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学生作文的三“改”(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芬[1](2021)在《你的作文会“说话”吗?——谈学生作文“描写力”训练》文中指出学生写作文时,要学会说话,就要进行"描写力"训练。如何开口说话,丰富的说话形式,说真话,都是训练重点,一旦具备了这样的表达能力,就会成为写说话句的高手,学生在习作表达上会如虎添翼。
李宝金[2](2021)在《辽西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提出
杨洋[3](202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和新课程改革对教育领域的导向,“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逐渐走向一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的视野,一度成为一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切身关注的热点,身居一线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始试图改变以往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的状况。但由于教师自身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条件性知识以及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概念理解的偏失,加之2017年秋季开始国家推行使用《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教师还需面对、熟悉新版教材,以致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伪生活化”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和访谈法,笔者有计划地深入到一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以“谁的生活化?”、“使用什么样的生活化素材?”、“生活情境如何创设?”、“生活实践开展如何?”、“教学评价实施如何?”这五个问题为维度对课堂教学实录的资料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整理分析,并结合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深入访谈,全面呈现研究成果,合理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的表征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探讨相关的改良对策。研究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伪生活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成人生活”代替“儿童生活”;“简单摹仿”与“滥用素材”;“虚拟生活”与“仿真情境”;“流于形式”与“匮乏体验”;“单向决策”与“重智轻德”等几个方面。其成因主要包括:一是与“生活长期断裂”的德育教学传统;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合作学习方式;三是评价制度工具理性“线性化”与人文素养的缺失;四是课程设置上“副科”课程被“边缘化”的现实写照;五是“数字化生存”时代下生活体验的缺失。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了以下改良策略,主要包括: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学习共同体;取“材”施教,慎选运用“生活素材库”;打破“一刀切”教育,构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离场”的生命重新“返场”;畅通多种生活体验渠道,直面儿童的内心世界。
王娜[4](2021)在《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语文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汉语水平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伴随着民族交往的不断发展,各民族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学好汉语这一全国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为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学习水平,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力度。探索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教学的规律,改进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这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关系到民族团结政策的落实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选取了这一研究选题,并将新疆阿克苏市第五中学选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当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汉语写作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并深入剖析了维吾尔族初中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之后,对于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与理论进行了细致梳理。然后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中学为例,探寻了影响维吾尔初中生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核心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其写作兴趣与能力的因素涵盖了校园环境因素(如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思路存在缺陷、作文教学方法有待创新、作文批改步骤有待优化等)、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如家长汉语水平低下致使无法进行有效指导、维吾尔语的生活环境导致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易受定势思维影响等)以及个体主观因素(如非母语写作难度过高导致写作兴趣缺乏、地域局限致使学生生活积累与阅读相对不足等)。最后有的放矢的提出了诸多提升维吾尔族初中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包括创设有利于提升维吾尔族学生写作兴趣的校园环境;扭转环境因素负面影响,学习汉语思维模以及顺应学生个体特性,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等。
程璐一[5](2020)在《初中语文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书面评语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新课程强调,要通过积极的作文评价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然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忽视作文书面评语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围绕初中语文新课程评价标准展开研究,提出了依据这一标准来实施初中作文书面评语写作的主张。本论文正文包括三个部分。在第一章中,笔者从理论上廓清了语文教育评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即立足于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按照语文教育目标的要求,对语文教育活动进行判断。并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追求。作文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作文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丰富判断的主体和方式,以及关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对作文教学活动进行判断,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和教师作文教学能力的目标追求。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建构了初中作文评价的体系和标准。这个评价的体系和标准包括写作主体、写作文本和写作过程三个维度。其中,写作主体维度的观察点包括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态度和写作情感。写作文本维度的观察点包括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和行文规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体意识。