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论文-陈丽纯

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论文-陈丽纯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晶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革新,可行性研究

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纯[1](2010)在《热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某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投资、成本估算为基础,进行财务指标计算与盈利能力、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确认实施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的必要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期刊2010年10期)

张传吉,黄志雄,石敏先[2](2010)在《全芳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羟基苯甲酸(HBA)、4,4′-联苯二酚(HB)、1,3-二溴丙烷(DP)、对苯二甲酸(TA)为共聚物单体,玻纤为增强共聚组分,采用原位熔融缩聚的方法,一步混合直接投料聚合出全芳香族液晶共聚酯/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用核磁共振(1HNMR)、差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液晶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所得的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向列性热致液晶的特性,取代基的引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点,而取代基链长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熔点。玻纤的加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在TLCP的基体中,玻纤拥有良好的取向性,同时TLCP也有自纤化现象的产生。(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0年03期)

张传吉[3](2010)在《新型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工艺与增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热致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增强做了基础性的研究,选择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尝试了新型的催化体系并得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为热致液晶高分子的工业化提供了成熟的技术路线,并且为未来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复合方向作出了有效的预测。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本论文将1,3-二溴丙烷与1,4-二溴丁烷(DP)作为引入的取代基单体,与对羟基苯甲酸(HBA)共聚为偏1,3(1,4)-对羟基苯甲酸丙烷(Hn),然后与4,4-二乙酰氧基联苯撑、对苯二甲酸(TA)进行熔融共缩聚。合成出一种具有优良加工性能的全芳族热致液晶高分子。研究结果表明:取代基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聚合物的加工温度与熔点,解决了全芳液晶共聚酯在进入液晶相以前就已经分解,液晶性无法呈现出来的问题。并且可以降低后期聚合反应速度和熔体粘度,有利于聚合反应的控制。本文还对液晶共聚酯组成与熔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单体的含量对液晶共聚酯的聚合反应及聚合产物的熔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调节各单体的含量合成不同熔点的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用来得到具有不同热形变温度的聚合产物。液晶共聚酯的熔融聚合反应的实际控制机理会随着反应条件的不同而随之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器皿容积、氮气流量、真空度和反应粒子大小等条件都会引起控制机理的变化。通过对于这些复杂条件的优选,得到了熔融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工业化的生产提供了直观的数据。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结晶和熔融行为,同时使用核磁共振仪与高温偏光显微镜对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致液晶共聚酯的DSC曲线与偏光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一致:主链热致液晶共聚酯中,引入取代基链长会有效的降低聚酯的熔点,而且引入的取代基链长也直接影响到聚酯的Tg,主链热致聚酯刚度骨架中,短的链长相比长链拥有更高的Tg,链的长度,直接决定对于聚酯结晶的干扰。链长越大,对于聚酯结晶的影响就越大,使得熔点也就越低。为了能够得到更加适宜的加工温度,引入长链的取代基,将会是一个研究趋势。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产品,受到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引入新型的离子液体作为合成载体与催化剂,成功合成出高性能的液晶高分子聚合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离子液体作为合成载体,具有减少聚合环境污染,提高聚合产物转化率,可重复使用的优点,给未来热致性液晶合成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性方向。制备出的液晶共聚酯具有优良的电性能与力学性能,而通过与玻纤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腐蚀性与绝缘性等优点。本文主要研制了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全芳族液晶高分子,在合成反应的后期,将短切纤维直接加入共聚物中原位复合,获得了综合性能较好的TLCP/GF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陶庆胜,李善君[4](2003)在《聚醚酰亚胺和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聚醚酰亚胺和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共混形成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液晶高分子在共混物中既起到增强剂的作用,又起到加工助剂的作用。应用Taylor理论可描述液晶分散相在基质高分子中的成纤过程。讨论了各自聚合物以及共混物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和聚合物间的相容性、混合程序、混合物组成等因素对原位复合材料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3年02期)

