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轻运动”教育在终身健身中的作用

论中学“轻运动”教育在终身健身中的作用

一、试论中学“轻体育”教育在终身健身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子贤[1](2021)在《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田径运动在体教融合、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受欢迎,但利用田径运动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因此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在参与田径健身活动过程中出现参与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认识不全面、田径健身的整体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分析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低水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扬州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较全面地了解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的现状,以期待视野为理论依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就如何促进大学生田径健身活动进一步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丰富高校田径健身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1、在学生田径健身的认识上,只有少部分学生了解田径健身,对田径健身喜爱程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上有一定认知但是不全面;学生田径健身在锻炼时长和强度上有待提高;学生选择田径健身的方法较为单一,学校是其进行健身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田径健身的锻炼效果上,会参加田径健身与普通组相比,男生在1000米(P=0.04)、50米(P=0.011)和引体向上(P<0.001)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在800米(P=0.01)、50米(P<0.001)、一分钟仰卧起坐上(P=0.0 1)有显着性差异,其他项目上无显着差异(P>0.05)。2、在学生期待情况上,学生对学校田径健身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田径健身时有专业指导的期待值都达到了 80%及以上。3、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是否在课上教授相关田径健身知识(P=0.002),其次分别是对田径健身的了解程度(P<0.001),受身边其他人影响(P<0.001),学校是否开展了田径健身课程(P=0.004),在田径健身时是否有专业指导(P=0.01)以及自我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需求(P=0.017)。4、据此提出了思考:1)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2)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3)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4)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5)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6)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徐斐[2](2021)在《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轻竞技化改造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是我国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武术散打已逐渐成熟,成为了中华武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武术散打项目走进高校多年,虽然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普通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调研,得到其发展不好的主要原因有:(1)教学内容以学习技术为主,所学的技术多且难。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导致教学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有选择和重点的进行学习。(2)竞技性过强,不符合普通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实战中以重拳、重腿击打对手为主,竞技性过强,极容易出现伤害性事件,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害怕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3)理论知识的重视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过于注重散打技术的教学,理论知识传播较少。针对以上高校武术散打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根据专家访谈、对散打教师问卷调查的建议对武术散打的技术进行筛选和简化、教学方法进行改良、条件实战规则进行限制、护具进行选择,完成了对传统竞技武术散打的轻竞技化改造。并通过实验研究法对轻竞技化改造后的武术散打进行实践检验,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两个2019级普通学生的散打教学班为实验对象。在男女生人数及比例、年龄、身体素质、选课动机等基础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实验组(42人)与对照组(40人),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组有针对性的进行轻竞技化武术散打的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武术散打的教学。通过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实验对象的教学考核成绩、实验后对武术散打课的感受和评价的差异,进一步揭示轻竞技化武术散打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优势及必要性。结果显示:(1)轻竞技化改造后的武术散打教学尝试能够较好地完成普通大学生武术散打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轻竞技化武术散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经教学实践检验后显示,轻竞技化武术散打可以较好的完成普通大学生武术散打课的教学任务。(2)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打靶考核成绩看,轻竞技化武术散打教学和传统武术散打教学可以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的打靶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P值均大于0.05说明没有显着性差异。从实验对象的得分均值看,分值基本相同。得出两种教学方式在自由靶的考核中成绩基本相同可以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3)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条件实战考核成绩看,轻竞技化武术散打教学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武术散打教学。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的条件实战考核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P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条件实战考核中成绩差异显着。从实验对象的得分均值看,实验组得分均值高于对照组。轻竞技化武术散打教学增加的攻防练习对条件实战时进攻和防守的意识以及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出在条件实战方面实验组轻竞技化武术散打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传统武术散打教学。(4)轻竞技化武术散打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受大学生喜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实验对象对所学武术散打课的感受和评价,得到实验组大学生学习武术散打的兴趣更高、自信心更强、习练过程中恐惧害怕的心理问题更轻微的结果。因此轻竞技化武术散打不仅在教学形式上更容易被普通大学生接受,而且对普通大学生学习武术散打和提升身心健康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吕彦波[3](2021)在《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路径的研究》文中指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也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个体、国家、民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成为各个家庭、国家等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北方地区小学生体质状况有一定的差异。