写作过程维度的观察点包括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感知,以及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表达方式运用能力和写作习惯。接下来,笔者又将每个维度的观察点分为A、B、C三个等级。初中语文新课程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建立,为接下来初中作文书面评语的较好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章最后,笔者对初中作文书面评语的实践研究作了反思,发现通过建构初中作文评价的体系和标准来实施作文书面评语,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有实践价值。最后,笔者依据本文建构的初中作文评价体系和标准,针对第二章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第三章中提出了作文书面评语的写作策略。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建构初中作文评价标准,加强评语的准确性;第二,规范教师作文书面评语的书写,加强评语的规范性;第三,关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加强评语的综合性;第四,个别施教,加强评语的针对性;第五,字斟句酌,加强评语的导向性;第六,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加强评语的有效性。
甘瑶[6](2019)在《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把作文修改作为自己宝贵的创作经验。在作文教学领域,作文修改同样也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专家及教师的关注。作为纲领性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提到了“修改”并提出了一些要求及建议,这充分说明了作文修改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修改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得到了广大专家及教师的认可,然而目前在现实教学中,作文修改教学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不重视修改教学,不会开展修改教学,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都是很不利的,正是对这一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促成了此次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研究的绪论,主要说明了选题的来源、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选题的依据、研究方法,并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结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作文修改的内容与层级,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标准,奠定基础。作文修改的内容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语言、文面,每项内容又被分为了三个递增的能力层级,由此形成“五项三级作文修改评价法”。第三部分为初中生作文修改现状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初中生与初中语文教师为对象,对目前初中生作文修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对初中生在作文修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四部分为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个案研究,是整篇论文的主体部分。个案研究按照研究进行的顺序分为界定个案,制定个案研究计划,开展个案研究,得出个案研究结果四步。个案研究过程中,对选定的两名个案系统地进行干预,通过对比干预前后个案在写作水平及作文修改水平方面的成绩来判断是否达到研究目标。第五部分为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教学对策。通过本次的个案研究整理归纳出一些适用于初中作文修改教学的方法与对策。对策主要按照作文修改教学进行的时间顺序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馈三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张思明[7](2019)在《叙事性作文升格探微 ——以深圳市福田区某中学学生作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叙事性作文是记叙文中偏重于叙写发生在某一时空内的事情的一类文章,探寻叙事性作文的升格路径是提高学生叙事性作文写作水平、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训练学生批判质疑能力的关键。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叙事学、文艺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托,结合中学作文教学的具体特征,探寻叙事性作文升格的具体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简要说明本选题的缘由,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价值与创新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对深圳市中考作文命题取向和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反思叙事性作文升格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相关要求,明确叙事性作文升格必须遵循的原则。第四章提出激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意识是叙事性作文升格的前提条件和质量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意识并促进自主修改意识的能力转化。第五章结合学生的作文从活化选材、新化立意、细化情节、优化结构、美化语言、深化情感六个角度对叙事性作文的升格进行探究分析,力图使学生的作文从选材陈腐到鲜活生动、从立意浅俗到深邃别致、从情节平淡到引人入胜、从结构松散到周密严谨、从鄙言累句到文采卓然、从情感单薄到真挚感人。结语对本次研究及叙事性作文升格教学进行总结。重提作文升格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次重新审视,是提升作文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本文强调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能力转化,明确了叙事性作文的升格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寻叙事性作文的升格路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学语文叙事性作文教学提供了借鉴。
刘雪华[8](2018)在《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活是作文教学永不枯竭的源泉,作文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走生活化道路。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符合新课改“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的理念,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从“形”到“意”再到“文”的写作规律,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价值。然而,当下不少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解产生偏差,出现了偏离作文教学生活化目标的“伪生活化”现象,制约着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效。基于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重新审视和反思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四章:第一章,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理论概述。首先,结合着前人已有的研究,对“生活及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继而阐明了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参照着国内学者关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探讨,从日常生活与意义生活,成人生活和儿童生活、模式化生活和个性化生活三个相对的范畴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本质。第二章,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及其表现。