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武[1]2004年在《河南电力市场供需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为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能源保障。发展电力工业,对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保证电力供需关系的长期动态均衡则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回顾电力发展的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电力供需状况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电力供需总处在“电力紧缺---电力高速发展---电力供需平衡---电力过剩---电力慢速发展---电力紧缺”的发展链条中不断轮回,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重要的电力枢纽。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通过河南电网进行相连,从而形成了一个地跨东北、华北、华中、川渝14个省、市、自治区,南北4600多公里,装机容量超过1.4亿千瓦的超大规模同步交流电网。因此电力供需平衡意义就尤为重要。本文以当前电力紧缺的现状出发,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电力供应和需求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我国电力市场特别是河南电力市场电力供需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对电力出现周期性富余和短缺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平衡措施,实现电力市场供需的自动均衡。
郝建国[2]2004年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工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后,电力市场营销便成为令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也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论文根据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和市场营销原理,在阐述电力市场营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论述电力市场营销哲学观念演变;电力市场营销与供电企业经营战略;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供电企业内部条件;电力市场营销程序;电力负荷预测与需求侧管理(DSM);电力市场营销实务运作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实务运作方法的发展与开展;进而促使供电企业扩业促销,增加电力消费,促进电力工业不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曾鸣[3]2018年在《电网开放意味着什么?》文中研究说明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一直以来建设、经营电网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这意味着今后在跨区域输电、增量配电以及分布式微网等电网建设、服务的各个层面,都有可能看到外资的身影,这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开放属于必然从整个行业来看,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电力行业就已经迈出了对
马金文[4]2011年在《河南省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动状况分析》文中指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即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诸多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动是一定时期经济结构、用电结构、技术进步、供需关系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角度分析近年来河南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十二五"河南电力工业发展思路。
郑辉, 刘骁, 史文琪, 言娟[5]2017年在《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数据资源是企业资源管理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生命,只有拥有了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资源,管理好企业数据资源,业务信息系统才能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作为信息主体的数据资源在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作用,通过及时、充足、多角度的数据引导,公司才能在日益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做出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从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唐昭霞[6]2008年在《中国电力市场结构规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电力产业一直实行的是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垄断的产业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尽管在一定技术条件下,适应了电力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随着电力产业规模变化、技术发展和市场扩大,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在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结构下,由于市场竞争的缺乏,厂商与行业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推进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运营效率低下。又随着自然垄断理论的新发展,人们认识到自然垄断性具有变迁性,当一定的因素发生变化时,自然垄断性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上世纪90年代,在新理论的支持下,为了克服因垄断而带来的种种弊端,世界各国纷纷在电力产业中进行了打破传统电力产业垂直垄断一体化市场结构的措施,电力市场化改革一时风起云涌。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给中国电力改革提供了思路:中国的电力改革可以通过将竞争性环节(发电、售电)与垄断环节(电网)实行分离来打破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结构。拆分后的各水平环节中,竞争环节要防止垄断,促进竞争,垄断环节要进行激励。所以,中国电力产业改革的重要本质之一就是市场结构的改革。然而政府规制的滞后导致中国电力市场结构改革出现诸多问题,本文的研究中心就是重建电力市场结构规制。本论文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充分运用西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电力产业的市场结构变革为线索,以重建适应新结构的规制为研究中心,沿着“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问题剖析——政策框架——具体措施”的逻辑结构来组织全文。文章首先述评了电力产业市场结构规制的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从电力市场结构的概念入手,认为电力产业市场结构是电力产业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总称,纵向结构是指电力产业发、输、配、售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他们是一体化还是分离关系,是市场交易关系还是垄断的内部管理关系;横向结构是指各个水平环节的各企业之间是竞争还是垄断的关系。