关于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部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路径进行研究。对促进哈尔滨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乃至健康中国的推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结果如下:1.哈尔滨市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数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但男、女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体重指数均值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形态指数高于乡村学生。超重、肥胖人数所占比例较高,低体重的人数较少。2.哈尔滨市小学生的肺活量均值逐年递增。男生高于同年级女生,但均小于全国水平。达标情况总体较好,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达标情况有明显的变化。3.哈尔滨市小学生速度、力量、灵敏度等素质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愈来愈好,但柔韧素质愈来愈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哈尔滨市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男生的速度、耐力素质好于女生,女生柔韧素质好于男生。乡村学生在柔韧、力量、爆发力等好于城市学生。4.哈尔滨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综合等级处于及格水平,优秀率非常低,不及格率较高,体质健康情况不乐观,男生好于女生,乡村学生好于城市学生。5.影响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重视度,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父母的运动情况及其对于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体育运动的时间少等。为促进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维度和层次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路径,以期为改善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韩文娜[4](2021)在《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成于历史传统之中、植根于民间生活沃土、彰显儿童天性趣味的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蕴含着宝贵的可供现代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本论文旨在集中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所潜藏的教育意蕴,通过现代课程手段,转化为以立德树人、培育素养为导向的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资源,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质量的提升。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课堂育人质量提升为具体目标,以儿童认知、课程组织和多元文化课程转化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原理为理论前提,采用历史史料梳理、学术文献分析、课程田野调查、专家对话访谈、教学案例设计等质性研究和量化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历史与当下相统一的问题导向,按照“有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题思路,尝试论证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资源有效表达转译为现代体育课程语言的学理依据与实践进路。本文共分6章,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如下:绪论从缓解当下课程危机的现实情境和推进体育课程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意义出发,描述本文选题的缘起并介绍论文的解题设想和基本架构。第一章首先以历史学的方法,在史料梳理基础上再现1949年以前中华传统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第二章转向现实关切,力争回答以民间传统形态遗存至今的儿童体育游戏在发挥课程育人和课程改造方面,能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与正向价值。课程表达的价值目标与当下现状间存在实际落差。准确测量这一落差、找到课程表达困阻症结之所在,正是第三章的主题。在揭示民间体育游戏实现当下体育课程表达的困境及其成因之后,第四章集中对课程表达的原理与程序进行设计,即在规范层面提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的什么元素,在现代体育课程中的哪些环节,以何种载体和形式实现表达。其中所涉及的课程化理论问题构成本文研究的难点。紧随理论设计,论文第五章聚焦实践案例,以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上位指南,为体育游戏育人作用的发挥设计了文化价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课程表达功能区,为了更好的确认本研究提出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体系构建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后期初步检验了课程表达的效果。通过对专家访谈,对授课教师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检验结果分别为:有质量的体育课,有内涵的体育课和有意思的体育课。证明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践意义。由于事关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故此本章构成研究的重点。论文第六章研究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实现合理课程表达的外部环境,力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促进游戏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保障体系,由此形成实现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内外合力。论文研究结论如下:1、将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表达为现代课程语言,能够强化当下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探索体教融合的实践新路。2、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是基于儿童娱乐天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游戏为手段,可以构建儿童社会交往的实践路径,从而避免生硬灌输。3、当前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存在使用频率较低且类型单一等问题,不能释放其应有的功能来激活校园活力。但大部分教师对其文化价值等教育价值存在一定认可。4、课程表达不是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取代现代体育课程,而是旨在汲取其优长,强化现代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5、将传统游戏转译为现代课程语言遵循着现代课程表达的规则与程序,包括课程目标的厘定、游戏资源的遴选及其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嵌置等步骤。6、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现代体育课程返本开新的重要遵循。