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云系统的云图分析

带状云系统的云图分析

一、一次带状云系的云图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豪[1](2019)在《暴雨的大气结构和双偏振雷达参量的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暴雨是我国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危害严重,由于暴雨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过程极其复杂,传统的预报方法很难对暴雨尤其是突发性暴雨进行准确预测,其结构特征仍需要探索,形成机理尚不完善。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未来3-5年将在我国全面升级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它能够发射和接收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的两种电磁波,不仅可以获得单偏振雷达的参量,还可获得更多的双偏振参量,通过反演分析,得到降水粒子的形状、尺寸、粒子浓度及相态分布等更为详细的信息,有利于云降水物理的深入研究,在短时预报及防灾减灾等业务中,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将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关注暴雨的大气结构变化机理,利用探空资料、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红外卫星资料等数据,研究了多个暴雨事件的大气结构以及双偏振雷达参量的特征,尤其是从大气化学的角度对突发性暴雨的形成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其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的双偏振参量对于降水事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差分反射率因子Zdr与降水强度对应关系较好,相关系数ρhv对融化层识别较为敏感,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对暴雨的区分度较好。结合多种双偏振参量的特征,可以对暴雨的特性及大气结构演变有进一步的认识。2.甲烷含量变化对于大气稳定度有着重要影响。由于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及在对流层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当甲烷的柱含量剧烈变化,迅速上升至极大值又急速下降到极小值时,对流层中高层可能出现超低温现象,大气垂直结构变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成为触发强对流天气的重要条件,此时如果与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大气环流背景场相配合,则有可能造成突发性暴雨。3.台风会造成局地强对流天气,出现大范围的暴雨甚至衍生出龙卷等灾害。台风螺旋雨带是台风重要的中尺度系统,常带来强烈的垂直运动和凝结潜热释放,随着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广泛使用,各种双偏振参量能够更好反映台风内部对流单体的结构,为研究台风暴雨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提供更好的依据。

林墨,林宗桂,廖雪萍,李耀先[2](2017)在《云系结构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FY-2E资料,通过对云系分类,用云带长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析云系与降雨强度关系,初步得到降雨强度预报指标:(1)逗点云系更容易产生强降雨(机率56%),强降雨机率与云系强度指数强成正比;(2)斜云带比横云带更容易发生强降雨(比例5:2);(3)带状云系产生强降雨必要条件:云带长度指数≥1600和强度指数≥200;(4)带状云系产生弱降雨阈值:云带长度指数<1400和强度指数<190。

张晶晶,梅婷,辛学飞[3](2015)在《2014年长江流域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和风云2C、2D卫星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西太平洋副高与西风带低槽共同作用下长江流域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三次过程卫星云图以及各种物理要素场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云系表现为典型的梅雨锋云系特征,云系位于高空槽前580线与副高外围588线之间。降水云带由对流云团、稳定性降水云团及混合性降水云带三部分组成。梅雨锋中的MCC云团十分活跃。随着云团最强对流的逐渐减弱,云团面积迅速膨胀,并持续数小时后很快减小,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云团发展和成熟期中。强降水还与对流有关,降水强度总体上跟TBB强度呈反相关,TBB越低降水越强。梅雨锋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垂直速度场、涡度场、散度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中高层的涡度平流场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云带总体位置与上升运动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区、正涡度平流区位置近乎重叠。比湿通量、比湿通量散度和假相当位温等温湿参量的分布特征能很好锋面云带的移动、发展和分布特征。

张晶晶[4](2015)在《14年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实况探空资料与风云2C2D卫星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4日、2014年7月12日-13日、16日西太平洋副高与西风带低槽西南急流、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影响共同作用下出现的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三次过程卫星云图与各种物理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果。三次过程云系均表现为梅雨锋云系特征,500h Pa槽线以东云系为连续的不完整云带,靠近冷空气一侧云带边界光滑整齐。从结构上看,锋面云带主要由多层云系组成。整个云系位于高空槽前580线与副高外围588线之间;降水云带由对流云团、稳定性降水云带及混合性降水云带三部分组成,对流云团集中发展在云带靠近副高边缘晴空区一侧,通常位于在584线与588线之间靠近副高一侧;稳定性降水集中高空槽前,即云带后部,580线与584线之间;混合性降水位于两个云系之间,多产生于584线附近。水汽云图中,高空槽槽前的云系边界非常清晰,并且云系后部有宽广的暗影区,为明显的干涌边界,表征槽后干冷空气的侵入。晴空少云区一天中亮温变化在285k—305k—285k之间;稳定性降水(蔽光高层云与雨层云)亮温在230k—255k之间;对流性降水云顶亮温在205k—210k之间。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垂直速度场、涡度场、散度场,以及中高层的涡度平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面云带位置与上升运动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区、正涡度平流区位置近乎一致。比湿通量、比湿通量散度与假相当位温等温湿参量的分布特征,清楚的解释了锋面云带的移动、发展和分布特征。