随后按照电力产业规制的“规制——放松规制——重建规制”的历史演进路径对电力产业规制进行了综述,由于直接针对电力市场结构的规制是散见于对电力产业的规制措施中的,因此目前没有研究从电力市场结构这个视角去系统整理和归纳政府规制,这就是本论文最大量的工作之一:按照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体系对政府规制进行重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立足于我国的特定国情,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结构现状,根据现状选择了电力产业未来的目标结构。由于政府规制没有跟上电力市场结构改革的步伐,出现了滞后,导致了中国电力市场结构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纵向结构方面,厂网并没有真正分开,导致电网歧视性接入;横向结构方面,发电环节的企业集中度低,但投资者集中,容易出现市场力现象。进退壁垒偏高,产品差别化大,企业规模不经济,导致发电环节竞争不充分,再加上中国电力需求一直很大,所以各个企业没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激励,转向“跑马圈地”通过扩大投资来提高效益。电网环节作为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环节,没有发挥其规模经济的优势,电网投资不足,建设滞后,安全性差,“卡脖子”现象屡有发生。由以上分析,本论文基于我国电力产业纵向分离应该提防风险,提出了对纵向结构进行风险管理的规制框架,基于电力产业横向分切的应该重视激励,提出了横向结构的激励相容的规制框架。最后在风险管理和激励相容规制框架下提出了具体的规制政策和措施。本论文包括导论和正文六章,结构安排如下:导论,在介绍本论文写作的背景、基本思路、逻辑结构、创新与不足等问题的同时,重点对电力市场结构概念和电力市场规制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本论文确定了研究的理论起点。第一、二章为全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自然垄断理论的新进展并分析了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对电力产业的纵向和横向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电力产业规制的风险管理和激励相容规制进行了理论梳理。第二章: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例探讨了电力产业市场结构改革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国的电力市场结构改革提供了国际经验的借鉴。第叁、四章为本论文的现状分析部分。第叁章:通过大量数据描述了中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认为中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改革问题总体来说就是“纵向分割不成功,横向缺乏竞争和激励”。从纵向来说,厂网没有真正实现分开,虽然2007年,随着“920”“647”万千瓦资产的变现,标志着中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第一步“厂网分开”正式完成。但实质上电网由于存在调峰电站,由于存在“内部人”持股发电资产,厂网并没有真正分开,从而导致各种类型发电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地位,出现歧视性接入状况。从横向来说,竞争性环节的竞争没有充分展开。通过国家行政划分的发电企业虽然集中度不高,但由于都是国家一个投资者,所以大家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并且中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发电环节有着较高的进退壁垒,再加上历史原因造成的电价不一致使中国发电企业的电力产品价格差别化很大。所有这些形成合力,使促进竞争的市场结构改革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五大集团纷纷转向“跑马圈地”和发电量的竞争,而非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来竞争。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电网环节本应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厂网分开”后却出现了投资乏力,安全性降低的状况,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既没有建立输配电价又缺乏对电网环节的激励,当然不能促使电网环节快速、高效发展。基于中国电力产业的电网脆弱,技术水平低下以及国际经验,文章认为,中国未来的电力产业的纵向市场结构应该要求厂网分开(目前已实现)、输配分开和配售环节有限的分开,即只允许大用户选择供电公司而限制普通用户的选择权。第四章:本章通过六个指标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电力市场结构规制在保证电力安全、配合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电力资产利用效率和改进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电力行业总体的成长并非全部来自于规制产生的资源有效配置,企业存在资源的无效率使用和A-J效应。原因在于规制在降低成本方面出现滞后和激励不足,使要素投入组合扭曲,造成高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上述政府对电力市场结构规制的绩效说明,为了适应新的电力市场结构,重建规制的需求日益突出。文章继续指出,在打破纵向一体化的过程中,由于各个环节的分离,容易出现电价、缺电和各环节协调的风险,所以纵向结构改革要求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规制框架。而横向环节的规制目的是促进竞争和激励,所以要求建立基于激励相容的规制框架。第五、六章为本论文促进电力市场结构优化的措施部分。第五章:按照纵向各环节的协调要求,本论文设计了交易协调规制,价格协调规制和联网协调规制。第六章:按照横向各水平环节促进竞争、激励的要求,本论文设计了进入规制、市场力规制、非对称规制以及激励规制措施。本论文有如下创新:1、对电力市场运营和交易模式进行规制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基于SCP框架,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视角对电力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本论文认为,中国电力改革的重要本质之一就是电力产业组织结构的再造,研究电力市场结构的规制就是抓住了电力产业改革的一个重点。2、电力产业改革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再造,本论文进一步深化研究,认为纵向结构的重建过程中要重视风险管理,横向结构的重建过程中要重视激励。并从纵横两个方面构造了电力市场结构的风险管理规制框架和激励相容规制框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3、在分析中国电力产业现状、技术约束条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力市场结构目标模式的战略选择,认为中国不能走配售完全分开的模式,应该限制普通用户的选择权。4、就中国电力产业的研究现状来说,专门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研究电力产业市场结构的文章是不多的。本论文对中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各项基本因素以实证的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以期在中国电力产业的市场结构现状研究方面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朱庆[7]2012年在《电力营销系统之缴费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其它能源的激烈竞争,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力营销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成为电力营销系统的根本出路。