7、加强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巩固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培育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黄金涛[5](2020)在《中考体育加试背景下对淮安市城区初中生家长体育与健康意识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考体育加试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中考体育加试的实施对众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这种积极的影响大多数属于来自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作为学生家长也有不可推免的责任义务,因此学生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和体育健康的认知状况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淮安市城区初中生家长在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背景下对中考体育加试、体育与健康意识及学校体育的认知探讨中考体育加试制度对初中生家长体育与健康的认知状态,通过相关研究,为形成学生家长支持、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良好的氛围提供参考,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学生家长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搜集有关本研究所需文献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了大量的数据,采用SPSS21.0和Excel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对比、归纳和综合等逻辑方法,找出家长在体育与健康意识中存在的不足,推出相关研究结论,给予合理的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淮安市城区的初中生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的制度性认识较为清晰,以初二初三的学生家长为主,但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对于学校体育也缺乏主动了解。2.家长的体育知识储备不足,对体育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匮乏,无法正确对孩子的体育健康教育进行引导。3.家长对需要通过运动进行改变的行为健康上的表现远不如疾病预防、心理调节等一些简单的健康认知,缺乏正确的健康认知观念。4.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强,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计划对自己的体育运动加以指导,使得家长的体育参与度不高。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建议:1.在对中考体育加试的认知上,家长们需要建立正确的观念,了解体育中考实施的目的,还需要主动了解学校体育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为子女创造出良好健康的体育环境。2.家长要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关注和了解,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体育专业技能,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3.家长需要不断地对健康认知观念深入探究,通过自身对健康认知观念的提升,以此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和氛围。4.家长需要重视体育锻炼并参与到运动锻炼中,还需要有意识的掌握和运用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达到最佳的效果。

王超[6](2020)在《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新时代下每个人都应当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的引入,在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人们无法外出运动,器械健身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体育运动,学生器械健身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对其居家体育锻炼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器械健身选修课的开展特点,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为高校体育课和器械健身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完善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为改进器械健身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275人为调查对象,抽取四个教学班共119人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器械健身课为主要平台,了解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对比自主学习教学和传统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总体成绩处于一般等级。男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要优于女生,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环境维度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上有显着性差异,大一学生要好于大二学生。2.接受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器械健身的学习能力上有了显着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实验班实施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实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器械健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器械健身中的应用比传统的体育学习方法更有效。3.接受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引体向上成绩和仰卧起坐成绩上有显着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实验班实施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实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4.改善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有效教学的建议是:教师及时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针对特定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利的自主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器械健身课堂环境。吸取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优点,注意启发诱导,与学生和谐相处。

樊甜[7](2020)在《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俞子箴是我国近代着名的体育家,被誉为“小学体育专家”。他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将毕生精力投身于体育事业,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研究以俞子箴的学校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旨在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进行整理、归纳,以求梳理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阶段,勾勒出其思想体系,探析其形成因素,寻求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本研究通过电子资源、实地考察等渠道,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实物资料法对俞子箴相关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历史背景为主线,以俞子箴一手资料为依据,运用历史分析法,站在历史的角度返照俞子箴体育思想的发展阶段,透视其隐形的逻辑体系和思想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俞子箴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总结其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运用专家咨询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以求更加全面地反映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本研究主要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阶段、核心内容、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根据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相关背景的总结,梳理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阶段,主要将俞子箴体育思想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外界的环境、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等都对个体对体育认识的程度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为俞子箴初涉体育、入体校学习阶段;(2)发展阶段:在教育背景的基础上,俞子箴丰富的实践经历为其带来全新的体验,再加上国家相对安定的局势,其体育思想便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3)沉淀阶段:当战争爆发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动荡不安的局势对个体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影响,体育思想由快速发展期转入缓慢沉淀期;(4)成熟阶段: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俞子箴对所在领域的各方面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其思想已经趋于完善。