首先对“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参照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本质,通过课堂观察,论述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的具体表现,并呈现具体的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的实践案例。第三章,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原因。本章首先回溯历史上的作文教学传统,发现了其与生活处于长期断裂的状态;接着分析当下的应试教育背景,论述了其远离生活实际需求的特点;最后,通过与一线教师的深入访谈,揭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处于支撑乏力的现状,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出现。第四章,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纠正策略。要想避免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发生,需要学校、教师、社区及家长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主要策略包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专题培训、打造教师作文教学生活化学习共同体、在实践活动中畅通生活体验渠道、适当传授学生观察和写作方法、创建鲜活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情境。
孟向克[9](2018)在《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的困境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禹州XX中学为例》文中认为作文直接体现了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一直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作文问题依然存在着,尤其在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质量呈现不升反降的趋势,影响农村初中生作文问题的因素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从教育管理的视角对造成农村初中生作文困境的原因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生作文情况的走访调查,在查阅文献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最终确定以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为主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法,从一所公办乡镇中学依据一定的条件从中选出1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出了10位家长和3位资深语文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从作文心理及态度和阅读及作文技能二个维度对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困境进行调查,之后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对造成农村初中生作文困境的原因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农村初中生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比如缺乏作文兴趣和作文信心、作文素材困境和作文技能困境等。针对农村初中生作文困境问题,论文从教师、学生、学校和家庭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教师对策中要做到创新作文教学评价机制,挖掘学生作文潜能、引导学生合理归因、丰富作文素材、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基本功;在学生对策中要做到转变观念,培养作文兴趣、探寻适合于自己的阅读和作文方式;在学校对策中要求做好作文教学的规划工作,创设有利的校园作文环境、学校和家庭合作共促学生作文;在家庭对策中要求父母要主动学习教育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等。论文针对农村初中生作文困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对教师、学生、学校和家长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黄素娟[10](2018)在《初中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都是教师评阅,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语文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教师不妨创新作文评改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作文评改的方法策略。
二、谈学生作文的三“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学生作文的三“改”(论文提纲范文)
(1)你的作文会“说话”吗?——谈学生作文“描写力”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一、 学会开口说话 |
二、说话形式要丰富 |
(一)写好表示“说”的字、词 |
(二)写好精彩的提示语 |
(三)写出提示语形式的“微妙” |
三、 学会说真话 |
四、学会用慢镜头描写 |
五、学会用表情描写 |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政策导向:国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视 |
(二)课程标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
(三)课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严重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四)访谈法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五、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与创新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教学生活化 |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
(三)教学“伪生活化” |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 |
二、理论基础 |
(一)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生活体验学说 |
(二)罗伯特·斯泰克(Robert Strike)的回应性评价理论 |
(三)莱夫(Lave.J)和温格(Wenger.E)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四)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Arthureremin)教育生态学理论 |
第三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研究过程 |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的表征 |
(一)教学主体:“成人生活”代替“儿童生活” |
(二)教学资源:“简单摹仿”与“滥用素材” |
(三)教学情境:“虚拟生活”与“仿真情境” |
(四)教学实践:“流于形式”与“匮乏体验” |
(五)教学评价:“单向决策”与“重智轻德” |
三、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一、教育观念:与“生活长期断裂”的德育教学传统 |
(一)“热中干禄”、“学优则仕”导向的教育目的观 |
(一) “重人伦、重权威”根源下“小成人”的培养模式 |
二、学生群体:“重理论、轻实践”的合作学习方式 |
(一)同群中心:“合坐而不合作”的“边缘人”参与意识 |
(二)群体行为:“独霸话语权”的“低质化”合作行为 |
三、评价制度:工具理性“线性化”与人文素养的缺失 |
四、课程设置:“副科”课程被“边缘化”的现实写照 |
(一)主科“主旋律”与副科“借时间”的双重牵制 |
(二)师资“李代桃僵”,他科教师兼任专业教师 |
五、媒介发展:“数字化生存”时代下生活体验的缺失 |
第五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的改良策略 |
一、强化教师观念: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学习共同体 |
(一)打破“权威壁垒”,营造民主平等的共同体气氛 |
(二)采用“三种形式”,围绕生活化进行有效观摩和对话 |
二、建构教学资源:取“材”施教,慎选运用“生活素材库” |
(一)筛选生活事件:“悬置”与“还原”平常性的生活事件 |
(二)整合教学资源:使生活情境由“同质化”转为“优质化” |
(三)挖掘教学素材:使教学知识由“符号表征”走向“深度联结” |
三、优化评价制度:打破“一刀切”教育,构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
(一)评价标准:由“一元”走向“多元”的指标要素转向 |