侯海婷,侯海博,田强,侯英[5](2014)在《鄂伦春旗地区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文中提出2014年8月24-26日鄂伦春旗出现了一次大范围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在MICAPS3.2软件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卫星云图等多方面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贝湖冷涡、东西伯利亚阻高、暖湿气流、中尺度扰动和地形抬升的协同作用是此次大范围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

九江市气象台[6](2014)在《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实况探空资料与风云2C2D卫星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4日、2014年7月12日-13日、16日西太平洋副高与西风带低槽西南急流、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影响共同作用下出现的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三次过程卫星云图与各种物理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果。三次过程云系均表现为梅雨锋云系特征,500hPa槽线以东云系为连续的不完整云带,靠近冷空气一侧云带边界光滑整齐。从结构上看,锋面云带主要由多层云系组成。整个云系位于高空槽前580线与副高外围588线之间;降水云带由对流云团、稳定性降水云带及混合性降水云带三部分组成,对流云团集中发展在云带靠近副高边缘晴空区一侧,通常位于在584线与588线之间靠近副高一侧;稳定性降水集中高空槽前,即云带后部,580线与584线之间;混合性降水位于两个云系之间,多产生于584线附近。水汽云图中,高空槽槽前的云系边界非常清晰,并且云系后部有宽广的暗影区,为明显的干涌边界,表征槽后干冷空气的侵入。晴空少云区一天中亮温变化在285k—305k—285k之间;稳定性降水(蔽光高层云与雨层云)亮温在230k—255k之间;对流性降水云顶亮温在205k—210k之间。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垂直速度场、涡度场、散度场,以及中高层的涡度平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面云带位置与上升运动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区、正涡度平流区位置近乎一致。比湿通量、比湿通量散度与假相当位温等温湿参量的分布特征,清楚的解释了锋面云带的移动、发展和分布特征。

林宗桂,林墨,林开平[7](2014)在《强降雨监测预警产品原理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强降雨监测预警产品原理和方法的阐述,介绍了根据强降雨规律性特征和概念模型原理,利用卫星与自动站资料生成的强降雨监测预警产品制作流程,指出了产品特点、应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为强降雨监测预警产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郭锐,付宗钰[8](2013)在《华北两次副高边缘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实况探空资料与FY-2C、2E卫星探测资料,对2005年8月16日、2010年8月20—21日两次西太副高与西风槽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华北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两次过程卫星云图与各种物理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果。两次过程云系均表现为典型的锋面云系特征,靠近冷空气一侧云带边界光滑整齐。从结构上看,锋面云带主要由多层云系组成。整个云系位于高空槽前580dagpm线与副高外围588dagpm线之间;降水云带由对流云团、稳定性降水云带及混合性降水云带3部分组成,对流云团集中发展在云带靠近副高边缘晴空区一侧,通常位于在584dagpm线与588dagpm线之间靠近副高一侧;稳定性降水集中高空槽前,即云带后部,580dagpm线与584dagpm线之间;混合性降水位于两个云系之间,多产生于584dagpm线附近。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垂直速度场、涡度场、散度场,以及中高层的涡度平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比湿通量、比湿通量散度与假相当位温等温湿参量的分布特征,清楚的解释了锋面云带的移动、发展和分布特征。