通过对俞子箴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提炼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秉持“体育即教育”观:通过体育训练保障健康、培育心灵、养成品性,是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体现;(2)重视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认为小学体育乃体育之基本,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3)强调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主张借助课外运动谋全校体育蓬勃向上,认为学校体育的普及单靠正式体育课程是较难达到的,须将正式课程与课外运动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4)高度重视科学化的学校体育:提出体育应“以科学为本,教育为用”;对于技术的训练、体质的增进、人格的陶冶、以及行政、管理内容方法等的选择,都应以科学为依据;(5)强调体育对学生品德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提炼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后,挖掘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近代体育思潮和西方体育的传入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俞子箴丰富的体育实践为其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自身丰厚的体育理论积淀为其学校体育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结合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1)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体育的教育价值;(2)有助于发挥小学体育对体育的奠基作用;(3)有助于推进“三促进”课外活动模式;(4)有助于践行“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5)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

刘璐[8](2020)在《空竹锻炼对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低出生率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致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在“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制定了“健康老龄化”发展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升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热议的内容。参与体育锻炼是提高中老年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空竹的发展使得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喜爱,探讨空竹锻炼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影响,对于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地区45岁及以上参与空竹锻炼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杨浦区、徐汇区、松江等10个辖区进行实地访谈及问卷发放。从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的人口统计学与空竹锻炼实际情况出发,剖析空竹锻炼情况与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间的关系。旨在为今后更多人中老年人参与空竹锻炼提供真实可靠的现实依据以及科学化的指导。研究结论如下:(1)被调查的上海市中老年人空竹练习者的男女人数比例基本持平;近六成参与人员为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学历多为高中或中专学历;月收入状况较为理想,处于中等水平;接近90%的中老年人为已婚状态;超过半数的中老年人与老伴一起生活。(2)中老年人参与空竹锻炼的总体情况,约五分之三的中老年人空竹运动年限超过4年;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人数将近四分之三;且近九成的空竹练习者每次运动超过30分钟,强度适中;半数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空竹锻炼时选择与“竹友”一起;参与空竹运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锻炼场所集中在公园、广场及自家小区附近的空地。(3)上海市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四个维度中,社会关系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环境维度得分,心理维度得分较差,生理维度得分最低;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生活质量在性别、月收入水平上差异较小,在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居住形式上差异较大。(4)空竹锻炼与中老年参与者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成显着正相关;锻炼年限、频次、时间、强度对参与者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环境维度、社会关系维度均有积极影响,其中空竹锻炼频次影响最大。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心理层面,表现为消减负面情绪提升幸福感、催生“心流体验”产生积极情绪、“再社会化”增强自我认同感、发挥余热实现人生价值;生理层面,表现为“轻体育”项目能有效改善健康状态、积极运动成瘾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工作能力;环境层面,表现为独特技艺法宝创造经济价值、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负担;社会关系层面,表现为兴趣发展拓展社会活动圈、技艺切磋增加人群亲密度、活态化传承增加社会参与度、利人利己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朱君[9](2020)在《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武术开展的如火如荼,武术进校园迎合了当下中小学的健康发展目标,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武术教学在校园中的改革也亟待改进和完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具有与其它运动项目不同的观念价值和技术特点,教师既要让学生们学习一身本领,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国脉传承,传播武术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文武兼备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中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基础和依据。中小学作为青少年武术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强健学生体魄、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任。因此,我们要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加强校园武术的管理和发展,完善当前武术教学思想,探索传统武术文化的伦理与道德,挖掘武术文化内在精神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武术教学发展的背景和历史,探讨影响武术教学的因素,提出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旨在促进校园武术更好的发展,开拓学校武术教学的新局面。本研究主要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四个因素出发,分析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影响,大胆提出促进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并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课程方面,增加武术课时的比重,加强基本功教学与练习;开发特色课程,发挥当地学校优势;推进武术段位制,平衡武术多元化与段位制的关系。(2)在教材方面,回归技术硬实力,培养攻防意识;提高武术素养,塑造良好道德;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武术教育价值。(3)在教师方面,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考核机制;聘请民间拳师,引进地方特色拳种;渗透地方武协,加强全民合作。(4)在学生方面,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发展;以武修身,奠定终身习武的基础,以德育人,提高学生品德建设。