罗延龄[5](1997)在《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材料组成、共混加工、形态结构及材料性能诸方面对热致液晶高分子聚合物(TLCP)增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该材料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1997年06期)

郑世军,张淑媛,李燕红,袁王景,李自法[6](1997)在《聚(酰亚胺-酯)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N′-二(ω-羟乙基)苯均四甲酰二亚胺和4,4′-(α,ω-烷亚甲基二酰氧)苯甲酰氯为单体,通过溶液缩聚反应合成了含不同柔性链长的主链型液晶高分子。聚合物的液晶行为用DSC、偏光显微镜和X衍射法进行了表征。发现所有的聚合物均有较好的结晶性和随分子中柔性链段长度的改变聚合物的相变温度呈规律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1997年04期)

吴平平,陆志豹,周永龙,韩哲文[7](1995)在《聚对偶氮氧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相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含有不同亚甲基数(n=4—12,14)的主链型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聚对偶氮氧苯酚二元羧酸酯.用DSC和FTIR观测了相转变的奇偶效应,揭示了液晶相转变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性质的变化.并与聚2,2'-二甲基对偶氮氧苯酚二元羧酸酯系列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中介单元的对称性对液晶高聚物相转变和对液晶相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闻再庆,陈寿羲,沈德言,周其庠[8](1991)在《含柔性间隔链段的芳香共聚酯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富里叶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一系列柔性间隔链段长度不等的芳香共聚酯热致性液晶高分子。测定了它们的变温光谱和偏振性质。并将谱带的变温行为与液晶转变相关联。结果表明,芳香共聚酯热致性液晶中液晶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而柔性间隔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柔性间隔链段主要是伸直的反式构象。从一些谱带的二向色性估算了体系的有序度参数以及取向角。分子链的取向程度随柔性间隔链段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赵玉龙,周永龙,吴平平[9](1990)在《聚对氧化偶氮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及液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聚对氧化偶氧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并用DSC,X-光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对其结构和液晶相进行了表征与研究。观察液晶态织态结构,计算液晶态时分子链间距,并观察聚合物取向液晶态的结晶结构。(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闻再庆,沈德言,周其凤[10](1988)在《主链型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芳香共聚酯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结合变温方法和偏振技术研究了主链型芳香共聚酯热致性高分子液晶。测定了光谱的变温性质以及液晶的有序度参数。结果表明分子链中液晶基元上苯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液晶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液晶有序度参数与Roca和Yoon的理论值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通报》期刊1988年06期)

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对羟基苯甲酸(HBA)、4,4′-联苯二酚(HB)、1,3-二溴丙烷(DP)、对苯二甲酸(TA)为共聚物单体,玻纤为增强共聚组分,采用原位熔融缩聚的方法,一步混合直接投料聚合出全芳香族液晶共聚酯/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用核磁共振(1HNMR)、差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液晶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所得的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向列性热致液晶的特性,取代基的引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点,而取代基链长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熔点。玻纤的加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在TLCP的基体中,玻纤拥有良好的取向性,同时TLCP也有自纤化现象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纯.热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某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J].化学工业.2010

[2].张传吉,黄志雄,石敏先.全芳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液晶与显示.2010

[3].张传吉.新型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工艺与增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陶庆胜,李善君.聚醚酰亚胺和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3

[5].罗延龄.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7

[6].郑世军,张淑媛,李燕红,袁王景,李自法.聚(酰亚胺-酯)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

[7].吴平平,陆志豹,周永龙,韩哲文.聚对偶氮氧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相转变[J].高分子学报.1995

[8].闻再庆,陈寿羲,沈德言,周其庠.含柔性间隔链段的芳香共聚酯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结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1

[9].赵玉龙,周永龙,吴平平.聚对氧化偶氮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及液晶态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0

[10].闻再庆,沈德言,周其凤.主链型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芳香共聚酯的红外光谱研究[J].分析测试通报.1988

标签:;  ;  ;  ;  

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论文-陈丽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