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抑菌实验论文-杨小良,李瑶,刘振飞

体外抑菌实验论文-杨小良,李瑶,刘振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抑菌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鬼灯笼,体外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体外抑菌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良,李瑶,刘振飞[1](2019)在《鬼灯笼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鬼灯笼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完成鬼灯笼的水和70%乙醇提取物体外最低抑菌实验、最低杀菌实验。结果:鬼灯笼水提物对金黄色葡球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氏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抑菌作用较弱; 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球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氏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抑菌作用较弱,但对化脓性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鬼灯笼的水和70%乙醇提取物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结论:鬼灯笼的水和70%乙醇提取物具有显着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赵一丁,田改苗,孙丹,闫小宁[2](2019)在《溻洗散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溻洗散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常见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入组167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3例,对照组84例。试验组外用溻洗散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对照组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次/d,疗程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停药2周时评价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起效时间、总有效率、真菌清除率等。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溻洗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溻洗散对体外培养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25 g/mL、0.5 g/mL和0.25 g/mL。结论溻洗散治疗足癣临床疗效确切,对常见皮肤浅部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金合[3](2019)在《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禽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氏菌病是禽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是造成鸡群散发死亡的重要病因,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本病可以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一旦环境中有此类细菌存在,彻底治愈、消灭难度极大,因此常造成几批鸡连续发生本病。(本文来源于《兽医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陈林文,曹刚,刘星雨,高蕊,区海蕴[4](2019)在《猪源沙门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诊断一起猪的死亡病例,从病死猪的内脏分离出2株病原菌ZH-S-1和ZH-S-2,进行鉴别培养、生理生化鉴定、体外抑菌等试验。结果:ZH-S-1,ZH-S-2为G-短杆菌;麦康凯、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均为透明不着色;SS琼脂斜面呈红色,底部生成黑色沉淀;分解甘露醇等,不能分解乳糖;对恩诺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等完全耐药;鸡唾液乳酸菌对其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结论:ZH-S-1和ZH-S-2均为沙门氏杆菌,高敏药物恩诺沙星配合鸡唾液乳酸菌,可以防治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疾病。(本文来源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历元,李元文,迟庆,王玲,肖飞[5](2019)在《复方紫草油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紫草油主要成分及成药的体外抑菌作用特点。方法:利用平板打孔法、牛津杯法和菌落计数法研究1)紫草、白芷、忍冬藤水煎液及不同浓度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 2)紫草、白芷的95%乙醇浸泡液及忍冬藤水煎液对创面常见感染菌种和益生菌的抑制作用; 3)含50%复方紫草油的复方紫草油-乳化剂混合物对创面常见感染菌种和益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紫草油的抑菌特点与紫草醇提物抑菌特点基本一致,对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常见感染致病菌的ATCC菌株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同时也对益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无效。结论:复方紫草油抑菌谱不等于各组分抑菌谱的简单迭加。根据该药抑菌特点,可以考虑用于烧烫伤、特应性皮炎等病的创面护理。(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李晏乐[6](2019)在《清热解毒燥湿方足部抑菌作用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据报道美国约有1.9%的术后患者发生SSI,欧洲SSI居医院获得性感染第二位,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可能更高。手术部位出现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者会给患者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手术部位感染位居我国医院感染前叁位,其中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研究显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占58.04%,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38.2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3.74%。感染伴随着临床抗生素的过度应用,耐药病原菌普遍产生,致使抗生素疗效欠佳。研究显示,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对临床中常见的抗生素普遍产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8%;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2%;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87%;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80%。甚至出现了广泛耐药的细菌以及超级细菌,对人类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抗生素与消毒剂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抗菌药物,虽然其抑菌、杀菌机制不同,但相关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消毒剂与抗生素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后,会对同样作用机制的抗生素产生耐药,并且对低浓度的消毒剂也会产生交叉耐药。另外,当细菌对低浓度消毒剂产生耐药后,其同样也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现代研究发现传统中草药具有显着的抗菌作用,不易产生细菌耐药,尤其是复方制剂。中草药的抑菌作用的药理学研究及中药成方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受到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二科创制的清热解毒燥湿方,由大黄、黄连、黄柏、苦参、蒲公英、地丁、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组成,在临床使用20余年,用于预防足部手术感染及治疗丹毒、足癣等均有良好疗效。组成药物中大黄、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具有抗菌活性,常互相配合使用,在低浓度时可抑菌,高浓度时则杀菌。大黄、黄连和黄柏均具有较广泛的抑菌谱,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提取液中的生物碱能降低细菌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而起到抑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力与浓度正相关。白鲜皮、蛇床子的醇提成分具有杀菌作用,实验研究显示地肤子醇提、煎煮、浸渍叁种提取方法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立枯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均有抗菌作用,且浸渍法抑菌作用最优。研究显示许多清热解毒类中药及其复方对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干预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中药在临床抗菌应用中前景广阔。目前,对该方抑菌作用的药理学研究仍然空缺,对临床使用的有效浓度,用药时间缺少科学数据,影响了该方的进一步开发与推广应用。目的了解足部细菌菌谱分布情况,分析足部病原菌的种类特点。观察足外洗一号方对足部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对科室住院患者足部的细菌进行采样,分析患者足部常见细菌菌谱分布情况;针对细菌菌群特点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白色念珠菌(ATCC14053)、化脓性链球菌(ATCC19615)、表皮葡萄球菌(16K4038)6种致病菌为实验菌株。按照清热解毒燥湿方的药物组成及剂量,制作出1g粉末相当于原药4.37g中药干粉及药物浓度为1g/ml的中药水煎液。分别制备六种细菌的0.5麦氏浊度菌悬液,将菌悬液稀释至105CFU/mL后,与倍比稀释的中药干粉混悬液及中药水煎液充分振荡混匀,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抑菌效果,获得中药干粉及中药水煎液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对比分析相同浓度下不同剂型中药对同一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1.患者足部细菌采样结果本次实验共分离菌株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65.22%,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30.43%,大肠埃希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真菌占4.35%,白色念珠菌1株。2.复方中药干粉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始终无细菌生长,说明整个实验过程无细菌交叉污染,不同细菌对中药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6K4038)来自临床标本采集,菌株经微生物鉴定仪进行了鉴定,此菌株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对中药敏感性最高;白色念珠菌(ATCC14053)对中药敏感性最低。中药复方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如下:中药对表皮葡萄球菌(16K4038)的MIC值为0.015625g/ml,中药对白色念珠菌(ATCC14053)无抑菌作用,中药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IC值为0.125g/ml,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 MIC 值为 0.03125g/ml,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MIC值为0.015625g/ml,中药对化脓性链球菌(ATCC19615)的MIC值为0.03125g/ml。3.复方中药不同剂型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实验通过选取对复方中药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ATCC25923)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比不同浓度下的复方中药干粉和水煎液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相同浓度的复方中药干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ATCC25923)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抑制效果均优于复方中药水煎液。结论本实验研究的清热解毒燥湿方在体外抑菌实验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及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与中药浓度成正比;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但其抑菌效果同样与中药浓度呈正比。因此临床运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对比清热解毒燥湿方干粉混悬液和水煎液体外抑菌效果显示,其不同剂型的抑菌效果不同,开发时应注意剂型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6-04)