高尚尚[10](2020)在《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从健康视角对科学健身做进一步探讨,以期构建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提升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了解国内外体医融合背景下科学健身基本内涵和要求,初步提取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然后通过Delphi法,对16名体医融合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立科学健身素养一、二、三级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及相关统计学方法,量化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1)最终形成的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科学健身知识、态度、行为、技能4个一级指标;体育知识、生理知识、营养知识、保健知识、药物知识;健身基本认知、行为倾向、情感体验;健身前中后行为;防范风险技能、健康相关运动技能13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在两轮专家咨询中,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0%、94.1%;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5、0.853;第2轮咨询一、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在0.0700.248之间,均小于0.25;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372、0.339(P<0.01),专家函询意见协调性较好,研究结果较为可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根据层次分析结果显示,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CR均<0.1,说明一致性程度较高。其中,一级指标中科学健身行为所占的权重最大,为0.4094,其次分别是科学健身态度(0.2859)、科学健身知识(0.2047)和科学健身技能(0.0965)。二级指标中排在前三位分别为:健身前行为(0.2020)、健身后行为(0.1272)和基本认知(0.1158)、行为倾向(0.1158)。三级指标中权重排前3位的分别为健身前进行热身运动(0.0849)、运动后进行身体放松和拉伸(0.0848)和锻炼前寻求专业人员对自身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估(0.0542)。结论: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在系统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咨询专家积极权威,制订方法科学可靠。从健康角度将体医融合理念融入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体现科学健身的安全、有效、可持续性的原则,完善了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的评价,为提高其科学健身素养提供理论依据。

二、试论中学“轻体育”教育在终身健身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中学“轻体育”教育在终身健身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田径健身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1.1.2 田径健身可以有效阻止大学生体质下滑现象
        1.1.3 田径健身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优良品质培养
        1.1.4 期待视野对田径健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1.1.5 扬州大学学生进行田径健身锻炼的现实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期待视野理论在体育发展中的研究
        2.1.1 期待视野的概念
        2.1.2 期待视野与田径健身融合机制
        2.1.3 期待视野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
    2.2 田径健身理论研究
        2.2.1 田径运动的属性
        2.2.2 田径健身的概念
        2.2.3 田径健身的特点
        2.2.4 田径健身的分类
        2.2.5 田径健身的价值
        2.2.6 田径健身锻炼的方法
    2.3 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对策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田径课程教学与田径健身的相关研究
    2.5 国外相关研究
        2.5.1 美国田径健身状况
        2.5.2 日本田径健身情况
        2.5.3 英国田径健身状况
        2.5.4 其他国家田径健身状况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对比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现状调查分析
        4.1.1 对田径健身价值认知情况
        4.1.2 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情况
        4.1.3 田径健身的效果现状
    4.2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期待情况调查分析
    4.3 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方法的选择
        4.3.2 变量的选取
        4.3.3 实证分析
第5章 讨论
    5.0 期待视野下对大学生开展田径健身活动的思考
    5.1 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
    5.2 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
    5.3 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
    5.4 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
    5.5 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
    5.6 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轻竞技化改造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轻竞技的概念界定
        1.1.2 武术散打的概念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研究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进行轻竞技化改造的设计
    3.1 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武术散打的基本情况了解
    3.2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进行轻竞技化改造的原则
    3.3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进行轻竞技化改造的思路(图示)
    3.4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进行轻竞技化改造的设计
        3.4.1 武术散打轻竞技化改造后的教学内容
        3.4.2 武术散打轻竞技化改造后的教学方法
        3.4.3 武术散打轻竞技化改造后实战规则的限制
        3.4.4 武术散打轻竞技化改造后教学效果的评价角度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和选课动机的同质性检验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选课动机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4.2 实验后实验对象教学考核成绩的比较分析
    4.3 实验后实验对象对武术散打课感受和评价的比较分析
        4.3.1 实验对象对武术散打教学形式的喜爱程度的比较分析
        4.3.2 实验对象对武术散打学习兴趣的比较分析
        4.3.3 实验对象对学习武术散打的自信心比较分析
        4.3.4 实验对象在习练时恐惧、害怕心理程度的比较分析
    4.4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路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3.1.1 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测试总体情况
        3.1.2 哈尔滨市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3.1.3 哈尔滨市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
