,熟记道德规范律令、却缺乏人性、丧失美好生活追求的“两(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03-04-06)

王长乐[9](2002)在《对自主性德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性德育 ,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 ,将促进德育教育由“教会学生顺从”向“教会学生选择”的转变 ,它以人的自主性、独立性为基础 ,充分体现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思想精神 ,注重人的心灵的关怀和责任感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王长乐[10](2000)在《自主性德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本着力探讨学校道德教育思想的学术着作。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学校德育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依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体验和对现实学校德育状况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自主性德育的命题。本书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自主性德育的基本观念和精神主旨进行了自恰性确定;对自主性德育依据的思想基础——中外历史上哲学层面的自主性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倡导和实施自主性德育的社会原因及背景进行了详尽地陈述;对自主性德育的理论形态、活动机制、活动要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自主性德育的意义及理论价值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本上形成了自主性德育的理论框架。自主性德育相对于“上施下效”的传统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超越性和进步性,其中内含了自由、正义、理性、文明、真诚、关爱、责权统一等现代德育内容,其精神主旨要求学校德育必须是“真的”德育、理性的德育、道德的德育、自由的德育,从而为学校德育预设了具有现代性质的理论基础。自主性德育在实践层面上的德育活动机制建设思想,以及对学校德育要素进行革新的观点,为德育思想进步和模式的转换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自主性德育理论作为对学校德育理论进行纵向推动的德育理论,其理论建构具有前瞻性、超越性和预设性,其思想新颖而慎密,对于我国的学校德育理论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0-04-01)

自主性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德育学习效果,很多高校积极采用自主性德育学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权,以达到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实际行动的目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学习手段,对大学生的德育学习会产生直接影响。主要从新媒体入手,探讨大学生自主性德育学习模式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主性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金晓玉.小学生自主性德育的有效策略探析[J].学园.2016

[2].王凯文.大学生自主性德育学习的新媒体模式建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严登云.小学生自主性德育有效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4

[4].吴苓芝.以课余活动为载体,创造“自主性”德育育人环境[J].学周刊.2013

[5].聂国宝.浅谈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的现实意义[J].新课程(中旬).2013

[6].朱相兵.小学生自主性德育有效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

[7].王素凤.自主性德育建构的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

[8].于忠海.探索德育新理念[N].新华日报.2003

[9].王长乐.对自主性德育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10].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文献研究层次分布7.4德育共同体内各主体协同程度示意...

标签:;  ;  ;  ;  ;  ;  ;  

自主性德育论文_金晓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