刘泉体[7](2019)在《富血小板血浆对MRSA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RP,platelet-rich plasma)及其激活产物富血小板凝胶(PRG,platelet-rich gel)是血液高度浓缩的产物,由于其富含大量的生长因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软组织的修复。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抗感染效应,然而在诸多的体外研究中,我们发现PRP对某些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作用结论并不一致。最新有研究认为PRP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也有抗菌效应。本研究拟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明确健康志愿者全血制备的PRP及其衍生物PRG在体外对MRSA临床菌株有无抗菌效应,初步了解PRP在MRSA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以便指导临床。方法:获取MRSA临床菌株,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中,使用营养肉汤于恒温振荡器中增菌后备用。使用含枸橼酸钠的蓝色盖头一次性采血管采集6名健康志愿者肘前静脉血各9ml,在常温下通过手工二次离心法(第一次300×g 10min,第二次700×g 10min)制备PRP,充分摇匀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全血及PRP中血小板数目。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增菌后的菌悬液OD_(600)值,根据OD_(600)值调整细菌浓度,采用预加菌液倾注平板法,用冷却至45℃的MH琼脂培养基(Mueller-Hinton Ager)与MRSA混合后制备20个带菌平板,每个平板均分为4个区域,使用牛津杯打孔法于每个区域正中打孔,挑去孔中培养基后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每个培养皿中4个孔,分为A、B、C、D四组,A组阳性对照组加入50ul硫酸庆大霉素溶液、B组PRP组加入50ul PRP、C组PRG组加入50ul PRP+5ul葡萄糖酸钙-凝血酶溶液(现用现配)、D组阴性对照组加入50ul灭菌纯水。将培养皿正面朝上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h后取出,用游标卡尺十字交叉法测量各组抑菌圈大小,SPSS 18.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名健康志愿者全血及PRP中血小板数目分别为(161±19.2)×10~9/L,(876.3±73.3)×10~9/L,PRP中血小板富集倍数平均为5.4倍,符合PRP制备标准。MRSA于营养肉汤中增菌后测得菌悬液OD_(600)值为1.375,经过倍比稀释后测得细菌悬液OD_(600)值为0.534,再经涂布计数测得稀释后细菌浓度为1.76×10~9CFU/ml,而对应配置的MH琼脂平板中MRSA的接种细菌浓度为1.76×10~6CFU/ml。共培养12h后取出可见培养基中细菌分布均匀,抑菌圈边缘规则,边界清晰,识别度高。硫酸庆大霉素溶液组可见到明显抑菌圈出现,其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7.15±0.96)mm,PRP组、PRG组、灭菌纯水组抑菌圈直径均为0 mm。结论:1.打孔法与预加菌液倾注平板法结合在PRP的抑菌实验中是一种可行的、简单实用、重复性高的抑菌实验方法。2.健康志愿者静脉全血制备的PRP及PRG对本实验中MRSA临床菌株暂未发现抗菌效应,尽管不断有研究认为PRP可以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但在临床实际中,对于某些耐药菌株,这种效应可能是非常微弱的,我们不能夸大了PRP的抗感染效应而忽视了某些感染性疾患本身的治疗。(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史利克,王悦,董星,刘燕,李继红[8](2019)在《连花清瘟联合美罗培南对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连花清瘟联合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菌株及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配制连花清瘟浸膏粉溶液,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连花清瘟、美罗培南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体外抑菌浓度,计算抑菌指数(FIC)并进行比较。结果连花清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128、64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8、128、128mg/mL;联合用药后,能够提高CR-AB对连花清瘟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其中有协同效果的组合浓度分别为连花清瘟16mg/ml、美罗培南16μg/ml。结论连花清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连花清瘟联合美罗培南对CR-AB有协同作用,可为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佳,陶庆春[9](2019)在《热毒宁联合西药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药注射液热毒宁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观察热毒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CRAB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热毒宁对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00μL/mL,热毒宁分别和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作用于CRAB,与各自单独用药相比,其抑菌所需药物的浓度明显降低。结论热毒宁对CRAB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中西药联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既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还能帮助临床拓宽耐药菌选择药物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刘东宁,岳轶云,丁小涵,孟阳,王柳然[10](2018)在《高浓度碳点对口腔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浓度碳点对口腔菌株的抑制作用,为研制一种可观察细菌形态变化的抑菌剂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采用经典水热法合成色氨酸碳点,用TEM检测所得碳点的形貌、粒径分布、分散度;用FT-IR检测碳点的表面基团和元素组成;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碳点的光谱和荧光强度阈值。将细菌培养至对数期,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四组高浓度碳点,浓度分别为500mg/L、1000mg/L、1500mg/L、2000mg/L,与上述变异链球菌UA159和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培养,24h、48h、(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2)