        3.1.4 哈尔滨市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3.1.5 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综合评分情况
    3.2 影响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3.2.1 社会因素
        3.2.2 学校体育因素
        3.2.3 家庭生活因素
        3.2.4 学生自身因素
    3.3 改善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路径
        3.3.1 社会层面
        3.3.2 学校层面
        3.3.3 家庭生活层面
        3.3.4 学生自身层面
4.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介

(4)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二)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规律探寻
        (三)体育课程西化危机的文化化解
        (四)民间游戏丰富内涵的价值回归
        (五)文化记忆课程开发的自觉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间体育游戏
        (二)儿童
        (三)课程表达
    四、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课程组织理论
        (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转化理论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六、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文献资料法
        (二)访谈法
        (三)实地考察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历史演进轨迹
    一、体育游戏的起源假说
        (一)宗教仪式起源说
        (二)军事战争起源说
        (三)生存劳动起源说
        (四)角色模仿起源说
    二、古代儿童体育游戏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伦理秩序的规范
        (二)社会行为的体验
        (三)劳动经验的传授
        (四)集体意识的培养
    三、近代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与维新
        (一)晚清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
        (二)民国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发展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儿童游戏观
第二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价值
    一、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造的示范
        (一)平衡日益西化的课程价值取向
        (二)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底色
        (三)释放学校体育课程的潜在活力
    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凸显
        (一)在身心体验中享受运动乐趣
        (二)在自主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
        (三)在群体交往中完善健全人格
        (四)在积极求胜中培养道德意志
第三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现状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调研的设计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工具
        (三)分析工具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问题诊断
        (一)课程表达的总体概况
        (二)课程表达的成效与经验
        (三)课程表达的瓶颈与局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困境表现
        (一)课程表达的目标失联
        (二)课程表达的内容失语
        (三)课程表达的方法失策
        (四)课程表达的评价失措
第四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设计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程序规则
        (一)层级与过程:课程表达的靶向调整
        (二)嵌入与整合:课程表达的进路选择
        (三)展示与竞技:课程表达的要素呈现
        (四)目标与结果:课程表达的评价再构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功能定位
        (一)儿童价值观念的正向引领
        (二)儿童运动能力的自主提升
        (三)儿童身心习惯的正确养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载体
        (一)教材教具:内容载体
        (二)课堂教学:形式载体
        (三)校运动会:拓展载体
第五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案例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类型划分
        (一)身体素质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运动能力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三)文化素养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案例呈现
        (一)翻山头与送军粮:灵敏素质的发展
        (二)蹦房子与跳大绳:运动能力的强化
        (三)赛龙舟与蝶穿花:文化素养的涵育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效果反馈
        (一)有质量的体育课:专家评价与建议
        (二)有内涵的体育课:教师自评与反思
        (三)有意思的体育课:学生评价与期待
第六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环境
    一、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
        (一)顺应时代的课程建设导向
        (二)因地制宜的特色政策保障
    二、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
        (一)学科统整视域下的教学软环境营造
        (二)体育教师“游戏认知与素养”的提升
    三、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
        (一)游戏育人职责在家庭中的落实
        (二)体育游戏、师徒模式与亲子关系的加固
    四、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一)“全民健身”对社区儿童体育游戏的接纳
        (二)社区空间与儿童体育游戏的课外拓展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中考体育加试背景下对淮安市城区初中生家长体育与健康意识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中考体育加试的概念
        2.1.2 体育意识的概念
        2.1.3 健康意识的概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关于中考体育加试研究现状
        2.2.2 国外关于中考体育加试研究现状
        2.2.3 国内关于体育意识研究现状
        2.2.4 国外关于体育意识研究现状
        2.2.5 国内关于健康意识研究现状
        2.2.6 国外关于健康意识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家长与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4.1.1 受访家长的基本信息
        4.1.2 受访学生的基本信息
    4.2 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及学校体育认知现状调查
        4.2.1 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基本情况的认知调查
        4.2.2 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重要性认知调查
        4.2.3 家长对子女在校体育锻炼知晓度调查
        4.2.4 家长对子女在校体育安全状况调查
        4.2.5 家长对学校体育设备满意度调查
        4.2.6 家长对体质测试内容及测试结果关注度调查
        4.2.7 家长对子女在校接受体育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调查
        4.2.8 家长对强化子女体育意识现状调查