(二)评价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情境评估模式 |
(三)评价方法:运用“档案袋评价”,督导学生日常生活 |
四、调动学生参与: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离场”的生命重新“返场” |
(一)突破“美德袋教育”,建立“三维德目”教育 |
(二)着眼儿童“同感区”,唤醒“儿童在场”意识 |
五、融合社会发展:畅通多种生活体验渠道,直面儿童的内心世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4)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语文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六节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章 维吾尔族初中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
第一节 维吾尔族初中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
第二节 维吾尔族初中开展作文教学的现状 |
第二章 影响维吾尔初中生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核心因素 |
第一节 校园环境因素 |
第二节 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 |
第三节 个体主观因素 |
第三章 提升维吾尔族初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具体策略 |
第一节 创设优异教学环境,运用多元教学手段 |
第二节 扭转环境负面影响,学习汉语思维模式 |
第三节 顺应学生个体特性,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大纲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初中语文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书面评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当下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忽视作文书面评语的倾向 |
(二)语文新课程倡导积极的作文评价 |
二、研究意义 |
(一)引领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评价行为专业化 |
(二)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活动实施个性化指导 |
(三)促进初中学生独立写作能力的提升 |
三、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新课程与作文评语概述 |
一、语文教育评价理论的基本思想 |
(一)语文教育评价释义 |
(二)基本思想 |
二、作文评价理论的基本思想 |
(一)作文评价释义 |
(二)基本思想 |
三、作文书面评语的基本阐释 |
(一)词语的使用情况 |
(二)内涵阐释 |
四、语文新课程规定了初中作文评价标准 |
(一)初中作文评价以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为目标依据 |
(二)遵循语文新课程关于评价的基本思想 |
(三)初中作文评价标准的体系建构 |
五、对当下初中作文书面评语的实践研究反思 |
(一)实践研究中多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
(二)对问题的剖析没有明确的理论支点 |
六、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中作文书面评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情况简介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作文书面评语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 |
(一)教师的使用情况 |
(二)学生的反馈情况 |
(三)从学生真实作文中统计出的作文书面评语使用情况 |
三、初中作文书面评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
(一)总体情况 |
(二)教师书面评语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三)对评语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书面评语写作策略研究 |
一、建构初中作文评价标准,加强评语的准确性 |
(一)案例1:建构初中各年级的记叙文评价标准 |
(二)案例分析 |
二、规范教师作文书面评语的书写,加强评语的规范性 |
(一)案例2: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教师作文书面评语的规范性 |
(二)案例分析 |
三、关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加强评语的综合性 |
(一)案例3:组织学生互评培养独立观察搜集写作素材的能力 |
(二)案例分析 |
四、个别施教,加强评语的针对性 |
(一)案例4:借助眉批对学生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二)案例分析 |
五、字斟句酌,加强评语的导向性 |
(一)案例5:用个性化评语引领学生养成反思作文的习惯 |
(二)案例分析 |
六、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加强评语的有效性 |
(一)案例6:通过学生自评培养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
(二)案例分析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3 选题的理论依据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内研究情况 |
1.5.2 国外研究情况 |
1.5.3 教育学领域中个案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 |
2 作文修改的内容与层级 |
2.1 中心 |
2.2 选材 |
2.3 结构 |
2.4 语言 |
2.5 文面 |
3 初中生作文修改现状调查 |
3.1 初中生作文修改现状问卷分析 |
3.1.1 学生问卷分析 |
3.1.2 教师问卷分析 |
3.2 初中生作文修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 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 |
4.1 界定个案 |
4.1.1 界定个案的过程 |
4.1.2 个案的情况介绍 |
4.2 个案研究计划 |
4.3 个案研究过程 |
4.3.1 作文中心修改 |
4.3.2 作文选材修改 |
4.3.3 作文结构修改 |
4.3.4 作文语言修改 |
4.3.5 作文文面修改 |
4.4 研究结果 |
4.4.1 个案写作能力与作文修改能力的变化 |
4.4.2 研究的不足 |
5 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对策 |
5.1 教学准备 |
5.1.1 研判学情 |
5.1.2 确立标准 |
5.2 教学实施 |
5.2.1 研读范文 |
5.2.2 示范修改 |
5.2.3 互评互改 |
5.3 教学反馈 |
5.3.1 总结评价 |
5.3.2 二次批改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记录 |
附录3 作文修改测试材料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7)叙事性作文升格探微 ——以深圳市福田区某中学学生作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成果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4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
第2章 深圳市中考作文命题取向及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反思 |
2.1 贴近生活的作文命题取向 |
2.2 高耗低效的作文教学现状 |
2.2.1 学生厌写作恶修改 |
2.2.2 教师重写作轻修改 |
2.3 命题取向与教学现状对叙事性作文升格的启示 |
第3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及建议 |
3.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写作的要求 |
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
3.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要求 |
3.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叙事性作文写作的要求 |
3.2.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修改的要求 |
3.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实施建议 |
3.3.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 |
3.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评价的建议 |
第4章 学生自主修改意识的重要性与培养转化策略 |
4.1 学生自主修改意识的重要性 |