体外抑菌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药溻洗散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常见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入组167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3例,对照组84例。试验组外用溻洗散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对照组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次/d,疗程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停药2周时评价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起效时间、总有效率、真菌清除率等。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溻洗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溻洗散对体外培养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25 g/mL、0.5 g/mL和0.25 g/mL。结论溻洗散治疗足癣临床疗效确切,对常见皮肤浅部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抑菌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杨小良,李瑶,刘振飞.鬼灯笼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J].中医药信息.2019

[2].赵一丁,田改苗,孙丹,闫小宁.溻洗散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3].张金合.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禽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实验[J].兽医导刊.2019

[4].陈林文,曹刚,刘星雨,高蕊,区海蕴.猪源沙门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实验[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9

[5].张历元,李元文,迟庆,王玲,肖飞.复方紫草油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

[6].李晏乐.清热解毒燥湿方足部抑菌作用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7].刘泉体.富血小板血浆对MRSA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9

[8].史利克,王悦,董星,刘燕,李继红.连花清瘟联合美罗培南对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9].刘佳,陶庆春.热毒宁联合西药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9

[10].刘东宁,岳轶云,丁小涵,孟阳,王柳然.高浓度碳点对口腔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C].2018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标签:;  ;  ;  ;  

体外抑菌实验论文-杨小良,李瑶,刘振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