        4.2.9 家长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调查
        4.2.10 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及学校体育认知调查分析
    4.3 家长体育意识现状调查
        4.3.1 家长的体育认知现状调查
        4.3.2 家长对终身体育与全民健康认知现状调查
        4.3.3 家长对自身科学锻炼认知现状调查
        4.3.4 家长对关心子女健康及体育锻炼的影响现状调查
        4.3.5 家长对关心与获取体育知识现状调查
        4.3.6 家庭体育知识交流与家庭体育存在的问题调查
        4.3.7 家长体育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4.4 家长健康意识的现状调查
        4.4.1 家长的疾病预防意识调查
        4.4.2 家长对体育预防疾病的认知调查
        4.4.3 家长对体检必要性认知调查
        4.4.4 家长对自我心理调节的关注调查
        4.4.5 家长生活作息规律调查
        4.4.6 家长对膳食营养关注度调查
        4.4.7 家长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情况调查
        4.4.8 家长健康意识的现状调查分析
    4.5 家长的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4.5.1 家长对运动技能认知现状调查
        4.5.2 家长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调查
        4.5.3 家庭拥有体育器材与体育中的消费调查
        4.5.4 影响家长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
        4.5.5 家长的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自主学习
        2.1.2 器械健身课程
        2.1.3 大学选修课
    2.2 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2.1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自主学习的特点及评价方式
        2.2.3 自主学习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2.4 自主学习方法实施需注意的问题
    2.3 器械健身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3.1 国内外关于器械健身的研究现状
        2.3.2 器械健身选修课研究现状
        2.3.3 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调查结果分析
        4.1.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各维度的现状分析
        4.1.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4.1.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4.2 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4.2.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4.2.2 自主学习在实验班对照班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4.2.3 自主学习对器械健身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
    4.3 讨论
        4.3.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的讨论
        4.3.2 自主学习在器械健身选修课中应用情况的讨论
        4.3.3 关于器械健身选修课有效教学的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7)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俞子箴生平简介
    (三)同时期相关人物概述
    (四)有关俞子箴的研究
    (五)有关俞子箴相关着作的研究
    (六)研究述评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2.资料分析方法
        3.可信度检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1.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2.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阶段
        3.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沉淀阶段
        4.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成熟阶段
    (二)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1.秉持“体育即教育”观
        2.重视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
        3.强调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4.高度重视科学化的学校体育
        5.强调体育对学生品德的促进作用
    (三)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1.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2.受自身体育实践的影响
        3.受自身丰厚体育理论积淀的影响
        4.小结
    (四)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1.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体育的教育价值
        2.有助于发挥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
        3.有助于推进“三促进”课外活动模式
        4.有助于践行“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5.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
    (五)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俞子箴大事记表
附录B 俞子箴主要着作一览表
附录C 专家咨询问卷
致谢

(8)空竹锻炼对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老龄化”政策的提出
        1.1.2 发挥民间传统体育的价值
        1.1.3 空竹项目的活态化传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空竹运动
        2.1.2 中老年
        2.1.3 生活质量
    2.2 国内外有关空竹研究概述
        2.2.1 空竹起源与传承保护研究
        2.2.2 空竹与身体健康领域研究
        2.2.3 空竹与学校教育领域研究
    2.3 国内外有关生活质量研究概述
        2.3.1 国外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2.3.2 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2.3.3 中老年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2.4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与生活质量的研究概述
        2.4.1 中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概述
        2.4.2 体育锻炼与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2.5 理论基础
        2.5.1 马斯洛需求理论
        2.5.2 社会支持理论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的基本概况
        4.1.1 练习者的性别年龄情况
        4.1.2 练习者的学历和月收入情况
        4.1.3 练习者的婚姻和家庭居住形式
    4.2 中老年群体空竹练习情况
        4.2.1 空竹练习年限及每周练习次数
        4.2.2 空竹练习时长及每次练习强度
        4.2.3 空竹练习场地及组织形式
        4.2.4 空竹参与动机分析
    4.3 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生活质量现状
        4.3.1 中老年空竹练习者总体生活质量现状
        4.3.2 中老年空竹练习者心理维度现状
        4.3.3 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生理维度现状
        4.3.4 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环境维度现状
        4.3.5 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社会关系维度现状
        4.3.6 不同背景中老年空竹练习者生活质量分析
    4.4 上海中老年人空竹锻炼与生活质量的分析