电力营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电力营销系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电费收费是整个电量电费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电费能否及时的回收,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及时体现。电力系统缴费业务主要分为营业收费和电费收费两部分。同时它还包含了一些与缴费相关联的几项业务,包括缴费、冲正、缴费查询、违约金管理、退费业务、电费帐务等。营业收费主要是收取用户办理业扩业务时产生的相关费用。电费收费是“商业周期循环”中的最后一步,是在核算管理完成后进行的。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从用户手中回收电费的过程。因此,电费回收不仅仅是供电企业自己的事情,还需要用户参与。为了更方便用户及时交纳费用,本课题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收费方式、支付方式、销帐方案。通过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将电费核算所产生的应收电费及时地回收入帐,通过统计电费回收的执行情况,分析欠费的组成和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电费的及时回收,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完成电费收费的核心模块,能使客户方便及时地交纳费用。本课题是基于B/S叁层体系架构,完全能够满足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要求。通过业务逻辑和界面逻辑的分离,使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大大加强,系统可以方便的支持多重客户端,进行扩充也变得非常容易。系统的安全性是建立在业务逻辑层而不是数据层,控制粒度更细,更符合管理的要求。国内本选题领域内由朗新、神州数码、东软等大企业提供的设计方案,大致与本课题相似。此应用方案已在河南电力等省份成功上线。
李伟[8]2012年在《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电力市场中,农电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保证农村电网稳定安全运行,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电力市场供求均衡分析。为实现农电市场供求均衡,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构建农电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对农电需求进行精确预测;第二,建立农电供给能力评价模型对农电供给能力进行有效地估测;第叁,提出一种农村电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判断农电市场供求均衡状况,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实现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电市场电力供给和需求均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做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在对农电市场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影响农电市场供求均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电负荷和装机容量、农电供给方电源结构、气候因素、政策因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电替代品为影响农电市场供求均衡的主要因素。(2)对农电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电价、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相关政策为影响农电需求的主要因素。着重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生活用电需求的影响。(3)对常用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农村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提出了PCA-MIX-SVM农电负荷预测模型,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混合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农村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在对电力需求预测的研究中,得出单一的预测方法很难保证获得精确度较高的预测结果。因此,本文建立了DS理论权重融合用电量需求预测模型,即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多元回归、灰色用电量需求预测模型,再根据这叁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利用证据理论计算出各方法的组合权重,融合预测得到最终的用电需求。(4)在对农电市场供给能力分析过程中,本文研究了电力供给能力评价的一般方法以及农电市场供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农网动态性能评价指标和静态性能评价指标。从供电可靠性、农网布局、线路状况、变压器状况四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电网供给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熵权灰色区间关联的农电市场供给能力综合评价模型。(5)对市场均衡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电市场均衡与一般市场均衡的不同点,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论述了影响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农电市场供求均衡模型和供求均衡判断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电力公司向发电企业购电角度,提出了基于GA-MPT最优购电策略的农电市场均衡模型。此外,本文分析了农电市场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农电市场长期均衡的路径。(6)本文最后引入河北南网整个农电市场以及某样本县作为实例,对上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应用,论述了农村电力市场供求均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电市场供求长期均衡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本文针对农村电力负荷预测影响因素较多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PCA-MIX-SVM农电负荷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次,在用电量需求预测的研究中发现单一的预测方法很难保证预测精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DS理论权重融合用电量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了用电量预测结果的精度。再次,本文在农电市场供给能力评价的研究中,构建了农村电网供给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基于熵权灰色区间关联的农电市场供给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本文对农电市场供求均衡模型和供求均衡判断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GA-MPT最优购电策略的农电市场均衡模型。