4.1.1 学生自主修改意识是叙事性作文升格的首要条件 |
4.1.2 学生自主修改意识是叙事性作文升格的质量保障 |
4.2 学生自主修改意识的培养策略 |
4.2.1 明确目的,转变态度 |
4.2.2 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
4.2.3 不断强化,形成习惯 |
4.3 学生自主修改意识的能力转化 |
4.3.1 教师提供范例,积极反馈 |
4.3.2 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反思 |
第5章 叙事性作文升格路径及实施案例 |
5.1 活化选材,新化立意 |
5.1.1 从选材陈腐到鲜活生动 |
5.1.2 从立意浅俗到深邃别致 |
5.2 细化情节,优化结构 |
5.2.1 从情节平淡到引人入胜 |
5.2.2 从结构松散到周密严谨 |
5.3 美化语言,深化情感 |
5.3.1 从鄙言累句到文采卓然 |
5.3.2 从情感造作到真挚感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
第一章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理论概述 |
一、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
(一) 生活及生活化的内涵 |
(二) 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
(三)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
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价值 |
(一) 有利于解决“无米之炊”的写作困境 |
(二) 有利于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
(三) 有利于培养求实创新的品格 |
三、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本质 |
(一) 关注批判重构的意义生活 |
(二) 关注儿童直接体验的生活 |
(三) 关注独特的个性化生活 |
第二章 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及其表现 |
一、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的内涵 |
(一) 教学“伪生活化”的内涵 |
(二) 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的内涵 |
二、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的表现 |
(一) 简单复制日常生活 |
(二) 强行滥用生活素材 |
(三) 以成人生活代替学生生活 |
(四) 漠视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
第三章 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一、与生活长期断裂的作文教学传统 |
二、远离生活实际需求的应试教育背景 |
三、支撑乏力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
(一) 认知模糊 |
(二) 态度偏离 |
(三) 体验匮乏 |
第四章 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纠正策略 |
一、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专题培训 |
(一) 增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学习 |
(二) 依托课例研讨、引进名师课堂 |
二、打造教师作文教学生活化学习共同体 |
(一) 围绕生活化进行有效观摩和对话 |
(二) 营造民主平等的共同体氛围 |
三、在实践活动中畅通多种生活体验渠道 |
(一) 实现活动主题和形式的丰富多样 |
(二) 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
四、适当传授学生观察和写作方法 |
(一) 多角度提高学生观察的文外功 |
(二) 锻炼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文内功 |
五、创建鲜活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情境 |
(一)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的力量 |
(二) 写作要面对真实的读者人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的困境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禹州X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新课改赋予语文作文更高要求 |
2.应试教育下语文作文受到“冷落” |
3.个人的经历和体会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初中生语文作文研究综述 |
2.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的研究综述 |
3.已有研究评析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的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1.农村初中生 |
2.语文作文 |
3.语文作文困境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归因理论 |
3.生活教育理论 |
二、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对象的确立 |
2.问卷的编制 |
3.访谈提纲的编制 |
(二)调查实施 |
(三)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调查 |
1.作文心理及态度调查分析 |
2.阅读及作文技能调查分析 |
3.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的表现 |
三、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作文的认识存在误区 |
2.作文教学亟待创新 |
(二)学生层面的原因分析 |
1.心理上轻视语文作文 |
2.生活阅历浅,不善观察生活,阅读量少,素材短缺 |
3.对自己的作文困境不当归因 |
(三)学校层面的原因分析 |
(四)家庭层面的原因分析 |
1.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 |
2.消极的家庭阅读和作文环境 |
3.家长教育知识欠缺 |
四、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困境的教育对策 |
(一)教师的对策 |
1.革新作文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养 |
2.创新作文教学评价机制,挖掘学生作文潜能 |
3.引导学生合理归因 |
4.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基本功 |
5.丰富作文素材 |
(二)学生的对策 |
1.转变观念,提高作文兴趣 |
2.探寻适合于自己的阅读与作文方式 |
(三)学校的对策 |
1.做好作文教学的规划工作 |
2.学校和家庭合作,共促学生的作文 |
(四)家庭的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初中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
四、谈学生作文的三“改”(论文参考文献)
- [1]你的作文会“说话”吗?——谈学生作文“描写力”训练[J]. 张雪芬. 课外语文, 2021(30)
- [2]辽西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 李宝金. 渤海大学, 2021
-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伪生活化”现象研究[D]. 杨洋. 吉林师范大学, 2021(02)
- [4]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语文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中学为例[D]. 王娜.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5]初中语文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书面评语研究[D]. 程璐一.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D]. 甘瑶.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7]叙事性作文升格探微 ——以深圳市福田区某中学学生作文为例[D]. 张思明.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研究[D]. 刘雪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9]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的困境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禹州XX中学为例[D]. 孟向克. 河南大学, 2018(01)
- [10]初中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创新研究[J]. 黄素娟. 新课程(下),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