李延江,陈小雷,景华,李飏,王莎[9](2013)在《渤海强对流天气监测及概念模型初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micaps系统个例库、秦皇岛雷达、天津雷达、FY-2E红外云图、海岛站、GPS闪电定位仪、探空及中尺度物理量场等资料,采用同步资料叠加分析方法,对2007—2011年4—10月出现渤海西岸区至海区强对流天气的25个例进行综合分析和对应关系的研究。初步得出:(1)强对流发生时三类天气尺度背景场条件下的高空与低层急流配置及K指数和SI指数对应值,渤海边界层辐合线与强对流天气落区对应关系;(2)同步卫星云图中尺度MCC象元动态特征及TBB值;(3)海区中β尺度单体及多单体风暴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特征及阈值,回波顶高与雷电分布对应关系;(4)初步建立渤海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归纳海区强对流预警指标。在2012年5—6月业务试验中效益显着,为渤海海洋强对流天气监测、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杨俊山,和卫东,杨沛琼[10](2013)在《滇西北强对流灾害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取了2006年丽江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投入使用以来观测到的59次强对流灾害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造成短时暴雨和冰雹的雷达各产品特征,初步得出:①触发丽江强对流天气的环境风场;②强回波在雷达速度场中切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关系;③丽江强对流天气初生阶段和旺盛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形状场、数值场、高度场、垂直累积液态水等指标的特征及其预警临界值;④灾害天气从初生阶段至旺盛阶段回波发展的时间间隔特征.通过分析丰富了丽江周边短时暴雨和冰雹的探测方法,得出部分多普勒雷达研究指标,对滇西北开展灾害性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一次带状云系的云图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次带状云系的云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暴雨的大气结构和双偏振雷达参量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双偏振雷达发展与探测
        1.2.2 暴雨的相关机理
        1.2.3 大气结构特征分析
    1.3 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双偏振雷达简介
        2.1.1 双偏振雷达基本探测原理
        2.1.2 双偏振雷达主要参量
        2.1.3 研究使用的雷达简介
    2.2 甲烷资料简介
    2.3 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影响大气的机理
第三章 突发性暴雨个例分析
    3.1 降水事件概况
    3.2 天气形势分析
    3.3 甲烷资料分析
        3.3.1 甲烷分布差异的影响
        3.3.2 甲烷含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3.4 大气结构特征分析
    3.5 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3.5.1 常规雷达资料分析
        3.5.2 双偏振参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风暴雨事件个例分析
    4.1 温比亚台风暴雨个例分析
        4.1.1 温比亚台风暴雨事件概况
        4.1.2 天气学分析
        4.1.3 卫星云图分析
        4.1.4 大气结构特征分析
        4.1.5 雷达参量特征分析
    4.2 “艾云尼”台风暴雨个例分析
        4.2.1 艾云尼台风暴雨事件概况
        4.2.2 天气形势分析
        4.2.3 卫星云图分析
        4.2.4 大气结构特征分析
        4.2.5 雷达参量特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云系结构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方法
2 逗点云系降雨
3 带状云系降雨
4 结论和讨论

(3)2014年长江流域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过程概况
2 卫星云图特征
    2. 1 云系分布特征
    2. 2 卫星云图与物理量特征
3 结论

(4)14年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过程概况
2. 卫星云图特征
    3.1 云系分布特征
    3.2 卫星云图与物理量特征
3. 小结

(5)鄂伦春旗地区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天气概况
2 环流形势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分析
3 物理量诊断分析
    3.1 水汽条件分析
    3.2 暴雨发生时的涡度场和散度场分析
    3.3 稳定度分析
4 云图分析
5 结论

(7)强降雨监测预警产品原理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强降雨概念模型
2 降雨强度分析
    2.1 天气型与降雨强度关系
    2.2 云型及发展程度与降雨强度关系
3 强降雨落区落时分析
    3.1 强降雨落区
    3.2 强降雨落时
4 分析流程和实例
    4.1 分析流程
    4.2 实例
5 结论和讨论

(8)华北两次副高边缘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暴雨过程概况
2 卫星云图特征
    2.1 云系分布特征
    2.2 卫星云图与物理量特征
3 小结

(9)渤海强对流天气监测及概念模型初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渤海强对流天气背景分析
3 渤海强对流天气卫星云图监测及个例分析
    3.1 FY-2E红外/水汽云图分型及实况特征值
    3.2 副高边缘型个例分析
        3.2.1 2010年7月19—20日强对流降水过程FY-2E红外云图的演变过程
        3.2.2 同步Cloud Sat卫星云剖面分析
    3.3 两次东北低涡过程卫星云图监测
4 进入渤海海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及典型个例分析
    4.1 进入渤海海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4.2 典型个例分析
        4.2.1 海区2009.7.28海风锋雷达回波个例分析
        4.2.2 海区2009.6.9带状回波动态分析
        4.2.3 海岸带2010.10.1带状回波龙卷、冰雹天气个例
5 渤海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初建
    5.1 蒙古低涡 (低槽) 型及应用指标
    5.2 东北低涡 (低槽) 型及应用指标
    5.3 副高边缘型
6 结论与探讨

四、一次带状云系的云图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暴雨的大气结构和双偏振雷达参量的特征分析[D]. 黄建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04)
  • [2]云系结构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分析[J]. 林墨,林宗桂,廖雪萍,李耀先.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03)
  • [3]2014年长江流域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J]. 张晶晶,梅婷,辛学飞.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04)
  • [4]14年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A]. 张晶晶.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8 气象卫星遥感新资料——新方法——新应用, 2015
  • [5]鄂伦春旗地区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J]. 侯海婷,侯海博,田强,侯英. 北京农业, 2014(33)
  • [6]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A]. 九江市气象台.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 2014
  • [7]强降雨监测预警产品原理和应用[J]. 林宗桂,林墨,林开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02)
  • [8]华北两次副高边缘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J]. 郭锐,付宗钰. 气象科技, 2013(06)
  • [9]渤海强对流天气监测及概念模型初建[J]. 李延江,陈小雷,景华,李飏,王莎. 海洋预报, 2013(04)
  • [10]滇西北强对流灾害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研究[J]. 杨俊山,和卫东,杨沛琼.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标签:;  ;  ;  ;  ;  

带状云系统的云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