寇中元[9]2000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关于培育和完善电力市场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找到了一条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经济的正确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正在形成,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促进了电力市场一步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领域迈进。在国内,对垄断行业的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发展刚刚开始探索,本文的新意在于叁个方面的突破:一是电力的垄断性、统一性,具不具备市场的竞争,开放要素,得出电力是商品,商品离不开市场的观点;二是电力的公益性,特殊性,具不具备按市场法则办事,得出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有机结合的观点;叁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培育和完善,开拓和优化电力市场机制的观点。 本文用邓小平市场经济的理论,提出了解决垄断行业如何改变现在政企不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用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手段代替市场经济机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弊端的理论,来探讨,来摸索。
蒋文军[10]2013年在《中国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虽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消耗,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由于煤炭与电力市场的改革步伐不一致,电力市场化改革滞后于煤炭,导致两者无法在同一平台上运行和交易,矛盾的焦点表现为电煤与电力的价格即煤电价格之争。可以预见的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电价格冲突仍将会是煤电矛盾的焦点。可以说,电煤的价格冲突已经成为行业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根本诱因,明确电煤成本和电煤价格的构成比例,结合经济发展诉求出台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对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迫在眉睫。全文共分九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阐述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明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2章在分析煤电价格冲突及其产生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价格形成与运行理论、冲突管理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3章是国外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经验借鉴。主要从国外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表现、国外煤电价格冲突对煤电产业发展的影响、国外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策略,以及国外调控煤电价格冲突的主要经验等四个方面展开。第4章至第7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4章(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的形成)主要研究市场化煤价的形成机制、电价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以及煤电价格的传导机制、冲突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政府、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叁方煤电价格博弈模型。第5章(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的影响分析)主要研究煤电价格冲突对各类企业、宏观经济、人民生活等产生的影响。第6章(面向煤电价格冲突的微观主体策略分析)主要研究煤电产业链上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煤炭生产企业、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及煤炭运输业在面向煤电价格冲突时的微观主体策略。第7章(煤电价格冲突的宏观调控策略)主要从建立科学的电煤价格信息监测体系、煤电价格冲突宏观调控的方法体系及选择、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与博弈分析,以及煤电价格冲突的的其他宏观调控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第8章主要结合河南省的实际,对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河南省煤电市场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研究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从政府角度提出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策略,从火力发电企业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最后的第9章为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主要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的创新点是:(1)构建了基于政府、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煤电价格叁方博弈模型;(2)在系统分析煤电价格冲突对居民生活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消费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电价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叁者之间的关系,并测算了居民对电价的承受能力;(3)对煤电价格冲突过程中煤炭生产企业、发电企业的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4)通过煤电价格联动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基于煤电价格联动的煤电价格冲突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方向。
参考文献:
[1]. 河南电力市场供需关系的研究[D]. 罗汉武. 天津大学. 2004
[2]. 电力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D]. 郝建国.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4
[3]. 电网开放意味着什么?[J]. 曾鸣. 河南电力. 2018
[4]. 河南省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动状况分析[J]. 马金文. 信息系统工程. 2011
[5]. 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 郑辉, 刘骁, 史文琪, 言娟.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7
[6]. 中国电力市场结构规制改革研究[D]. 唐昭霞.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7]. 电力营销系统之缴费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庆. 山东大学. 2012
[8]. 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李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2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关于培育和完善电力市场的思考[D]. 寇中元. 郑州大学. 2000
[10]. 中国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D]. 蒋文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标签:工业经济论文; 电力论文; 供需关系论文; 冲突管理论文; 供求关系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能源论文; 供求理论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