        4.4.1 上海中老年人空竹锻炼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4.2 上海中老年人空竹锻炼与生活质量的回归分析
        4.4.2.1 空竹锻炼与心理维度的回归分析
        4.4.2.2 空竹锻炼与生理维度的回归分析
        4.4.2.3 空竹锻炼与环境维度的回归分析
        4.4.2.4 空竹锻炼与社会关系维度的回归分析
    4.5 空竹锻炼对中老年练习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影响
        4.5.1 空竹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维度的积极影响
        4.5.1.1 消减负面情绪,提升幸福感
        4.5.1.2 催生“心流体验”,产生积极情绪
        4.5.1.3 老年人再社会化,增强自我认同感
        4.5.1.4 发挥余热,实现人生价值
        4.5.2 空竹锻炼对中老年人生理维度的积极影响
        4.5.2.1 “轻体育”项目,有效改善健康状态
        4.5.2.2 积极运动成瘾,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4.5.2.3 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工作能力
        4.5.3 空竹锻炼对中老年人环境维度的积极影响
        4.5.3.1 独特技艺法宝,创造经济价值
        4.5.3.2 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负担
        4.5.4 空竹锻炼对中老年人社会关系维度的积极影响
        4.5.4.1 兴趣发展,扩展社会活动圈
        4.5.4.2 技艺切磋,增加人群亲密度
        4.5.4.3 活态传承,增加社会参与度
        4.5.4.4 利人利己,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附件1 调查问卷
附件2 访谈提纲

(9)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厘定
        1.3.1 武术
        1.3.2 学校武术
2 文献综述
    2.1 校园武术的相关研究
        2.1.1 关于武术教学目标的研究
        2.1.2 关于武术教学内容的研究
        2.1.3 关于武术教学方法的研究
        2.1.4 关于武术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2.1.5 关于武术教学评价的研究
    2.2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和功能研究
    2.3 关于武术教学改革方向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校园武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分析
        4.1.1 清末民初时期:强国强种、注重实战技击,倡导尚武精神
        4.1.2 建国初期:改“技击之术”成“表演之术”,去技击化
        4.1.3 改革开放后:身心健康教育思想下的学校武术发展
    4.2 影响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因素分析
        4.2.1 从课程因素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影响
        4.2.2 从教材因素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影响
        4.2.3 从教师因素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影响
        4.2.4 从学生因素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影响
    4.3 促进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分析
        4.3.1 基于课程论下,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
        4.3.2 基于教材论下,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
        4.3.3 基于教师论下,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
        4.3.4 基于学生论下,分析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 致谢
9 附件

(10)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概述
        1.2.2 国内外科学健身素养现状
        1.2.3 述评
    1.3 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初步构建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
    2.1 提取国内外文献中体医融合背景下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
        2.1.1 研究方法
        2.1.2 研究过程
        2.1.3 研究结果
    2.2 挖掘体医融合背景下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
        2.2.1 研究方法
        2.2.2 访谈对象
        2.2.3 访谈过程
        2.2.4 访谈结果
    2.3 初步构建体医融合背景下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过程
        2.3.3 研究结果
第三章 完善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3.1 研究方法
    3.2 专家函询过程
        3.2.1 设计函询问卷
        3.2.2 遴选函询专家
        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3.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3.3 专家函询结果
        3.3.1 专家一般资料
        3.3.2 专家积极程度
        3.3.3 专家权威程度
        3.3.4 专家协调程度
        3.3.5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3.3.6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3.3.7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4.2 研究结果的内容分析
        4.2.1 科学健身知识
        4.2.2 科学健身态度
        4.2.3 科学健身行为
        4.2.4 科学健身技能
    4.3 研究结果的权重分析
        4.3.1 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4.3.2 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4.3.3 三级指标权重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5.2.1 本研究创新点
        5.2.2 本研究局限性
    5.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试论中学“轻体育”教育在终身健身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唐子贤. 扬州大学, 2021(09)
  • [2]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轻竞技化改造的教学实践研究[D]. 徐斐.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路径的研究[D]. 吕彦波.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4]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D]. 韩文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中考体育加试背景下对淮安市城区初中生家长体育与健康意识现状调查分析[D]. 黄金涛. 扬州大学, 2020(02)
  • [6]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D]. 王超.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7]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D]. 樊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8]空竹锻炼对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刘璐.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9]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研究[D]. 朱君.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高尚尚. 河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论中学“轻运动”教育在终身健身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